寫給粉絲的話: 微信改版後,我們每天辛苦推送的好文越來越少人看到,為了能繼續為大家服務,請喜歡和支持本號的朋友,千萬!一定!要記得多給「艾法一學就會」評論、在看、分享哦
前天和一位朋友見面的時候,看到他走路一瘸一拐的,就問他是不是腳扭傷了。
他愁眉苦臉地說:「不是扭傷,去醫院拍了片,也沒有發現明顯的骨刺,但就是腳後跟這裡痛!唉,現在走路都困難。」
他把鞋子脫了給我看下他的腳,確實,腳後跟不紅不腫,也沒發現明顯異常,但根據他的描述——久站、久行後都會感到左側足跟痛,休息後能緩解,但運動後會加重,反覆發作非常煩人,還經常感到腰膝酸軟、沒勁乏力。
在交談的過程中,我還發現他眼圈浮腫發黑、舌淡苔白,於是我和他說:「你這個莫名其妙的足跟痛,很可能是腎虛引起的啊!」
「腎虛?腳後跟和腎還有關係?」他有點懵。
看到這裡你是否也和我的這位朋友一樣驚訝?常常足後跟疼痛,原來竟是腎出問題了?該怎麼樣改善?
從經絡循行路線來看,腎經循行經過足跟,所以,當腎的精氣虧損,不能充養於足跟,就會出現足跟痛,正如《靈樞·經脈篇》裡提出的:「是主腎所生病者……足下熱而痛。」足少陰腎經起於足,那些腳後跟經常莫名疼痛的朋友,大多數是因為腎氣虛了。腎為先天之本,腎的功能非常多。如果腎出問題了,對身體的各個方面都會產生不良影響。所以,如果你也出現足跟痛的問題,別不當一回事,趕緊調理,越拖越痛不說,還可能產生更多不適!改善足跟痛,中醫多從腎論治,艾灸利用艾火對穴位的溫熱刺激,氣溫而血行,使血脈和利而筋肉滋榮,能發揮溫通經絡、補虛助陽、散寒止痛的作用,故臨床多採用艾灸的方法改善足跟痛。具體艾灸部位:阿是穴(即疼痛處)、崑崙穴、太溪穴、湧泉穴。《備急千金要方》指出:「有阿是之法,言人有病痛,即令捏其上,若裡當其處,不問孔穴,即得便快成痛處,即雲阿是,灸刺皆驗,故曰阿是穴。」足跟疼痛取阿是穴灸之,有直達病所之功。崑崙穴位於足部外踝後方,當外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古文獻有記載:「踝跟骨痛灸崑崙。」即此穴是調理腳踝、腳跟部位疼痛的的效穴。 (崑崙穴)太溪穴在腳的內踝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它是腎經的原穴,是匯聚腎經元氣的「溪流」,經常艾灸太溪穴可以使人腎精充足、精神充沛、腰膝壯實、行走有力。 (太溪穴)湧泉穴位於足底部,蜷足時足前部凹陷處。《內經》對湧泉穴做了很精闢的總結:「腎出於湧泉,湧泉者足心也。」意思是說,腎經之氣猶如源泉之水,來源於足下,湧出灌溉周身四肢各處。湧泉穴是補腎壯陽的要穴,灸之具有強筋壯骨的作用。 (湧泉穴)通過艾灸,一方面可以通經活絡,另一方面可以為足部補足氣血,還能調理腎虛症狀。當足部氣血充足了、經絡通暢了、腎虛症狀改善了,足跟痛等不適自然就得到極大的緩解。
— END —
我是黃曉晨,大家好!
如果你苦於穴位難記、想要速記穴位、短期學會針灸調病,推薦你掃描下方二維碼加助教老師,我會免費分享一整套「0基礎針灸速成法「!
0基礎針灸速成法
課程指導價598元 現在0元
長按掃碼 加助教領免費課程
這套學習方法,目的是徹底顛覆你對針灸學習的認知。目前,該套課程已幫助60萬+人學會針灸調病
⊙版權聲明:文章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投稿信箱:tg@weizy.cn(歡迎您原創投稿)
⊙責任編輯:程儀 (微信號:wzylucy)
⊙商務合作:鍾先生 (微信號:13600150882)
點『閱讀原文』進入中醫商城搶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