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天道》中丁元英五臺山論道一段為什麼要刪掉?

2020-09-15 吳謀

關於「電視劇《天道》中丁元英五臺山論道一段為什麼要刪掉」這個問題,我也說幾句,見識各有深淺,難分對與錯,算是與大家一起討論吧。

首先,我覺得「上面的人」總是抱著一副「萬事我都比你懂」、「我吃過的鹽比你吃的飯還多」這種家長心態真的不好。

五臺山論道這一段,你不刪又能怎麼樣呢?又不是什麼惑世妖言,讀者心中自有判定。而且,我敢說90%的觀眾只覺得這是一段「不明覺厲」的對話,但其實根本不知道說了些什麼。

坦白的說,如果不是認真的讀了幾遍,我也不知道說了什麼,特別是電視裡的臺詞,神神叨叨的,不知道說了啥。——難道這是被刪的原因?

當然,也有很多人認為是因為劇中有「殺富濟貧」四個字。也可能是因為劇中涉及到宗教理念。所以有所刪節。總之,都是一些猜測。

所以,本篇也說幾點分析和猜測吧。

一、敲門磚式的一首詞:

「悟道休言天命,修行勿取真經,一悲一喜一枯榮,哪個前生註定,袈裟本無清淨,紅塵不染性空,幽幽古剎千年鍾,都是痴人說夢。」

這個其實有很大的問題,雖然作者後面也發覺這裡面滿是一個「嗔」字。但其實,遠不止於此,畢竟把學佛的人都說成是「痴人說夢」,這個就有點過份了,誹謗宗教並不可取,光這一點,就有可能被「砍」了。

而且,「袈裟本無清淨,紅塵不染性空」,這種生硬的填詞也不算高明,「袈裟本無清淨」是什麼意思?你如果說「披上袈裟也躲不開塵世紛擾,落不得清淨」,那還可以理解,「袈裟本無清淨」雖不能說是謗佛,但是這句也沒什麼佛性吧,「袈裟」怎麼就「本無清淨」了呢?

二、與智玄大師見面後,大師看了這首詞,估計心裡也有幾分來氣,見面後,馬上拋出一問:「敢問兩位施主什麼是真經?修行不取真經又修的什麼行呢?」

可以看得出來,作者寫在這裡,對前面自己寫的東西,進入了一個「自我證言」的階段,首先作者馬上解釋一下「悟道休言天命,修行勿取真經」這句話的意思。

丁元英:「大師考問晚輩自在情理之中,晚輩就鬥膽妄言了,所謂真經,就是能夠達到寂空涅磐的究竟法門,可悟不可修。修為成佛,在求。悟為明性,在知。修行以行制性,悟道以性施行,覺者由心生律,修者以律制心,有信無證者雖不落惡果,卻住因住果住念住心,如是生滅,不得涅磐。

我們來分析一下這段話,「所謂真經,就是能夠達到寂空涅磐的究竟法門,可悟不可修」。

這段話,如此站在佛教的角度來說,也是有問題的。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沒有「經書」指引,你再有悟性,又能悟出第二個如來?創造第二個佛教?而且,真經是真經,法門是法門,二者不能混為一談,不能說直經就是法門。更不能說是「可悟不可修!」。

後面一段說的挺好的,邏輯上也沒什麼問題,這裡不展開。

三、智玄大師又問,不為成佛,那什麼是佛教?

丁元英:佛乃覺性,非人,人人都有覺性不等於覺性就是人,人相可壞,覺性無生無滅,即覺即顯,即障即塵蔽,無障不顯,了障涅磐。覺行圓滿之佛乃佛教人相之佛,圓滿即止,即非無量,若佛有量,即非阿彌陀佛,佛法無量即覺行無量,無圓無不圓,無滿無不滿,亦無是名究竟圓滿,佛教以次第而分,從精深處說是得道天成的道法。道法如來不可思議,即非文化。從淺義處說是導人向善的教義,善惡本有人相我相眾生相,即是文化。從眾生處說是以貪制貪,以幻致幻的善巧,雖不滅敗壞下流,卻無礙撫慰靈魂的慈悲。

丁元英說的「佛乃覺性」是對的,「佛」 就是覺悟的人。當初,漢字中並沒「佛」這個字。佛教傳入中國之後,中國人專門發明了一個漢字來對應梵文中的意思。就是現在的「佛」字。佛字是個「人」字傍,也說明,這個佛與人的關係。

但是,馬上又說「佛乃覺性,非人」,就又有問題了。「佛本來就是覺悟的人」,怎麼又變成「非人」呢?

後面作者展開了:人人都有覺性不等於覺性就是人,人相可壞,覺性無生無滅。

換成白話來說:「佛是覺性,不是人,人人都有覺性,但不等於覺性就是人」。覺性也可以說就是人的「意識」,包括智慧、知識、文化等等許多內在的東西。意識是人的一部分,人的意思不能脫離人體而存在。所以,「人相可壞」當然沒錯,但是「覺性無生無滅」這個說法就不對了。

接著後面的一段話,理解起來有點兒費勁,恕我直言,比《道德經》還難理解。但是,真正理解了,又不太能苟同。比如,「道法如來不可思議,即非文化」這句話。我不知道佛教中是不是有「道法如來不可思議,即非文化」這樣的描述,畢竟我也沒有認真的學過佛法,如果有,望朋友們指教。

但是,就這段話來說:「道法如來不可思議,即非文化」這句我覺得也有問題。高深的道法,目前對於人類來說,最難理解的「道」,遠的,除了宇宙之外,就是組成我們目前已知宇宙的極微觀世界的究竟是個什麼東西了,目前我們叫他「量子」領域。比如說「薛丁格的貓」、「量子糾纏」這類東西,就是愛因思坦也不能理解。

所以說「道法、不可思議」這個沒什麼問題,但是呢,說「非文化」是什麼意思呢?就是文化的東西,是理解不了終級「道法」呢?還是說道法他不是文化?還是什麼意思?

這種東西對於普通人來說,說了和沒說一樣,這些臺詞對於電視局來說,確實也沒什麼太多的意義。

限於篇幅,對於具體對話的分析就說到這裡吧,再說說丁元英來寺裡的目的。他自己說是來「求個心安」,但其實,更像是來賣弄見識的。以致於到最後,他二人,都有幾分飄飄然了,這也與「求個心安」是相違背的。

因此,作者在這裡也不太好自圓其說。表面是求心安,但其實是作者在這裡要炫耀一下學識。就如紅樓夢開篇裡說的,有些人說書,是為了把自己作的幾首歪詩塞進去。

所以說,精彩雖然精彩,特別是上下劇來起來看的話,但是,我們不能把這些東西奉作經典,也不能一股腦的瞎吹。

還比如,丁元英的酒桌上「即興」創作的一首詞《卜算子 自嘲》,其實是清朝人丁元英所作,而不是作者的創作,更不是「丁元英」這個人在酒桌上的即興創作。

許多人把這個也奉為神作,就有點那個了。

如我開篇所說,見識各有深淺,難分對與錯,特別是大家心目中奉為經典的東西,硬要唱些反調,必要會被罵的。

所以,如果我說的不好,希望大家理性的討論,歡迎指正。

最後的結論是:電視劇裡,有刪節固然不好,但是呢,沒有刪節,也不表示就好的到了什麼高度了。不然,為什麼為刪呢?作為觀眾,吃個瓜就完事了。

相關焦點

  • 《天道》丁元英五臺山論道這一段,為什麼刪掉?
    電視劇《天道》是由豆豆的長篇小說《遙遠的救世主》改編而成,講述了丁元英和芮小丹之間的愛情故事。其中很多部分刪減,文學作品改編沒有高度還原書籍本身。因為無題所以有更多的想像自由和想像空間,刪除不一定是壞事,對於人來說,想要看未刪減的就一直找,不想找的,刪不刪無所謂的。
  • 《天道》被刪掉的三段,丁元英五臺山與高僧論道!領悟高人的境界
    《天道》可以說是一部經過歲月洗禮的神劇,雖然已經是一部老電視劇了,但是現在去看依然很精彩。不過電視劇中有好多都被刪減掉了,有時候會感覺前後有點不太順暢,看完也有點不太過癮!這部電視劇跟那些能讓你哭能讓你笑的電視劇不一樣,《天道》會讓你有更深的思考。就像肖亞文說的一句話:「認識一個人,開一扇窗,足矣!」
  • 《天道》五臺山論道,99%的人看不清世界「真相」
    《天道》五臺山論道,99%的人看不清世界「真相」前兩個月,涔汐已經陸陸續續把《天道》這部作品剖析的差不多了,點擊上方專輯,可以查看《天道》系列歷史文章。之年涔汐是以人性、商業、文化屬性的角度等來剖析《天道》,如:《天道》揭開:5個生存層次,你活在哪一層?
  • 《天道》:丁元英為什麼要去五臺山求心安?難到其中有什麼隱情?
    豆豆的小說《遙遠的救世主》是一部經典的作品,這部作品被改編為電視劇《天道》,受到了許多觀眾的好評。丁元英去五臺山求心安的事,來做一番分析和探討,以饗讀者。一、丁元英去五臺山的緣起——神話丁元英作為一個高人,受芮小丹的請求,答應去管一管王廟村扶貧的事。
  • 《天道》之五臺山論道詳解(一)
    這兩個月一直在和各位網友聊《天道》這個電視劇,劇中的一些難疑之處也解答的七七八八了,只剩五臺山論道這個地方沒有和大家聊過 所以接下來這幾天,會和大家聊聊五臺山論道這個事,同時也是給這個系列畫個句號。以後如果有什麼疑點直接留言,我就不主動去和大家聊了。
  • 天道:智玄大師給丁元英安心的這段話,確實耐人尋味,如何理解?
    看過電視劇《天道》的人,都對五臺山論道這一段印象深刻,因為丁元英和智玄大師的論道,不僅是整部劇的核心,也是該劇最精彩的片段之一。《天道》劇照而這一段論道的緣起,源是自於丁元英對於「殺富濟貧式的扶貧」這一創舉感到內疚(他已經預見到了結局),所以,才不得不到五臺山求安心,希望可以減少因自已的「巧善」而造成的「惡果」。
  • 天道:一部電視劇,原著也刪減,電視劇也刪減,為何有這麼大魔力
    一部電視劇,原著也刪減,電視劇也刪減,留給讀者的便是一盤沒有放鹽沒有放香菜的美味佳餚,怎麼吃都覺得少點什麼。電視劇、原著小說均已看完,默默的思考,欣賞每一次的感悟。一年至少要看四遍,春前秋冬各一次,每一個季節,都帶給我不同的人生感悟。殺富濟貧,只求安心。丁元英內心也不怎麼強大,也需要找一個心安的地方。
  • 《天道》:韓楚風到底何德何能,值得丁元英如此推心置腹?
    在提筆之前我在思考,韓楚風,整個電視劇出現他的情節也不過5段,怎麼就有如此的魅力,讓人深深的烙在心了,如果誰有這樣的朋友,真是三生有幸。第一次出場留在印象中的就是五星級酒店的那場酒局。第二次就是韓楚風跟芮小丹的見面,芮小丹為了了解丁元英。
  • 《天道》被刪減的3個重要部分,越是隱秘越是精彩
    ,和韓楚風在酒店裡「煮酒論道」。這一段電視劇沒有刪減,但是對於丁元英對傳統文化的評價,對中國國情的吐槽,對執政黨面臨的矛盾,做了大膽而深刻的論述。真的很諷刺,遊戲還沒開始,對方已經到五臺山去求心安了。丁元英和大師五臺山論道裡,有謗佛、抨擊傳統文化、求神問道的嫌疑,故把一部分刪減了,所以我們看的時候發現有跳躍性。這裡將丁元英抨擊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刪減了。
  • 《天道》中丁元英的一句「別把自己當人看」,便可以看出他的智慧
    相信每個人都想做一件大事出來吧,這不是刻意地顯擺自己有多牛,可是,能幹大事的人哪有那麼多,因此,很多人產生了一個我要走捷徑的想法。按照規律來說,成功的訣竅肯定存在,只是我們大多數人無法突破思維找到那個方法,有句話是這麼說的:大道至簡。就是因為少有人相信而已,就這麼簡單。
  • 《天道》:丁元英神話能否被複製?丁元英成功的前提是什麼?
    把貧困縣中的貧困村帶到市場經濟中佔有一席之地,讓王廟村可以永久在這個產業鏈當中有一席之地。有很多人看完《天道》,總想著能不能復刻丁元英,憑空創造一個神話,其實答案很明顯,在讀讀上面那個段子就明白了。成功不是簡單地模仿,別人的成功一定有其前置的條件和準入標準,複製別人的模式前一定要做到信息對稱。
  • 芮小丹為什麼宴請丁元英?再看《天道》,悟透芮小丹的「飯局」
    《天道》看過的都知道,非常的不錯。這部電視劇是跟豆豆的小說《遙遠的救世主》改編的,小說是豆豆花了4年的時間才打磨而成,書中有很多經典的,讓人深思的句子。其中肖亞文說過:「認識這個人就像開了一扇窗戶,能夠看到,聽到一樣的聲音,這種聲音有的人看來沒什麼,但對於有的人來說還是非常重要,因為它可以讓你有一種存在感,而不是行屍走肉的活著。」
  • 《天道》這部劇,被刪減的三處,非常經典,不看真的是一大遺憾
    喜歡天道這部劇的,都知道這部電視劇對人的影響力。我有一個朋友,每年都要重新觀看一遍,結合自己身邊的人和事,重新去感悟,領會一遍。他說,每看一次,靈魂就重新被衝涮洗滌了一次。如果說有一部電視劇可以讓你觀看十遍以上還不厭煩,我敢說,非《天道》不可得。倒不是我對作者豆豆有一種非常欽佩的感情因素在裡邊,是這部電視劇,實在是讓很多人喜歡。
  • 天道:丁元英的布局雖然高深莫測,核心問題卻沒處理,能看出來嗎
    電視劇《天道》是絕世無雙的作品,此劇,耐人尋味,對人的啟發巨大,假若當初丁元英根本沒有出現,那麼,這個村子會有今天的繁榮麼?事實上有了丁總這位高人的出現,這個村子當真就徹底解放了嗎?得救了嗎?其實他的本質仍然是不是人待的地方幹不是人幹的活,拼的是「不是人」。
  • 電視劇《天道》中丁元英:真正聰明的人,向來都是不動聲色
    《天道》可以說是一部非常不錯的電視劇,但是相比原著《遙遠的救世主》我還是喜歡原著,尤其是故事中的男主角丁元英,當你讀完此書後,會透過書中對丁元英的描述發現,真正聰明的人,從來都是不動聲色的。一,作為男主角的丁元英,被大家一直稱為高人。說他是高人,那他「高」在哪裡呢?
  • 為什麼電視劇《天道》會很火?為什麼又覺得它沒火起來?
    電視劇裡面,有一部好評很高卻播放量比較少的,那就是由王志文主演的《天道》。這裡很多人就問了,這部電視劇為什麼覺得會很火?我們就此來一一說道。第一:好評度電視劇《天道》在豆瓣評分9.1分,看過這部電視劇的人要麼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要麼是只看到表層,厚度不夠;要麼是以《天道》為真經。《天道》這部十一年前的神劇,放在今天依然可以被稱作經典。二十四集,短小精悍,這部劇播出時並沒有引起轟動,但看過的人無一不被其中的思想所震撼。
  • 《天道》五臺山論道有感:人的脆弱性,都源於一個「靠」字
    1、引言 前段時間,電視劇《天道》中的一個刪減片段在抖音上非常火,對應的是原著裡「五臺山論道」的情節,主要是講的丁元英做出了殺富濟貧的決定,所以想到五臺山來求個心安,讓自己能夠放開了心去做這件事。
  • 《天道》:丁元英給劉冰一份文件是為了下套嗎?事實剛好相反
    《天道》:丁元英給劉冰一份文件是為了下套嗎?事實剛好相反看到百度推薦裡的電視劇"天道"的視頻片段推薦,就點開看了看。不知道為什麼會被禁播。但電視劇裡面的場景一看就是很老舊的,那些所謂的上流社會的精英炫酷的還是翻蓋手機。這部電視劇改編自豆豆的小說"遙遠的救世主"。
  • 《天道》中丁元英戳心兩句話,適用於每個人、所有行業
    電視劇《天道》,雖然在各電視臺重播率不高,在網絡中卻受到越來越多觀眾的喜愛,擁有眾多的粉絲,被稱之為「神劇」! 這部電視劇,初看平平淡淡,講述的是男女主角的愛情故事,和一個扶貧項目的發展過程。劇情中沒有當下影視劇中的拖拖沓沓、多角戀愛、住房醫療、教育就業、智能穿越、粗劣低俗等引起熱議的敏感情節,除了男主角扮演者王志文,其他演員沒有一位是青春偶像,網絡流量明星擔當。
  • 《天道》中的智慧:這4種人是你生命中的貴人,遇上了記得要珍惜
    這段話是《天道》中肖亞文對丁元英的介紹,現實中有四種人是你生命中的貴人,如果你身邊有這四種人,記得不要錯過。一、宅心仁厚的人宅心仁厚的人,做事厚道,不愛勾心鬥角。與這類人一起共事,大可以放手去做。在複雜的局勢中,能夠分析各方的形勢,從而做出相應的對策,就能立於不敗之地。這類人是你的人生導師,給你指點迷津,在你迷惑的時候,引導你走出困境。三、德行高尚的人當一個人身居高位、有權有勢之後,內心難免膨脹,產生驕傲自負的情緒。很多人從高處墜落,就是德不配位導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