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最暖心的一首詩:除了你,我誰都不想要

2021-02-07 凱紫的詩詞之美


點擊上方收聽凱紫讀詩


又是一年歲末,你們那兒下雪了嗎?


凱哥這裡的冬天,雖然不如北方冷,但是也要裹上厚厚的大衣了。


每年這時,我都會想起這首小詩:


《問劉十九》 

唐·白居易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多美好的意境啊。


「天快黑了,要下雪了,


我這裡新釀好了酒,備好了小火爐,爐火燒得正旺。


屋外白雪皚皚,窗內溫暖如初。


過路的友人,進來喝一杯吧,跟我敘敘舊吧!」



這樣的情景,讓我想起小時候。北方的冬天,每天晚自習回家,從冰天雪地裡一腳踏進家門,看到火爐上燉著豬肉粉條。房間裡溫暖,明亮,熱氣騰騰,一種讓人戰慄的感動,便充斥了心間,那個小小的砂鍋,承載了我對幸福的記憶。


這樣一首溫暖小詩,承載了詩人所有的溫柔。


是的,這是白居易晚年的詩,了解白居易的人都知道,白居易晚年,創作了很多「閒適」的詩歌。


很多人說,白居易的一生,順風順水。這大概,是他的詩境給讀者的錯覺吧!


今天,我想讓大家,認識一個我們不熟悉的白居易。



大家好,老弟我名叫白居易,字樂天。『樂天知命故不憂』的樂天。


我出生的那一年,安史之亂毀滅了大唐盛世。整個朝廷,內有宦官專權,外有藩鎮割據。


當然,那時我還小,不懂這些。我不知道自己長大會變成什麼樣的人,我只知道,我不想成為千萬勞苦眾生的一員,在庸俗中耗盡一生。


我能做的,就是用功讀書。


雖然我自幼體弱多病,但我五歲起學詩,頭腦長得比身體好多了。我常常讀書讀到口舌生瘡,雙手長滿老繭,小小年紀,就滿頭斑白。


二十年來,晝課賦,夜課書,間又課詩,不遑寢息矣。以至於口舌成瘡,手肘成痔,既壯而膚革不豐盈,未老而齒發早衰白,瞥瞥然如飛蠅垂珠在眸子中矣,動以萬數。


十二歲那年,我爹為了躲避戰亂逃往蘇杭,從那時起,我便深深地愛上了這片土地。於是,小小年紀,我就立志,將來若能在蘇杭任意一地做官,此生就無憾了!



皇天不負有心人,我的用功,沒有白費。


16歲那年,我就憑藉一首詩,名動京城。


我想,你們都讀過,就是那首: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但是,這一時間的名聲,並未給我帶來生活的享受。


三年後,我就因為窮,離開了長安。


那個時候,很多人都勸我:好不容易有了點兒名氣,走了多可惜啊!


但是,我絲毫不後悔這個決定。


因為,我的心裡有一個魂牽夢縈的姑娘——湘靈。


我要回去找她。



是的,為了她,我回到故鄉符離。


你們或許很好奇,到底是怎麼樣的姑娘,讓一個雄心壯志的少年,離開夢想,回到最初的家鄉?


她就是:


「娉婷十五勝天仙,白日姮娥旱地蓮。」


這首詩裡的那個農家女孩。湘靈不是大家閨秀,沒有琴棋書畫的技能。但是,她這一生最大的技能,就是讓我愛她吧,愛得不可自拔。


這個姑娘,天真浪漫,歌喉動人。我寫曲子,她唱和。我寫詩,她誦讀。我愛她,愛得像每一個初入情網的少年。


但是,我的母親,這時卻棒打鴛鴦,出面阻撓。


她相當反對我們的婚事:「我們白家,三代為官,書香門第,這樣的村婦,豈能踏入我家家門?」


在母親以死相逼之下,我最終娶了一個我不愛的女子。



29歲那年,我進京趕考。徹底離開了這個地方,和我的湘靈。


臨走的時候,她來送我,給了我一雙鞋子,是她親手納的。我不捨得踩髒了它,於是買了匹小白馬。這這匹小白馬,花光了為數不多,幾乎所有的積蓄。


我帶著小白馬,和湘靈的鞋,再一次走向了長安。


金榜題名那天,我滿腦子想的都是她。


但是,既然能上朝當官,那我必不能辜負自己曾經的理想。


我留在了這裡,三年後,我便當上了校書郎。35歲,我寫出了那首名動全國的《長恨歌》,成了大名鼎鼎的詩人。


皇帝賞識我,授予我左拾遺一職。


古往今來,當拾遺的官員,不幸者居多。比如陳子昂、杜甫,還有我的好兄弟元稹,原因是左拾遺負責諫言,經常要冒著得罪人的風險。必要的時候,連皇上都要得罪。


而我的命運,就在一次諫言中,徹底改變了!



這一年,天下大旱,民不聊生。


我白居易心繫於天下,自然不能袖手旁觀。於是,我寫了一首《杜陵叟》,暗中勸誡皇上,希望他能減免農民租稅。


只是我的言辭,大概就像一把利劍,刺向了當權者,更是刺在了皇上的心尖。


終於,皇上表示忍我很久了。於是一下子,把我調任稱左贊善大夫。


這是個什麼官職呢?


說來複雜,簡單來說,就是個要上班打卡(上朝),但是沒有實權的閒職。


被貶官之後,我的心性依舊沒有改變。我始終記得小時候讀到的那一句:


「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


為人臣子,為天下之父母官,拼的就是一個字,勇。



於是,公元815年,藩鎮勢力越來越囂張,居然派人刺殺宰相!


朝野震驚,但是沒人敢於站出來,人人都只求自保,無人發聲。


於是,我站出來上奏書,請求為宰相報仇。


當時,就有一群政敵出來誣陷我,說我非議朝政。說這樣的人,在太子身邊,是會帶壞太子的。


你們知道的,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就這樣,我被貶為江州司馬。


當時,我一心想有所作為。這一貶謫,給我的打擊可不小。


我滿心苦悶,才有了《琵琶行》中的那兩句: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那時,我遇見一位落魄歌女,和她惺惺相惜,同病相憐。


有句話說得好,沒有理想的人不傷心。


或許,正是我這滿腔報國熱血,才讓我淪落至此。


現實多殘酷,把我擊了個粉碎。


從那之後,我不再強求自己,徹底放飛。


後來,我又被調往很多地方。


其中,就有蘇州和杭州。


是啊,還記得我兒時的夢想嗎?居然在我垂垂老矣時,實現了!


這時,我又想起了,年少時的另一個「美夢」——我的湘靈。


她送我的那雙鞋,我一直帶在身邊,不捨得扔。


這一次,我又輕輕撫摸著這一針一線。


我決定,要回去找她。


我回到了符離,記憶中那個熟悉的街巷,還有我和湘靈踩過的青石板路,一切都沒變。


我永遠記得,她十五歲的樣子。



當我重新找上那戶人家,門楣上的蜘蛛網,破敗的景象告訴我:她已經不在了。


那一刻,我也不在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叫「樂天」的人,樂天知命。


帶著曾經的美夢,少年已死,夢醒了。另一個我,出生了。


你們知道嗎?


當人生所得,都已經失去之後,我便沒有什麼可以再失去的了。今天,是我前生的結束,也是我後半生的開始。


這大概,就是鳳凰涅槃吧。


今天,我坐在溫暖的小屋裡,溫熱著酒壺,搖著搖椅,與洛陽的七旬六友,以詩縱意人生,在大雪將落之時,我欣然的一句: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不知,能給你們多少溫暖呢?



這就是白居易的故事。


的確,他的人生,不像詩裡寫的,那樣灑脫,那樣順意。


他和我們一樣,是眾生皆苦。


他的長恨歌,將湘靈寫進詩裡。


唐玄宗和楊貴妃,他和湘靈,在愛情裡,他們都是失敗者。


也正是如此,他的長恨歌才如此動人。


「一曲長恨有幽情,江州司馬最傷心。」


他倒下過,卻得到了樂觀知命的世界。


汪國真曾說過:花兒謝了不必唏噓,還有果實呢。


是啊,白居易也正是如此。



其實,晚年的時候,新皇帝曾多次想要調任他會京師,但是他選擇遠避朝堂。


宦海沉浮多年,他早已無視那些功名利祿。


事實證明,他的選擇是正確的:因為不久之後,中國朝廷歷史上最慘烈的流血事件「甘露事變」爆發,一夜之間,600多名朝臣被殺。白居易,倖免遇難。


晚年的白居易,自號「醉吟先生」。


沒了愛情,沒了事業,他提筆吟詩,家常瑣碎,嬉戲山水之間,過的灑脫,痛快。


可以說,他的失去,正是他的幸運吧。


其實,誰沒有經歷過苦難呢?那些看上去無憂無慮的人,他們正是經歷過,看破了苦難,才迎來了人生真正的快樂,白居易亦是如此。


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人生,就是南柯一夢。


所以,再苦再難,撐下去吧!


到頭來,我們都會活成白居易。


相關焦點

  • 元稹給白居易的一首答詩,翻譯過來就是:我真的一點都不想你
    你以為這就夠了,這些在白居易和元稹面前,簡直不值一提,據後人統計,兩人來往通信1800多封,互贈詩篇接近1000篇。不信你看隨便拎一首白居易的詩出來,標題多有微之,如《除夜寄微之》、《夢微之》,再看白居易給元稹的信,開篇就是:微之微之!不見足下面已三年矣,不得足下書欲二年矣,人生幾何,離闊如此? 而結尾更誇張:微之微之!
  • 白居易最經典的一首冬至詩,初讀不知詩中意,讀懂已是斷腸人
    在今天,即便是生活在都市的人,不知春分、芒種,也必然會知道「冬至」,除了那美味的餃子和熱乎乎的羊肉湯,更重要的是冬至到了,新年就近了,回家的日子也就近了。不光是今天,在古時候,漂泊在外的遊子到了這時節都要回家過冬節,叫「年終有所歸宿」。
  • 白居易這首冷門詩,意義深遠,是最應該入選小學語文課本的一首詩
    今天小赫赫就要為大家介紹一首來自香山居士白居易的一首倡導人們愛護動物的詩《鳥》。說到白居易大家都很熟悉,他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在唐朝中期與好朋友元稹共同倡導了改變唐詩詩風的文化運動——新樂府運動。
  • 白居易最深情的一首詩,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
    那麼說起白居易的詩作相信對於大部分的人來說,都是不會陌生,他的詩不僅收錄在了各種重要的詩集裡,同時也頻頻收錄在課本裡,這也就是為什麼白居易能夠傲視群雄的原因,他的詩寫得或哀婉,或深情,讀來更是讓人讚嘆不已。
  • 白居易最看透世情的一首詩,嫌貧愛富又如何?死後也是一堆枯骨
    不過筆者也說不清楚這是本能多一點,還是遭受外界的影響多一點,就像小時候孩子大多是比較單純的,但是不知道從什麼開始,慢慢地他們就學會了攀比,慢慢成長,攀比的東西也越來越多,從小時候的玩具到長大後的車子、房子、工作等等。其實不僅今人如此,古人同樣也是這樣,幾天筆者為大家分享的就是「樂天居士」白居易的一首詩,可謂是道盡世情,讓人看後豁然開朗。
  • 白居易最深情的一首詩,道盡對初戀女友的思念,失戀之人最有感觸
    武宗會昌六年,即公元846年,七十五歲的白居易去世。生前好友為之哀悼,文人墨客聞之落淚,就連當時的唐宣宗李忱也傷心不已,專門寫了一首悼亡詩:「綴玉聯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浮雲不系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
  • 白居易感慨「老了」,劉禹錫送了他一首詩,最後兩句流傳千古
    你有朋友可能會說:你才知道,你這個「糟老頭子」。現代人的好友,都是互損的,互損而不生氣,是為真朋友。可在唐代,就沒有這麼多套路了。白居易向好友劉禹錫感慨「老了,年紀大了」,劉禹錫回了一首詩,熱情地安慰了好朋友,詩的最後兩句成為千古傳唱的名句。
  • 白居易的一首小詩告訴你!
    提到唐朝現實主義詩人白居易,人們印象最深的莫過於他那些表現社會現實的諷喻詩了,例如那首膾炙人口的《賣炭翁》。一句「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讓我們無論何時讀之,都會為詩中賣炭老人的悲慘命運而悽然落淚。
  • 白居易最難理解的一首詩,千百年來爭議不斷,整首詩就像是一個謎
    唐朝的詩人其實大部分都是天才,白居易也是不例外,還在17歲的時候就以一首《 賦得古原草送別》驚豔了整個大唐詩壇,成為了那個時代最傑出的詩人,此後他憑藉著自己的努力,最終成為了一代詩王,名氣可以與李杜比肩。讀白居易的詩往往讓人感動,看似很普通的事物,或者只是尋常之景,只是那麼信手拈來,但是卻充滿了詩情畫意,另外也還有著一種層更為深沉的哲理。
  • 唐宣宗寫白居易的詩,浮雲不系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有何玄妙
    嚴格來說,這是一首悼亡詩。是唐宣宗悼念白居易的一首詩歌。我們先說說悼亡詩。一般認為悼亡詩都是寫自己的親人的,尤其是老婆的。歷史上寫悼亡詩寫的很好有幾個人,一個是魏晉時期的大帥哥潘安,一個是唐朝的花心詩人元稹,還有就是宋朝的蘇東坡和南宋的陸遊,他們無一例外都是寫給自己的老婆或者是前妻的(陸遊的那首黃藤酒)。
  • 白居易為女子寫一首詩,女子看後羞愧難當,絕食而亡
    他便是唐代三大詩人之一,有著「詩魔」「詩王」之稱的 白居易。故事到底是如何演變成「殺人案件」的呢?讓我先從被「殺」的女人關盼盼說起吧!關盼盼在燕子樓為張愔守寡關盼盼的詩偶然之間被白居易看到,深深被其詩中的哀思之情所感動,追憶往昔張府之中的歡樂之景,不勝唏噓。
  • 白居易很難理解的一首詩,沒有生活閱歷真讀不懂,寫得好像是謎語
    人們常說一千個人讀《哈姆雷特》,那麼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經歷不一樣,對於文學作品的理解自然不同,所以人們才會這麼說,其實這樣的比喻是很貼切,有的時候文學作品,所傳遞出來的價值觀,還有人生觀,如果你自身不一樣,得出來的結論也就不同。
  • 白居易對初戀念念不忘,大雨之夜寫下一首詩,開篇兩句催人淚下
    俗話說,情人眼裡出西施,在白居易看來,湘靈比天上的仙女還要美,嫦娥在她面前都黯然失色,他專門寫詩描繪初戀的美麗:「娉婷十五勝天仙,白日嫦娥旱地蓮。」人世間最無奈的事情,莫過於愛而不得,白居易多次提出迎娶湘靈,但母親都未同意。古代門當戶對很重要,白居易家境殷實,父親還是個官員,而湘靈只是普通人家的姑娘。
  • 元稹死後9年,白居易午夜夢回寫下一首詩,深情入骨的不只有愛情
    元稹與白居易之所以被合稱為「元白」,不僅源於他們共同倡導了新樂府運動,還因為他們是大唐詩人中的最甜CP。白居易與元稹到底有多甜呢?據白居易自己回憶說,在他們相識的30年裡,互贈了900多首詩歌,互通了1800多封信,這個互動頻率,連熱戀中的情侶也要自嘆不如了。那麼,白居易與元稹之間的贈詩又能有多甜呢?試舉幾例,讓大家感受一下。
  • 白居易最難堪的一首詩,標題是勸酒,讀完之後,卻讓人越發想痛飲
    在詩界有廣大教化主稱號的白居易,他主張詩歌的創作不能離開現實,要從現實事件中取材,反映時代的狀況,所謂「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是繼杜甫之後實際派文學的重要領袖人物之一。晚年時期的他因為在政治方面的不得志,而多時放意詩酒。因此寫了眾多的勸酒詩,被人們稱為醉吟先生。
  • 白居易很經典的一首山水詩,字字珠璣,美的不可方物
    所謂山水詩,就是指描寫山水風景的詩。它是我國古典詩歌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一些經典的山水詩往往都具有「詩中有畫」的特徵,即用畫筆把山水風景中精深微妙的蘊涵點染出來,使讀者能夠獲得最直接的審美感受。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暮江吟》,便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筆下很經典的一首山水詩。它就完全符合「詩中有畫」的特徵,可以說是字字珠璣,美的不可方物。正如清高宗《唐宋詩醇》中的評價:「寫景奇麗,是一幅著色秋江圖」。而「一切景語皆情語」,山水承載著古人悠悠不盡的情思。那白居易這首《暮江吟》寄寓了他的哪種情感呢?
  • 白居易在冬至夜想起初戀,寫下一首詩,短短20字道盡相思之苦
    雪紛飛,是誰的思念,涼透了這一季的時光。千年前的一個冬夜,白居易想起了闊別多年的初戀,寫下一首詩,短短20字道盡相思之苦。《冬至夜懷湘靈》豔質無由見,寒衾不可親。何堪最長夜,俱作獨眠人。我們也知道,唐朝的門第階級觀念是非常嚴重的,白居易也算是官僚子弟,後來又高中進士,前途無量,而湘靈卻只是普普通通的農家女孩,白居易的母親自是不同意這門親事即使兩人青梅竹馬,海誓山盟,終抵不過現實。
  • 白居易最孤獨的一首詩,一個人在孤獨的冬夜想念故鄉,道盡了相思
    白居易的一生也是時常漂泊不定,這種漂泊的生活,也讓他嘗盡了孤獨,公元804年(貞元二十年),當時年僅三十三歲的白居易,一個人夜宿於邯鄲驛館中,此時正值年關臨近,民間很熱鬧,人們都穿上新衣慶祝,年味很濃,可是白居易卻是一個人,身邊沒有親人,也沒有朋友,在邯鄲驛館孤身一個,這讓他思念起了故鄉
  • 白居易冬至失眠寫一首詩,翻譯過來只有8個字:想你想到無法入睡
    在一個冬至夜裡,那個寫下「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的白居易又睡不著了。這一夜,他不因思念家人而難以成眠,而是在思念另一個人思念得無法入睡,一個在白居易詩歌裡多次出現過的人——湘靈。白居易對湘靈的一番深情,可以說是難遣、難收、難放下,他在多首詩裡都曾寫到。
  • 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白居易這首悼亡詩是寫給誰的?
    《唐才子傳》有這麼一段描述:"微之與白樂天最密,雖骨肉未至,愛幕之情,可欺金石,千裡神交,若合符契,唱和之多,毋逾二公者。"看看這個說法,連含蓄的古人都用到了「愛慕之情」,「千裡神交」之言,可見這兩位之間的感情確實是極為親密了,後人也將這兩位合稱「元白」。最美的故事,總是從少年才子,鮮衣怒馬開始的,這兩位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