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宣宗寫白居易的詩,浮雲不系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有何玄妙

2020-12-22 好玩的國學

嚴格來說,這是一首悼亡詩。是唐宣宗悼念白居易的一首詩歌。我們先說說悼亡詩。一般認為悼亡詩都是寫自己的親人的,尤其是老婆的。歷史上寫悼亡詩寫的很好有幾個人,一個是魏晉時期的大帥哥潘安,一個是唐朝的花心詩人元稹,還有就是宋朝的蘇東坡和南宋的陸遊,他們無一例外都是寫給自己的老婆或者是前妻的(陸遊的那首黃藤酒)。

寫夫妻的生活的悼亡詩,一般是以細節取勝,選取夫妻生活中最為難忘的最為深情的細節,來表達對亡故的妻子的思念。而寫給不是親人的特別是名人的悼亡詩,就完全不同了,一般都是用最為精煉的語言,概括出詩人一生的功績、貢獻以及思想立場和詩歌的特點,這個就更加難了。在看唐宣宗寫給白居易的悼亡詩之前,我們不妨先來看看一個不大知名的詩人寫給李商隱的悼亡詩:

虛負凌雲萬丈才,一生襟抱未曾開。鳥啼花落人何在,竹死桐枯鳳不來。

良馬足因無主踠,舊交心為絕弦哀。九泉莫嘆三光隔,又送文星入夜臺。

這是李商隱一生最好的朋友詩人崔珏的《哭李商隱》,是非常典型的悼亡詩。

虛負凌雲萬丈才,一生襟抱未曾開。前兩句就高度概括了李商隱一生的悲劇命運。他才高八鬥但命運曲折,他有凌雲壯志卻無奈折翼。他一生悲悲戚戚,詩文中充滿了悲傷的色彩。

詩人前兩句就非常準確地概括了李商隱的一生,包括他的詩歌文章的特點,可謂是李商隱的知心朋友。

那麼,唐宣宗寫悼念白居易的詩歌,也是一首非常優秀的作品,基本上概括了白居易的一生,他的思想追求,他的文學思想,他的詩歌在唐朝的影響。短短一首律詩,濃縮進那麼多內容,而且非常貼切恰當,這一方面說明唐宣宗對白居易的欣賞與崇拜之情,另一方面也說明唐宣宗的詩歌造詣。

唐宣宗算是唐朝中晚期的皇帝之中,比較有所作為的一個了,有小太宗的美譽。這首詩是在唐宣宗繼位不久,白居易去世之後,寫的一首詩。

綴玉聯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浮雲不系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

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

我們先來翻譯成現代文。

你生命的時光中,一直都在寫詩,但你應該繼續做大唐的詩人,我剛剛繼位,誰教你那麼突然就走了。

人如浮雲,想留也留不住你,願你隨處安居,原諒我造化不夠,想喚回你的生命也是徒然,願你九天之上能夠快樂。

你名聞大唐天下,你的詩篇光耀子孫,連孩童也會吟《長恨歌》,胡人也能唱《琵琶行》。

你的功德和聲望行人盡知,我會常常想起你來。

第一聯說白居易詩歌創作生涯和貢獻。

第二聯巧妙地嵌入了白居易的名字和號,並點明了白居易一生的生活態度和價值觀,這是這首詩最為精彩的部分。

第三和第四聯,分別點出了白居易的兩部最為著名的詩歌代表作——《琵琶行》和《長恨歌》,以及白居易詩歌對社會的影響。可謂是一首非常全面站位很高評價更高的悼亡詩。

我們主要要解釋「浮雲不系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這兩句。

浮雲不系名居易,這句話有幾層意思。

第一層意思是說白居易的一生其實很慌張,仕途也不算太順,如天上的白雲一樣居無定所,是一種漂泊流浪的生活狀態。因為白居易曾經幾次被貶,先是被貶到江洲做司馬,後又到忠州,白居易還在幾個地方做過官,晚年又隱居在東都洛陽,一生始終如白雲一樣飄來飄去。

第二層的意思是,雖然在長期的漂泊中,其實白居易的生活過得非常悠然。我們知道,白居易除了篤信佛教之外,還是莊子的鐵桿粉絲,又是中國隱士歷史上「中隱」理論的創始人。受到道家和佛家以及陶淵明等隱士思想影響的白居易,其實一生過得比較悠閒自由,就像他的名字一樣——居易。

從居易自然就引出了樂天二字。這裡的樂天也有兩層含義,第一層是白居易的號。唐宣宗巧妙地把白居易的號融入詩中,體現了他的巧妙的構思。

第二層是一種樂天知命的生活態度。白居易是一個非常容易滿足的人,他對生活充滿了熱情與樂趣,一點小小的滿足就能夠讓他笑著面對人生,所以白居易樂天的性格,讓他成為晚唐詩人中比較悠閒幸福的一個。

其實,樂天的思想更多是順天的意思,這說明,樂天更多來自於道家思想,道家認為萬事萬物都要順應自然,你不能與世界滿擰,也不要與別人滿擰,更不能與自己的生活滿擰,而是要採取一種清靜無為順應萬物逍遙自適的生活態度。而同樣是道家思想信奉者的唐宣宗,非常讚賞白居易的這種生活態度。

後面的我們就不談了。

最後,好玩的國學想告訴大家,從這首詩中,我們應該能學到一種浮雲不系、虛室生白的人生態度。好玩的國學用一句話加以概括,就是:

要讓生活很居易,不妨事事都樂天!

相關焦點

  • 浮雲不系名居易 造化無為字樂天 這裡藏有皇帝曾經的辛酸和不易
    前言浮雲不系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是寫白居易最妙的兩句詩。其妙處並不僅僅在於嵌入了白居易的名和字,更在於居易、樂天本身還有自己的一層深意。這首詩的作者李忱(chén)並不是一個特別著名的詩人,但是他卻有著特別尊貴的身份。
  • 「浮雲不系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唐宣宗悼詩背後的中興之志
    這兩句詩即使不看出處,也能找到其中的奧妙。因為我們對這首詩所寫的這個人物太熟悉了。這就是中唐大詩人白居易,字樂天。這兩句詩將白居易的名和字分別嵌入,配合前面的「浮雲不系」,和「造化無為」的形容,完成了一個巧妙的紀念性的對仗。這就是一首紀念白居易的詩,還是大唐皇帝寫的。
  • 白居易去世,皇帝含淚寫下悼亡詩,意外成就絕世名篇,驚豔了千年
    (白居易像)此處這裡說明一點,「會昌」雖然是唐武宗李炎的年號,但當時的皇帝是唐宣宗李忱,這是因為他剛剛登基五個月,未逾年,仍沿用前任年號。這是歷朝歷代的慣例,在此不多贅述。唐宣宗李忱得知白居易死訊後,為大唐王朝從此失去了一個天才詩人而惋惜不已,賜諡「文」,贈尚書右僕射,給了他至高無上的死後殊榮。悲痛之餘,唐宣宗李忱又提筆寫下了字字啼血的悼亡詩《吊白居易》,詩曰:綴玉聯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 浮雲不系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
  • 白居易的詩通俗直白,老婆婆都能讀懂,為何還被稱為詩王
    在文學史上,唐朝的大詩人李白被人們稱為詩仙,杜甫被稱為詩聖,白居易的詩歌成就僅次於他們兩人,被稱為詩魔、詩王。白居易他的詩歌平易通俗,確實連不認識字的老太婆都聽得懂,但這並不能說明他詩歌質量差,反而更能證明他被稱為詩王是名副其實的。
  • 白居易最深情的一首詩,道盡對初戀女友的思念,失戀之人最有感觸
    白居易,字樂天,唐代赫赫有名的大詩人,從初唐到晚唐,將近三百年的歷史當中,湧現出成千上萬名詩人,青史留名者大有人在,但能與李白杜甫媲美之人屈指可數,而白居易就是其中一位。眾所周知,李白被稱為詩仙,杜甫被稱為詩聖,白居易也不簡單,他有兩個霸氣稱號,即「詩王」和「詩魔」。
  • 史上最有名的7首悼亡詩詞,白居易享受格調最高,第四首太傷感!
    潘嶽《悼亡詩》是詩人悼念亡妻楊氏的詩作,潘嶽夫婦感情很好,楊氏亡後,潘嶽寫了一些悼亡詩賦,除《悼亡詩》三首之外,還有《哀永逝文》《悼亡賦》等,表現了詩人與妻子的深厚感情。在這些悼亡詩賦中,《悼亡詩》三首都堪稱傑作,而在三首《悼亡詩》中,第一首傳誦千古,尤為有名。2、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宋代:蘇軾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 妖貓傳| 讓人看見不一樣的《長恨歌》
    而看完《妖貓傳》,我不想去深究楊玉環如何死,不對懸疑的劇情有更多解讀,只對通篇的兩首詩印象深刻,一首李白的《清平調·雲想衣裳花想容》,一首是白居易的《長恨歌》!李白的張狂還在想像之中,而白居易的年少不羈,就在意料之外了。片中以白居易創作《長恨歌》為主脈!引出安史之亂前後那段不為人知的秘密!
  • 《妖貓傳》的白居易是戲說,在杭州三年他才真愜意
    這本是顧況拿白居易姓名開的一句玩笑,然而一語成讖,白居易在長安住得的確很不容易,雖後來生活無礙,但他耿直的性格影響了他的仕途。「居易屢陳時政,請降繫囚,蠲租稅,放宮女,絕進奉,禁掠賣良人等,皆從之。又論裴垍違制進奉銀器,於頔不應暗進愛妾,宦官吐突承璀不當為制軍統領。」
  • 李白跟杜甫說:在日本,有一個中國人比我倆都牛
    浮雲不系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看到沒,「詩仙」這個今人普遍認為屬於李白的雅號,唐宣宗可是給了白居易! 不過,白居易雖然在中唐火得一塌糊塗,但是,唐朝詩壇群星璀璨,前面有李杜,後面還有小李杜。有「粉絲」把白居易的詩刺在身上不假,但是,也有著名詩人張籍把杜甫的詩作燒成灰吃進肚子。實際上,在物華天寶的中國,白居易「獨領風騷」只是個短期現象。
  • 春蠶到死絲方盡 蠟炬成灰淚始幹 這兩句詩到底是什麼意思
    有何依據?前言這個問題很好回答,其原意當然不是讚頌老師或者勞動人民。眾所周知,這兩句詩出自李商隱的《無題》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 唐宋中隱士人為何總是詩酒宴樂,從容淡泊,蘊含何種詩酒文化?
    白居易的這首《琵琶行》可謂是人盡皆知。同時,他也是新樂府運動的發起者與元稹並稱為「元白」。白居易生活在剛剛結束安史之亂天下平寧的中唐時期,而歐陽修生活在結束五代戰亂的北宋仁宗、英宗、神宗時代。但大半生,都是在經濟高度發達的仁宗朝代度過。(一)、小隱隱於野,大隱隱於市「綴玉聯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浮雲不系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
  • 腹有詩書氣自華,飛花令裡讀詩詞——100句(居)篇
    《涉江採芙蓉》 漢·佚名10、 何事居窮道不窮,亂時還與靜時同。《題弟侄書堂》 唐·杜荀鶴11、 兩處春光同日盡,居人思客客思家。《望驛臺》 唐·白居易12、 貧居往往無煙火,不獨明朝為子推。《寒食》 唐·孟雲卿13、 苗滿空山慚取譽,根居隙地怯成形。《絕句四首》 唐·杜甫14、 昔欲居南村,非為卜其宅。
  • 蘇軾對白居易的「白俗」的評價,究竟是「貶」還是「褒」?
    有人認為白居易的作品很俗,很平淡,不含蓄,無餘蘊。宋朝蘇軾說過這樣一句話:「郊寒島瘦,元輕白俗。」他說的郊、島、元、白,指的是孟郊、賈島、元稹和白居易。寒、瘦、輕、俗是對上述四人的評價。這個評價是貶義還是褒義,就有不同的見解。其他三人這裡不談。只談蘇軾評價白居易的「白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