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對白居易的「白俗」的評價,究竟是「貶」還是「褒」?

2020-12-23 雲溪隨筆

有人認為白居易的作品很俗,很平淡,不含蓄,無餘蘊。宋朝蘇軾說過這樣一句話:「郊寒島瘦,元輕白俗。」他說的郊、島、元、白,指的是孟郊、賈島、元稹和白居易。寒、瘦、輕、俗是對上述四人的評價。這個評價是貶義還是褒義,就有不同的見解。其他三人這裡不談。只談蘇軾評價白居易的「白俗」。

白居易是唐代詩人中讀者最多,影響最廣的詩人。元稹說:白居易的詩「二十年間,禁省、觀寺、郵候、牆壁之上無不書,王公、妾婦、牛童、馬夫之口無不道。」(白氏長慶集序)白居易的詩不僅在國內流傳,而且傳播國外。唐宣宗說:「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西域雞林國宰相和日本的嵯峨天皇都是白居易的讀者。

白居易從少年時期開始寫作,一直到七十五歲(會昌六年)去世,創作綿延了六十年之久,無論是他早年創作的以《新樂府》《秦中吟》為代表的諷喻詩,還是以《長恨歌》《琵琶行》為代表的感傷詩,以及大量的閒適詩作,對於後世文人都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及至北宋時期,中國封建經濟文化的發展達到一個高峰,雄厚的物質基礎為時代的享樂之風提供了前提條件。白居易閒適詩中流露出的恬淡安樂旨趣適得其時,廣泛而深刻地影響了北宋文人。

白居易閒適、從容的人生態度,讓北宋中後期的文人都能從白居易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找到心靈的歸依。生活悠閒、俸祿豐厚的文人過著閒適享樂的生活,與白居易詩中所描繪的閒適人生頗有相似之處,故而心有戚戚焉;當他們仕途受挫時,又總是不約而同地把目光轉向白居易,效法白居易閒適的人生態度。對白居易的傾慕是宋代士大夫的普遍風尚,如範仲淹、司馬光、歐陽修、梅堯臣、韓琦、蔡襄等名人都寫過效法白居易流連光景、賦性曠達的詩篇,其中受白居易影響最大、最著名的詩人就是蘇軾,如南宋羅大經所言:「本朝士大夫多慕樂天,東坡尤甚。」

在中國文學史上,蘇軾是一個罕見的奇才,同時,他又是遭遇磨難最多、生活起伏最大的作家之一。蘇軾置身于波詭雲譎的宦途之中,面臨朋黨的殘酷角逐。他一生跌宕起伏,經歷了數次大的政治變故。蘇軾從自己的生活經歷出發對社會和人生進行深入思考,探尋內心的自適平和,並將這種思考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從而在困境中能夠保持樂觀曠達的胸襟和隨緣自適的信念,以達觀超越的人生態度笑看人生。這種在困境中能夠保持樂觀曠達的胸襟和隨緣自適的信念,與白居易頗有相似之處,因此他更能在白詩中找到自我所需的精神食糧。

白居易在忠州做剌史時,曾在縣城的東坡上種了許多花樹,並且賦詩,詩云:「朝上東坡步,夕上東坡步,東坡何所愛,愛此新成樹。」(《步東坡詩》) 事有湊巧,蘇軾也在忠州東坡住過,也種了許多花樹。並且,從那時開始,就自稱為「東坡居士」。

也許,蘇軾的字東坡就有崇拜白居易的成分。他說:「平生自覺出處老少,粗似樂天。」又說:「淵明形神似我,樂天心相似我。」由此看來,蘇軾最喜愛的兩個人,其中之一就是白居易。他怎麼會去貶低白居易呢?白居易的「白俗」,說的是白居易的詩通俗易懂。據說,白居易每寫一首詩,都要念給不識字的老年婦女聽,修改到她們聽懂為止。這是傳說,未必屬真,但白居易的詩非常通俗化,卻是事實。

相關焦點

  • 深度解析《紅樓夢》「褒女貶男」思想
    獨那史老太君還是命根一樣。說來又奇,如今長了七八歲,雖然淘氣異常,但其聰明乖覺處,百個不及他一個。說起孩子話來也奇怪,他說:『女兒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見了女兒,我便清爽;見了男子,便覺濁臭逼人。』你道好笑不好笑?將來色鬼無疑了!」(第二回 賈夫人仙逝揚州城 冷子興演說榮國府)寶玉這句話的中心意思都是「褒女貶男」,和古代主流社會裡的「男尊女卑」似乎是完全相反的。
  • 白居易、蘇軾等令人驚豔的名字,都來自儒家四書五經
    白居易一生宦海浮沉、中年喪子、幾個兄弟都先他去世,對於這一切他都樂觀承受,一直活到75歲高齡,確可稱之為「樂天」之名。白居易親兄弟四人,長兄白幼文,歷史上沒有詳細記載;四弟白幼美,九歲早夭。三弟白行簡,成就雖不如白居易,在當時也小有名聲,唐傳奇小說《李娃傳》出自他筆下。
  • 被貶之後,蘇軾寫出了最豁達的詩句!
    這場由何正臣上表彈劾、御史李定參奏、最後在御史臺受審的案件使得蘇軾的人生蒙上了汙點,最終被貶黃州。要知道古人寒窗苦讀十年就是為了一朝為官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負,從京城被貶到別的地方對很多人來說是很大的打擊,就相當於現在的降職一樣。有的詩人被貶之後甚至一蹶不振,足漸荒廢自己,不問政事。
  • 白居易說「大抵心安即是家」
    現在的人愛說外國的月亮比中國圓,而1000多年前的杜甫說,還是故鄉的月亮比較圓。究其原因,還是因為親情的紐帶,那裡有自己靈魂的寄託。詩中寫道,在戰亂中弟弟們都分散了,生死未卜,即使寄了書信也很難送到,畢竟戰亂還未停息。對於古代文人來說,無論是遭逢戰亂、貶謫,還是遊學做官,都要離開故鄉,走過很多地方。
  • 「元白」先後被貶,白居易寫出《琵琶行》,元稹迷上「燈影牛肉」
    白居易認為自己受到喜好文學的皇帝賞識提拔,故希望以盡言官之職責報答知遇之恩,因此頻繁上書言事,並寫大量的反應社會現實的詩歌,希望以此補察時政,乃至於當面指出皇帝的錯誤。,有「擅越職分」之嫌;而且,白居易平素多作諷喻詩,得罪了朝中權貴,被貶為江州司馬。
  • 拾人牙慧│《三字經》中的「蘇老泉」究竟是蘇洵還是蘇軾?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春風微語,ID:chunfengweiyugzh】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三字經》中的「蘇老泉」究竟是蘇洵還是蘇軾?我之前參加教研活動時聆聽了南京市教研室徐志偉老師的講座,徐老師提到:「蘇老泉其實不是蘇洵,而是蘇軾。」當時我心頭一震:「這麼說我講錯很多次了?
  • 蘇軾不僅是詩人,還是「段子手」,被貶時寫過一鬼故事真假難辨
    但你一定不知道大文豪蘇軾一生博覽全書,卻從不肯背誦,他自創八面受敵讀書法,領先時代一千年,內容和現在的網際網路讀書法一樣。蘇軾做官被貶30年,終於在韓愈的日記裡找到了自己經常被貶的原因,說是因為自己的星座是摩羯座。
  • 蘇軾被貶路上收養孤女,人送外號「光源氏」,網友:他是專情
    文/舒筱米宋神宗曾經這樣評價過蘇軾和李白:「白有軾之才,無軾之學。」很多人都知道,蘇軾因為反對王安石變法,成了宋神宗的眼中釘。但卻絲毫沒有影響宋神宗對於蘇軾文字的喜愛,蘇軾的才學可見一斑。王閏之的好,蘇軾也記在心裡,並且尊重有加。在杭州王閏之過生日時,蘇軾陪她到林隱寺放生, 為她賦詞祝賀, 讚揚曰:「佳氣鬱蔥來繡戶, 當年江上生奇女。」然而,經歷過這麼多起起落落,還要照顧一大家子,王閏之終究還是積勞成疾,沒有陪伴蘇軾到老。
  • 白居易被貶九江,似乎不在意,卻讓他朋友寫出「垂死病中驚坐起」
    比如韓愈就和張籍、白居易等人時常詩歌唱和。又比如白居易和元稹、劉禹錫更是關係非常密切。唐代詩人元稹比白居易要小上十幾歲,但是他們兩人之間的友誼非常深厚,彼此之間也寫成了很多的詩歌。要論到兩人表達這種友情的經典之作,元稹的這一首古詩堪稱是再確切不過。殘燈無焰影幢幢,此夕聞君謫九江。
  • 白居易蘇軾齊聚"石板亭"國立老師解密古代文人的小八卦
    不過幹事們則需要猜測出兩位演員分別扮演的是哪兩位大詩人,才能贏得這一階段的勝利,王鶴棣和鄭爽的猜測首先失誤,但國立老師的知識可以說是高深莫測,稍加思索便猜測出來了謎底,原來這是一場白居易與蘇軾的超越時空的對話。
  • 黃州惠州澹州,一路貶來,蘇軾為什麼沒有患抑鬱症?
    蘇軾才高八鬥,但命運卻與之開起了玩笑,一貶再貶,由湖北的黃州(黃岡),貶到廣東的惠州,再貶到海南澹州,但他「九死南荒吾不恨,茲遊奇絕冠平生」,根本不感到傷心,甚至認為海南一遊是他一生最神奇的經歷。虎哥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一、蘇軾飽讀詩書,從巨量的詩書中獲得了強大的精神力量。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吾善養吾浩然之氣」,中國先人這種強健的進取精神給了他無窮的動力。雖然屢遭貶謫,但他不以遷謫為意,反而把它當作對自己的一種考驗。二、他善於思考,能對自己進行心理按摩。
  • 蘇軾被貶後創作的一首詞,卻安慰了後人許多年!
    創作這首詞的時候,蘇軾已經43歲,由於受到官場黨派鬥爭的關聯,被卷進了"烏臺詩案",導致自己被貶黃州。王鞏,字定國,是蘇軾的好友。蘇軾在徐州任職時,王定國去拜訪蘇軾,兩人遊泗水,登魋山,吹笛飲酒,乘月而歸。可見交情之好。
  • 蘇軾被貶黃州,心情低落遊歷赤壁,隨手寫下一首詞,卻傳誦至今
    提到唐詩,我們肯定繞不開李白和杜甫,而提到宋詞也一樣繞不開一些名字,比如蘇軾、辛棄疾、李清照、柳永等。但如果要評價說唐詩宋詞中的巔峰之作是哪一首?今天史官就要和你好好談談。不得不提起蘇軾的詞作《赤壁懷古》,它絕對屬於宋詞的詞作巔峰之一。不止我認為,很多文學大家認為確實是宋詞的巔峰之作。
  • 蘇軾被貶時,短短8句詞,道盡了他的孤獨,最後一句難以超越
    北宋偉大的詞人蘇軾所作的《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就是把孤寂描繪得最為透徹的作品。蘇軾因為「烏臺詩案」,被貶謫為黃州團練副使後。寫出了這首孤苦無依心境的優秀詩詞。蘇軾生性豁達,許多人以為他看得開,但即便能夠熬過人生的苦難,別人的孤單寂寥還是讓常人無法看透。
  • 我叫蘇軾,我愛過很多人
    王閏之陪伴蘇軾度過了人生重要的二十五年,在這二十五年裡,蘇軾經歷烏臺詩案、黃州貶謫等多次宦海沉浮,他們相互攜手,不離不棄,並生兒育女。蘇軾五十八歲時,王閏之先他而去,讓他再一次肝腸痛斷,他為她寫祭文,說「唯有同穴」。蘇軾死後,蘇轍將其與王閏之合葬,實現了祭文中的願望。
  • 郭敬明第三次給何昶希S卡,趙薇不屑點評,爾冬陞明褒暗貶
    趙薇不屑點評,爾冬陞明褒暗貶,難怪李成儒要退出。何昶希還是採用了同樣的表演方法爾冬陞明褒暗貶,細細品味很有針對性。爾冬陞很婉轉地說道:這類題材的作品只要達標就可以了,按照導演的調教就算過關了,郭敬明的拍攝手法對演員的幫助很大,慢鏡頭雖然能補救,但是,演技還是需要提高的
  • 汽車人成長學堂 | 奇妙的阿倫森效應:善用褒貶,先貶後褒
    阿倫森效應的實驗 阿倫森效應的實驗是將實驗人分4組對某一人給予不同的評價,藉以觀察某人對哪一組最具好感。第一組始終對之褒揚有加,第二組始終對之貶損否定,第三組先褒後貶,第四組先貶後褒。
  • 蘇軾現象經久不衰 如何評價「人人都愛蘇東坡」
    蘇軾現象經久不衰 人人都愛蘇東坡天上紫微垣,地上紫禁城,在故宮600年大展「丹宸永固」,這一恢弘主題的身側,在故宮文華殿裡《千古風流人物特展》竟與故宮六百年並列。這麼有牌面,不是詩仙,也非詩聖。(故宮文華殿 千古風流人物 蘇軾主題書畫特展)他樂觀向上,他悲天憫人;他入世,像個儒家聖人;他出世,像個道家真人;他還活得像一個佛家居士;而他還是一個美食家、旅行家、工程家。他的故事太多太多,梗多戲足。他是蘇東坡,我們的「千古風流人物」。
  • 蘇軾被貶密州,出城打獵時,寫下這首詞,開創了豪放派的先河
    一部分人支持王安石表達被稱為新派,而另外不支持的則被稱為保守派,為了能讓變法更加順利地進行,兩派之間的鬥爭不斷,不少保守派受到了被貶官職離開行政中心的處置。蘇軾與王安石雖然曾經相識,王安石也較為賞識蘇軾的才華,但在這場表達運動中,蘇軾卻並不贊同王安石的變法,因此他也受到了被貶官的命運。一年之內他先是為了貶至於杭州出任通判,沒過多久便又被貶到密州去當地方知州。
  • 蘇軾臨死之時,為何用「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評價自己?
    公元1101年,60多歲的蘇軾逐漸感覺到老邁了。這個年過花甲、飽經風霜的老人,依然在旅途中奔波——正如他把最好的三十年都放在旅途當中一樣。人生最好的三十年,蘇軾一直在奔波當中度過,其實也就是遭遇被貶。徐州,密州,惠州,儋州,黃州,杭州等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