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68歲阿姨哭訴:和親家走得太近,是我做的最愚蠢的決定

2021-01-18 情感雪絨花

馬上要過年了,恐怕獨生子女面臨最困難的就是去哪方過年的問題。雖說我國的傳統是在男方過年,但是現在講究男女平等,女方的父母也不能忽視。

可能有的人會說,把雙方老人接到一起豈不是更好。其實這種想法只是看起來挺好,但是如果親家走得太近,特別容易產生矛盾,最後讓兒女們兩頭都為難。

這不李阿姨就是和親家走得太近,最後卻把自己的晚年幸福都毀掉了。

李阿姨是一位退休工人,如今住在四十平米沒有電梯的老舊房子裡,到了陰天下雨的時候,屋子裡一股難聞的味道。

其實李阿姨是有一所環境比較好的三室兩廳的大房子,可是現在兒媳婦的母親和她們在一起居住,而這房子卻是李阿姨買的。

事情還得從頭說起,李阿姨的兒子劉軍大學畢業後娶了梅梅,兩人是大學同學。不過李阿姨當時是有點不太願意的,因為梅梅的母親沒有工作,不是嫌棄全職母親,而是通過接觸,發現梅梅的母親性格古怪刁鑽刻薄。

可是兒子特別喜歡梅梅,所以最後還是依隨了兒子,兩人結婚後和李阿姨一起住在三室兩廳的房子裡。

日子過得本來還比較安穩,可是一天梅梅說母親身體不舒服,想要來城裡看病。李阿姨趕緊收拾好房間,還買了很多老年人喜歡吃的食品。

親家得的是甲狀腺囊腫,做了手術。但是後期總需要複查,孩子們上班忙,沒有時間天天陪親家去醫院,所以李阿姨就主動接了這個任務。李阿姨上午陪親家去複查,然後趕緊買菜做飯,下午還要接小孫子放學。自己也是68歲的年紀了,一天下來也很累的。

可是沒成想親家一點也不感謝,反而覺得李阿姨這麼做是應該的。

有一天陪親家複查後,李阿姨有點血糖低感覺頭暈,所以做午飯晚了。可是親家不但不理解,反而還陰陽怪氣地說李阿姨嫌棄自己了,這不做飯就是代表著趕自己走。

李阿姨這才發現,原來自己的好心好意親家根本就不領情。

這還不算,親家還是一個特別會演戲的老太太。比如說吧,平時就兩人在家時,親家什麼活都不做,整天就是看電視嗑瓜子,還嫌棄李阿姨做的飯不好吃。可是等孩子們快回來了,她立刻變了一個人。不但趕緊假裝的掃掃地,還甜言蜜語地說些孩子們愛聽的話。有時候為了突出自己,還故意貶低李阿姨。

兒媳婦雖然也和她母親談過,可是她依舊是這樣。

漸漸的李阿姨和親家的關係越來越僵,李阿姨本來是想讓親家回老家的。可是她一點走的意思都沒有,甚至還把自己當作了主人。

為了家庭和諧,也為了不讓孩子們跟著操心為難,最後李阿姨決定搬到舊房子裡居住。這個舊房子在五樓,沒有電梯,李阿姨腿又疼,所以每次上下樓都很困難,可是為了安寧也沒辦法,真是請神容易送神難。當初的好心,換來的卻是把自己的幸福毀掉了。

寫在最後:其實李阿姨真的是一位很好的老人了,不但對孩子掏心掏肺的好,為親家也是實心實意地考慮。可是沒成想遇到的是不講理,還自以為是的人。最後把自己的幸福,反而毀掉了。

這其實也給廣大老人提了個醒,對於親家之間的距離,一定要掌握好。走得太近,看到對方的缺點就更多,相處起來會矛盾不斷。走得太遠,雙方的距離感太強,讓兒女們夾在其中也不好辦。因此對於這樣一個特殊的關係,一定要把握好距離。

相關焦點

  • 一位65歲老人自述:和親家走得太近,是我做得最錯的決定
    導語:作為父母,當兒女結婚或者出嫁後,就多了一門親戚,這門親戚就是自己的親家。親家,到底應該疏遠一點比較好,還是經常往來比較好呢?65歲的劉阿姨說和親家走得太近,其實一點都不好,自己就是和親家走得太近,所以才害得女兒離了婚。
  • 三個家庭的經驗總結:親家之間走得太近,原來是場災難
    今天我們採訪了三位和親家關係走動比較近的家庭,他們一致認為和親家走動太近是場災難。我們來具體看看:杜芳,65歲。親家喜歡互相攀比,經常聯繫心累。杜芳阿姨有一個兒子,如今結婚都三年了。曾經她覺得兒子結婚後,和親家就要常走動拉近距離。畢竟彼此只有一個孩子,老人們相處和諧了,那孩子們的感情肯定也會更好,可是事實證明她想錯了,也做錯了。
  • 「兒子找對象最好本地人,親家方便帶孩子」沒房的上海阿姨被罵慘
    阿姨說,自己和老公的年齡大了,未來在帶孫子上需要親家提供幫助,兒媳婦是本地的話,親家相互照應比較方便。站在阿姨的角度,這是個合理的要求,但對於屏幕外的大家來看,阿姨多少有點「精明」。一、兒子結婚有必要買房,受益者是兒子和父母雙方。結婚都需要準備婚房,視頻中的阿姨說很正常,都是為了孩子們的未來著想。
  • 68歲阿姨自述:我有房有6000塊退休金,晚年找老伴,不領證
    導語68歲的夏阿姨,她每個月有6000塊的退休金,還有兩套房,一套拿來出租,有一個獨生女,不過她的女兒嫁到了外地,很少回來。女兒很少回來因為,她工作很忙,不過女兒還算是很有孝心,經常買一些補品給夏阿姨,也會打錢給夏阿姨用。
  • 親家之間,為什麼要減少接觸?過來人的實話給所有人提了個醒
    不得不說,親家之間的關係需要靠子女去維繫,一旦夫妻感情出現了問題,再好的親家關係也是仇人,有時候走的太近反倒會影響子女的感情。 起初的時候,親家之間都會儘可能地多接觸,可時間久了就會發現,還是儘量少來往好。至於為什麼,不妨和我一起聽聽過來人怎麼說。
  • 一位65歲阿姨的真心話:女人一定要學著自私一點,才會活得更幸福
    李阿姨是住在我家隔壁的一個精神十分好的退休老師,她和她的丈夫基本每年都有幾次外出旅行,家庭生活也十分的和睦。李阿姨和我的媽媽是廣場舞隊伍中最耀眼的兩朵花,每天晚上都會約著一起下樓去跳廣場舞,有一次我的媽媽邀請李阿姨來我家喝茶,並且詢問了李阿姨家庭和睦的秘籍,李阿姨特別熱心地將她的人生訣竅告訴了我的媽媽。那就是「女人一定要自私一點兒,才能活得幸福」。
  • 倆阿姨萬松嶺書院結緣成親家 3年後見面卻開打
    杭州有兩位母親,幫孩子在萬松嶺書院的相親後,成了親家。沒想到,時隔3年,她們又在這裡,給各自的孩子相親。只是這次,她們是打了一架。這兩位60來歲的阿姨,不僅打進了派出所,今天還鬧上法庭,這女方媽媽不僅告了男方媽媽,還告了公安局。 原來打架後,女方母親被治安拘留了,而另一位沒有。
  • 你是我最愚蠢的一次浪漫.
    從不直接說喜歡,14集了他媽還不表白;不溫柔貼心,騎車時幾乎不等陳小希;也不懂得與其它女生保持距離,和李薇走得很近;甚至很多時候,他根本不知道陳小希生氣了嗎,為什麼會生氣。當然這並不代表他不在意陳小希,看到小希和吳柏松靠近,他會吃醋,可他吃醋的方式是有些生氣地離開,故意和其它女生走得更近。
  • 視頻|關節置換,擔心走不了路?我們來聽聽賴阿姨的親身感受
    68 歲的賴阿姨,膝關節疼了二十年,幾百米路都走不下來,最後通過膝關節置換手術,恢復了正常行走。疼了二十年膝關節 讓夕陽 " 紅 " 不起來今年 68 歲的賴阿姨,兒女孝順家庭和睦,退休後本該享受天倫之樂的她,卻一直承受著病痛帶來的折磨。
  • 俗語「親家上門,不值半分」,什麼才是親家之間正確的相處之道
    例如農村的一句經典俗語「親家上門,不值半分」。這句話的意思是:男女結婚後,女方的父母如果主動登門,會被鄰居們說三道四、指指點點,還會被看不起。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俗語流傳出來呢?原來古代女子一旦出嫁,就屬於是夫家的人,父母不能過多的插手管別人家的人和事。一旦有事必須要上門,除非自己的孩子做錯了什麼事,登門道歉,所以就有了「親家上門,不值半分」的說法。
  • 相處得好是親家,相處不好是冤家
    有句諺語說,相處得好是親家,相處不好是冤家。自古以來,親家之間的關係就極度敏感,關係也極難相處。他們因兒女相愛而相識,沒有選擇的餘地。不管如何不滿意,也不能放棄。兩個親家互不相讓,吵得不可開交。親家原本就是毫不相干的兩家人,沒有感情基礎,更沒有血緣關係。這種特殊性決定了他們一旦引發矛盾,就很難解決。03.重慶一女子和丈夫帶著父母和公婆自駕遊。
  • 我在武漢的58天|60多歲的阿姨說:你們一定要帶我走
    吳曉紅還記得一位50多歲的男患者,他的父母和妻子先後因為新冠肺炎去世,「他自己的情況也很差,好幾天吃不下東西,一說就喘氣。有一天我們給他衝了半盒米粥,好不容易讓他吃完,他稍稍恢復力氣後,就借我們的手機給他正在隔離的女兒打電話。」吳曉紅聽到老人對女兒說:這裡的醫護人員是浙江的,他們醫術非常高明,對我非常好,我吃得好,睡得好,這裡物資很豐富。我病情已經穩定了,一切都好。
  • 兩親家之間怎麼稱呼 兩親家怎麼稱呼最合適
    那麼在很多禮節方面也是要做到位的哦!特別是在稱謂上!接下來小編就帶大家一起去了解一下兩親家之間怎麼稱呼以及兩親家怎麼稱呼最合適,一起跟小編去了解一下吧!一、兩親家之間怎麼稱呼1、稱呼對方為親家雙方父母見面的時候,為了避免尷尬,也不知道對方的年齡是多大,那麼就可以直接稱對方為親家。
  • 怪我和男閨蜜走得太近(下)
    「對對對,就是她,很乖的一個女孩子,就是書讀得不多,總想著到大城市裡來見識見識,可一直都沒機會,不知道你——」「ok,沒問題,明天讓她到我酒吧裡來吧,我親自帶她去我朋友的公司!」沒想到,曹雪晴一下就爽快地答應了,這讓李凱不由一陣吃驚。「那太好了,雪晴,我真不知道該怎麼謝謝你!」說罷,他伸過手來,將女孩的手抓在了手裡。
  • 兩親家之間,為什麼要儘量少往來3位過來人說了肺腑之言
    我想這可能是因為疫情的原因,那最好別亂走動,在自己家過年也沒什麼不好,但後來一想又覺得不對,娘家和婆家雖然都是農村的,可都歸我們市裡管,那怎麼還不能回去?朋友說,問題出在兩邊老人身上,本來兩親家處得挺好,可公公和我爸在一起喝酒,聊到將來養老的事,意見不統一,吵得面紅耳赤,兩人升級到我們去誰家過年。公公跟老公說,你是我兒子,以後不準去嶽父家過年,沒這規矩。
  • 親家公
    那天是冬日裡少有的晴朗天氣,午後的陽光折射到住宅樓的外樓梯上,一對青年男女甜蜜的依偎著朝樓道走。我在遠處有事不經意間看到了兒子的背影,身材高大的兒子身邊纏繞著一位同樣身材修長的姑娘。我內心喜悅地自言自語,兒子有對象了啊!一慣作事低調的兒子站在房門前微笑著對老爸、老媽說,姑娘叫小莉,他們經媒人介紹後相識,相處了一段時間,姑娘對他人沒看法,到家中也來看過了。我激動地說,是好事啊。
  • 42歲母親哭訴:兒子小時候任性,長大後暴躁,「我真的沒辦法啊」
    而正是我宅在家裡悶頭大睡、晝夜顛倒的時候,這位42歲親戚在河南老家給我打了一髮長途電話,向我哭訴她那個18歲的兒子將她趕出家門的事,聽得我有些吃驚。42歲母親被兒子打出門,向鄰居哭訴兒子不孝順這位42歲的親戚,我們就叫她趙阿姨吧。事情發生的那天,是一家三口聽從村委會的建議在家宅著的第6天,家裡的蔬菜寥寥無幾,於是趙阿姨和老伴就讓兒子出門去村裡指定的菜市場多買些菜回來。
  • 68歲母親說:我是有想法的
    導語 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一位68歲的母親自述:「我退休金4000塊,一個人在老家生活,4000塊足夠我一個人用了,但是我還叫兒子每個月給我800塊,不懂我的人都會說我是一個很愛財的老人,還是一個不懂得為子女減輕壓力的,但其實我有我的做法。
  • 結婚時公婆嫌親家「太土」,敬茶時新娘堅持不改口:他們受得起嗎
    周茜考上大學以後並沒有選擇繼續深造,而是考進了家鄉的公務員系統,之所以決定回家鄉,周茜是想著離父母近一點,可以常回家看看,另一個就是為了自己的終身大事。原來,在高中的時候周茜就喜歡上了自己的同學張峰,兩個人的成績都非常優秀,周茜本想著能和他考一所大學,結果張峰高考發揮失常,只考上了當地的一所普通本科學校。
  • 幾十年AA制生活把56歲阿姨逼成抑鬱,AA制的婚姻能幸福嗎?
    我刷到一條新聞,一位56歲的阿姨決定自駕遊,她要為自己活一回,不願回到那個冰冷的家中。說實話,我真的很心疼這位阿姨。那到底是怎麼回事呢?聽我慢慢講給你聽。 阿姨名叫蘇敏,河南人,今年5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