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浩浩蕩蕩的NBA70載歷史,如果說將三連冠定義為王朝球隊,那麼在這其中可以稱之為王朝的也不過幾支球隊,當然也能用手指頭數的過來——湖人、凱爾特人、公牛。但不可否認,除過這三支球隊外,還有許多球隊雖然沒能拿到三連冠,但是他們長久的統治力卻真真切切的存在著,譬如80年代末的活塞、譬如90年代中的火箭、譬如當代的勇士。當然,還有那曠日持久的銀黑軍團。
值得一提的是,自選中鄧肯後到目前為止,馬刺從未缺席過任何一年的季後賽,並且在此期間大都具有很強的競爭力。雖然在這22年中只拿到了5座總冠軍,但是球迷卻知曉馬刺的真實實力,甚至在他們的傳統意識中,馬刺就是一支強隊。當然,能產生這樣巨大的影響力,馬刺亙古延綿的人員配置佔據了很大的先決條件。在很多人心裡,波波維奇是皓首窮經的敬業導師,鄧肯是馬刺的基石,帕克是馬刺的發動機,吉諾比利是馬刺的妖刀,球隊也正是在這四人的長久合作下才得以取得如此輝煌的戰績。
不可否認,如果沒有以上四人的存在,馬刺確實到達不了現有的高度,但在歲月更迭的過程中,如果沒有其他角色球員的配合,球隊也不會有現階段廣泛的影響力。甚至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些角色球員才是體現球隊本質和靈魂的存在,一如迪奧、霍裡、鮑文、以及我們今天的主角——馬特·邦納。
說到邦納,我們無疑會想到他的綽號紅曼巴,而綽號的來源正是黑曼巴的主人科比所起的。在曾經湖人和猛龍的一場對決中(屆時邦納為猛龍效力),科比和邦納聯手砍下了93分,而邦納的表現也給科比留下了深刻印象,於是在賽後的採訪中,科比將邦納定義為紅曼巴。這是對他能力的肯定,當然也是對他最大的讚揚。而隨後到馬刺,邦納的任務變得簡單了,防守、搶搶籃板、投三分、把握每一次投籃機會,可在很多時刻,邦納做的遠遠超過了這些,並且都做的十分出色。
我們對於邦納的印象大都來自三分球外,而三分球也確實是邦納成名的項目。他的出手點極高,卻有著十分柔和的投籃手感,在偌大的籃球場上,邦納也總能利用靈巧的走位找到空位機會,並且把握住這樣的機會。與此同時,他身體強壯,防守極為聰明,在對抗方面不會吃到任何身體層面上的虧。以及,由於邦納很少突破和傳球,而這也就大大降低了他失誤率。總而言之,無論是在巔峰期還是職業生涯暮年,邦納也一直都是球隊標準的合格的職業藍領。
2003年,邦納被公牛選中,隨即就被交易到了猛龍,自此,邦納則開啟了他的徵程。然而和大多數二輪秀不一樣的是,雖然邦納處於較為落後的順位,但被交易至多倫多後,主教練對其十分賞識。於是,邦納在他的新秀賽季便成為了重要輪換球員,這一年,他82場全勤,雖說場均出場時間只有18.9分鐘,但對於一名二輪秀而言,這已經十分不錯了。而如果再看數據,我們就會發現,邦納還可以場均砍下7.2分3.5籃板,而這份成績單在其整個職業生涯中都可以排到前列。經過一年的適應後,邦納第二年的表現也算穩定,只不過沒有太突出的部分,或許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這讓猛龍管理層萌生了交易他的想法。
果不其然,第二個賽季結束後,他就被當做交易籌碼送到了馬刺。只不過當時的邦納並不知道,這次交易竟然成就了他。當然,這份成就並不是說邦納會打出怎樣的豪華數據,而是他找到了自己的角色定位,在馬刺的體系中,在波波老爺子麾下,邦納只需要做好分內的事就行了。剩下的,就交給鄧肯、帕克和吉諾比利吧!
誠然,如果細心觀看邦納的數據,我們會發現他的場均得分沒有一個賽季上過雙;作為一名大個子球員,他的場均籃板也沒有一個賽季上過5個。這與他的出場時間有關,也與邦納本身的球風有關,但最重要的是邦納和波波維奇都不是重視數據的存在體,尤其是對於球員身份的邦納而言,把握住每一次機會才是邦納需要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