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著化妝師還在整理工具,李立群盯著手上薄薄的兩頁臺詞,皺著眉反覆用不同語調琢磨著一句話。身邊的人喊了兩聲,他沒回應,過了一會才從臺詞中抽離出來。
時間是下午六點,12個小時前,已經66歲的李立群剛在《我就是演員》錄製現場度過了一場接近12小時的高強度通宵節目錄製。期間他一直端坐在導師席上,認真看著臺上每個演員的表演,仔細斟酌每一句點評,還和章子怡、小瀋陽現場即興發揮了一段,贏得滿場喝彩。
採訪進行到一半,約莫是有點提不起精神,他問身邊的助理要了一根煙,匆匆吸了幾口就掐滅——化妝一結束,他又要馬上進棚準備當期的影視化拍攝。
在剛播出的《我就是演員》第十二期節目中,這場由關錦鵬導演的《八個女人一臺戲之夢會》終於亮相,李立群在裡面一人分飾兩角,一會是溫柔指導女主角的導演,一會是已成亡魂但卻依舊威嚴的「雷老爺」。短片裡,李立群將這兩種截然相反的狀態在短時間內切換自如:當導演時柔聲和氣,做亡魂時不怒自威,而留給他揣摩人物的時間僅僅只有幾個小時。
這樣的工作強度在他過去幾十年的演藝生涯中不算特別。近四十年來,李立群參與了四十多部電影、近百部電視劇以及二十多部舞臺劇。僅電視劇一項,就拍了超過3000集,是一位名符其實的「老戲骨」。
曾經,他會因為戲劇理念的不同和老搭檔賴聲川鬧彆扭,一氣之下離開一手創建的表演工作坊。關於那次分手的細節,流傳最廣的說法是,當時賴聲川接下了300集長壽劇《我們一家都是人》的創作——那是一種在當年堪稱實驗性質的現場直播電視情景喜劇,主創們採用早上看報紙,中午創作,晚上就進棚直播的創作方式。李立群認為這樣的創作會破壞演員的慣性,傷害他們作為演員的根本。
而現在,對於表演和接戲,李立群已經自帶一股千帆過盡般的徹悟。聽到「你是一個較真的演員」,他立馬否認,「首先我對表演不較真。但我不會忘卻什麼叫往真了靠的表演,這個態度我是不會忘的。」
1952年,李立群出生在中國臺灣。
按照現在的說法,李立群走的也是非科班的「野路子」。
就像大多數沒有什麼目標的年輕人一樣,李立群在父親的建議下考上了海事商業專科學校的航海科,然後畢業後也像大多數同學一樣去做了一名海員。
原本可能就是這樣平淡地過完一生。但有時候,人不得不信命。
念書的時候,不愛學習的他百無聊賴之中參加了校外組織的青年劇團。一開始也不是做演員,而是跑去舞臺技術組做了個打燈光的雜工。但戲劇的種子就此埋下。
在海上飄飄蕩蕩了8個月,李立群就厭倦了海員的工作。之後他送過月餅,還幹過盲人按摩,做了很多事情,但全都不長久。
直到有一天,看不下去的父親對李立群說:「立群啊,如果你再這麼幹一行怨一行的話,不表示別的,表示咱們自己見識不夠。」這時候,恰好原來劇團的朋友找他排戲,被父親點醒的李立群決定不再浪費光陰。
在青年劇團裡,李立群就對戲劇產生了「這一生都甩不掉的情感」,但當時他沒想過以演員作為此後一生的職業。
兜兜轉轉,他還是成了一名職業演員。
《霸王別姬》裡,「不瘋魔不成活」的程蝶衣陷入了名為戲的魔障,分不清戲和生活。李立群愛演戲,但他也總能冷靜地從戲裡抽離出來。
出道僅三年,李立群就憑藉《卿須憐我我憐卿》拿下金鐘獎視帝。但緊接著,他又急流勇退,跑去夜場走穴作秀,短短兩三年做了2000多場秀。之後他又從秀場轉戰戲劇舞臺,和好友賴聲川、李國修一同創辦表演工作坊,並創作了《那一夜,我們說相聲》《暗戀桃花源》等經典劇目。
李立群沒覺得自己有多了不起,他認為他們那代人和現在的年輕演員也沒什麼差別,「當年我們都會輕功他們不會嗎?沒有不同。只不過當年我們花半年排練,今天的電視劇排練十分鐘就要拍,製作方式不同,所以產生出來的東西就不同。」
面對其他人的表演時,李立群的這份冷靜也尤為明顯。
不笑時,李立群的嘴角耷拉著向下,配上那種仿佛直透人心的眼神,像一頭獅子,不怒自威。坐在導師席上,他經常雙手環臂,緊盯著舞臺上演員們的每個細微動作,然後一針見血地點出每個人的好壞。
在徐崢用一段激情點評把檀健次誇到崩潰大哭的時候,李立群出來「潑了盆冷水」,「千萬記住你沒有那麼好……如果你還熱愛這份工作,後面的路你要慢慢走。」
比起誇讚,這份適時的「打壓」或許更能讓已經受寵若驚的檀健次受益終身。
5月2日出生的李立群是金牛座。
在此前的很多次採訪中,他都從來沒避諱過對金錢的喜愛。
在很多演員都開始「愛惜羽毛」挑劇本的時候,李立群卻幾乎來者不拒。他接戲的標準也很簡單,就是看緣分——有時間,錢到位,好,那就接了。
但這也不代表他對自己的戲沒有要求,「再爛的本子,我能不能把它演得不那麼爛?」
來大陸拍戲的二十多年,是李立群最高產的時光,期間他塑造了不少經典角色,但也有為人詬病的「黑歷史」。對於這些過去的事,李立群一直不是很看重,「當演員的永遠不應該把別人對你的藝術判斷,跟你對你自己的藝術判斷糾纏在一起。」
李立群演戲,只是因為他喜歡演戲。如今演戲這件事在他身上已經近乎於「道」,「就算一輩子都沒有讓你演成好戲,你就是當個演員,或者偶爾有戲偶爾沒戲,你也不必抱怨。就像一個禪寺裡的一個禪師,他每天不過就是擔水砍柴這樣一輩子,而這種事其實也是一個很美妙的事情,所謂的禪宗裡的話,『擔水砍柴無非妙道』,你體會的到,你就會知道表演帶給你的一種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