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群:假話全不說,真話不全說

2021-02-07 大眾網

  星期日新聞晨報記者 謝嵐

  自從演了《田教授家的28個保姆》之後,李立群拍的電視劇越來越多。

  很多人誇他:老戲骨。

  不少人不屑:怎麼還在接那些爛戲?!

  電視劇的糟糕,李立群很清楚:

  「故事、臺詞、表演、鏡頭,衣服,似曾相識;有錢人的家,一看就是假的,也似曾相識,看得都快吐了。電視劇就是自來水,最棒的演員也就是自來水廠員工,儘量把水質改善一下而已。 」

  李立群和楊德昌、侯孝賢、賴聲川……這些臺灣文化圈的大腕是同時代人,大家曾經一起喝酒、聊天、嬉笑、創作。和賴聲川用心經營「表演工作坊」那十一年,更是他生命中最堪回味的時光。

  當這些同時代人似乎都成了「大師」時,是什麼,讓李立群仍然願意輾轉奔波,拍那些自己都知道留不住的電視劇呢?

  「田教授」還年輕的時候

  7月中旬,李立群在上海有一串密集的講座。累歸累,可一走進「場子」,心裡還是高興。

  臺上,圓桌一張,礦泉水數瓶,簡簡單單;臺下,二三百人,靜靜端坐,等他出現。

  這種氛圍,像是回到了自己最喜歡的「小劇場」。

  1980年代,臺灣經濟起飛,一片繁榮。凡是大一點的西餐廳都流行一個「節目」:請藝人駐場表演。李立群說話聲音好聽,機靈幽默,還有個絕活,模仿各種人說話,惟妙惟肖,「那時我才二十多歲,可學孫越(臺灣演員,1983年主演《搭錯車》,飾演男主角啞叔),連他老婆都聽不出來。我就模仿他的聲音,給楊德昌家的電話錄了一段話:『我現在不在家,有事情留言』……,結果,楊德昌回家一按重聽鍵,都打爆了,全是來聽這段錄音的。」再加上一副結實的好身體,李立群特別受西餐廳的歡迎。後來到大陸拍戲,他記住了一個詞:「走穴」,打那以後,他就喜歡用這個詞來講述自己早期的演出生涯。「三年當中,我差不多走了2000場穴。幾套房子,全是那時候買的。」李立群自嘲地笑說,「這輩子,好像就這件事情做對了。以後的投資,全賠了!」

  1984年,李立群遇到了美國回來的賴聲川,大家一見投緣,搗鼓起了「表演工作坊」,賴聲川是老闆兼導演,李立群是老闆兼演員。加上李國修,三個人的「處女秀」《那一夜,我們說相聲》一炮而紅,李立群也從西餐廳裡「業餘劇場」的藝人,變成了職業的劇場表演者,種下了對劇場一輩子的感情。

  「今天不是演講,」李立群對臺下滿滿一屋子的年輕人說,「就是大伙兒在一個小劇場看戲,看完戲,裡面的人還跑出來和大家聊天,唯一的不同是,怎麼一下子老了二十多歲?」

  李立群「請」大家看的是楊德昌的電影《恐怖分子》。少女無聊惡作劇,打電話給女主角,謊稱懷了其丈夫的孩子,要她出來談判,於是引起了一場軒然大波。李立群在裡頭演男主角,那個不知所以、壓抑的丈夫。雖然是部二十多年前的「老電影」,有些晦澀,但核心卻是當代人內心和關係的困境。

  「(這部電影)拍完之後,正經看就一次,」李立群對著銀幕,有些感慨,「今天我來的時候,有朋友告訴我,今年是楊德昌去世五周年,我不想去記住這個時間。」

  「老楊在拍這部片子之前,有三四年時間沒戲拍,我也還沒演電視劇,晚上去西餐廳走穴,白天呢,老楊呀,我呀,侯孝賢,萬仁……大家一天到晚玩在一起。那時候,我很喜歡射箭,每天下午的時候,就幾個朋友約在射箭場,喝啤酒,聊女孩,聊戲,聊人生。我喝一口,聊兩句,然後過去『啪』射一箭,射完再回來接著喝,接著聊。不久之後,大家都有戲拍,開始忙了。」

  「《恐怖分子》應該是老楊第二階段的作品。有天,他和一個很清秀的高個女孩在pub裡聊天,那女孩講了個故事,她一個朋友,打電話給人家老婆,說我跟你老公怎樣怎樣,把那個家庭搞得雞飛狗跳。楊德昌聽了嚇一跳,他就把那個故事擴大,在他內心編演成了《恐怖分子》。我很想知道我演的那個角色,內心世界是什麼樣的狀況。可老楊又是一個出了名的很難和演員順暢溝通的導演。再加上那時候還不太有『抑鬱症』,『強迫症』這些詞,楊德昌跟我講這個角色的時候,很費勁,只是說是一個壓抑的,忍不住強迫自己的人。」

  「楊德昌雖然比較悶,但跟我們一起聊天的時候,常常看見他哈哈笑,眯眯笑,他可以笑眯眯一個晚上,不怎麼講話。但是拍戲時,從頭到尾從沒看他笑過。他是那種工作起來只有工作的人,現場一根針掉在地上都聽得到。我覺得他太暴君了!他一定要大家這樣,但又不跟大家講為什麼要這樣,好像不這樣,大家覺得就是在污衊藝術。這種氣氛不是好事。有些導演在現場不能開任何玩笑,一開玩笑就是不尊重藝術,可是有時候工作需要大家適度開玩笑,作為辛苦中的潤滑劑。他不允許。」

  楊德昌去世的前一年,李立群在加拿大家中,打電話和臺北的老朋友聊天,老朋友是電影圈的「老法師」,忍不住長籲短嘆,「想了半天,也就老楊一個人有傲骨,他沒有衝動的時候,你給他錢,他都不拍。」

  李立群有些黯然地回憶道,楊德昌和蔡琴離婚後,一個人默默地去了美國,默默地再婚生子,幾乎跟所有的朋友都告別,連和最要好的賴聲川都沒有聯絡。

  那十一年我很懷念

  李立群也不曾想到,有一天,自己也要和賴聲川漸行漸遠。而在長達十一年的時間裡,他們是親密的創作夥伴。

  在新書《李立群的人生風景》中,他回憶道:「當年賴聲川與李國修、金士傑三個人要做一個相聲劇,主題是『文化』這個東西,會因為一個時代的需要應運而生,但是不再被需要的時候,自然會悄悄地和我們說再見了,花再多錢想去復興它,挽留它,未必有用。換句話說,他們想用一次『相聲劇』的演出,表示對相聲在臺灣消失做一個哀悼,就是替相聲寫一個祭文吧!可是當年,金士傑得到了一個基金會的贊助,去美國遊學了,聲川和國修就找上了我……由於沒人逼著我們硬要做什麼,由於票房的壓力不存在(那年那月舞臺劇能演出就不錯了,沒人去想票房),由於三個人的創作理念接近,也由於三個人都還年輕,我最老,才三十三歲,都還很有闖勁兒,也都有足夠的熱情,不急不忙,也不浪費時間的,用了半年時間,刪掉了大約四倍的長度,最後變成了我和國修在臺上演出的長度。」

  「《那一夜,我們說相聲》演了70多場,破了記錄,我很珍惜。」李立群說。

  李立群對「表演工作坊」非常投入。他在臺灣出名,早期靠西餐廳走秀,後來更多的是通過電視劇。但從「表演坊」1984年成立,到1995年離開的十一年間,李立群幾乎沒有接過電視劇,只是在舞臺劇的創作的空檔,出於幫忙,客串過楊佩佩的幾部古裝劇。

  他在書中寫道:「那是十一年,可以說是某一種人生中最重要的十一年吧!我一直被環境裡的人和事包容,做人的修養可以說已經壞到第一名了,壞歸壞,可是在年輕狂傲的路途上,創作和表演的工作,可從來沒放鬆過……(後來)國修離開了,去做屏風表演班。我和聲川接著又一個戲,一個戲地做下去,開會,討論、找資料,送審,租場地、拍戲、演出、回家、做功課,完了再重頭循環一次地來過。」

  「『表演坊』的十一年我非常懷念,因為那十一年我結婚生子,得金鐘獎,不斷創作出『表演坊』還不錯的戲。每天的生活就是排戲之後回家,然後演戲再回家,所有的應酬都交給賴聲川,那段時間是幸福的。」李立群曾在接受訪問時說。

  後來發生了什麼,兩人分道揚鑣?李立群曾在訪談中披露,1995年,賴聲川決定接下三百集「長壽劇」《我們一家都是人》,早上看報紙,中午馬上創作,晚上就進棚直播。熟悉電視圈的李立群堅決反對。「我認為這是一種破壞,會把演員的慣性破壞……等這些演員再回到舞臺,我們的戲就會有越來越濃的電視劇味道。如果這個舞臺被電視化了,那麼它就不再是我心目中的舞臺了。」

  最終,李立群離開了這個舞臺。

  接著,來到大陸拍戲。《新龍門客棧》中的魏忠賢、《神鵰俠侶》中的歐陽鋒、《田教授家的28個保姆》……名聲一點點響起來了,只是這個時候更多的人記住了他是一個「演員」,「舞臺表演者」的身份變遠了。

  在他的新書上,有一張2011年在上海和賴聲川、李國修的合影。相片上,三個老友並肩而立,笑容滿面,而在同一年,李立群曾在接受訪問時,袒露心跡:「(我)就是覺得遺憾。為什麼咱們倆那麼交心,到最後居然不能在一起工作?我們永遠都不會臉紅,因為我們不能忘記那十一年的患難感情。那種創作上的孤獨,我們相互支撐,但是那麼好的朋友,就是不能在一起,你能讓我說什麼?」

  「您喜歡演好人還是壞人?」演講現場,有人提問。

  李立群一聽,樂了:「您這問題,真……天真。」

  想了想,還是認真作答。

  黑道大哥,出門「做活」。和小孩擦身而過,低頭輕聲說:「小心,別掉了。」撿起孩子掉落地上的糖果。

  「我大概會這麼去演一個壞人。」李立群說,「不管好人壞人,我儘量想法子演得像個『人』。」

  自從1990年代來北上後,拍「國產電視劇」成了李立群的主業。

  有時候,能碰上不錯的本子。2007年,李立群拍了電視劇《上海一九七六》,他覺得這部戲是有精神的:「當一個人不再自憐,抱怨就會停止,真正的成長也就開始了。」演對手戲的演員也很過癮,是法國一線演員讓-雨果?安哥拉德,主演過很多片子,在中國最出名的是《巴黎野玫瑰》和呂克?貝松指導的《尼吉塔》,五十多歲,很放鬆,內斂。李立群打了一個比方,「資深演員」就像是一個資深的鞋匠,廚師,不久就會相互聞到對方的功力。

  「我演了那麼多悲劇,在悲劇中常常可以看到,一個人怎麼從瓦礫中站起來,走出來。在困境中成熟了,不自憐了,這樣的人是君子。我不是君子,但我試著去了解什麼是君子。喜劇的感覺是,我曾經帶給大家那麼多快樂,笑聲,在因果上,被投遞過快樂的人,會化成一股無形的力量,來滋潤你的老年,滋潤你的生命。如果有一天,趙本山,郭德綱老了,還在那兒抱怨,那也許他們的喜劇演失敗了。」

  但很多時候,李立群也接不怎麼樣的戲。有一次,演上海灘黑白兩道舉足輕重的老爺子。可他只是個「形象」,而不是一個「人」,「每天要處理一大堆兒女情長的家務事。事情需要我出現,我就得眯著眼睛,滿宮滿調地走出來,聽事情,處理事情。只看到劇情中的被動,感覺不到這個角色裡,在內心世界的主動……」遇到這樣的本子,李立群就要琢磨:在這樣俗爛的劇情、臺詞裡,怎麼樣才能演出一個真有樣子的,黑社會在企業界的龍頭老大?

  這個時候,李立群顯示了他的敬業,就是再爛的戲,他也不混,可有時候,心裡也會有些悲哀。他在書中寫道:「我這種感受,其實正是要展現老演員的能耐的時候,可是我怎麼好幾天都覺得,老演員真是悲哀,真是沒轍,好劇本都死哪裡去了?太陽都要下山了,人都要退休了,好劇本還在那裡走三步退兩步,等於後退的晃悠。乾脆自己下功夫,從表演方法,從臺詞的微調,從不同的專注方法,小心地一場場地,拍完它……也許是工作量太大,也許是不知道怎麼集中剩餘的體力,所以總是強顏歡笑在生活中,『強顏』總是不真,反而有點悲涼。我也不能用『養家餬口』來當成調和這一切的藉口……怎麼樣在這麼多年的妥協中,妥協地渾然天成?」

  「國產電視劇」的糟糕,李立群比誰都清楚:「電視劇最可怕的地方,就是太讓觀眾覺得似曾相識。打開一看,全是『諜報』,全是『穿越』,看得都快吐了。故事,臺詞,表演,鏡頭,衣服……似曾相識;有錢人的家,一看就是假的,似曾相識。觀眾大量審美疲勞,精力極限。演員、導演、編劇同時也產生了一種精力極限。在這樣一種精力極限的環境下工作、賺錢、服務,真是高度的自我控制,演電視劇已經沒有『演技』可言了,我個人是靠長年豐富的經驗和小聰明,去完成任務,就算了。電視劇不是一個高度,而是一個大海,演來演去,演不到一個高度,還是和大家在一個海裡,長進地在漂浮著。電視劇就是自來水,最棒的演員也就是自來水廠員工,儘量把水質改善一下而已。」

  既然如此,李立群為什麼還要演那麼多電視劇呢?現場也有觀眾提到了這個疑問。

  一方面,李立群自認開銷大,要努力賺錢養家,另一方面,在良莠不齊的大量演出裡,他也別有體悟:「不挑戲,不等戲,從年輕的時候,就是我對自己的期許,所以呢,格局就沒有周潤發、成龍那麼大。曾經,我羨慕過梁朝偉,羨慕他能安心演戲,票房又養得起他的生活,他很幸福。不過,現在一點不羨慕,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沒錯,挑戲是保護自己,可從另一個角度看,也是拒絕成長。以前的人說,拳不離手,曲不離口,如果一年才拍一部戲,十年才十部,會長進嗎?有表現得更好嗎?我不挑戲,沒有保護,都在演,坦誠地讓觀眾看到你最可愛最棒的時候,也讓觀眾可能看到你黔驢技窮,看到你不行,『他居然會讓演這個爛戲』,可他有沒有再混?在一個家庭裡,爸爸對著電視機和兒子說,四十年以前,我就看過他演的戲,真是棒,印象深刻,現在都老成那樣了,還在那兒演。兒子問,那他演的怎麼樣啊?還不錯啊――我覺得,我的演藝人生,如果是這樣,這樣就很棒了。」

  李立群很喜歡看日本的「大相撲」,「看到那些壯碩肥大的選手們,在臺上臺下的心情和狀態,人前人後好多地方都有點像『演員』,不苟言笑,專注無比,為求勝利,所有的辛苦都不能掛齒,疲倦的時候要裝作很有精神,狀態極佳的時候,要裝成好像一碰就會翻過去的乖寶寶。相撲選手,除了要力大無窮,還得要心情放鬆,身體放鬆,放鬆到當自己的身體和對方的身體接觸到的時候,完全可以用身體『聽』到對方的勁道在那裡,重心在何處,然後加以攻擊,或誘擊之。那可是要千錘百鍊到泰然自若的樣子。這一點,不就像一個演員一般,走遍千山萬水,不論環境如何差,隨時隨地都能讓好戲上演,演出人世間的百態,而且能得到觀眾的滿意與歡聲。縱使沒有人滿意,我心要真能明白,真能聽見,好像是學無止境似的,我喜歡這種聯繫,這種境界,雖然我還是經常是在用蠻力表演。和其他許多專業一樣,只要努力下去,反省下去,一個老演員未來的路,還是有地方可以走的,只是看誰能表現出舉重若輕,泰然自若了。」

  演講現場,掌聲熱烈。李立群笑說:「是真心覺得好,還是應付地拍兩掌,掌聲裡的情緒是聽得出來的。別裝傻,真以為是給你,所以,我還是規規矩矩出來,規規矩矩謝謝,謝謝來捧場。」「你現在還演舞臺劇嗎?」有人問道。「每一兩年,我在臺灣有個舞臺劇,為什麼呢?絕對不是過癮啊,藝人要想過癮,在每個角落都過得到癮。我演舞臺劇只有一個原因,電視劇對人能量的消耗大過一切,而舞臺劇恰恰相反,兩個月的時間,然後上去演90分鐘,演技是這麼慢地生長的。這些年我居然還沒有電視劇消耗殆盡,主要的原因,每隔一段時間要『回籠』,選擇劇團,劇本,導演,和一批互相增長的人在一起,補充營養。有次,我看中央四臺的訪問,訪問一個老學者,他最後說的一句話,我很羨慕。他說,我就是希望我的人生,假話全不說,真話不全說。」

  李立群的家人都在加拿大,他很戀家。他曾說,拍戲荒廢了家庭生活,有時候是一種煎熬。這些年,內心尤其孤獨。

  搭乘十多個小時飛機來拍戲的路途上,不停地想家,想老婆,想兒子,想家裡的角角落落,直到下了飛機,才開始收拾心情,專心面對工作。劇組多半住二星級旅館。一住下來,李立群會換一個亮一點的檯燈燈泡,擺上自己帶來的文具、茶壺、沉香和香爐,家人照片放在抽屜,買一兩盆可以澆水的花,或常綠的植物,偶然帶著老婆畫的畫稿,牆上一貼,稍稍妝點一些自家的東西,只求能感受到遙遠的家的窗明几淨。

相關焦點

  • 真話不全說 假話全不講
    真話不全說 假話全不講早晨稀奇古怪的夢像氣泡一樣,一覺醒來全都破滅。昨天文章閱讀量猛增,深感欣慰,只不過寫了自己的真實感受,看來確實引起了大家的共鳴。人人都說假話,假話說了一輩子,也成不了真話。71《無問西東》油畫系列之七十一 最憶似水流年 60 *80釐米
  • 真話與假話,虛偽與率真
    無論任何人,如果你問他,你要聽真話還是假話,無一例外都會說,「我要聽真話」。不錯,人人都有想聽真話的心理,但這並不代表人人都會接受真話,事實上大多數人更聽喜歡接受假話。魯迅先生曾寫過這麼一個小故事:「一家人家生了一個男孩,合家高興透頂了。滿月的時候,抱出來給客人看, ——大概自然是想得一點好兆頭。 「一個說:『這孩子將來要發財的。』他於是得到一番感謝。
  • 撒謊比說真話更真誠的星座,說謊能力一流,把假話當真話說!
    其實多慮了,這樣的人不見得就喜歡撒謊,即使真的說了謊話也不一定是傷害人的,就像十二星座中的這三個星座,他們撒謊比說真話更真誠,說謊能力一流,把假話當真話說,下面就一起去看看吧!摩羯座摩羯座在人們眼裡都是老實巴交的,平時除了偶爾對人熱情之外就只顧悶頭做事,怎麼看都不像是那種喜歡說謊話去騙人的人。
  • 真話當笑話,笑話當假話,假話當真話,現在的人真不像話
    「把假話當成了真話」就會以訛傳訛了。「把假話當笑話聽」是一笑了之;反過來,「把笑話當成了假話」難免貽笑大方了。「把笑話當真話聽」也就草木皆兵;反過來,「把真話當成了笑話」可要自食其果了。倘若生活真變成這樣子,就太不像話了!真真假假是人類一直以來都想搞明白的東西,它們圍繞在我們身邊,形成了某種秩序。生活裡,對於說假話的人我們司空見慣。
  • 李誠儒不當「靶子」了,爾冬陞難受了,大家都是一半真話一半假話
    沒有了李誠儒這個「靶子」後,大家的評價都是一半真話一半假話了。,而是全憑藉著自己的演戲經驗來理解這個角色進行表演。那就是大家雖然對演員表演進行了各種犀利點評,但似乎沒有全部說真話。比如說這個劇目沒有拍好,演員到底要不要背全鍋呢?裡面有沒有爾冬陞執導不力的原因呢?李誠儒不說了,大家也只能看到演員全都是問題,而看不到導演的問題了。
  • 人越長大,越不說真話,這是成年人的「智慧」!
    到底之前是真話?還是之後是真話?人越長大,越不敢說真話,是成年人的「伎倆」。人越長大,越不敢說真話。對自己有利的真話,會大膽往外說,一旦涉及到利益,馬上閉了嘴巴。越是大實話,越沒人說出來。這是成年人的伎倆。但他們依然會教育孩子:「要做個誠實的孩子。寶寶,爸爸媽媽給你講『狼來了』的故事吧。」
  • 《C9特工》真話還系假話
    B3說講假話,免得惹C9不高興,高大勁覺得要坦誠。高大勁對Betty可能的確無嘢,選擇講真話的大勁我覺得無錯,但系cute媽失望的表情令我覺得他有錯了,一個正常的女人無可能完全唔介意這種關係,我覺得他錯在不夠珍惜cute媽,我覺得他應該和Betty保持好距離,不要每次都委屈cute媽,cute媽我覺得她真係為了這個家甚至將自己最鍾意的特工工作放在第二位,如果大勁還不改變這種態度,希望cute媽去專心搞事業了。
  • 人性最大的弱點,是不愛聽真話(深度好文)
    海瑞說,古時三皇五帝,為國為民,兢兢業業,依舊是歸於塵土,聖賢尚不能長生,何況你每天不務正業,不顧黎民。明世宗大怒,下令將海瑞處死,朝臣紛紛為之求情才保下海瑞一命。海瑞因直言被罷官入獄,田豐亦然。對袁紹加以勸阻,卻鋃鐺入獄。袁紹戰敗而歸,惱于田豐,可嘆田豐因此喪命。海瑞和田豐都對主公講真話,直言相勸,可真話卻不好聽。
  • 火影忍者裡唯一說真話的佐井,因為一句假話就娶到了老婆
    佐井聽完小櫻的詳細講解,自我消化了一會終於明白了,於是他像小櫻道謝,並說自己知道秘訣了。之後他們遇到了第十班,大家約著一起去聚餐,佐井為了和他們打好關係,想在他們自我介紹之後給他們每人取一個外號,於是耿直的佐井差點就說到了丁次的禁句,在給井野取外號時,他深思熟慮了一番。
  • 「淫慾過,必有禍」:此6欲,最易「招惹禍端」,聰明人從來不說
    鬼谷子說:「口者,心之門戶。」嘴巴,是你與外界交流的媒介;語言,是你生存的武器。我們一定要用好「語言」這個武器,善用,而不濫用。聰明人,不說別人壞話,不會與人惡語相向,不說別人閒話,不會說空話,不說騙人的假話,更不會說太多抱怨的話。往後餘生,謹言慎行,遠離禍端。
  • 開店人的悲哀,說真話沒人信,說假話很好使,我該如何說話?
    1、客戶被坑得很開心此刻我只能沉默不語,說多了都是狡辯!我把她的貨拿過一看,其實我就知道這個貨有問題了,我剛說了一句話,「這個東西和我店裡的不一樣」。我在思考和氣憤的是:我明明知道客戶被坑,但我開不了口,說也白說;我明明賣的才是正品,反而賣不出去!2、吃肉的是賊,老實人挨打隨後我電話給了這位供貨商,我問他,你們廠家有做直銷嗎?他說沒有啊,他都不知道有這事!
  • 我們居然還在爭論要不要講真話的問題
    「老哲,你也要理解為什麼人們都不願意講真話。這還不是為了明哲保身嗎?如果你不違心地讚美企業的董事長,你就會丟掉飯碗。難道你會講真話、說董事長是個笨蛋嗎?」我用國情來提醒老哲。「講假話的確能保住你的飯碗,但你飯碗中的飯會越來越少,只有殘羹冷炙,而董事長的碗中裝滿了山珍海味。這就是你要保住的飯碗嗎?」
  • 睡前故事《假話國王子和真話國公主》
    假話國王子和真話國公主假話國人們的習慣與正常世界不太一樣,他們不說真話,覺得內心的真實情感不應該暴露出來,表示熱情和友好的詞語說起來讓人不自在。所以,只要反過來理解他們的意思就行了。但是,假話國的王子偏偏與眾不同。據說王子生下來時體弱多病,一位黑衣修女把王子帶離假話國治病,直到十六歲才送回來,可是,他很快又得了憂鬱症。得憂鬱症的緣由是,國王迎接他回家時,對大臣和宮女們說:「瞧我這兒子長得又醜又弱,真不想讓他回來。」
  • 職場潛規則:我說了一句真話,結果被辭退了
    顯然,說什麼不匹配都是藉口,小花心裡也明白,自己被辭退就是因為那句話。小花覺得很委屈,也很失落,自己勞心勞力,那段時間真的全身心都投入到工作上,就因為一句真話被辭了?而且明明是主管讓大家說真心話的!我們先不說誰對誰錯,先站在主管和小花各自的角度去看待問題:主管的鼓勵和小花接收到的信號站在主管的角度來說,不斷鼓勵大家,讓大家感受到團隊的凝聚力,讓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是團隊中不可或缺的,這是維護下屬的一種手段。
  • 為什麼綜藝節目裡藝人說真話的越來越多?
    因為在綜藝節目裡說真話讓網友覺得真實,會提高收視率,藝人也會因為說真話得到觀眾的喜歡,在綜藝節目中一切都展示給大家,還是說真話比較保險,因為說一次謊話,要說很多話去圓,還很容易被網友揭穿。今天我們來說一下為何在綜藝節目裡藝人說真話的越來越多。
  • 一個人成熟的標誌,不但會說真話,更善於說假話
    有人通過非法手段,賺取了大量財富,你說他是壞人。接著他跑到貧困山區捐款200萬,你又認為他是好人了。大家都是成年人,不要被情緒左右,追求個人利益才是永恆的。1、人情世故的的本質。但時間久了,他老公就說,你每天都買的些什麼啊,啥事不幹,就知道花錢!也許是開玩笑,但在她聽來,心裡實在難受。是啊,就算是夫妻之間,賺錢多的一方,說話聲音也要大點。更別說在社會中,那些跟你萍水相逢的陌生人,能對你有什麼好臉色。
  • 與別人交談時,這三種話會折損你的福氣,要儘量少說,甚至不說
    有些話說出去,就會折損你的福氣,甚至為你帶來災禍,所以,這些話一定要少說。具體而言,與別人交談時,以下這三種話會折損你的福氣,要儘量少說,甚至不說,福氣才會越來越多。一、少說甚至不說大話樸實的語言是一個人心聲的表達,是其情感的展現。
  • 謊言好聽,真話傷人,你最喜歡聽哪種?
    謊言不需要多大的代價,但是說真話確實需要很高的成本。甜言蜜語是可以讓人營造一種十全十美的假象,但是赤裸的真相其實很難讓人接受。所以很多人選擇真話越來越少,假話越來越多,讚美不代表喜歡,批評也不是厭惡。相反,如果敢對你說真話的,往往才是最在乎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