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亮劍是以《亮劍》IP為藍本打造的一部歷史劇。
被罵慘的雷霆戰將只是第一部。
原計劃的三部曲中,還有第二部和第三部,分別叫做《未來戰士》和《星空大戰》。
講真,聽到這個消息。筆者脆弱的小心肝顫了又顫。
僅聽這兩個名字,就讓人倒抽一口涼氣。主創方真是好魄力啊!
這架勢是要學習連火三部《美國隊長》?
很久之前,網絡上就有過這樣的問題。
抗日神劇主角天下無敵,能用各種超能力,一上線就被觀眾罵得體無完膚。而同是基於歷史為藍本創造的美國隊長,卻沒有人說背離歷史呢?
本文,咱們就探究這個問題的答案。
美國隊長的形象出現在二戰時期,經過秘密改造,成為一名強大的單兵武裝。在戰場無往不利,比新亮劍中戰士端著機關槍衝鋒,霸氣多了。
但為什麼沒人說美國隊長誇大了歷史?看起來非但沒有那麼荒誕,而且還讓人熱血賁張?
筆者認為問題的本質在於,漫威電影最初的立足點就不是歷史劇,而是超級英雄主題電影。最初的劇情設計,以科幻奇幻為藍本。
而新亮劍不同,最初設定就是有血有肉的抗日先烈。真正的精神內核是苦難和犧牲。
還有一點,漫威電影中有一個明顯的特徵。超級英雄固然強大,但每一位都有相應的,更強大的對手。
漫威不僅強化了自己,而且也沒有忽略了對手。
如果說美國隊長是二戰時期的美國象徵,那麼紅骷髏就是二戰時期納粹的象徵。漫威電影創造了美國隊長,卻也創造了一個紅骷髏。
紅骷髏的可怕遠勝於美國隊長,這種矛盾衝突就顯得合理多了。
反觀新亮劍等抗日劇,只是無限地誇大了己方實力,而對面的日本兵卻脆弱得像紙片子一樣,一年能殺十幾億。
幼兒園的孩子都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合理的。
姑且不論新亮劍三部曲的後兩部該怎麼圓劇情。
美國隊長的劇情發展,給出了70年的空檔期。美國隊長和紅骷髏最後一戰,被冰封了70年之久。
目的,就是為了劇情有一個緩衝的時間。
二戰結束之後,短時期內不需要英雄。美國隊長的象徵意義被弱化,甚至回歸到國家的本質。
而在70年後,美國隊長從冰封中醒來,能力還在,但地位卻變成了普通人。
這好像跟新亮劍的第二部《未來戰士》不謀而合。
但筆者想不通,雷霆戰將中的王雲山,是以開國將軍王近山打造的人物。那麼《未來戰士》中的主角又該如何定位?
劇情上該怎麼架構?
美國隊長加入復仇者聯盟後,戰場從二戰變成了宇宙,融合了西方各國的神話體系。賣點不再是歷史劇情,而是大規模的戰鬥場面,以及宏大的西方神話世界。
《未來戰士》能不能做到這一點?
從第一部雷霆戰將可以判斷,未來戰士的主角面對的敵人,難道也是從神話中冒出來的?
按照這個邏輯推下去,筆者以為,劇情上想要自圓其說很不容易。
為什麼?
這跟東西兩方的神話體系差異性有關。
首先,反派不容易成立。
西方人的神話中有強大、明確的邪惡之神。比如,希臘神話中的哈迪斯,北歐神話中的海拉、洛基等等。都可以直接拿來用。
而東方神話體系中,沒有獨當一面的邪惡勢力。無論是從上古神話,還是封神宇宙、或是西遊宇宙,各種反派勢力都是從正面勢力中短暫地分離出來的,收服起來並沒有那麼麻煩。
因此,如果新亮劍要打造科幻三部曲,急缺強有力的敵人。
善惡二元也就不能成立。
如果非得拍,那麼就要從原創入手。比如,漫威電影中杜撰的可怕的敵人——滅霸。
這個人物並非是絕對的邪惡,而是一個非常矛盾體。其個人魅力就從這種矛盾中得來,但看了新亮劍的劇情鋪設,可見編劇的功力在愛情戲上還行,但若要刻畫滅霸這種存在,還是顯得功力不夠。
歸根結底,問題還是出在電影電視劇的工業體系問題。我國在這一方面,不要說美國,甚至要遠遠落後於日韓,印度,甚至東南亞國家。
劇本劇本,一劇之本。沒有好的劇本,怎麼出來好的劇集?畢竟,現在已經不是xiang港電影時代,劇本可以邊拍邊寫。面對越來越理智的觀眾,沒有鮮明精神內核的劇集,註定要被掃進歷史的垃圾堆裡。
烏爾善導演封神三部曲,可能不久就要面世了。不知道會不會被雷霆戰將給嚇到了,具體效果如何,咱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