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江蘇衛視的55盛典晚會,韓雪一襲盛裝翻唱了楊千嬅的《處處吻》,但比漂亮姐姐的臉更吸引青君的,是被篡改得面目全非的歌詞字幕。韓雪演唱的明明是原版歌詞,但到了字幕處,卻變了個樣。「有半夜情人延續吻別人」變成了「有半夜行人延續問別人」、「讓你舊情人又惠顧他人」變成了「讓你的親人又備註他人」,前詞不搭後語,看得青君是一頭霧水。
而在《歌手》節目裡,消滅「不和諧」之風吹得更甚。新褲子樂隊演唱的歌曲《你要跳舞嗎》的歌詞中,凡是帶點負面情緒的詞語,都被改成了所謂的正能量。「傷心」變成了「開心」、「孤獨」變成了「熱鬧」、「頹廢」變成了「歡愉」。人有七情六慾有喜怒哀樂,每個人都有情緒低落的時候。將歌詞強行「正能量」,並不能抹去一點真實世界中的悲哀,反而限制了歌曲的情感表達。縱觀歷史,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墨客在傷心失意時寫下千古名篇。豐盈的情感是醞釀藝術的最好土壤,若將負能量生生剖去,詩文將失色多少?
其實不止歌詞,近年來人們開始漸漸發現,電影被刪減、圖片被打碼、小說被上鎖,一條隱形的線在悄悄收緊。無數平臺為了給青少年的成長保駕護航、為了宣傳「正能量」,瘋狂整改內容,和諧資源。不能否認,有些內容確實存在不當之處,被和諧無可非議。但對於更多內容來說,被和諧完全就是一場無妄之災。
前段時間,一則新聞引發網友熱議。一家長將動畫片《菲夢少女》舉報下架成功,理由竟是該動畫片中的人物頭髮五顏六色、衣著花裡胡哨,會對孩子起不好的引導作用,讓一眾網友目瞪口呆。這並不是個例,在青君小時候,熱播的動畫片《虹貓藍兔七俠傳》也曾被家長以宣傳打打殺殺為理由瘋狂舉報。
如今,遊戲為了不踩暴力血腥的雷線,不能出現血或死的畫面;兒童讀物不能提到自殺,只能宣傳世界的真善美;某小說網站的和諧力度之大甚至被用戶戲稱「脖子以下的親密片段都不能出現」;一部關於某足球明星的紀錄片在電視上播出時,該球星身上的每一處文身都被打上厚厚的馬賽克;綜藝裡藝人們五顏六色的頭髮被後期p上卡通圖案遮蓋;電影電視劇中展現「性愛」的片段也慘遭「一剪沒」……
有人說,這樣的規定是為了維護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的確,在未成年之前三觀未養成,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但是,營造良好的成長氛圍並不代表要將孩子們養成溫室裡的花朵。我們盡力抹去一切存在於虛擬世界中的「不和諧」,卻抹不去存在於現實世界中的「不和諧」。家長擔憂這些外界因素會對孩子造成不好的影響,在倡導文化分級而不是一刀切的同時,家長本身也應該做好對孩子正確的引導。適當讓孩子接觸「不和諧」,才能讓孩子適應存在「不和諧」的社會。
如今,許多app推出專為未成年人定製的青少年模式,且不論效果如何,單論這個想法,青君覺得是值得肯定的。影視劇、小說動漫的存在並不只為了未成年人,還服務於三觀基本已定、思想大致成熟的成年人。成年人的豐富閱歷在多數情況下,能夠支撐他們在面對多種「不和諧」時,仍堅守自己已有的三觀和思想。作為一個成年人,也應學會對自己所選擇接受的信息造成的影響負責。那麼,是否應該稍稍放開對成年人的約束呢?
用歌曲《傲嬌》中的一句歌詞來形容,就是「你的腦,仍在裹小腳」。文化是多樣的,負面情緒、性等「不和諧」皆是組成多元文化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過度的幹涉限制,只會使得文化的發展之路越走越狹窄。接納不和諧,認識不和諧,更好地去擁抱這個多彩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