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之中,商人投資無非兩利:一謂近利,如張世平、蘇雙投資劉備;二謂遠利,如衛弘投資曹操、糜竺投資劉備。
1
張世平、蘇雙投資劉備
在三國演義裡,羅貫中是這麼介紹近利投資的主人公:「原來二客乃中山大商:一名張世平,一名蘇雙,每年往北販馬,近因寇發而回。」讀到這裡你應該就明白這兩人的職業是馬販子。
在古代,馬匹販賣業可不是一個普通的行業,馬匹在那時候不僅僅是重要的勞動牲畜,而且還是重要的戰略物資,更兼戰馬一直都是緊俏的戰備物資,因此,馬匹的特殊地位造就了其高額的價值。換句話說,古代販賣戰馬幾乎等同於現在的販賣軍火,其利潤的豐厚可想而知,所以馬匹販賣業在當時可謂是壟斷性的暴利行業。本來他倆每年賣馬賣的好好的,但最近剛好碰上黃巾起義,這兵荒馬亂的,往北販馬的路上難免有黃巾劫道,馬沒賣出去錢沒賺到,自然對黃巾恨之入骨。可是總不能老閒在家裡吧,總得想個辦法解決,於是為了能夠安全的賺錢,他們找到了劉備。
可為什麼找的是一個販鞋織席的劉備呢?《三國志,蜀書,先主傳》是這麼記載劉備的:劉備好交結豪俠,年少爭附之。中山大商張世平、蘇雙等資類千金,販馬周旋於涿郡,乃多與之金財,先主是由得用合徒眾。從這裡我們就可以知道,劉備的真實身份其實就是富豪張世平、蘇雙,出資建立的自衛隊的老大。張世平、蘇雙每年往北就是在劉備的老家涿郡一帶販馬,對劉備的名氣一定早有耳聞,在劉關張桃園結義組建了三百多人的武裝後,他們這才主動北上找劉備談合作,因為在涿縣,劉備所擁有的這支隊伍,在當地,絕對算是一手遮天的地方武裝了。
在三國演義裡是這麼寫這場酒桌上的生意的:「玄德請二人到莊,置酒管待,訴說欲討賊安民之意。二客大喜,願將良馬五十匹相送;又贈金銀五百兩,鑌鐵一千斤,以資器用。」劉備深知兩人的來意,也主動提出了幫他們討賊的想法,在這裡,討賊為主,安民次之!於是雙方一拍即合,劉備幫他們掃清北上經商的障礙,同時有錢了就能擴軍,壯大自己的實力,張世平、蘇雙則提供資金支持。而不是演義裡說的被劉備一忽悠,腦子一熱便投入巨款,他們是合作共贏的關係,並不是因為劉備仁義就無條件資助他。這兩個人要是有這麼傻,還能混成中山第一大商人?
2
衛弘投資曹操
都說財散人聚,在刺殺董卓失敗後,曹操在創業初期是急需啟動資金的,有了錢,部隊的衣食住行才有保障,否則,縱使你有天大的本事,口號喊的再響,也沒人搭理你!這一點曹操的父親曹嵩看的很清楚。
三國演義裡是這麼寫的:操遂連夜到陳留,尋見父親,備說前事;欲散家資,招募義兵。父言:「資少恐不成事。此間有孝廉衛弘,疏財仗義,其家巨富;若得相助,事可圖矣。」曹操做事也是雷厲風行,聽父親這麼一說,立馬就把衛弘請到家裡,跟衛弘挑明了當時的局勢:漢室無主,皇帝的正統權威正在逐漸被削弱,這時候,誰要是入主朝廷,誰就是老大,但現在缺錢,需要你的支持。潛臺詞就是這事要是成了,絕對少不了你的好處。
再看看富豪衛弘,衛弘為什麼願意投資當時的通緝犯曹操,幫曹操組建義軍?並不是因為三國演義裡富豪衛弘嘴上說的:「吾有是心久矣,恨未遇英雄耳。既孟德有大志,吾將家資相助。」有大志的人多了去了,衛弘為什麼只資助曹操?這是因為:曹操他爹曹嵩可是當過三公的人,級別相當於國家總理,這麼牛的人物,衛弘能巴結得上曹操,能獲得一次資助曹操的機會,是衛弘賺大了,平常人想資助都資助不到!有了權力的保駕護航,財富才能穩穩噹噹有保障。資助曹操這種行為,根本就不能叫資助,應該叫投資!以後一定用得著的。之後的事實證明他的判斷完全正確,他的兒子衛臻在曹丕、曹叡時期都是官居高位,正所謂:前人栽樹,後人乘涼!
3
糜竺投資劉備
關於糜竺傾盡家財投資劉備的事,熟讀三國的人應該都有所了解。當時的糜竺可是風雲人物,他是三國時期的五大富豪之一,家族資產可謂富可敵國。由於糜竺是徐州本地富豪,根基較深,是徐州資產階級的代表,因此早年被徐州刺史陶謙任命為別駕從事,輔助陶謙共同治理徐州。那麼糜竺是在什麼情況下給劉備投資的呢?
《三國志.糜竺傳》裡的記載是:「建安元年,呂布乘先主之出拒袁術,襲下邳,虜先主妻子。先主轉軍廣陵海西,竺於是進妹於先主為夫人,奴客二千,金銀貨幣以助軍資;於時困匱,賴此復振。」可見那時的劉備已經遭到呂布偷襲,下邳城失守,正是人生中較失落的時候,糜竺此時二話不說,把自己的妹妹嫁給劉備,也就是後來的糜夫人,並且大手筆資助劉備東山再起。俗話說: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難,糜竺這次患難中的相助,使得糜竺一躍成為繼中國第一政治投機商呂不韋之後最成功的紅頂商人,在劉備建立蜀國後,封糜竺為安漢將軍,地位在諸葛亮之上,為劉備手下眾臣之最。
這裡有兩點需要弄明白:
其一、在此之前曹操曾以天子的名義給糜竺、糜芳兩兄弟都封了不小的官,但他們都固辭不受,堅決跟了劉備,這是因為糜竺很清楚的知道衛弘財團已經先於他資助了曹操,如果這時候投奔曹操,顯然錦上添花收益不大;而劉備正處在創業初期,正需他的財力支持,如果成功,從長遠來看回報一定豐厚,高風險伴隨著高收益,寧可跌停板也絕不割肉退股。正如賈詡勸張繡投曹操一樣:「紹強盛,我以少從之,必不以我為重,操雖弱,得我必喜。」
其二:古代社會分為士農工商四個等級,糜竺是商人,雖然富可敵國,但其社會地位依然低下,因此,他需要找一名保護傘,來保護自己的資產。劉備原本在陶謙三讓徐州後經營的好好的,被呂布這麼一搞保護傘沒了,直接侵害了徐州本土勢力的利益。要知道,劉備正式接手徐州是經過糜竺(徐州富豪代表)、陳登(徐州官員代表)、孔融(文人代表)同意的,如果沒有他們默許,就算陶謙讓了一千次徐州劉備也不敢接盤,就像之後的呂布,雖然手裡有兵,但治理徐州若不符合徐州本土勢力的利益,得不到他們的支持,一樣不能長久,最終呂布還是被陳登、曹操裡應外合,於白門樓殞命。所以糜竺在呂布偷襲下邳後也是拼了命幫劉備,因為他的家族和家產都在徐州,呂布侵害了糜竺的根基,必定和劉備一條心。
這世界正如司馬遷《史記》裡寫的那樣: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更何況是亂世三國。在三國演義裡,很多看似不合理的其實合理,看似合理的其實又不合理,只有以利益的思維看三國,才能看清三國所有故事背後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