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江:「屋脊」之上,富民產業花開正豔

2020-11-18 澎湃新聞
 

  初夏時節,正是素有「德江屋脊」之稱的銅仁市德江縣沙溪鄉最美的季節。茶園綠浪翻滾,花椒隨風搖曳,烤菸壟上泛起新綠……

  青山如屏,綠樹婆娑,暖陽之下是辛勤勞作的沙溪人民。一片片田疇間、一個個山頭上,辣椒移栽、新茶園除草、烤菸管護,處處人頭湧動繪就一幅幅繁忙耕作圖。

  砥礪5年,沙溪鄉帶領群眾興產業、戰貧困。眼前這遍地開花的富民產業,正是該鄉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充分運用「五步工作法」,對照「產業革命八要素」堅定不移走綠色發展可持續道路的生動詮釋。

  以「路隨產業走、每一分資金都用在刀刃上、每一棵苗都必須成活,每一樣產業都必須見效」的決心和信心。全鄉已發展茶葉10000畝、核桃6000餘畝、花椒5300畝,年種植烤菸6000畝、天麻4萬平米以上,長效產業人均達2畝以上。

  產業遍地起,帶來的是當地群眾紛紛轉型,從往昔的莊稼人變身基地工人,不出村便可通過務工增收穫得一筆可觀收入。

  沙溪鄉黨委副書記吳聰智告訴記者,全鄉所有產業主體每年開出的勞務工資近1400萬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可達9828元,盛開正豔的產業之花為助推農民就業增收,助力脫貧攻堅提供了有力抓手。

政府服務助茶業,終得好茶迎賓客

  「這是我們從本鄉茶農手裡採購的茶葉,大家嘗嘗味道咋樣。」在鄉政府接待室,工作人員端來本土茶招待來客。茶湯色澤鮮綠,細品之,其味清香,入口回味悠長。

  沙溪鄉素有「德江屋脊」之稱,氣候高寒,終年雲霧縈繞,賦予茶葉以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2008年,茶產業便在此落戶,但前期因管理滯後等種種原因,前景並不看好。

  為增強茶農信心,擦亮沙溪「茶名片」,近年來,沙溪鄉及時改變戰略。

  2011年3月,該鄉選派農技幹部帶頭上山領辦茶園。在後續的規模化發展過程中,為保證茶苗成活率,沙溪鄉政府還和茶農定下約定。

  「如果茶苗成活率達80%,由政府免費提供,達不到則以每株0.23元的單價償還政府。」該鄉黨委書記王雄遠說,採取「扶持產業,不扶持人」取締直接投錢給人的方式,倒逼茶農種好茶苗,管好茶園取得良好效果。

  車行茶山,綠樹掩映,送來縷縷茶香。光潔的水泥產業路蜿蜒鄉間,串起片片茶園,連到田間地頭。「路隨產業走」,這是沙溪鄉多年來堅持產業發展到哪裡,路就修到哪裡的直觀體現。

  「要不是政府為我們擔保融資走出困境,不知道今天會是什麼景象。」該鄉德江官林茶業有限公司負責人鄧平告訴記者,2016年春,公司資金斷鏈,雖與縣供銷社已談成了100萬元的資金借貸事宜,但由於找不到擔保部門貸款一直擱淺。

  「你先回去,我們給你想辦法。」無奈之下,鄧平找到鄉政府,黨委書記王雄遠給出回應。半個小時開會研究後,鄧平接到來電,「鄉政府出面給你擔保,你來拿證明去,他們會給你辦理。」懸在鄧平心裡的石頭終於落下。

  2018年冬季,沙溪鄉用產業獎補資金組建產業管護服務隊,對全鄉即將投產的茶業進行統一管護,實現群眾得收益、產業得管理、企業得扶持。沙溪雲霧山茶葉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田維齊對此評價說:「這種方式讓產業獎補資金真正用在了刀刃上。」

  「我們的官林玫瑰紅在網上賣的很火,今年光預定訂單就有600多萬元。」鄧平說,如今以「官林玫瑰紅」品牌為主的多種沙溪茶,獲得了國家相關部門的質量認證,連續兩年在國內市場走俏,網絡訂單不斷,供不應求。

低效作物調減去,火紅日子有奔頭

  暖陽之下,行走沙溪鄉村村寨寨,一片片覆上地膜的白色壟上,烤菸、辣椒正泛起新綠,高效盤活的土地資源,已成為村民脫貧致富的良方。

  2018年,省委、省政府提出「來一場振興農村經濟的深刻的產業革命」,沙溪鄉抓住機遇,順勢而為。努力盤活荒山荒地,聚焦「種什麼好」與「種好什麼」,將傳統的烤菸產業做優,把核桃、花椒、辣椒等新產業做大做強,努力讓昔日荒蕪的土地再度披上綠裝,煥發生機。

  大寨村村民楊光梅告訴記者,「以前種點玉米,就為餵豬過年,一年下來剩不了幾個錢,如今光是務工收入就比以往要多幾倍。」

  依託豐富的土地資源「走新路」、該村大力發展花椒、油茶、烤菸、辣椒等特色農業產業,帶動群眾務工增收。

  據了解,目前全村3100餘畝土地除退耕還林外,全部發展經濟型農業,村裡除鼓勵大戶發展外,駐村幹部也積極帶頭流轉土地發展種植業。

  近兩年,辣椒已成為大寨村的紅火產業,今年和遵義籤訂的300畝辣椒,這兩天正在忙著移栽辣椒苗。

  「每天都有30人左右,我們的進度還是快。」大寨村脫貧攻堅隊隊長安選告訴記者,辣椒產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栽種、管護、辣椒採收都需要大量工人,周邊的村民找到了好的就業路子。

  今年49歲的辜明豔是空山村村民,辣椒基地開始動土後,她就選擇來到大寨村,「每天100元的工資還可以,我們現在都好了,發展產業我們樣都做。」

  除了辣椒,烤菸種植也是大寨村的主要產業,今年大寨村規劃種植了200畝烤菸已經全部栽種,去年因種植烤菸脫貧的劉秀傑今年又種植了50畝,還養殖了8頭黃牛、15隻羊。不僅自己脫貧致富,還有效帶動村民就業增收。

  大寨村只是該鄉持續推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調減低效農作物的縮影。據了解,目前全鄉已調減玉米1750畝,因地制宜發展了白菜、豆類作物飼草、中藥材吳茱萸等「短平快」高效經濟作物。

做強烤菸老產業,引得返鄉雁歸來

  近期,覃壩村的張勇正帶著村民們在烤菸地裡管護煙苗,北漂多年歸來,他又重逢了故鄉的春夏秋冬。往年回家探親只感嘆時間太快、團聚太短。今年,他毅然決定轉戰家鄉在這片熟悉的土地上播撒「新」希望。

  他坦言,回鄉發展烤菸主要是看中了菸草種植周期短,見效快,而且近年來政府財政政策對菸農扶持力度大。

  沙溪鄉的種煙歷史可追溯到70年代,從張勇記事起,烤菸就一直是覃壩村的主要經濟產業。父親以前是收煙員最後又是種煙人,在他的記憶裡,他和妹妹從小到大讀書,包括一家人的家庭支出都來源於烤菸。

  外面闖蕩不如回家發展,今年鄉裡面的幫扶幹部們為村裡爭取了種植指標和協調土地,他作為沙溪鄉開展「留雁行動」中的留雁人員,留了下來。

  沙溪鄉,因全縣最高峰「羊角腦」矗立於該鄉境內,素有德江「屋脊」之稱, 終年雲霧縈繞,朦朧中富有神秘的美感,產業發展與其他地方略有不同。

  「我們這地方海拔高,氣候和土質都適合種烤菸。」與菸葉打了31年交道的覃壩村老菸農郭澤明告訴記者,沙溪鄉黃壩片區種出的烤菸葉片勻稱,筋骨飽滿且質量上乘,還因此被銅仁市評為了「全市特色優質烤菸千畝村」,採取訂單銷售模式與浙江利群,上海中華等大型菸草集團合作。

  80年代,在偏遠農村少有萬元戶,而當時24歲剛結婚的郭澤明,當年就通過種烤菸收入達8千多元,還買了輛解放牌的汽車,成了人們眼中的「有錢人」,31年後他還幹著老本行。

  隨著烤菸產業的發展,在黃壩片區富起來的人也越來越多。覃壩村2019年全村36戶種煙大戶,總產值達507萬元。這些年,覃壩村人不僅因為種烤菸脫了貧,發展好的人還在縣城裡買了房。

  福利激勵,群眾種煙信心更足。沙溪鄉黨委副書記、覃壩村攻堅隊長吳聰智告訴記者,為提升烤菸品質和菸農們的積極性,菸草部門每年會撥部分財政稅收到鄉裡,鄉裡又拿一部分來獎勵作,上等菸葉每斤補助1元,大大增加了菸農種植高品質菸葉的決心。

  「我這烤菸基地,至少能解決村裡十多個半勞動力的就業問題,他們在我手裡能掙錢,這就是我這些年種烤菸最值得欣慰的。」郭澤明算了去年的豐收帳,220畝烤菸菸草部門每畝肥料補助30元,上等菸葉獎勵鄉財政補助4.5萬元,去年毛收入達70萬元,工人工資每人每天最低100元,去年他的勞務支出近18萬元。

  據了解,近年來,沙溪鄉緊緊圍繞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會發展目標,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理念,大力發展富民產業。2019年該鄉完成地方生產總值3.4億元,財政總收入2633.39萬元,帶動全鄉8個貧困村全部出列上萬人走上致富道路。

 

相關焦點

  • 德江:一片葉子「講述」的致富故事
    何穩 攝 近年來,德江縣圍繞「大抓產業、鞏固成果、全面小康」工作主線,依託獨特的氣候條件和良好的土地資源,因地制宜發展茶葉產業,縱深推進農村產業革命。 在平原鎮上堰村德江靜康源茶業有限責任公司的茶葉加工廠裡,工人師傅正在製作攤晾茶青的設備。 據了解,德江靜康源茶業有限責任公司從2008年開始種植茶葉,經過10多年的發展,現在已形成了茶葉種植、收購、加工、銷售為一體的企業。 近年來,隨著全鎮茶葉種植戶的增多,茶青數量不斷增大。
  • 神獸螭吻為何出現在古建築的屋脊之上?
    螭吻一般被認為是龍的第九子,平生好吞,喜歡東張西望,經常被安排在中國宮殿建築的屋脊上,做張口吞脊狀,並有一劍固定。螭吻還被請到皇宮、廟宇和達官貴族的屋頂上,俯視人間,真有點「平步青雲」和「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意味。這個裝飾一直沿用下來,在古代中國宮殿建築中,「五脊六獸」只有官家才能擁有。
  • 強縣富民相統一做強做優特色產業
    在脫貧致富奔小康路上,該村利用鄉裡引進的中羊牧業,積極推廣蘭考提出的「龍頭企業做兩端、農民群眾幹中間、普惠金融惠全鏈」的產業扶貧發展模式,引領群眾走養殖致富的道路。如今,趙垛樓村已發展養羊戶53戶,全村羊年存欄量1200多隻。
  • 鄧州小楊營鎮奏響產業富民曲
    藤架下,10餘名村民正忙著採摘、運輸瓜蔞,現場一派熱火朝天的喜人景象。伍仲村支部書記張佔多告訴筆者,2017年,在村兩委幹部的努力下,村裡在外成功人士張愛軍,決定返鄉創業,投資60餘萬元,創辦了張愛軍種植合作社,種植優質瓜蔞200多畝。「瓜蔞籽能加工成食品,瓜蔞皮、根、莖、果都是重要的中藥材,可以說,瓜蔞全身都是寶。」
  • 香港90後女孩貴州屋脊耕耘「芳香產業」
    氣質恬靜,衣著簡約,笑容富有感染力——如果不是事先了解,很難想像這個出生於1991年的香港青年,已經在貴州屋脊赫章縣投身扶貧產業兩年有餘。  「創業可能失敗,但扶貧必須成功,只要村民從花卉產業獲得收入和分紅,我就有走下去的動力。」  「無論香港、廣州還是貴州,青年們都應融入祖國發展中。只有親身經歷,才知道脫貧攻堅是多麼偉大。」
  • 江蘇為西甜瓜「選美」 夯實特色產業富民根基
    其中,西甜瓜是江蘇蔬菜中重要的高效產業,全省西甜瓜種植面積230多萬畝,總產720多萬噸,產值超300億元,居全國前列,是全國夏季西甜瓜重要優勢產區。西甜瓜產業已成為江蘇省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重要富民產業。
  • 雪頓犛牛乳業:把「酸奶的宴會」做成全產業鏈的富民產業
    目前,雪頓的產品已經覆蓋酸奶、液奶、奶粉,成為犛牛乳產業裡產業鏈最全的企業。」達爾吉介紹。正是全產業鏈的發展,讓雪頓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實現了逆勢突破,不僅讓上遊牧民家的鮮奶及時銷售出去,還讓雪頓及時復工復產,實現上下遊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發展。
  • 大數據產業紅利時代到來 貴安新區「智慧樹」花開正豔
    這是貴安新區始終把大數據作為核心競爭力和主導產業進行培育,深挖大數據作為「鑽石礦」「智慧樹」的價值,聚焦大數據「藍海」取得的眾多豐碩成果之一。  大數據既是大機遇、大變革,又是大產業、大紅利。  自設立起,貴安新區始終堅持以大數據為引領,以優勢聚資源,以應用帶發展,深化大數據「聚通用」,全力建設國家大數據產業發展聚集區,在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建設中做表率、走前列,讓大數據為新區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
  • 《那年花開月正圓》收視破3正「豔」時,我為何棄劇而逃
    下圖為東方衛視9.18發布的《那年花開》的收視,雖當天是不忘國恥的紀念日,分散了觀眾的注意力,卻仍擋不住此劇當晚過3的收視強勢(35城市4+)。看了一下,收視破3的9月18日當晚,《那年花開》正熱播到第36、37集,相對於全劇75集,它正好播出過半。若把一部劇當成一篇文章來看,開篇只是敘述事情並交待各類出場人物,中篇才是故事的高潮階段,所以《那處花開》播出過半時,也正是「《花開》正豔」時,收視破3非常符合萬物的發展規律。只是,自後,我決定放棄再追看此劇了。
  • 半夏花椒奏出田園交響曲——西和縣大力發展富民產業助力全縣精準...
    半夏花椒奏出田園交響曲——西和縣大力發展富民產業助力全縣精準脫貧  甘肅經濟日報記者 白楊  四月的西和,春潮湧動,生機勃發,正是春耕生產的大好時節。  「半夏是西和的支柱產業,收益好,但投入成本很高,從選種、栽植、田間管理再到採挖加工,每一個環節都不敢馬虎。」薛超說,目前,西和縣半夏年產量達6000多噸,種植面積2萬畝,產值6億餘元,約佔到全國總產量的70%。  不止是半夏,近年來,西和縣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提升農業效益和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構建完善產業體系,做強農民專業合作社,推動主體多元化發展。
  • 【本土】德江電影《僵先生你好》演員陣容首曝光
    貴州德江即將開拍魔幻網絡電影《僵先生你好》第一部(原名:殭屍出山),《僵先生你好》由貴州青年導演何藝東執導兼編劇,該片由德江夢七星演藝傳媒有限公司、大美德江新媒體中心
  • 西陵峽畔金剛山,杜鵑花開正豔
    華中最大的麻城杜鵑花海相比,更豔更亮。還有紫色的杜鵑花親,看呆沒?心動沒?心動不如行動。趕快來吧,不然,花謝了,就要等明年啦!
  • 臨澤:頭茬高原夏菜遠銷廣東 多元富民產業格局漸形成
    今年,平川鎮堅持「一業主導、多元富民」的發展思路,立足「特別特」「好中優」「錯峰頭」的農產品資源優勢,做強做大「4+1+N」產業,聚焦土地流轉增活力、經營管理上水平、品牌創建提品質、農業服務增效益為抓手,鼓勵發展以龍頭企業為引領,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跟進,小農戶參與,採取訂單生產、股份合作的小型產業化聯合體。
  • 甘肅會寧:「蔬」寫富民新篇章
    會寧縣搶抓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機遇把蔬菜作為脫貧攻堅主導產業來抓不斷在抓蔬菜產業園區建設、種植技術指導龍頭公司引進、市場銷售對接上發力蔬菜產業呈現出快速發展良好勢頭作為全縣產業發展的「新寵兒」蔬菜大棚種植不僅實現了農民「四季有事做、全年有效益」的美好願景也成為會寧百姓發家致富的「鰲頭」產業在會寧中川鎮蔬菜種植是該鎮最具比較優勢的產業
  • 零陵:百裡花果帶 紫薇花正開
    紫薇花門樓,紫薇花寶塔和巨型紫薇花瓶等充滿浪漫色彩的紫薇花開正豔,讓前來的遊客沉醉其中。   「百裡花果生態風光帶」是零陵區鄉村旅遊的一個重要景點。目前,紫薇造型景觀帶、四季花海觀光帶已初具規模。在景點可以看到,紫薇門樓莊嚴典雅;紫薇寶塔巍然聳立,周圍環繞著高達3米的巨型紫薇花瓶,另有達數公裡的紫薇花瓶沿渠道一字排開、整齊有序,像忠誠的衛士守護著乾渠;國內最長的紫薇「龍王」盤繞於渠堤之上,仿佛奔騰于波濤之中。形態各異的紫薇造型,美麗壯觀的紫薇花海,與藍天、碧水、綠樹交相輝映,構成了一幅層次分明、景色迷人的恢弘畫卷。
  • 德江首部本土電影《攻堅隊長》正式殺青
    劇照據悉,電影《攻堅隊長》全部由德江本地人指導、編劇和本土演員出演該片是對德江脫貧攻堅的生動實踐,記錄了德江56萬幹部群眾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戰貧困,展現了一批講政治、敢擔當、有作為的先進組織和個人。故事的最後,在楊鐵蘭及攻堅隊員的帶領下,大元村順利脫貧摘帽,展現了一幅「產業興、生態美、鄉風淳、社會安、百姓富」的幸福畫卷。END來源:微德江編輯:小張同學編審:汪偉
  • 展商風採 | 虎門富民三度出擊CHIC,五大品牌聯袂演繹「最美女人」
    ,自2015年3月開始,富民時裝城的實力品牌由原來「旁觀者」的身份,正式成為「參與者」,踏入國際舞臺參展CHIC,展示富民品牌風採。 2015年CHIC首次由北京移師上海後,富民就有8大品牌商家組團報名參展,虎門服裝產業的龍頭—富民公司經過精心的「備戰」後,8大參展品牌都取得了相對不錯的業績。
  • 密雲區不老屯鎮產業發展促增收
    密雲區不老屯鎮堅持將產業發展作為增收富民的關鍵著力點和主要突破口,不斷優化農業產業結構,發展村級產業,為「農業強、農村美、村民富」提供持續有力的保障。大窩鋪村便是不老屯鎮產業富民的一個縮影,通過黨建引領和產業帶動,逐步走上產業興旺、生活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之路。在密雲區不老屯鎮大窩鋪村農產品產銷專業合作社,村民們正在將一簇簇新鮮的赤松茸裝筐,包裝時還細心的加入冰袋防止失水,之後通過郵寄的方式送到市民的餐桌。曬場上,一片片木耳正在晾曬,預示著又是一個豐收季。
  • 成都市資訊|蓉城花開:成都真正的「豆瓣紅」,是街頭「臨風豔一城...
    成都市的朋友們,一起來看下最近身邊發生了什麼新鮮事兒~~1、蓉城花開:成都真正的「豆瓣紅」,是街頭「臨風豔一城」的葉子花含蕊紅三葉,臨風豔一城。成都,已經全面進入到三角梅的輝煌了。因為那個「豆瓣紅」的三片花得名,這三片紅色的花瓣不是真正的「花」。
  • 古建築知識:屋脊上的「仙人走獸」形象寓意考證
    圖片來源網絡屋脊上的仙人走獸具有很嚴格的,建築等級規制,了解它背後的故事之後,在你背起行囊,遊歷祖國文化古城時,再次看到那些古建築上的裝飾,你會有別樣的感受。人們把他立於屋脊之上最前沿,以警世人和那屋脊上的神獸們,敦促他們都要堅守崗位各司其職,不可善離本職,好高騖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