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董卿主持的《中國詩詞大會》第四季正在央視熱播。從13歲的鄧雅文連續四期擂主,到年僅12歲的陳瀅因為龐大的詩詞量而上熱搜,已經播出四季的《中國詩詞大會》看點不斷。本季《中國詩詞大會》共10期節目,央視一套將於今明兩天20:00播出最後兩期。
創新增設自救環節
這一季「詩詞大會」更加重視詩詞的生活實用功能。節目組導演介紹,今年更加突出古典詩詞與當下生活的關聯性,首次增加傳統詩詞在現實生活場景中的應用題,生動展現經典詩詞活在當下的魅力。觀眾喜愛的「飛花令」環節,還創新增設「雙字超級飛花令」,比往季挑戰加大,難度升級,在「熟能生巧,巧中成趣」的節奏感中提升賽制的趣味對抗。
節目創新增設「絕地反擊」的自救環節,給首次答錯題的選手以挑戰復活的返場機會。這一環節在「橫掃千軍」(飛花令勝過12位百人團選手)、「出口成詩」(依次說出包含12個特定關鍵詞的詩詞)等傳統玩法的基礎上,新增「你說我猜」互動答題,由嘉賓描述,讓選手猜出詩句或詞牌名,極大提升賽事懸念。
參賽選手範圍更廣
本季參賽選手覆蓋範圍更廣,其中有空乘人員、工程師、保安、計程車司機、公務員等33個職業。他們中有把所有業餘時間都交給詩詞的超市生鮮售貨員,有每天爬樓56層、用詩詞自我鼓勵的自來水查表員,有在飛行途中傳播詩詞之美的飛機機長。年齡最小的僅5歲,最大的71歲。在保留40人預備團組成的第二現場基礎上,第四季將第一現場「百人團」劃分為少兒團、青年團、百行團、搭檔團四個團體,家人、情侶、同事、朋友均可結伴入組搭檔團,其中18歲以下青少年選手人數高達53人。節目組透露,這次低年齡選手比例偏高,也是考慮希望通過選手間更多的交流互動,突出體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社會各界,特別是對青少年群體的影響。
用詩詞影響更多人
第四季節目的題庫首次嘗試按主題分類,分為節令類、詠物類(花草鳥獸類)、鄉情類、親情類、愛情類、友情類、英雄類等十多個主題,分類標準大致也是按照古詩詞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頻率高低以及主題立意的吻合度。每個上場答題選手在個人追逐賽環節選定一個主題包,包裡的題目則在對應的主題範圍內。主題包中,傳統節令與四季更替內容的詩詞數量較多,傳統文化容量較大,應用度也較高。在這種出題方向下,百人團就帶來了不少驚喜。節目中第一輪飛花令,選手李洋面對題目中的「一」字,說出了「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的詩句,這句詩就來自他讀了十遍的《紅樓夢》。李洋表示,不少朋友受《中國詩詞大會》影響,開始接觸詩詞與中國傳統文化。詩詞改變了他的生活,現在他想用詩詞影響更多身邊的人。(劉桂芳)
責任編輯:陳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