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微信公眾號「環球網」(ID:huanqiu-com)
香港爆發「修例風波」後,英國等西方國家拋出所謂優惠措施吸引港人,並大肆炒作「移民潮」。不過連日來有多家香港媒體報導稱,不少移民不到半年的家長選擇了回流。香港機場資料圖
有港媒8月31日採訪多所學校的校監及老師,了解個中緣由。漢鼎書院創校校監徐莉坦言,確實發現學生有回流本港就學的現象,多數從英國返回香港,且不僅出現在本地學校,國際學校也有。她說,絕大多數當初請假休學的學生,新學年已回來就學,而未回來的學生也表示處理完家中事務或等通關之後,就會回港上學。徐莉預測,「今年過後直至明年,香港各學校將迎來學生數量井噴式增長,不僅怎麼走的怎麼回來,還會帶更多學生回來」。香港新聞網站稱,在「移民潮」帶動下,香港公營中小學曾出現「退學潮」。但新學年在即,陸續有小學校長接到移民港人的查詢,想了解學校招收插班生的要求。津貼小學議會主席胡豔芬透露,多所學校接到移民學生有意「回流插班」的查詢,部分人退學離港僅僅半年。她說,目前還沒有正式統計人數,因為6月至7月是移民退學高峰期,預計一年後會再有學生回流。至於不少港人選擇回流的原因,香港特首林鄭月娥此前曾講過一句語重心長的話。她說,每次香港經歷轉變時,總會有人不適應或焦慮,移民屬正常選擇,但不少人移民後才知道香港的好。徐莉稱,移民後不少學生很難適應外國生活,且容易受到當地人欺凌,再加上外國疫情嚴重,變異病毒肆虐,家長感到非常後悔,所以選擇重回香港。此外,也有不少跨境學生選擇回港就學。她說,有的家長當初選擇帶子女回到內地,主要是因為香港黑暴,令家長和學生沒有安全感;但自從國安法實施後,社會逐步恢復穩定,再加上疫情控制得當,所以大家紛紛選擇回港就學。香港特首林鄭月娥
香港教育有其優勢。首先香港是一個包容性很強的城市,不管學生來自什麼文化背景,都可以在這裡找到適合自己的學校;其次,香港中西文化合璧,有助於開闊學生眼界,豐富學習經歷;第三,雖然之前反中亂港分子騎劫了部分教師的意願,但大多數老師不僅認同國家,而且具有崇高的教育情懷。香港未來教育協會總幹事李曉迎說,香港基礎教育在回歸後得到明顯提升,港人移民英國後,多數只能選擇公立學校,但公校設備、師資遠不如香港,轉學生還要面對生活上的不適和文化差異,回流香港自然成了更好的選擇。建造業議會主席陳家駒9月1日表示,香港回歸前也曾出現「移民潮」,很多早年移民的人早已回流,不過付出不小的代價,白白浪費幾年黃金歲月和發展機會。他說,如果勉強繼續留在外國生活,不但犧牲自己,孩子也未必能融入當地社會,將會「害他們做一世二等公民」,即使舉家回流,孩子也會錯過好幾年在港學習中文的機會。未來社會,不能掌握良好的中文書寫和溝通能力,對事業發展的影響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