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去了英國的香港人,一半以上又回來了

2021-12-20 共青團中央

來源:微信公眾號「環球網」(ID:huanqiu-com)

香港爆發「修例風波」後,英國等西方國家拋出所謂優惠措施吸引港人,並大肆炒作「移民潮」。不過連日來有多家香港媒體報導稱,不少移民不到半年的家長選擇了回流。

香港機場資料圖

有港媒8月31日採訪多所學校的校監及老師,了解個中緣由。漢鼎書院創校校監徐莉坦言,確實發現學生有回流本港就學的現象,多數從英國返回香港,且不僅出現在本地學校,國際學校也有。她說,絕大多數當初請假休學的學生,新學年已回來就學,而未回來的學生也表示處理完家中事務或等通關之後,就會回港上學。徐莉預測,「今年過後直至明年,香港各學校將迎來學生數量井噴式增長,不僅怎麼走的怎麼回來,還會帶更多學生回來」。香港新聞網站稱,在「移民潮」帶動下,香港公營中小學曾出現「退學潮」。但新學年在即,陸續有小學校長接到移民港人的查詢,想了解學校招收插班生的要求。津貼小學議會主席胡豔芬透露,多所學校接到移民學生有意「回流插班」的查詢,部分人退學離港僅僅半年。她說,目前還沒有正式統計人數,因為6月至7月是移民退學高峰期,預計一年後會再有學生回流。至於不少港人選擇回流的原因,香港特首林鄭月娥此前曾講過一句語重心長的話。她說,每次香港經歷轉變時,總會有人不適應或焦慮,移民屬正常選擇,但不少人移民後才知道香港的好。徐莉稱,移民後不少學生很難適應外國生活,且容易受到當地人欺凌,再加上外國疫情嚴重,變異病毒肆虐,家長感到非常後悔,所以選擇重回香港。此外,也有不少跨境學生選擇回港就學。她說,有的家長當初選擇帶子女回到內地,主要是因為香港黑暴,令家長和學生沒有安全感;但自從國安法實施後,社會逐步恢復穩定,再加上疫情控制得當,所以大家紛紛選擇回港就學。

香港特首林鄭月娥

香港教育有其優勢。首先香港是一個包容性很強的城市,不管學生來自什麼文化背景,都可以在這裡找到適合自己的學校;其次,香港中西文化合璧,有助於開闊學生眼界,豐富學習經歷;第三,雖然之前反中亂港分子騎劫了部分教師的意願,但大多數老師不僅認同國家,而且具有崇高的教育情懷。香港未來教育協會總幹事李曉迎說,香港基礎教育在回歸後得到明顯提升,港人移民英國後,多數只能選擇公立學校,但公校設備、師資遠不如香港,轉學生還要面對生活上的不適和文化差異,回流香港自然成了更好的選擇。建造業議會主席陳家駒9月1日表示,香港回歸前也曾出現「移民潮」,很多早年移民的人早已回流,不過付出不小的代價,白白浪費幾年黃金歲月和發展機會。他說,如果勉強繼續留在外國生活,不但犧牲自己,孩子也未必能融入當地社會,將會「害他們做一世二等公民」,即使舉家回流,孩子也會錯過好幾年在港學習中文的機會。未來社會,不能掌握良好的中文書寫和溝通能力,對事業發展的影響不言而喻。


相關焦點

  • 陳惠敏:香港一半以上的演員都吸毒的,我說的!
    陳惠敏大家都比較了解,16歲加入14K成了幫派成員,21歲當獄警25歲當上尖沙咀話事人,70年代兩次拿到拳擊比賽冠軍威震香港,28歲進入演藝圈當了演員
  • 想去英國當"二等公民"的香港人,好像後悔了
    一些港人也對BNO政策「信以為真」,草率地離開香港,一心去英國做「二等公民」。然而,現實很骨感。據香港《文匯報》26日消息,面對疫情肆虐,英國失業率屢創新高,不少香港人抵達英國後卻找不到工作,難以適應文化和氣候,還面臨被人「騙錢」、「賣豬仔」的風險,只想「重回香港」。
  • 起底國泰航空:英國百年家族控場 一半以上營收來自中國
    蘊藏著中華文化底蘊的好名字,讓不少人先入為主的以為這是一個典型的中國航空公司。供職的高管,不管是外國人還是香港本地人,都有一個地道的中文名字。然而,鳳凰網財經仔細研究其股權結構、人事變動、經營數據,發現這家所謂的「香港公司」的人事權、財權、事權都被牢牢把控在英國太古家族手裡。到底誰在掌管這家壟斷香港航空市場的巨頭?值得深思。
  • 媳婦去參加老同學聚會,回來之後臉色潮紅,目測當時起碼三人以上
    4、媳婦去參加老同學聚會,回來之後臉色潮紅,目測當時起碼三人以上5、妹子是用了幾層的粉啊,小夥都吃到嘴裡了!6、大哥,跳舞就跳舞,怎麼還把頭髮甩掉了呢,這下尷尬了吧哈哈7、說好我付錢就我付錢,來把我的錢給你!
  • 解放時期,那些去香港的上海人.
    九龍的深水埗曾經也是上海人聚集的地方,如今留下老舊的房屋,附近是熱鬧而擁擠的馬路市場。1841年,香港開埠;1843年,上海開埠。1876年,晚清文人葛元煦在《滬遊雜記》中寫道:「自香港興而四鎮遜焉,自上海興而香港又遜焉。」上海和香港被拿來相提並論,不知是不是從那時開始的。當時有英文報導稱,上海英商自認為高香港英商一等。
  • 英國當時為什麼選擇落後的香港島
    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什麼英國人選擇香港島作為他們在中國的殖民地?是因為它是一個良好的經濟基地還是地理位置卓越?或者還有什麼其他原因?香港是英國人的首選嗎?說白了,國與國之間的戰爭是為了錢。既然是為了錢,我們首先要了解當時香港島的經濟基礎。當時,香港是一個人口較少的小漁村。其經濟基礎基本為零。不難看出,當時香港的經濟基礎還很薄弱。但在英國人看來,香港並不是一個貧窮的漁村。
  • 新銳|漂泊英國八年的人告訴你,英國人眼中的香港人
    先自我介紹下:樓主廣東人,由細喺深圳大,中學去左香港,大學嚟左英國一路到宜家,目前生活在英國Oxford。
  • 攔住那些香港人!英國解密文件要讓一些人心寒了
    據香港《南華早報》7月24日報導,文件顯示,香港和澳門回歸中國之前,英國官員建議向葡萄牙施壓,敦促其收緊給澳門居民發放葡萄牙國籍的標準。英官員認為,葡萄牙加入歐洲共同體後,大量葡籍澳門人將被允許進入歐洲定居。而根據《中英聯合聲明》,香港回歸中國後,英國不再賦予香港人在英國的居留權。因此,英官員擔心香港人會不擇手段借道澳門,取得葡籍,最後進入英國和歐洲。
  • 張松橋回來了,郭臺銘也回來,李嘉誠連續賣外國資產也要回來了?
    過去2年,郭臺銘去美國大舉投資,引起了巨大的爭議。隨後郭臺銘更是在印度投資50億美元,建設一個新的代工工廠,配合蘋果的計劃。其實回來的不僅僅是郭臺銘,還有中渝置地的張松橋。張松橋在幾年之前,跟著劉鑾雄把自己內地的資產都清空了,套現了上百億的現金,然後去英國買樓收租。不過沒有想到,隨後英國脫歐,英國經濟處於一個非常不穩定的狀況。
  • 每個去香港玩的人,都迷路了
    因為曾經受英國治理百年,香港的很多街名都和英國人物有關。1843年英國維多利亞女皇籤署《香港憲章》,宣布香港成為英國殖民地,砵甸乍爵士成為香港第一任總督。年代愈久的港督,以其命名的街道愈接近上環、半山及山頂,當時的政治經濟中心都集中在這一帶。
  • 香港人再買一座倫敦地標,香港家族都跑英國去了
    香港家族對英國應該是真愛。大樓滿租後,英國人便將其掛牌出售,最終賣給了急於尋找優質物業的香港人。簡單來說,英國賣家前後總共投入1.2億英鎊,但最後卻賣了2.25億英鎊,再考慮到租金收入的話,英國人賺了至少一倍。
  • 華裔女作家:英國的月亮,並不像某些香港人想的那麼圓
    從2019年初開始的抗議運動已經席捲香港達數月之久,但政治氣候在今年夏天突然發生了變化,當時北京通過了一部涉及範圍廣泛的國安法,許多人將這部法律看作是對異見人士的打壓。 6月底,在這部法律生效前幾小時,我走出香港的家門,想最後再看一眼發生在我周圍的抗議運動。
  • 上海人在香港: 有產者的故事
    關愛,從摯愛開始!上海和香港被拿來相提並論,不知是不是從何時開始的。 陳冠中說:「香港的居民終於對香港有歸屬感了,但一半是被逼出來的。原來他們哪裡都去不了,英國不是隨便去的,內地還不是可以去的,他們不能自認英國人,也不願意被人家認為是內地人,故此也不自稱中國人。沒選擇,他們只能叫自己香港人,後來越叫越順,引以為榮。」
  • 香港的風景依然美麗,有些香港人已經不是原來的香港人
    到了清朝,因為遷界令,三天之內,沿海地區紛紛北上,香港這個地方自然也就全部空了,十幾年後,能回來的,就紛紛回來了,這個時候開始,這些回來的,就稱之為原居民。1841年,香港人口統計,大約1萬人不到(這個要留意,當時九龍跟新界都還不屬於香港)也就是說一個80平方公裡的香港島人口統計是如此,到了1898年,英國人租借了新界,這時候的人口總數才是香港面積
  • 香港女作家發聲質問港du廢青:你們的英國旗呢?
    屈穎妍撰文《人生馬拉松——你的英國旗呢?》文章內容如下:一位七十五歲的朋友問我一條IQ題:「什麼人是每一條生命都會救?」「消防員?警察?醫生?……」我猜了幾個,都不是正確答案。「是中國人,因為英國不救七十歲以上的人,義大利放棄八十歲以上的人,只有中國,幾多歲都救。」朋友說的,實在有理。
  • 香港回歸時英國人離開時在香港挖了多少坑?
    香港也不例外。英國人一開始的打算,是能不還就不還。1979年3月,當時的香港總督麥理浩專程來了一趟北京,見了鄧小平一面。他來北京的意圖很明確,就是想問問香港能不能續租。鄧小平當然毫不猶豫地拒絕了。得知消息的柴契爾夫人還是不死心。1982年,柴契爾親自和鄧小平談判,提出只歸還租界的新界,九龍和香港島還歸英國人。
  • 英國殖民下的香港真的那麼好嗎?
    從1917年開始,立法局議員有14人,大多數是英國人擔任的「官守議員」,非官守議員全部由港督委任。 1949年,港督葛量洪提出:作為基本原則,英國屬地的重要政事應由英國人處理。香港大多數市民沒有英國國籍,他們無權過問。因此立法局提案可以由殖民地大臣直接審不必徵求港人意見。以英國國籍作此訂為立法局選舉人的必要條件,再次把華人排斥在政治管理和決策之外。
  • 英國同意歸還香港,為何拒絕還幾千人的馬島?三點原因不可忽視
    1840年的時候,英國以林則徐禁菸為理由向中國發動了戰爭,清政府當時正處在腐敗和落後的時期,根本抵擋不住裝備先進的英國侵略者,所以最終被迫籤訂了《南京條約》,在中國嘗到了甜頭以後英國繼續他的擴張之路,1860年英國對中國發動了第二次戰爭,清王朝又一次戰敗了,被迫籤訂了《北京條約》把香港的附屬島嶼九龍和新界給了英國。
  • 聽說「成千上萬香港人拿著BNO逃到英國」,英國人氣炸了!
    護照的香港人要移民英國的消息後,卻和英國網友一樣,發出了這樣的感慨:香港人「逃」(flee)到英國幹嘛來了?      文章先是對香港在反修例風波後實施香港國安法一事說三道四,對香港示威者表示「同情」,稱香港國安法的實施「剝奪」了他們繼續爭取「自由」的權利。      然而,聽說自去年7月以來,已有7000名香港人進入英國,未來5年還將有30萬名香港人根據英國BNO移民「新政」移民英國,以及540萬香港人有機會移民英國的消息後,這家英媒還是覺得蠻「不可思議」的。
  • 剛剛,香港人又來了,24億搶下英國石油總部大樓!
    真愛英國的香港人又來了。  英倫投資客(11月6日)獲悉,香港富豪劉鑾雄的弟弟「細劉」劉鑾鴻再次出手英國。    受疫情影響,BP二季度淨虧損168億美元,並宣布將股息下調一半,是其10年來首次下調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