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國外的研究機構稱,近十幾年來,海軍實力提升最迅速的國家有兩個,一個是「下餃子」的中國海軍,第二個是印度海軍。印度海軍歷來以「第三世界領頭羊」和「印度洋上守護者」自居!同時,它也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能同時盡享西方和俄羅斯技術的國家,其海軍發展,一貫追求所謂的「高大上」—反艦、區域防空、反潛能力都要擁有。早在1977年設計建造「德裡」級驅逐艦時,就已經將此理念貫徹其中,參照蘇俄的「現代級」、「卡辛2級」和英國的「林仙級」三者設計元素建造的「德裡」級,以6800噸的排水量,強大的反艦、防空能力傲視第三世界國家,自稱為「第三世界第一艦」。
「加爾各答」級驅逐艦,頭上頂球是其顯著外觀特點
從「德裡」到「加爾各答」
在「德裡」級驅逐艦上,印度幾乎將當時世界上各種先進設備囊括其中,俄羅斯的動力設備、防空設備、反艦飛彈,義大利的電子幹擾設備,英國的直升機,印度自己的信息處理網絡系統,可謂名副其實的「萬國造」!因此,各種設備的兼容問題也困擾印度多年!由於過度依賴外國裝備,導致「德裡」級各艦下水緩慢,三艘「德裡」級驅逐艦的建造時間從1986年持續到2001年。建造初期還算先進的戰艦,歷經15年後活活被拖拉成「雞肋」,而隨著蘇聯解體,「德裡」級原本模仿的對象「現代」級驅逐艦也被俄國出口到中國,這令印度心中多少不是滋味。
充滿蘇式風味的「德裡」級
於是,印度有了更加宏偉的目標,研製新的驅逐艦,並且要在反艦、防空、反潛各方面都要超越「德裡」級,同時還要具備隱身性,這就是「加爾各答」級的由來。其實,早在1986年,當「德裡」級還在船臺上建造的時候,「加爾各答」級的設計已經展開,代號「Project 15A」計劃。到了2001年,在義大利、俄羅斯等國的幫助下,印度海軍終於搞出了一個最初方案,即在「德裡」級設計的基礎上,進行隱身方面的設計。計劃是在「德裡」級基礎上整合正在談判購買的俄制11356護衛艦部分技術,加入隱身要求,提高抗飽和攻擊能力。最初的「加爾各答」級打算裝備垂直發射版本的「施基利」-1艦空飛彈和「布拉莫斯」反艦飛彈。這令「加爾各答」級在本質上變成了「德裡」級的有限改進版。其實這種設計很穩健,挺符合印度國情的。
「布拉莫斯」反艦飛彈
然而,此後印度人不知受到什麼影響,設計風格為之一變(坊間傳聞是受到中國170「中華神盾」艦的刺激),印度主動與以色列進行合作研發「巴拉克」-8艦空飛彈,同時在德裡級上換裝「巴拉克」-1艦空飛彈。在2005年印度官方公布的「加爾各答」級模型上,突然取消了「施基利」艦空飛彈,在2007年終於公布採用了以色列研製的EL/M-2248輕型主動相控陣雷達和「巴拉克」-8艦空飛彈的組合。
號稱「國產」,實則是「萬國牌」
印度雖然在2005年滿心歡喜地更改了設計,但此後才發現以色列人從2003年才開始研製EL/M-2248輕型主動相控陣雷達,「巴拉克」-8艦空飛彈更是2007年才籤訂合作研製合同,即使一切順利,一款飛彈研製成功也需要六七年時間,但印度人在2003年就鋪設了龍骨,原打算2007年試航,於是2006年印度先將首艦「加爾各答」號下水,2009年將二號艦「科欽」號也下水,但這兩艘戰艦均未安裝任何設備,只是兩艘空殼子!再加上船廠工作繁忙,各型印度戰艦堆滿船臺,兩艘「戰艦」就在海水裡泡著!直到2010年三號艦「欽納」號下水後,「加爾各答」級才開始舾裝施工。2013年底,「加爾各答」號開始試航,但實際上,此時的「加爾各答」號只安裝了艦炮和「布拉莫斯」反艦飛彈,至於印度人心心念念的「巴拉克」-8艦空飛彈,以色列通知要2017年才能交付印度。所以,「加爾各答」級將以「有艦無彈」的情況下「裸奔」四年!然而,心寬的印度人還是決定等一等,也算是發揚了拖延症的「光榮傳統」。
「加爾各答」級下水
印度人似乎永遠是「吃著碗裡的,看著鍋裡的」,他們在「加爾各答」級「Project 15A」計劃還沒搞明白的情況下,在2007年就啟動了「班加羅爾」級(「Project 15B」)計劃!也就是決定對「加爾各答」級進行大規模升級改造!印度宣稱,此艦性能優越,所有的武備全部升級、比如「布拉莫斯」-1就要更新為「布拉莫斯」-2,「巴拉克」-8也要換成升級版ER-SAM艦空飛彈!計劃建造4艘,13年過去了,除了2015年4月20日下水一艘,至今還未形成戰鬥力!其他三艘更是沒有消息!原因還是配套裝備研發滯後,遲遲無法交貨!
名副其實的「萬國造」
都說印度戰艦「萬國造」,但到底怎個「萬國造」法,下面我們來看一下!
烏克蘭的心臟—採用烏克蘭/俄羅斯的設備是印度造艦的老傳統了,「加爾各答」級艦體直接沿襲自「德裡」級,與「德裡」級一樣採用柴油機和燃氣輪機聯合動力系統,雙軸驅動。動力系統採用了烏克蘭M-36E燃氣渦輪機組,總出力64000馬力,柴油機為兩具KVM-18(總出力9900馬力)。關於「加爾各答」級的數據比較混亂,最大航速有32節和30節兩個數據,最大航程有5000海裡和4800海裡兩個數據,無論哪一個數據,「加爾各答」級都可以滿足為其「國產」航母護航需求。
「加爾各答」級整合各國先進系統,確實不容易
以色列的雷達—以色列製造的EL/M-2248MF-STAR有源相控陣雷達,工作在E/F波段,有4面固態收/發陣列,每面陣列重1500公斤,此外,該雷達系統在甲板下的設備重900公斤。總重量不超過7噸,是目前世界上最輕的有源相控陣雷達,EL/M-2248MF-STAR雷達能對250公裡處的高飛戰鬥機和25公裡處的掠海反艦飛彈進行自動跟蹤,配合同為以色列研製的ELM-2238對空海搜索雷達,使該艦具有較強的對海、空搜索能力。
頗具特色的以色列EL/M-2248MF-STAR有源相控陣雷達
俄羅斯反艦導—「布拉莫斯」反艦飛彈,幾乎是印度各型戰艦的標配,不做過多介紹了。
「布拉莫斯」反艦飛彈
以色列/俄羅斯的防空飛彈和近防炮——以色列的「巴拉克」-8防空飛彈、俄羅斯630近防系統,其中「巴拉克」-8防空飛彈發射重量約275千克,戰鬥部重量為60千克,射程0.5~70公裡,最大射高16000米,飛行速度2馬赫
「巴拉克」-8防空飛彈發射
加拿大的艦隻管理系統——「加爾各答」級配備先進整合平臺管理系統,此系統由「什瓦裡克」級的平臺管理系統發展而來,由加拿大提供,艦上乘員透過位於艦橋與控制室的顯控臺,就可自動操作航行、推進、發電、輔助機械與損害管制等功能。
義大利的艦炮——義大利奧託「超速」76炮,最高射速120發每分鐘。
義大利的奧拓艦炮
俄羅斯的直升機——加爾各答級設置有雙機庫,可攜帶兩架卡-28型反潛直升機或海王直升機,去年又購買了美制 SH-60 「海鷹」直升機。
從上面可以看出,世界主要軍事強國戰艦系統拳頭產品。在「加爾各答」級驅逐艦上都可以找到一些。「集世界各國先進設備」於一身的「加爾各答」級,要解決各個系統的兼容問題,多少是需要花一些時間的,這一點印度人還是值得稱道的!
中規中矩的「印度神盾」
通過分析不難看出,「加爾各答」級是在以色列的EL/M-2248MF-STAR有源相控陣雷達和「巴拉克」—8防空飛彈為核心。整合之前在「什瓦裡克」級和「塔爾瓦」級上的技術,希望擺脫對俄羅斯技術的依賴。只不過,以色列人的承諾實在是不靠譜。再加上印度人自己腦子發熱,以至於關鍵的艦空飛彈遲遲無法到位,故而「加爾各答」級遲遲無法形成戰鬥力。
以色列的EL/M-2248MF-STAR相控陣雷達系統,具備對空搜索、平面搜索、同時多目標追蹤與掃描、目標分類與威脅評估、武器火控與管制等功能。以色列宇航工業公司宣稱,EL/M-2248MF-STAR 雷達的解析度、雜波抑制能力比美國「宙斯盾」更勝一籌。從公布的數據看,EL/M-2248MF-STAR輕型主動相控陣雷達屬於小而精,總體性能接近荷蘭/德國共同研製的APAR雷達。
「加爾各答」級宙斯盾特寫圖片
「巴拉克」-8防空飛彈設計要求能打擊從0.5公裡——70公裡、高度1萬米以內的所有空中目標,「巴拉克」-8採用「德比」空空飛彈的主動雷達引導頭,最大速度2馬赫,彈長4.5米,重275公斤,其戰鬥部重達60公斤。「加爾各答」級裝備有4×8聯裝發射單元,共計32枚艦空飛彈。
「巴拉克」-8防空飛彈
通過與以色列EL/M-2248MF-STAR輕型主動相控陣雷達和「巴拉克」-8防空飛彈的搭配,印度終於解決了此前區域防空的問題。但是,由於「巴拉克」-8是為2000噸級的護衛艦上設計使用的,同時中東地區也不太可能出現該強度海空戰,性能主要考慮通用、輕便,而非反導等能力,這就帶來了一系列問題,最突出的是「巴拉克」—8防空飛彈的最大馬赫數僅為2馬赫,而同為中程防空飛彈的「紫菀」-30最大馬赫數則為4.2馬赫,兩者一比高下立見。能否應對高強度的海空對抗,表示高度懷疑。
「巴拉克」-8防空飛彈發射試驗
不管怎麼樣,在世界各海軍強國陸續進入「宙斯盾時代」,「加爾各答」級驅逐艦雖然各方面性能都算中規中矩,沒有特別的亮點,但也沒有特別大的缺陷,畢竟也算是一型神盾艦,同時它也為「班加羅爾」級(「Project 15B」)奠定了一定的技術基礎。
大白象的雄心
印度一直希望將印度洋變成「印度之洋」,但客觀的講,印度海軍仍是一支黃水海軍,對付中小鄰國綽綽有餘,至於「西臨好望角,東達澳大利亞」就只能靠嘴皮子了!所以,印度一直在努力打造一支以航母為核心的遠洋艦隊,建造新型戰艦,淘汰老舊戰艦。按照印度原本的計劃,「加爾各答」級服役後,就將五艘「拉吉普特」級退出現役。當「班加羅爾」級建造完成後,「德裡」級也會被淘汰,這樣印度海軍就進入了更新換代的快車道!但現實情況是,印度「國產」航母「維克拉特」號建造嚴重延遲,一推再推。現在還看不到正式入役的希望!而「加爾各答」級和「班加羅爾」級的建造計劃也是嚴重滯後,所以,「拉吉普特」級和「德裡」級仍然是印度海軍的主力。
拉吉普特級驅逐艦,已經嚴重老化
從現實需求來看,印度海軍的發展建設基本是圍繞航母展開的,圍繞「維克拉瑪蒂亞」號、「維克蘭特」號在內的2艘新型航母,通過「加爾各答「級驅逐艦,「班加羅爾級」驅逐艦和「什瓦裡克」級護衛艦將組成2支航母艦隊。如果上面的設想真能實現,以2支航母編隊為核心的印海軍,將是一支可觀的力量,短期之內,在印度洋上,除了美國外,沒有一個國家的海軍可與印度相媲美!印度海軍發展始終承載著印度對印度洋掌控的野心,只可惜「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其發展模式和速度能否支撐起這份雄心,有待觀察!
泡在水裡的「維克蘭特」號,服役遙遙無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