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與新潮應該如何相融?
在一場連接北京與杭州的「雲」上會面中,中國青年報社與網易雲音樂的項目組成員們嘗試用音樂「說」出對這個問題的見解。
經過近半年的緊張籌備與錄製,11月9日,由中國青年報社、網易雲音樂聯合出品,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雲聽特別支持的年度國風音樂傳承創新項目《古城新韻》將在中國青年報全媒體平臺、網易雲音樂平臺同時上線。
《古城新韻》倡導「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社會大眾文化自信」。每首歌曲展現一個城市的文化底蘊,青年歌手用歌聲將老城裡的故事娓娓道來,聽眾可以一邊放鬆地欣賞音樂,一邊感受不同城市的文化風貌。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文化自信的基礎,把它們融入新時代的土壤,古為今用,這些古老的種子也會在新時代的土壤中迸發出不一樣的生機。」項目主創人員希望用音樂為青年人打開一個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窗口。
浩冬是這次重慶曲目《泊山城》的詞作者,這個北京姑娘特別鍾愛山城風光,曾無數次親歷這片土地。
創作時,浩冬將自己想像成一名旅客,帶著聽眾遊歷重慶的白帝城、大佛寺,聽長江邊響起的號子聲,看市井裡火鍋蒸騰下的煙火氣。
「不問來處,皆有歸所。」浩東認為重慶最大的特點在於城市的包容性,她希望聽眾能通過這首歌感受這座城市的魅力。
「蘇州給我一種江南小調,快意人間的感覺。」為了在曲子中儘可能體現出蘇州的城市特色,李昆在作曲時用中國傳統樂器竹笛模擬江南流水的聲音。整首歌,曲調輕快,一副生機盎然的江南圖景隨著音符徐徐展開。
「這方山水有幸相逢,載得鍾靈毓秀,生得詩魂詞魄。」陳小瑩是個長沙走出來的學子,四年大學生涯,三湘大地留給了她太多美好的回憶,尤其是長沙。
從嶽麓書院到愛晚亭,從太平街口到賈誼故居,從橘子洲頭到天心閣前,陳小瑩用第一人稱的手法撰寫歌詞,與聽眾「細說」星城美景。
除了美景,最打動陳小瑩的還是長沙城裡的「生活氣」,「就像天心閣上的對聯中所寫的,『四面雲山皆入眼,萬家燈火總關心』。」陳小瑩說。
「城市就像一個容器,承載著一方土地上的歷史文化、社會發展、民生風俗,是我們用來了解城市發展和文化變遷的『解碼器』。」項目主創人員在籌備過程中,不斷打磨,反覆修改。
六首歌曲不僅清晰地展現出由音樂串聯起的城市文化,而且歌曲中出現的城市文化符號也帶領年輕人突破國風音樂圈層,探索城市歷史文化的發展。
一些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感興趣的青年歌手被項目的初心和精心設計所打動,積極投入到歌曲錄製中來。
霍尊一直深耕於國風音樂方面,在他看來,用現代音樂來創作關於古城故事的歌曲,對年輕人來說是最好的傳承。歌曲中既有流行的音樂元素,也要保留原汁原味的傳統文化,對新一代音樂人來說,需要很大膽地嘗試與不斷地摸索。
此次推出《古城新韻》項目,是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探索音樂項目領域的又一次創新。傳統媒體跨界音樂製作領域,用年輕人喜聞樂見的方式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新文化傳承的形式,進一步激發青年人的文化自信,凝聚奮進力量。
開篇詞
製作名單
【責任編輯:王俊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