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3月份神秘失蹤的MH370航班到在烏克蘭東部衝突地區墜毀的MH17航班,再到最近失聯的亞航QZ8501航班,2014年讓全球航空界都緊繃著神經。雖然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是航空史上的最安全年份,但仍使得人們對航空安全產生了疑問。
因此,國際民用航空組織(ICAO)計劃推出一個新的標準。按照這個標準,民航所有飛機的飛行員都必須每15分鐘報告飛機的位置。這項提案將於2月份在蒙特婁舉行的會議上進行討論。
從馬航客機失聯事件就暴露出了當前世界民航安全管理上存在漏洞,為了省錢,目前與飛機聯繫主要使用二次雷達,而不是一次雷達。民航系統原來使用的雷達和軍用雷達的原理一樣,都是通過飛機發射的電磁波來發現和跟蹤飛機,這種雷達叫做一次雷達。但由於民航自身運行的特點,這種雷達在使用上出現了一定問題。此外,當前飛機設計上也存在缺陷,一旦機上人員主動關閉應答系統,地面上就束手無策。這帶給國際民航領域的一大教訓就是:未能及時精確跟蹤飛機航線,未能對其進行定位。
實際上,現有對民航客機的追蹤定位手段已經不少了,雷達、自動相關監視系統各有優勢,實現實時的全空域覆蓋,在技術上也並無困難。
隨著衛星技術的發展,上世紀80年代國際上提出了以新機、數據鏈、衛星為主的「自動相關監視技術」。這種監視系統不再靠地面雷達對目標實施監視,而是飛機利用GPS獲得自己的位置信息,然後通過數據鏈(或衛星)回傳到地面,讓地面達到監視的目的。
廣播式自動相關監視(ADS-B)系統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種。搭載發送器的飛機會向外廣播自己的位置和航速等數據,地面或其他飛機則可以靠接收器接收這些數據。ADS-B通常採用長波無線電波,傳播距離遠,一定程度上能克服地形障礙。但是,在大洋上空飛行的飛機發出的信號,也不能保證被地面接收站可靠接收。據報導,波音客機將為787客機安裝ADB-S接收器,這意味著客機不需要再經地面控制中心,也可與其他客機交換信息。這樣便能基本解決因地面接收站布局而接收不到廣播信息的問題。
一般情況下,通過綜合運用或改進現有的監控技術手段,是能夠保證對正常民航客機的實時定位追蹤的。關鍵的難點有兩點:如何對付不合作目標。例如,這次馬航MH370客機失聯後,二次雷達應答機被關閉,ADS-B信號也被關閉,而地面的一次雷達無法實現全空域覆蓋,存在很大漏洞。
另一個是經濟上要能承受得住。目前航空公司競爭激烈,很多航空公司為了節省經費,並未安裝相關系統或購買相關定位服務。
總的來說,利用技術手段來定位飛機只能起到一定的作用,或許採用人員自主報告飛機位置這樣的「老辦法」與技術手段相結合,能夠進一步提高對航空安全的把握。
1、關注私人飛機網官方微信(hangqu001),或掃描右下角微信二維碼,掌握通航 產業最新動態;2、關注微信號(feiji380)與飛行員暢談飛行知識。
私人飛機網 www.sirenji.com
本文連結地址:飛機將實時定位 飛行員15分鐘報告一次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