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教育行業著名的思考者、獨立思考人潘欣曾「抨擊」教培行業的OMO是「扯淡」。然而,未必是對OMO模式不認同,而是目前絕大多數教育機構所陳述的OMO其實與十多年前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無差異,更重要的是,教育機構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這件事上。究竟如何算做的好?怎麼做才算做的好?
在關注和突出「OMO」概念的時候,我們更關注來自於各地方真正進行線上線下產品融合踐行的實際案例。
一份來自二線城市河南鄭州的數據,疫情期間,大山教育旗下K12課外輔導品牌大山外語、御夫子大語文、小數點數學的班級複課率達95%以上,複課群體統一划課耗,消課率達到100%。而大山教育,就是早在三年前就制定產品策略為「OMO課後教育提供商」的OMO概念踐行者。
大山外語、小數點數學、御夫子大語文在鄭州市的直營校區之一。
據調查,大山教育在1月16日向港股提交的招股說明書上就已經將自己如此定位,提交日期距離新冠疫情全面爆發武漢封城還有一周。足以證明,這家年營業額約3億的地方龍頭教培機構,並非將OMO作為一個疫情限定概念捆綁營銷。事實上,大山外語從2017年就已經圍繞著OMO進行「企業再造」,而此時,也是與智來時代進行管理諮詢合作的時間。
當時距離此時行業火熱的「OMO」轉型討論已經三年有餘。
(2017年底-2018年8月 智來時代與大山教育進行了深度管理諮詢項目合作,目的在於保障後續三年大山教育的戰略性升級,打造產品核心和教學優勢,並在人才優勢方面提供充分的培養資源和條件,為優秀人才提供最好的企業願景過和企業文。)
2016-2017:在「線上教育風起雲湧間」探究線上線下融合的解決方案
教培行業的轉型或者創新,首要原則都是對學生的學習有效用。學生的時間成本應該被高效的利用,從而釋放出來更多的時間讓學生做其他有意義的、自由的事情,這樣也就擺脫了所謂的現代學生課業壓力。
2016年,在線教育在行業內風起雲湧。大山看到了讓學生足不出戶就能享受高質量教育的線上化內核,隨之對自身產品產生了「只線下不行,光線上不夠」的思考。大山長久以來都在實踐踐行著「給孩子提供一個科學的、高效的傳授知識的方式」的創新精神,他們對哪些問題可以採用非面授解決,而什麼問題又必須面授不可進行著持續不斷的思考。對於已知的共性問題利用線上解決,針對不同學情問題具體診斷,開始嘗試線上線下全場景相融合、優勢互補的創新做法。
大山的「企業再造」就圍繞著線上線下一體化、全場景來展開。同年,好未來雙線並舉,學而思培優佔領了全國一二線城市線下教培的大量市場同時,學而思網校提出了「在線學習更有效」的品牌理念。事實上,學而思培優與學而思網校是好未來完全分離的業務部門。他們認為,純粹的網校無法解決的學生行為管制、心理幹預複雜決策工作,還是需要靠線下的老師去完成。
2017-2018:於「企業再造」 經歷基層痛,構建OMO閉環標準化
2017年,經過充分籌備後,學習8智能教育平臺正式上線。由此拉開的大山外語的OMO之路,經歷著「陣痛」。準確來說,是基層的「陣痛」。
大山的「企業再造」,從教學系統開始——教研教學環節全部搬到線上。研發部門對線上H5互動課件、電子模塊化教案、示範課視頻、預習微課、課後鞏固進行標準化研發。教師部門課前利用標準化教學產品備課、過課、磨課;課中完成標準化互動課件,包括籤到、鞏固、講授、練習、查漏補缺、課後總結、課堂測驗七步教學法,在講授環節,他們基於互動課件還為教師提供了查看筆記、分組PK、提問、連結雙師、激勵等豐富功能,保證了學生的課堂效率;課後,教師利用系統根據學生情況做鞏固提高、布置、點評、督促完成鞏固、主觀題批改。
教學、教研系統可以更新迭代,相對應,老師也需要進行個人意識形態的轉變。無法完成這一整套在線教學的教師,即便擁有6-7年教齡,也只能離開。大山外語的教學管理層感受到了來自基層的「陣痛」,但為了企業的發展和所有員工的前途,這條變革之路必須要一直走下去。統一的教研機制、教師培養機制,能夠保證教師對學生進行系統化、標準化的教學,顛覆了過去教培機構對於名師的依賴。
學習8智能教育平臺學生端APP界面
首要的標準化教學系統成功建立後,大山外語開始扎進學生端,在學生端利用學情報告、課堂回放、評價教師,構建學生、家長與教師三方的聯繫。最後一步,涵蓋招生、教務管理的運營端正式投入使用。2018年,學習8智能教育平臺獲得河南省高新技術企業證書。至此,教學端、學生端及運營端,三端聯動,構成了大山外語從教研、招生到消課的OMO閉環。
2018-未來:一體化運營讓線上線下教育充分融合,未來或將開拓B端市場
大山教育為了將「學生&家長在線學習平臺」、「教師在線教研管理平臺」、「內部運營管理平臺」、「營銷與信息系統管理平臺等多個線上系統等進行整合與協同管理,以達到高效進行流程管理,在開始布局OMO之時便開始構建自有智能教育平臺學習8,雖然學習8貢獻甚微的營收,會使人對大山的OMO存疑。但事實上,學習8智能教育平臺對於他們而言只是產品的一部分,是業務的一個線上環節。學習8智能教育平臺強調線上線下教育的融合,是全場景的線上線下相混合模式中的線上場景,而非好未來旗下學而思網校與學而思培優——二者是分開進行管理運營的、線上線下完全分離的場景部門關係,換一個角度說,是OMO實現的支撐者。
根據此前媒體的報導,大山教育全體老師的教研、備課、過課、課件製作、編寫教案、教學服務日常考核等、都要「學習8」在這一平臺上完成;在營收層面,2019年「學習8」智能教育平臺的直接貢獻為幾十萬元,但大山外語上線於平臺的雙師外教直播課累計達2萬餘節,結合其線上直播課客單價不難估算出,這部分課時累計收入可接近千萬元;在用戶數量層面,大山線下在校生約為5.8萬名學生,而學習8智能教育平臺的系統註冊用戶目前已達到11萬人,約為線下學生的2倍。
學習8智能教育平臺教學端APP界面
截止到發稿前後,學習8智能教育平臺僅在華為應用市場下載量就已突破22萬人次,這與全國性在線教育機構相比,數據不算特別亮眼。但對於一家傳統線下培訓機構而言,這個數據已經是相當可觀了。根據這個數據估算,到2020年底,學習8註冊用戶突破20萬人並非難事。學習8智能教育平臺將大量積澱用戶蓄成了待轉化的客戶池。
從公開的消息中我們發現,現階段,大山已經有精品網課、直播課、錄播課等線上教學產品,在疫情期間也推出了諸多線上網課。發力To C網課的種種跡象,充分證明了他們想要通過在線教育取得一定的營收。在疫情過後,大山教育會不會從To C模式的OMO中剝離出To B的業務模式,輸出一定標準成體系的OMO幫助更多機構進行OMO轉型?行業人士認為不是沒有這種可能。
大山外語眼中的OMO:讓知識傳播更科學高效
大山將教培機構的產品定義為「傳授知識的方式」。在他們看來,自身提供的不是傳統的課外輔導和單純的在線輔導,而是通過科技創新,基於OMO混合式教育場景和全業務流程的數據樣本,打造出一套更科學、更高效的知識傳授方式,更重要的是知識的傳授會讓因為不同的學生學情狀態獲得不同的學習收穫。
他們根據不同年級、不同學生的學情差異,使用線上和線下的多樣化授課方式與學習方式。教師在線上完成標準化教研教學,學生在線上更高效的學習提高,客戶從自身角度及時指出問題,教師及時發現解決問題,再進行下一次的教研教學。比如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課後作業的及時講解、指導課前在線自適應預習、根據學生學情盲點的針對性專項網課等,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優化教師授課內容。
Vip業務在大山業務體系中的表現形式主要是一對一。相對於市場上普遍的統一教材在線一對一,大山教育通過自有學習平臺的學生學習狀態分析,做到了教學個性化:
根據學生的個人學情數據,系統生成個性化導學案,打造千人千面的教學內容匹配;實現一名學生、一套教材,最終通過導學案形式完成一對一面授或在線個性化輔導。個性化輔導的實現要求是大量教學內容的在線化,以及學情數據的在線化。OMO更好地完成了系統的評測、學情的挖掘、個性化定製,從而促進了學生更高效、更科學地獲得知識。
行業內常在討論營銷獲客的重要性,大山的內部管理人員將營銷獲客比作「毛」,將教學比作「皮」。基於學生端、教學系統及管理端打造的OMO閉環,從營銷招生環節開始就已經實現了OMO。然而,「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大山的OMO投入主要還是在於對教研教學環節的打磨,精進細化出幾十個教研教學環節,每一個環節都嚴格把關,健全標準化、信息化建設,使知識的傳授方式更科學、更高效。
OMO作支撐,從容戰「疫」
1月下旬,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全面爆發,大山第一時間落實停課的國家政策。停課的同時,教培行業積極籌備啟動線上課程。布局OMO多年的大山外語一方面認識到教培機構同時湧入線上帶來的「網絡不穩定,平臺不穩定」問題,會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的課堂效率及體驗,另一方面考慮到教師及學生轉線上存在不適應問題,因此大山外語及其兄弟品牌御夫子大語文、小數點數學選擇暫緩啟動在線直播複課。
從外界對大山教育的報導來看,農曆正月初十,大山外語聯合兄弟品牌小數點數學、御夫子大語文免費開放寒假班年後課程錄播課,通知家長和學生在線完成預習、錄播及鞏固的課程,累計面向鄭州市中小學生提供了七千餘節精品錄播課,累計有20萬人次報名和學習。同日,具有豐富一對一線上直播教學經驗的大山外語vip業務,率先正式直播複課。
大山首先採用錄播形式複課,一方面錯開了網絡高峰,另一方面為他們的教師線上教學技能培訓,行政人員與客戶的課前邀約、設備調試溝通協調工作獲取了時間,保證客戶維持線上直播課程與線下面授課程體驗感與滿意度的平衡。在教材問題上,大山外語原定利用同城快遞免費為學生配送,考慮到疫情期間物流配送救援物資的重要性及壓力,大山外語最終決定不佔用社會資源,而是採用生成同步電子版教材形式,將教材分發給學生。
對於大山的教師而言,得益於之前的教研、備課、過課、課件的製作、編寫教案、教學的服務、日常的考核工作均在線上完成,疫情期間只需要將線下授課的教學場景轉為線上,可以很快適應。即使教師對線上授課適應性強,他們練課考核組還是對教師線上授課過程與學生互動、對學生關注及激勵作嚴格要求,確保學生注意力集中,達到與線下課程基本無差異的教學效果。對於疫情期間沒有條件線上複課教師的班級,在標準化線上教學模式下,可由代課老師直接調取班級學情等數據完成日常教學活動。在原教師返崗後,班級也可以順利過渡回原教師手中。
相比於95%以上的複課率,對他們來說,疫情期間更大的收穫還是教師整體能力的提升。如果說,在疫情之前,大山還不能保證所有的教師掌握線上授課的能力,經過了疫情的考驗,他們所有教師的線上授課能力都得到了提升,並掌握了從備課、授課、課後服務等所有環節的在線服務能力。此外,疫情期間,大山在線上平臺積累了大量註冊用戶及待轉化用戶,因此,疫情過後,學習8智能教育平臺用戶數量或將迎來大幅增長。
在大山看來,未來教育是人與人工智慧協作的時代,充分發揮人與計算機不同的優勢是提高教育生產力和學習效果的趨勢。基於OMO混合式教育場景的全業務鏈數據驅動將會高效的取代簡單、重複的腦力勞動,從而釋放出教育工作者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發揮人類複雜決策、情感關懷、創新激勵等更重要的優勢。
大山教育作為一家區域性龍頭教培機構,利用多年的OMO錘鍊與沉澱,在寒冬中交出了堪稱完美的答卷,也為地方型的教培機構線上轉型起到了很好的指引。
作為2020第一家向港交所遞表時,率先將自己定位為「OMO課後輔導教育服務提供商」的教培企業。在企業升級的路徑上,OMO給予了大山在多維度能力上的提升,並且給予了他們從容應對危機的底氣。
在未來,大山或將探索出來的成功的OMO模式與經驗複製到更多的地方教培。
本周二下午14:30
智薈微私董第21期聚焦社群營銷
正度教育總裁李佳穎
豆神大語文運營副總裁曲喜峰
實戰案例免費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