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的超市出現了這個有趣的會閃表演,不需要帶樂器也不需要代麥克風只要「人」出現就好了………從一個男人可疑的美妙歌聲,到眾多聲樂家的齊唱,原來買菜也可以這麼有氣質,一同欣賞義大利經典歌曲《纜車》(Funiculì, Funiculà)快閃演唱版本。
關於《Funiculì, Funiculà》
19世紀末,義大利名城那不勒斯裝上了登山纜車,為兜攬生意,纜車公司老闆請當時頗有名氣的記者Peppino Turco作詞,作曲家鄧察(Luigi Denza)創作此曲。隨著歌曲的傳播,乘坐纜車的人也越來越多。全曲可分為兩部分:前一部分有兩段歌詞,後一部分是副歌,常由合唱隊演唱,更能突出熱鬧的氣氛。作者採用快速的六拍子,增強了歌曲的律動感,生動地刻畫出纜車上的人們興奮得意的表情。
歌名Funiculi Funicula 源自義大利語的「Funicular」 這裡,指的是當年剛剛發明的登山纜車。瓦爾卡多斯和鄧察作詞曲的目的是慶祝剛剛在維蘇維火山(Mount Vesuvius) 下建成的這種纜車通車。兩個人只花了幾小時就大功告成。在義大利小城斯塔比亞中的大旅館首唱,一下子就火了起來。
六年後,著名作曲家,老史特勞斯在義大利旅行採風時聽到這首歌曲,還以為是義大利民歌,喜愛之餘,就把它放入其作品《義大利之歌》中。不料,鄧察憤怒地告到法院。最後,法院判決每次《義大利之歌》在公眾場合演奏,老史特勞斯一定要付給鄧察版權費。
登山纜車,在1880年代,當然是個新鮮東西,代表著科技進步。難怪兩位作者那樣興高採烈,激情如泉湧。 這首歌曲,本來是單一的男性合唱,屬玩笑逗樂的性質。可是作者萬萬沒有想到,它被後來人改編成樂隊演奏的作品,器樂獨奏,混聲合唱,等多種形式,廣為世界各國專業團體演出。《Funiculi Funicula》是Danza最成功的一曲,鄧察一生嘔心瀝血所作的作品不少,但除了少數專業人士外,大部分幾乎不為大眾所知。而這首玩笑作品倒不脛而走,膾炙人口,出版後樂譜銷量達50萬冊以上,並在世界各地流傳。這也算是無心插柳柳成蔭了。
作曲家鄧察(Luigi Denza)
歌曲採用義大利民間舞蹈——塔蘭泰拉的特性節奏(6/8拍子的快速節奏)寫成,顯示了拿坡裡人樂觀開朗的性格,曲調熱情、活潑、豪放,並採用一唱百和的形式,因此一些男高音歌唱家和合唱團常選它作為演出曲目。理恰德·施特勞斯在他的交響幻想曲《義大利》中也曾引用此曲。
《Funiculi Funicula》通常由獨唱、合唱組成,以此突出熱鬧的氣氛。並且採用了快速的6/8,以三拍子來增加整首曲子的律動。相比起獨唱版本,我更喜歡合唱,並且是稍慢速度。這似乎有點特立獨行的意思,不過相比太過喧鬧、熱情,慢的版本確實更受歡迎。許多歌唱家與樂隊都曾演繹過各個不同版本的《Funiculi Funicula 》,其中包括帕瓦羅蒂(Luciano Pavarotti),安德烈·波切利(Andrea Bocelli)等世界著名歌唱家。也以他們兩人的版本流傳最廣。
以上文字來自百度百科
浙江省音樂高考培訓
浙江音樂學院校考升學專業戶
杭州驕子國際音樂高考集訓衝刺營
名師匯聚 群星璀璨 行業龍頭
一所真正為了學生藝術之道謀發展的封閉式學校
毗鄰浙江音樂學院 中國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