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6 10: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原創 午夜飛行 青羊姐妹
本文作者 | 午夜飛行
· 九卦加油站 ·
青羊姐妹 · 八卦PLUS
▽
自己寫的第一篇影評獻給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似乎合情合理。
➲克里斯多福·諾蘭
↑《盜夢空間》→《敦刻爾克》
如果你對諾蘭的名字還不太熟悉,那你可能也聽過或者看過他的一些電影作品,比如最新的《星際穿越》、《盜夢空間》、《敦刻爾克》、《蝙蝠俠》,甚至還有多年前的經典作品《記憶碎片》《致命魔術》。
➲諾蘭的三部蝙蝠俠被稱為迄今為止最好的超級英雄系列電影
➲《星際穿越》劇照
特別是他的《星際穿越》,我是用半躺放鬆吃爆米花的姿勢看完了前 40 分鐘,然後用坐直屏住呼吸憋尿的感受看完了後面的 130 分鐘。所以從去年年底聽說他的新片《信條》要上映開始,就一直關注動向。特別是疫情開始,我關注的一個著名影評人一會在頭條上說北美如期上映,一會說要推遲上映,一會說已經確定檔期,一會又說撤檔了,整個人心情不斷跌宕起伏,直到國內上映日期定檔9月4號。
➲《信條》劇照
真的要感謝網際網路,讓很多事物能夠信息同步並且實現預約,比如美團外賣、滴滴出行、大眾點評,甚至連星巴克的APP都能在網上定製自己喜好口味的咖啡,到店即取。看電影當然也方便,9月1日幾個APP同時推出《信條》的預售,提天4天就能鎖定電影院場次和座位,於是第一時間就訂好了《信條》的電影票。滿心以為作為一個經常進出電影院,看完《記憶碎片》、《盜夢空間》這種燒腦神片沒有任何疑問的人,自以為已經完全明白諾蘭的套路,《信條》對我來說就是在上映當天早早走進電影院,享受一場視覺盛宴,然後在自己的朋友圈中好好炫耀一下「信條都還沒看?你真的太落後了」。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我必須承認自己依然是沒有看懂的絕大多數。雖然我進電影院之前做足了功課,看了無數類似於「看《信條》前你需要知道的16件事」這樣的帖子,但出電影院的時候我依然滿腦子的問號,不知道男主角在哪個時間,在哪裡,在幹什麼,為什麼要這麼幹,如何做到的(when ? where? what?why?how?)……
➲網友戲言這是看完信條後的自己
這和路上堵車半個小時,晚進電影院3分鐘沒有絲毫的關係,因為開場就是一場節奏緊張的基輔大劇院的反恐爆炸、人質拯救行動,前半段和《碟中諜》、《007》系列的特工系列電影差不多。我的思維開始混亂的時間點是40分鐘以後,男主角在高速公路搶奪鈽241那場飆車戲,從那時開始到緊隨其後進入紅藍房間的審問過程,再到後面紅藍部隊運用鉗形戰術拿到驗算機的整個過程都是一臉懵(此時此刻,我真的都不好意思提我曾經是大學物理系的學生)。
《信條》的評論在網上一搜一大堆,我只是想從一個觀影者的角度出發,講講為什麼這個影片這麼難懂。
1、「培訓工作不到位」
《盜夢空間》和《星際穿越》成功之處在於,把複雜的事物和理論用簡單的方式直觀呈現出來,比如通過培訓學徒或者主角之間討論,特別是《星際穿越》還運用了畫圖、圖片摺疊,解釋了相對論、量子力學、黑洞,蟲洞理論很多高深物理知識,關鍵是你不是畢業物理系也看懂了。而《信條》完全是在探索商業電影信息密度的上限,從影片開頭男主角去見女科學家開始,就密集拋出「熵」、「平行宇宙」、「時間鉗形」等專業詞彙,同時又沒有對這些專業詞彙進行淺顯易懂的解釋。一時間大量的信息撲面而來,觀眾根本就接不住。往往還在消化上一個信息,就已經被帶入下一場戲,整體的感覺就像是在坐過山車,一下子被帶到了半空,什麼都沒看清楚就譁啦啦下來了。
➲《星際穿越》中為了使觀眾更易於理解高維與低維製作的五維立方體
2、「情感鋪墊太少」
有深度又不乏情感,能夠引起觀眾共鳴的才是真正好的電影作品。還是拿諾蘭以前的電影《星際穿越》來舉例好了,影片將父女之情貫穿始終,特別是男主角在一個星球執行了3個小時任務,而此時的地球已經過去21年,男主角的女兒出現在鏡頭中和男主角那段隔空對話的那場戲,配上漢斯季默的音樂真是淚點十足,這說明任何一部影片,無論是喜劇片、科幻片還是懸疑片,都需要有情感的鋪墊和支撐,這種情感無論是愛情、友情還是親情,甚至與動物的感情,因為能打動人的往往是人性的閃光點。再看看《信條》,雖然結尾男配角義無反顧選擇逆行,走上了循環赴死的道路,但前面和男主角互動、情感溝通不夠,你的眼淚就是掉不下來。
3、講好故事才是電影的核心
任何一個影片,無論是小成本還是大製作,無論導演和演員是誰,講好一個故事才是吸引觀眾走進電影院的主要因素。比如《三傻大鬧寶萊塢》,讓我第一次走進電影院看了一部印度寶萊塢電影,當時連男主角阿米爾汗是誰都不知道,但絲毫不影響觀眾在豆瓣上給出8.3的高分,要知道這個分數和《肖申克的救贖》已經幾乎差不多了。再比如《瘋狂的石頭》,這部小成本電影火起來的時候,又有誰知道導演寧浩是誰,大家只會說這部電影好看。而《信條》我覺得最大的問題還是故事沒有講好,故事線太多,節奏太快,剪輯混亂,完全是挑戰了觀眾觀影時大腦反應速度。以前看諾蘭大神的《盜夢空間》、《星際穿越》的時候,在看到那些黑洞、五維空間、空間摺疊,基本是處於「覺厲」,還不至於「不明」,而這次《信條》是把瞬時狀態和逆時狀態的人和物同時呈現在一個時空裡,就真的是「不明「+」覺厲」了。
➲《信條》中順時針與逆時針同時摧毀一棟樓房
為了試圖弄懂這部電影,看完電影當天我就看了一個2萬字的評論解析,外加一個50分鐘的視頻講解,目前感覺對電影的內容已經消化了七七八八。但我是想說,這些寫評論解析的人都是諾蘭的崇拜者,他們無數次走進電影院,至少觀看影片3—4以上才能有底氣寫出萬字以上的分析評論。
➲電影上映後網絡上的解析
但你和我就是一名普通的觀眾,我們走進電影院的初衷是放鬆和享受,是花2—3小時時間體驗另外一種人生,而為了某個導演或者演員重複走進電影院的事情,至少在我身上是不會發生,無論這部電影有多麼精彩,但我已經體驗過了。
最後我還想說,如果你是諾蘭的忠實粉絲,在你走進電影院前,一定要記得影片中的那句話:不要試圖理解它,要去感受它。
END
如果你有好的原創作品
文章�� 詩詞�� 圖片�� 短視頻��
歡迎郵箱投稿 (•̀ω•́)✧
3175326174@qq.com
一經採用將發布於青羊姐妹公眾號
並有好禮相送( 。ớ ₃ờ)ھ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九卦加油站』一部讓物理系學生陷入迷茫的電影——《信條》》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