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論「陳樹生大破鋼板陣」:《八佰》反常識劇情到底誰編的?

2020-09-05 歷史知事

這本身就是杜撰的故事,精裝版慘烈版抗日神劇。

電影《八佰》中,虛構了很多故事情節,比如屍體壘城牆守護國旗,比如童子軍楊慧敏遊泳過河等等,不過,質疑最少的,恰恰是陳樹生的縱身一躍。

沒有別的原因,這件事被認為是真實發生的歷史,謝繼民老先生寫的《我的父親謝晉元將軍》和四行倉庫紀念館,都認可了這一故事的真實性。



可是,所有人都看出來了,這個犧牲,實在是有些太憋屈了。

按照電影的介紹,日軍扛著鋼板到倉庫腳下,想要安放炸彈炸開突破口。這種陣法還有個牛逼的名字鋼板陣!於是,為了突破這種炸彈炸不開、子彈射不進的鋼板陣,陳樹生寫下「為國捐軀兒所願也」遺書縱身一躍,拉響炸藥與敵人同歸於盡。

然而,但凡懂一點基本軍事常識的都知道,所謂的鋼板陣,在日本的軍校中沒有教授過,在日本的軍隊操典中也沒有聽說過。同時,除了四行倉庫保衛戰,也從來沒有聽說過日軍使用過鋼板陣。

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鋼板陣本身就是虛構的。

事實上,在熱兵器時代,軍隊的機動性始終是第一位的,士兵們扛著鋼板前進,無疑是把自己裝進了棺材。即便是子彈打不穿的12毫米鋼板,手榴彈炸藥包的衝擊波,也足以把這種「土坦克」全部掀翻。

淞滬會戰乃至於整個抗日戰爭,日軍的攻擊方式都非常單一。用《團長》裡面的孟煩了的話來說,就是「炮兵轟,炮兵轟完步兵衝,步兵衝不動炮兵再轟!」偶爾,日劇搞一個迂迴攻擊,就已經是戰神級別的指揮官了。

再說,日本是一個資源非常匱乏的國家,1937年的鋼鐵需求量,80%來自於美國進口。如此昂貴的鋼鐵,竟然讓頂在頭上做成「土坦克」?簡直太兒戲了。

我甚至懷疑,鋼板陣這個攻擊方式的靈感,直接來自於八路軍遊擊隊的「土坦克」。

八路軍的土坦克是,步兵扛著木板、沙包、棉花製成的防彈模塊,然後突襲到敵人碉堡附近,然後進行攻擊。在抗日神劇中,直接省掉了沙土這個環節,於是製造了「棉花澆水當防彈衣」的神話。

八路使用土坦克的原因很簡單,沒有炮火和重機槍火力壓制,爆破組去多少人都要死。而日軍,不僅可以炮火覆蓋、機關槍壓制,還能飛機轟炸,根本不需要土坦克。

退一萬步說,鋼板陣是真的,突破鋼板陣也不需要縱身一躍。因為,國軍德械師裝備的手榴彈,殺傷半徑少說7米,多則15米,鋼板陣根本沒有任何防護能力!

技術上分析,鋼板陣和縱身一躍沒有現實性。從史料記載上,我們也可以發現這件事是後人添油加醋加上去的。

證據很簡單。

四行倉庫戰鬥最早材料《孤軍奮鬥四日記》和後來的《殊死報國的四行孤軍》中,並沒有「陳樹生跳樓破鋼板陣」的記載。

《孤軍奮鬥四日記》作者是524團第一營營長,是四行倉庫保衛戰的中方第二號指揮官。楊瑞符身受重傷被送回大本營,算是孤軍營中為數不多的倖存者。他的記錄,比其他人的記錄更符合歷史真實。

《殊死報國的四行孤軍》作者是四行孤軍的倖存者陳德松。對日軍攻擊倉庫的記錄,僅僅寫了這樣一句「十時左右,日軍發動第二次猛攻,大樓東南角被敵火力封鎖,西北方向被重兵包圍,形勢緊迫,但謝團長胸有成竹,當即下令停止射擊,等日軍攻到大牆腳,用集束手榴彈消滅他們。」這是對日軍第二次進攻的如實描寫。這段描寫中,我們發現,日軍攻擊到大樓腳下的原因並不是有鋼板陣,而是有炮火掩護!而我軍應對也非常簡單「用集束手榴彈消滅他們」。

所以,所謂的「陳樹生大破鋼板陣」就是假的。

孫元良寫的《億萬光年的一瞬》把自己扮演成了抗日英雄,實在是一個標點符號都不能信啊!

相關焦點

  • 鄭愷陳赫身綁手榴彈炸破厚鋼板陣《八佰》連打破記錄
    鄭愷陳赫扮演的陳樹生為真正「八百壯士」之一,在發覺對手妄圖用厚鋼板陣工程爆破門頭後,身綁手榴彈決然跳下庫房,用人體砸進敵陣,與對手兩敗俱傷,僅給媽媽留有「視死如歸,而得償所願也」8字血書。這一四行倉庫爭奪戰代表性惡性事件,也是劇中一個高潮迭起文章段落和一大淚腺。
  • 《八佰》中陳樹生抱著手榴彈和敵人同歸於盡,可信度到底有多少
    在電影《八佰》中,陳樹生抱著兩捆手榴彈從高處一躍而下,和使用鋼板陣的日軍同歸於盡無疑是一個戳中淚點的鏡頭。不過這個情節雖然在歷史上也有記載,但是仔細對比不同的資料,我們還是可以發現很多疑點。守軍投擲手榴彈和迫擊炮彈進行攻擊,但是被日軍用兩塊大鋼板護住頭頂和身體,無法奏效。陳樹生才不得不身捆多枚手榴彈,從五樓縱身躍下,和敵人同歸於盡。其他還有一些資料則提到陳樹生炸毀的是日軍坦克。
  • 鄭愷身綁手榴彈炸破鋼板陣催淚《八佰》口碑熱度高漲連破紀錄
    管虎導演新作《八佰》發布「捨生取義」預告。鄭愷飾演的陳樹生為真實「八百壯士」之一,在發現敵人企圖用鋼板陣爆破樓體後,身綁手榴彈毅然跳下倉庫,用身體砸進敵陣,與敵人同歸於盡,僅給母親留下「捨生取義,兒所願也」8字血書。這一四行倉庫保衛戰標誌性事件,也是片中一個高潮段落和一大淚點。
  • 《八佰》鄭凱演活了陳樹生,陳樹生成就了鄭凱,一切都是剛剛好
    第一波電影也已經陸續登錄各大電影院,至今最熱的電影莫過關注導演的《八佰故事背景取材於1937年的淞滬會戰期間,史稱「八百壯士」固守蘇州河畔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說是八百戰士,實際上只有四百多人,並且這四百多人當中還摻雜著畏畏縮縮的逃兵和從未摸過槍的農民。可為了振奮士兵的士氣,給敵人一些忌憚,團長謝晉元硬生生的把414名戰士說成八百人。
  • 《八佰》最大淚點:誓以我命固我土,21歲殉國的湖北利川陳樹生
    但在七位影帝加盟,「沒有番位,只有番號」的超燃戰爭大片《八佰》中,他卻大膽顛覆往日形象,化身 「誓以我命固我土」,21歲即壯烈殉國的青年英雄——陳樹生。 歷史上的陳樹生不是上海人,而是湖北利川人。只不過83年前,他曾用自己年輕的生命守護了這座城市。
  • 電影《八佰》裡面,陳樹生為什麼抱著炸藥包跳下去和敵人同歸於盡
    電影《八佰》的熱映,引起了眾多觀眾的強烈反響。有觀眾說,看完這部電影,才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也有觀眾說,四行倉庫保衛戰太慘烈了,看著看著眼睛裡就像是進了沙子一樣。確實,《八佰》這部電影真實展現了抗日戰爭的慘烈和普通戰士的家國情懷。明知是一場無法勝利的戰鬥,還仍然堅持,這就是民族精神。電影中有一幕讓我至今無法釋懷,就是陳樹生抱著炸藥包和敵人同歸於盡的那個片段。
  • 《八佰》陳樹生為砸開鋼板,抱手榴彈跳樓,為何不能直接扔下去?
    八佰是最近比較熱門的一個電影,在這部電影中有一個比較感人的場景,一名戰士綁著已經拉開引信的手榴彈跳進抬著鋼板的日軍群中,與幾十名日本兵同歸於盡。說到這裡可能大家也會好奇,這名戰士為什麼一定要以命換命呢,難道不可以直接把手榴彈扔下去嗎?
  • 《八佰》展示戰爭眾生相,陳樹生捨生取義,老算盤應該被指責嗎?
    2020年度最強催淚電影《八佰》正在火熱上映中,點映票房破兩億,上線兩天破六億,四天破十億,可見這部電影深受觀眾的喜愛。陳樹生&34;由鄭愷飾演的角色陳樹生,在電影中一共只有兩分鐘左右的鏡頭眼看著日軍的鋼板陣已經到了四行倉庫樓體前準備爆破樓體,如若鋼板陣不破,整個倉庫將毀於一旦,瞬間將戰士們掩埋於此。他毅然決然的給母親留下血書&34;之後,身上幫忙炸彈,跳進了敵人的鋼板陣中,瞬間的爆炸的聲音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 八佰票房破15億,鄭愷飾演"跳樓"英雄,年僅21歲未留下照片
    根據貓眼專業版票房數據,截至8月28日15時35分05秒,電影《八佰》總票房突破15億元,用時7天6時35分。《八佰》已破2020年度全球單地區總票房紀錄,為中國電影持續助力。8月28日上午,電影《八佰》發布&34;版新預告:鄭愷飾演的陳樹生為破敵人鋼板陣,身綁手榴彈縱身一跳,與敵人同歸於盡。這也是電影最大的淚點之一。
  • 「凌亂了」的劇情,憑什麼造就現象級的《八佰》
    不過《八佰》越被懟,我越想看。正準備觀影,接到廣東省電影家協會組織會員看《八佰》的通知。8月26日晚,廣州突降暴雨,天河區成澤國,趕到崗頂天娛廣場電影院。大幕一開,便忘了半身溼透。《八佰》被懟得最多的,是劇情設計。的確,多處戰鬥場面情節夠慘烈,視效夠刺激,不過也真夠虐心的。
  • 為了《八佰》裡這個只有幾分鐘的角色,鄭愷跳了無數次
    截至發稿時,電影《八佰》已取得了21.6億的票房。電影塑造的普通士兵群像讓人動容。其中,由鄭愷飾演的英烈陳樹生為破敵人鋼板陣,混身綁滿手榴彈縱身一躍,與敵人同歸於盡的鏡頭,是電影最大的淚點之一。據悉,陳樹生是有歷史原型的。陳樹生(1916—1937),湖北利川人。1937年8月淞滬爆發戰爭,在四行倉庫的保衛戰中,將自己的血肉之軀化作炸藥包,躍下日軍的鋼板陣,年僅21歲,而鄭愷飾演這個角色時32歲,比原型人物大11歲。
  • 「捨生取義,兒所願也」《八佰》電影裡的這一幕,看哭了多少人!
    8月21日,電影《八佰》上映,該片取材於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講述了「八百壯士」固守四行倉庫的故事。在《八佰》電影中,鄭愷演技爆表的一幕,一個動作震撼人心,看哭整個電影院!鄭愷談那一幕:「所以,用自己的身體,作為一個重物,抱著兩捆手榴彈……這場仗打到這個份上,這是一個標誌性的事件。」
  • 看完《八佰》我對鄭愷有了新的認識
    鄭愷除此之外好像沒有更多的作品了,直到看了《八佰》裡鄭愷飾演的陳樹生,雖然鏡頭不過三兩分鐘,卻顛覆了我之前對他的感覺。鄭愷電影裡的陳樹生是歷史真實存在的人物,鄭愷尺度把握得很好,在發現敵人企圖用鋼板陣爆破樓體後
  • 《八佰》裡的抗戰名將—陳樹生,原來是利川人
    影院復工以來,最火的國產電影,當屬《八佰》。火到什麼程度呢?毫不誇張地說,《八佰》承擔著中國電影業復甦的重任,憑藉一己之力撐起了全國電影院的業績。但是,看完《八佰》,我想致敬的是我們身邊這名英雄 ——陳樹生(1916—1937),湖北利川人,1934年參加國民革命軍第88師,被編入補充團第一營。
  • 相比《八佰》的人肉炸彈,《金陵十三釵》的人肉盾牌陣,更慘烈
    然而,從一開始,《八佰》就伴隨著各種爭議,至今未絕。 日軍祭起鋼板陣,想從四行倉庫的西牆爆破,炸開倉庫大樓。這樣的鋼板陣,手榴彈都不起作用,需要衝到敵陣中直接炸人。 為了守護倉庫,需要有人背上手榴彈,從樓上跳入敵陣,與敵人同歸於盡,炸開日軍的鋼板陣。
  • 2020年總票房破50億,《八佰》15億獨佔鰲頭
    目前票房排名前五為:《八佰》、《我在時間盡頭等你》、《多力特的奇幻冒險》、《變身特工》和《1917》。截至目前,《八佰》票房已破15億,成為名副其實的救市之作。鄭愷飾演的陳樹生為真實「八百壯士」之一,在發現敵人企圖用鋼板陣爆破樓體後,身綁手榴彈毅然跳下倉庫,用身體砸進敵陣,與敵人同歸於盡,僅給母親留下「捨生取義,兒所願也」8字血書。這一關鍵轉折,點燃了戰士們誓死抗敵的決心,更震動了南岸租界中的普通民眾。這些普通士兵拋卻生命和家人的無畏,深深感動著每一位觀眾,堪稱全片最催淚的橋段之一。
  • 如果你覺得《八佰》的人肉炸彈不真實,那《金陵十三釵》呢?
    《八佰》【如果你覺得《八佰》的人肉炸彈不真實,那《金陵十三釵》呢?】《八佰》票房馬上突破20億了,成為電影院復工後的首部20億級大爆款。然而,從一開始,《八佰》就伴隨著各種爭議,至今未絕。四行倉庫是座銀行的倉庫,很堅固,守軍也很頑強,日軍偷襲不下,發起最猛烈的強攻。日軍祭起鋼板陣,想從四行倉庫的西牆爆破,炸開倉庫大樓。
  • 《八佰》上映三日票房破8億 鄭愷縱身一躍引爆淚點
    作為院線重啟後首部國產大片,《八佰》不負眾望。自8月21日上映以來累計票房已破8億,討論度與話題性持續上升。觀眾看過之後紛紛表示被影片中的人物感動的熱淚盈眶,鄭愷飾演的陳樹生尤其令人印象深刻,自他出場以後眼淚基本沒停過。
  • 如果你覺得《八佰》的人肉炸彈不真實,那《金陵十三釵》呢?
    然而,從一開始,《八佰》就伴隨著各種爭議,至今未絕。日軍祭起鋼板陣,想從四行倉庫的西牆爆破,炸開倉庫大樓。這樣的鋼板陣,手榴彈都不起作用,需要衝到敵陣中直接炸人。為了守護倉庫,需要有人背上手榴彈,從樓上跳入敵陣,與敵人同歸於盡,炸開日軍的鋼板陣。
  • 四行倉庫保衛戰,《八佰》中為什麼要用人體炸彈,不直接用炸彈
    這裡邊風頭最盛的電影,當屬管虎導演的《八佰》了。《八佰》的電影情節裡面,有不少令人感動的畫面,尤其是戰士們綁著炸藥,充當「人體炸彈」,喊著自己的名字,從四行倉庫跳下的那個畫面,讓不少觀眾流下眼淚。謝繼民描述,鋼板確實能夠阻擋住槍彈的攻擊,但是只能把爆炸威力小的殺害與衝擊隔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