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展示戰爭眾生相,陳樹生捨生取義,老算盤應該被指責嗎?

2020-09-06 娛生百態0811

2020年度最強催淚電影《八佰》正在火熱上映中,點映票房破兩億,上線兩天破六億,四天破十億,可見這部電影深受觀眾的喜愛。導演管虎耗時十餘年,1比1搭建了20萬平米的場景,甚至人工挖掘了長達200多米的蘇州河,共投資5.5億,上線前經歷了三次撤檔。儘管經歷種種困難,但導演表示這是他一生必拍的電影,就算是賠錢也要進行拍攝。

演員無大小,展示戰爭眾生相

跟拍的400多名演員在開拍前進行了長達7個月的軍事訓練,甚至是方言口音也盡力做到還原。為的是給觀眾呈現出更好的戰爭場景,也能更真實的還原歷史。這可以說是一部沒有主角的電影,大到謝團長,小到英租界的百姓都是主角,他們都是戰爭的親歷者。

陳樹生&34;

由鄭愷飾演的角色陳樹生,在電影中一共只有兩分鐘左右的鏡頭,但卻成了最為感人的畫面之一,電影院內觀影人無不落下來淚水。眼看著日軍的鋼板陣已經到了四行倉庫樓體前準備爆破樓體,如若鋼板陣不破,整個倉庫將毀於一旦,瞬間將戰士們掩埋於此。他毅然決然的給母親留下血書&34;之後,身上幫忙炸彈,跳進了敵人的鋼板陣中,瞬間的爆炸的聲音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寂靜了幾秒鐘後,年僅十七、八歲的戰士們也開始行動起來,將炸彈綁在了自己的身上,排著隊一個個跳下了四行倉庫。他們高喊著自己的家鄉和姓名,為祖國、為人民獻出了自己最後的軀體,就連租界的洋人都為之動容。一個陳樹生的出現,喚醒了無數人的行動,也叫醒了對岸安於一隅的富人。&34;陳樹生捨生取義,從六樓跳下,炸死了十多個日軍,如果四萬萬人都可以做到這樣的勇敢和奮不顧身的精神,日軍豈敢如此猖狂。

&34;貪生怕死,哭戲看哭導演

由張譯飾演的&34;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不敢殺人,不會開槍。在之前訓練&34;拿槍殺日軍時,老算盤直接嚇暈過去,可見他對戰爭是十分恐懼的。還有一場老算盤要偷偷逃走被端午抓到的戲,手指被子彈炸傷,扣不了扳機,在這也是送死,不如回家留自己一個性命,一遍遍的磕頭,求端午放他走吧。情感真實,讓導演管虎看的淚流滿面。沒有人可以站在道德的制高點去指責&34;的逃跑行為,他也只是一個普通人,上有老,下有小,希望保全性命是人的本能。這也是導演的高明之處,他沒有對人性的怯懦和退縮進行掩飾,而是大膽的呈現給觀眾,這就是最真實的歷史場景。

&34;

在蘇州河的兩岸,英租界一邊燈火通明,賭場、歌舞廳、戲院夜夜歌舞昇平,不禁讓人想到&34;這句詩。對岸是自己的同胞,身處生死存亡的邊緣,他們在為了家國拼命,而對岸猶如看戲一般生活在醉生夢死的天堂中。

但並不是所有人都甘於看著祖國殘破的景象,他們的心依舊和對岸相連,有許多勇士在天堂卻希望踏入地獄,無數次冒著生命危險從租界這邊奔跑著衝向對岸,即使一個人的力量很小,但也願意和祖國站在一邊,而不是躲在租界苟且偷生。在最後的撤退時刻,深處天堂的百姓們沒有歌舞昇平,而是拿起家中的槍枝和嗎啡救人,甚至衝破了柵欄的束縛,伸手去迎接對岸的八佰戰士。這一刻,是天堂和地獄的結合,我們不再孤軍奮戰。

相關焦點

  • 《八佰》何以能成為中國戰爭電影的新標杆?
    當然,《八佰》不負眾望,好評如潮,吸金十足,成為中國戰爭電影的新標杆。今天就來聊聊,《八佰》何以能成為中國戰爭電影新標杆?老葫蘆、小湖北、端午、陳樹生、湖北長官、老鐵、老算盤、羊拐、雷雄、楊瑞符相較而言,《八佰》作為一部戰爭電影,在某種意義刻畫了戰爭了殘酷狀態,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 《八佰》中逃兵老算盤的存在,到底意味著什麼?
    《八佰》,這是繼大年初一徐崢的《囧媽》之後,半年來第1部新上映的電影。《八佰》這部抗戰題材的電影,是在我們與新冠疫情抗爭了大半年、全球超過2400萬人感染、83萬多人死去的環境下上映的,巧合的是,導演管虎在影片開頭的一句話,同樣也預示了這是一部描寫死亡的電影:
  • 《八佰》裡的抗戰名將—陳樹生,原來是利川人
    毫不誇張地說,《八佰》承擔著中國電影業復甦的重任,憑藉一己之力撐起了全國電影院的業績。但是,看完《八佰》,我想致敬的是我們身邊這名英雄 ——陳樹生(1916—1937),湖北利川人,1934年參加國民革命軍第88師,被編入補充團第一營。
  • 戰爭背景下的眾生相——電影《八佰》觀後感
    電影《八佰》取材於1937年淞滬會戰,講述了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上海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因當時對外號稱八百人
  • 「老算盤」是《八佰》的箇中精髓,張譯是老算盤們的學習「楷模」
    電影中最動人的想必是鄭愷飾演的陳樹生為了避免日軍炸毀倉庫的牆,而選擇捨生取義的那段, 「這些孩子,個個都是爹娘生的呀」在陳樹生慷慨赴死以後,整個機槍連的戰士們每個人都毫不畏懼地綁上了炸彈,與敵人同歸於盡!
  • 「凌亂了」的劇情,憑什麼造就現象級的《八佰》
    不過《八佰》越被懟,我越想看。陳樹生全身綁滿手榴彈跳樓,身體也是炸彈,破日軍的鋼板陣。陳樹生壯舉驚天動地,但命令機槍連的士兵跟著上,是否代價太大?手榴彈自重不夠,放在用其它重物扔下去不行嗎?「仗不是這麼打的」「凝聚抗戰意志,不能作無謂犧牲」「這不是篡改歷史嗎」,這些質疑,從嚴謹的軍事和歷史學層面,不無道理。但在電影藝術層面,《八佰》沒毛病。
  • 《八佰》影評 | 「捨生取義,兒所願也!」
    就像面對戰爭,有人衝鋒陷陣,有人臨陣脫逃。但在危難之際,大多數人的心都在一起:中華民族不亡。這樣自發的凝聚力讓我感動。當我們在談論人性時我們在談論什麼?人之所以為人,因其具有與動物相區別的屬性。古今中外的文藝作品中不斷傳達著戰爭與和平、英勇與怯懦、愛情與陰謀、忠誠與背叛等人性中亙古不變的主題。《八佰》還原1937年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彰顯了真實的人性表達。
  • 《八佰》,憑什麼是你火?
    陳樹生臨去前,從懷中掏出一封「家書」,遞給連長:「給我媽」,薄布上只有八個字:「捨生取義,兒所願也」。槍炮聲停,老鐵抓住老算盤,哭著說出怕死的理由:「你幫我跟俺兒說,爹不怕死,活著都是為了他!」再到目睹端午的死去,老鐵終於在退無可退時,無畏的爬上樓頂,孤身而戰。
  • 《八佰》看完不喜歡的集合下,最大敗筆是老算盤當逃兵,晚上衝橋
    《八佰》看完表示不喜歡的,過來集合下。明明可以從河裡遊過去到英租界,非充英雄當活靶子衝橋!老算盤是怎麼遊過去的你們不去取取經嗎?是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去看這場戰爭,無所謂好壞。他最後選擇的是陳樹生烈士的遺言,而不是相機。也跟著衝橋了,他被感染了,也轉變了!
  • 《八佰》:史上絕無僅有的「被直播的戰爭」
    昔日的烽煙,在最近上映的《八佰》中歷歷如昨。13歲的孩子放棄求生堅決留在敢死隊,眼睜睜看著鮮活稚嫩的生命就這樣被戰爭的巨大輪轂攪碎吞噬,熒幕裡的一切都真實得令人心痛。還有,陳樹生(鄭愷飾)。《八佰》中不乏形形色色的犧牲者。他們原本未必是戰士,卻都在這場戰爭中熱烈地燃燒著。這是一幅寬容而逼真的戰爭宏觀群像。角色們可以自私,可以弱小,可以怯懦,可以強大,可以壯烈。
  • 《八佰》:「老算盤」的複雜與真實,全都在張譯的眼神裡了
    看完《八佰》的那一刻,首先是被這宏大悲壯的戰爭題材深深震撼,隨之而來的則是十分訝異於這部戰爭題材的作品對影片人物群像描寫之獨到、細緻與真誠。《八佰》或許是對於人性之幽微洞察得最為透徹的一部戰爭片了。人如其名,老算盤心裡有算盤。一眾士兵裡,老算盤總是最有主意的那一個,他冷眼旁觀,他靜觀其變,他眼觀六路的同時不忘耳聽八方,將各路大小訊息全部搜羅匯總到腦子裡面,恰似算盤噼裡啪啦一頓敲擊演算,最終算出來一個無懈可擊的結果:跑!
  • 《八佰》,一部拷問人生、蕩滌靈魂的大戲,它不只是戰爭片
    《八佰》作為今年第一部票房過20億的國產大片,不僅是一部戰爭片,也是一部拷問人生、蕩滌靈魂的大戲。 《八佰》圖1 我們已經看膩了單純歌頌英雄主義的傳統戰爭戲,《八佰》之所以廣受大眾追捧和歡迎
  • 人性的掙扎與張揚:管虎《八佰》在戰爭電影上的探索和突破
    近期熱映的電影《八佰》展示了導演管虎在這方面的積極探索,他從普通人的視角表現人性在戰爭中的掙扎與張揚,實現了戰爭題材電影的新突破。「八佰壯士」多由地方雜牌軍組成,其中來自湖北的保安隊就有200多人。這些人除軍事素質差外,身上的習氣幾乎都有魯迅所批判的「國民性」弊端,如貪生怕死、自私自利、精於算計等等。這些習氣在戰爭中表現的更為充分和露骨,它為管虎展示自己的想法提供了很好的載體。
  • 《八佰》再也不是八佰,而是十四萬萬
    《八佰》的全國上映,點燃了中國民眾潛藏在血脈裡的深深愛國思潮,再一次將人們的記憶拉入那個戰火紛飛、強敵環伺、舉族有亡國滅種之險的時候。作為主旋律電影,《八佰》把幾代中國人歷來裹藏胸間的一腔憤懣之氣、一股豪氣、萬千志氣強烈地激發出來。
  • 《八佰》,一部拷問人生、蕩滌靈魂的大戲,它不只是戰爭片
    《八佰》作為今年第一部票房過20億的國產大片,不僅是一部戰爭片,也是一部拷問人生、蕩滌靈魂的大戲。 我們已經看膩了單純歌頌英雄主義的傳統戰爭戲,《八佰》之所以廣受大眾追捧和歡迎,正是因為它的真實深刻 電影本就是一門不完美的藝術, 瑕不掩瑜,也許是由於我兒子的哭鬧幹擾了我的觀影完整性,感覺有些情節前後銜接不上,例如: 明明看到由李晨飾演的山東兵全身捆滿手榴彈去炸裝甲車,可後來又安然無恙地出現在銀幕上;明明端午和「老算盤」渡河逃亡失敗已返回了四行倉庫,可片尾又顯示老算盤身穿平民服裝出現在河對岸的逃難隊伍裡
  • 管虎的野心終究敗給了《八佰》這個時代
    觀影感受或許用「痛苦」二字形容更為貼切——疼痛、震撼《八佰》呈現的八百壯士英勇形象和戰爭的殘酷,無不提醒著我們珍惜當下和平時代、敬重那些為新中國浴血奮戰的抗戰老兵。無論是令人驚豔的布景還是每一個精心設計的細節,無論是每一個演員還是電影的配樂,可以看出管虎這次在賭賭《八佰》能青史留名!
  • 《八佰》配稱為中國史詩級的戰爭片嗎?
    老算盤王千源飾演的羊拐則是一個老兵油子,李晨飾演的山東兵齊家銘和鄭凱飾演的陳樹生《八佰》的設定有哪些不足?機槍連綁炸藥包跳樓首先鄭愷飾演的陳樹生身掛手榴彈跳樓自爆後,又安排了一隊機槍連去「送死」?老算盤最後給個人群的鏡頭,他是衝橋成功了,在租界的人群裡嗎?山東兵齊家銘和班長朱勝忠結局又如何?還有電影最後的衝橋,給團長謝晉元的特寫鏡頭是受傷撐著槍,後來還倒下去了,這是要表達他犧牲了嗎?可結果是他還活著,那導演給個他被救走的鏡頭好不好?
  • 《八佰》鄭凱演活了陳樹生,陳樹生成就了鄭凱,一切都是剛剛好
    第一波電影也已經陸續登錄各大電影院,至今最熱的電影莫過關注導演的《八佰故事背景取材於1937年的淞滬會戰期間,史稱「八百壯士」固守蘇州河畔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說是八百戰士,實際上只有四百多人,並且這四百多人當中還摻雜著畏畏縮縮的逃兵和從未摸過槍的農民。可為了振奮士兵的士氣,給敵人一些忌憚,團長謝晉元硬生生的把414名戰士說成八百人。
  • 《八佰》上映三日票房破8億 鄭愷縱身一躍引爆淚點
    講述的是1937年淞滬會戰進入尾聲,國軍撤離上海,由88師524團團副所帶領的「八百壯士」奉命死守上海,在四行倉庫孤軍奮戰了四天四夜的的壯烈事跡。《八佰》描繪了形形色色的戰士形象,影片中沒有英勇無敵的神兵,但小人物在戰爭中呈現的掙扎與選擇反而更令人動容。影片極具看點,在還原史實的前提下進一步的實現了觀眾共情。
  • 《八佰》最大淚點:誓以我命固我土,21歲殉國的湖北利川陳樹生
    但在七位影帝加盟,「沒有番位,只有番號」的超燃戰爭大片《八佰》中,他卻大膽顛覆往日形象,化身 「誓以我命固我土」,21歲即壯烈殉國的青年英雄——陳樹生。 歷史上的陳樹生不是上海人,而是湖北利川人。只不過83年前,他曾用自己年輕的生命守護了這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