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大將無一例外都改過名字,原來叫什麼名字?
如果,現在問大家,我國的十大大將分別叫什麼名字?一般人都能說得出來,可是很多人不知道,十大大將都曾改過名字。今天跟大家聊聊,關於十位大將名字的故事。
粟裕(1907年8月10日-1984年2月5日),原名粟多珍,曾用名粟志裕,侗族,生於湖南會同 ,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主要領導人,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大將之首。粟裕大將參加革命後,將粟多珍改成了粟志裕,就來為了方便,改名粟裕。
徐海東(1900年6月17日-1970年3月25日),原名元清,湖北省大悟縣新城鎮(原黃陂縣灄源鄉會夏店裡滾石嶺會)人。是中國工農紅軍及中國人民解放軍主要領導人之一,著名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將。1928年,徐元清組織領導了農民年關暴動。暴動隊伍衝進地主豪紳莊園,打開糧倉,把糧食分給斷糧多日的農民兄弟。敵軍聞訊,立即開過來一個團。年關暴動失敗,徐元清的許多親友倒在了血泊中。為了表示革命到底的決心,徐元清改名"徐海動",意思是要像哪吒那樣,把沉悶的大海攪動起來,改天換地。在黃陂話中,"海動"與"海東"是一個聲音。人們叫來叫去,就把他叫成"海東"。他也順乎民意,索性把名字改成"徐海東"。
黃克誠(1902年10月1日-1986年12月28日),出身於湖南省永興縣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參加北伐戰爭。1928年在湘南起義中參與領導永興年關暴動,並率部隨朱德、陳毅上井岡山。曾任中國工農紅軍團長,師政委,軍政治部主任,紅三軍團政治部代主任等職。1955年授大將軍銜。黃克誠大將上學之後,將原名黃時瑄改為學名黃克誠。
陳賡(1903年2月27日-1961年3月16日),原名陳庶康,生於湖南湘鄉。出身將門,其祖父為湘軍將領。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13歲參加湘軍,改名陳賡。賡者,繼續也。他的爺爺曾是湘軍名將,所以陳賡有繼承發揚先輩革命事業的寓意。
譚政 (1906年6月14日-1988年11月6日),原名譚世銘,號舉安,出生於湖南湘鄉。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共產主義戰士,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將,國家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優秀領導者,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大將之一。譚政原名譚世銘,是陳賡的妹夫。1927年參加革命,陳賡對他說,革命了,改個名吧。於是,譚世銘從此就叫譚政了。
蕭勁光(1903年1月4日-1989年3月29日),原名蕭玉成,出生於湖南長沙。192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人民解放軍海軍司令員、國防部副部長、為人民海軍的建設和發展做出了卓著的貢獻。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蕭勁光原名玉成,乳名滿哥,後改名勁光。在蘇聯莫斯科東方大學留學時,還有一個俄文名字叫查戈洛斯基。
張雲逸(1892年8月10日-1974年11月19日),廣東省文昌(今屬海南省)人。早年加入中國同盟會,參加了黃花崗起義、辛亥革命、護國戰爭和北伐戰爭。1926年參加中國共產黨,1929年在廣西右江領導武裝起義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張雲逸原名運鎰,乳名益友,又名勝之,後以諧音改雲逸。
羅瑞卿(1906年5月31日-1978年8月3日),四川南充人。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羅瑞卿先後擔任公安部長、國務院副總理、中央軍委秘書長、解放軍總參謀長、中央書記處書記、國防委員會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乳名吉娃子,14歲上高小時,老師他取了一個新名字瑞卿,老師解釋:瑞者,好也;卿者,官也。
許光達(1908年11月19日-1969年6月3日),湖南省長沙縣東鄉蘿蔔衝人。1925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許光達任裝甲兵司令員、國防部副部長等職,為軍隊現代化、正規化建設作出了卓著貢獻。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
許光達,原名德華。本來,如果按家譜取名,父親應給他取名叫"德貴」,但與父親子貴的名字衝突犯忌,於是父親給他取名德華。1929年10月,被分配到洪湖根據地從事武裝鬥爭前夕,他更名為許光達,意在經過不懈地奮鬥,必達光明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