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4月10日以來
「尋找天地源美好生活記錄者」活動
受到了廣泛關注
前幾天,第一輪投票
前十名記錄者火熱「出爐」
接下來
小天將進一步走近這十位記錄者
聆聽屬於他們的美好故事
今天起
推出這十位美好生活記錄者的專訪
第二期為大家帶來
西安·楓林意樹業主楊浩的故事
俗話說「有規劃的人生叫藍圖,沒規劃的人生叫只能叫拼圖」,深以為然。
楊浩五六歲時,父親在陝北安塞一中教語文,母親教俄語,家族有個爺爺,曾在西安市南大街照像館擔任首席攝影師。書香世家出生的他,註定與攝影藝術結緣,如今年近60歲,活成了讓人羨慕的樣子……
(楊浩)
兼職攝影40年,篤信「人生事事有規劃」
19世紀30年代,楊浩家族有個爺爺,曾在西安市南大街照像館擔任首席攝影師。小時候,爺爺經常帶他去照相館,久而久之,受家族攝影師爺爺的影響,楊浩潛移默化地也愛上了攝影,這一堅持就是40年。
參加工作以後,楊浩在西安市房地局(現劃歸西安市政府國有不動產登記局)做產權證辦理工作。當時,整個西安市就一個房地局,所有西安新開發的房子、居民自有的房子,都需要找西安市房地局辦證。
改革開放後,80年代初楊浩瞅準了房地產市場的廣闊前景,毅然辦了停薪留職手續,決定下海經商。下海後,楊浩堅持幹自己熟悉的行業,開發一些商業房的投資建設和租賃,在做生意的同時,楊浩始終念念不忘他的攝影。
點擊播放 GIF 0.1M
一次機緣巧合,時任西安高新區《開發區導報》社長的童秀麗,得知楊浩專長攝影,於是邀請他來當《開發區導報》的兼職攝影師。1996年,楊浩還參與了國家領導人視察高新時的重大攝影活動!與此同時,他還曾在西安市市委政法委《法治之窗》雜誌兼職攝影。2001年,在西安高新區十年慶攝影大賽上,楊浩斬獲一個金獎和一個三等獎。
1998年,一次偶爾的機會,楊浩開始涉足體育攝影。當年,八一足球隊教練賈秀全帶隊來西安打比賽。自此開始,一直到西安成立國力足球隊,從乙級踢到甲級,從甲級踢到中超,一直到最後的中國足球風暴,楊浩一拍就是18年。
「全民攝影時代,80%的叫照相,10%-20%的才叫創作攝影,大部分人都是看到什麼就拍什麼,而創作攝影的人,一般會提前規劃、構思,拍出來的照片讓人一眼能看懂,這就是經過認真思考的。」談到攝影技巧,楊浩笑著說,一個好的攝影師最重要的頭腦、是創意、是構思、是提前規劃,就如同人生一樣,提前規劃好要走的路,才會不慌不忙。
辭職下海後,他的人生一路「開掛」
「年輕時期,就對自己的人生定位和走向有個明確規劃,這樣人生才會越走越平順。」聊起楊浩的買房經歷,他分享了自己的「秘訣」。
剛參加工作時,楊浩住在西安房地局分的房子。80年代下海做生意,賺錢後開始在高新區買房。在他看來,人生處處須提前規劃。特別是他在結婚有孩子後,楊浩一直心心念念,希望孩子將來能上西安的好學校。
於是,楊浩提前在高新區考察樓盤,一路從楓葉新都市,買到天地源楓林綠洲、天地源楓林意樹……成為天地源的忠實粉絲。為何一路走來都選擇天地源的房子?楊浩說:「天地源畢竟是國企上市公司,比民營、私營的更可靠,也更有保障,而且天地源的房子都帶學位,為下一代能上好一點的學校,將來能有個好出路,也是值得的。」
楊浩的兒子在上完初中後,就直接到加拿大讀高中、大學了,後來學成歸來,成家立業,與楊浩買在同一個小區楓林意樹。在楓林意樹住了七八年,如今楊浩和自己的兒子、孫子住在同一個小區,含飴弄孫,享盡天倫之樂。
疫情「試金石」,楓林意樹獲廣泛好評
2020春節伊始,一場來勢洶洶的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國。擾亂了所有中國人的節奏,原本該平靜祥和的日子籠罩在緊張和不安中。
聽到封城消息,楊浩心裡咯噔了一下。多年的職業敏感度告訴他,這將會是一場「持久戰」。一周後,自家小區也實行封閉式管理,物業人員每天的工作量驟增,除了小區出入口的登記排查,還要保障宅家業主的生活起居。
連日來的防疫工作,楊浩看在眼裡,暖在心中:「通過這次疫情,我感覺物業表現很優秀,和平之時不知道物業人員的付出和辛苦,大事當前我深刻地體會到他們的擔當與盡職!」
於是,楊浩決心要拍攝下這段時期的影像,為歷史和時代留下存在的證據。在楊浩的鏡頭中,物業人員的身影忙碌而樸素:秩序維護員在小區入口測溫、登記;保潔人員身著防護服,在小區各個角落消殺;業主們戴著口罩,拖著大小箱子返家......
楊浩用紀實的語言和獨到的視角再現真實,最大限度地還原細節場景,讓鏡頭留住不可磨滅的、有歷史價值的見證。
「天地源物業人敢擔當,敢站出來,在遇到不可預見的重大突發事件時,天地源物業勇擔風險,敢於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來保護業主,作為業主都很感激。而我能做的,就是用鏡頭記錄下他們工作的身影,再過個十年八年,這些照片就很珍貴,這也是一段歷史的見證。」楊浩說。
圖片:楊浩
文字:符偉靜|編輯:說秋 | 審核:高楓
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