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球大戰外傳》劇照。
他們一個是星戰版的「葉問」,一個是外星版的「張麻子」。
文/餘依塵
1977年,當閱讀這篇文章的大多數人還未出生,當遙遠而神秘的東方大陸剛剛走過樣板戲時代,大洋彼岸的盧卡斯影業和工業光魔特效公司用一部《星球大戰4:曙光乍現》把電影的空間拓展到了銀河系的邊疆。
第一部星戰系列電影一經推出便奪得當年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獎。1980年和1983年,盧卡斯相繼推出的《星球大戰5:帝國大反擊》和《星球大戰6:絕地大反攻》,全部大獲成功。這導致1980年代裡根政府推出的「戰略防禦倡議」,直接被稱為「星球大戰計劃」。所以,說盧卡斯開啟了人類史上的「星戰時代」,毫不過分。
《星球大戰》人物圖譜。
「停更」了十年後,2015年《星球大戰7:原力覺醒》歸來,贏得星戰迷山呼海嘯般的好評。不過拋開情懷分來看待《星戰7》,這是為粉絲而拍的一部回歸作,該有的懷舊元素都有了,但是在劇本上沒有任何新意,只能說中規中矩。
好在,2016年的歲末,《星球大戰外傳:俠盜一號》終於不負眾望。全新的劇本,說的是《星球大戰4》之前的劇情;不變的內核,自由精神永遠是對抗專制最有用的武器;還拓寬了星戰系列電影的深度,成功地向我們展示:《星球大戰》反對派後來的勝利,都源自「俠盜一號」敢死隊的犧牲。就像二戰中盟軍的最後勝利,是由一個個血戰鋼鋸嶺、硫磺島、中途島的士兵用生命換來的。
在這個意義上,「俠盜一號」的故事就是戰後我們這個時代的外傳。
《星球大戰外傳:俠盜一號》男女主角。
美中不足的,依然是中國演員
也許是為了吸引更多中國觀眾走進戲院,星戰系列電影第一次加入了中國演員,而且是中國國內大名鼎鼎的兩名演員——姜文與甄子丹。而且,他們的戲份之多也非常罕見,絕不是露露臉、打打醬油,而是深度參與到主線劇情中去。
問題也在這裡,演出時間越長,演員暴露的問題可能就越多。其他主要演員的表演都在合格線以上,不乏精彩的表演和深度的對白。譬如男主角對女主角解釋自己的「從軍史」,便透露出反叛軍所從事的自由事業,在執行層面所遭遇到的道德難題。唯有兩位中國演員的表演是最傻的,而且這種「傻」不僅表現在臉癱的表情語言和無聊的人物對白,連其賣腐的CP設定,也是傻傻地把中國經驗移植到好萊塢,生硬地營造笑點。
令人出戲的一對CP。
甄子丹在電影裡扮演的是一位失明的原力敏感者,武功高強如葉問,用一根盲杖棒打風暴兵,就如切豆腐般容易。他身上背負著不停向觀眾宣讀電影主題的話癆使命,看完全片我們只記得他一句臺詞,那就是甄子丹從出場一直念叨到犧牲的「I am one with the Force, and the Force with me(我與原力同在,原力與我同在)」。
影片最後甄子丹念著這句話,穿越槍林彈雨並毫髮無傷地按下了拯救人類的開關,再次證明了一個顛撲不破的電影定律:只要導演不想你死,就算幾十把槍對著你射你也刀槍不入,猶如神功護體。
甄子丹在片中的造型。
再來看看甄子丹在片中的好基友姜文大爺——看著《紅高粱》《鬼子來了》《太陽照常升起》和《讓子彈飛》等影片長大的我們,最記得就是他那一副「大爺」的形象。所以當手持重型衝鋒炮、一身鐵甲小寶鎧甲的貝茲·馬彪斯出現在銀幕中時,我不禁笑出了聲,仿佛他的小圓眼睛正透過銀幕瞪著我:「別笑,嚴肅點,讓子彈再飛一會兒!」往後的每一秒鐘,無論導演多麼努力想賦予他一個西方硬漢的形象,只要他那張「張麻子臉」一出現在銀幕上便立刻出戲。
沒想到,這兩位讓中國電影觀眾熱血澎湃多年的硬漢碰到一起時,卻有了金風玉露一相逢的基情。戰機上分別的一幕,不相信原力的姜文對甄子丹說:「祝你好運。」甄子丹低頭一笑:「我有你就夠了!」這句話的殺傷力恐怕不亞於一顆死星,整個宇宙都被雷得外焦裡嫩。
男人間的感情,拍直了是《速度與激情》,拍彎了是《霸王別姬》和《斷背山》,但拍得不直也不彎,就兩頭不到岸,充其量是兩個直男間刻意製造基情笑果的拙劣對白。
姜文的造型,有網友調侃這是《北京人在外星》。
「看什麼電影,誰知道好萊塢?」
中國電影市場是一塊巨大的肥肉,誰都想來分一杯羹。近幾年頻繁地出現在好萊塢電影中的華人身影,不難發現好萊塢正試圖以華人明星為帶路黨攻佔中國市場。這些華人演員的戲份,有時只是特供中國市場,在北美上映時便會刪去,可有可無。但是,即使滿銀幕都是尷尬的演技和少得可憐的戲份,即使違和感已經溢出銀幕,也阻擋不了部分國人影迷支持國產的熱情。
論及好萊塢電影中最成功的華人形象,最早是偵探陳查理,但飾演者卻是外國演員;後來李小龍在好萊塢打出一片天地,成龍、李連杰、楊紫瓊等武打巨星相繼在北美取得成功。與此同時,中國演員的形象也逐漸被固化了下來,談到他們,多半離不開「kung-fu」這個翻譯自中文「功夫」的單詞。
沒有「功夫」這個條件,而港式武打在好萊塢也不再吃香,中國演員就要開始打醬油了。近年來《鋼鐵俠3》中的醬油範冰冰與王學圻,《生化危機5》裡的配角李冰冰,《敢死隊2》裡最早領盒飯的李連杰,以及《變形金剛4》中只喊了一句「臥槽」的韓庚,無不透露著一股傍大款的屌絲氣息。
甄子丹在片中的角色,如葉問一般武功高強。
不過姜文肯定不認同這個評價。拍完這部《星球大戰外傳》後,北青周刊的記者問姜文從好萊塢之行中學到了什麼,姜文不改狂妄本色地說:「我還需要跟人學?」不但如此,姜文還臉不紅心不跳地替中戲學生發言:「我們中戲沒人看《星球大戰》,我們是學戲劇的,看什麼電影,誰知道好萊塢?」
對好萊塢「導演說了算」的規則,同樣作為導演的姜文深感佩服,但是他似乎忘了,這一切都建立在高水準的工業化水平上。沒有這些基建,拿大錢拍出來的片子,可能就是《封神傳奇》之類的大爛片,嚴格意義上連電影的門檻都摸不到。
星戰版「張麻子」。
以姜文為代表的一批中國電影人,內心中似乎並不大看得起《星球大戰》,認為那是一些沒有內涵的爆米花大片。「像這種迪斯尼的電影,瞄準的是廣泛的觀眾,不同家庭、不同小孩、不同的年齡、包括喜歡裝萌的成年人,給這些人看的,所以不適合那麼複雜。」那麼不裝萌的成年人喜歡看什麼呢?
美國人也許在看《Playboy》,順便讀一讀納博科夫、博爾赫斯、海明威、村上春樹等著名作家發表在上面的專欄文章;我們那些不裝萌的成年人,也許正在《陽光燦爛的日子》裡和大院子弟一起意淫。
(編輯:周作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