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傳來消息,《黑豹》中「黑豹」主演查德維克·博斯曼的社交帳號公布了他去世的消息。
據悉,博斯曼在2016年確診第三階段結腸癌,過去四年一直在與疾病鬥爭,後來發展到第四階段。
而在這期間,他拍攝了《黑豹》、《馬歇爾》、《誓血五人組》、《復仇者聯盟3、4》等電影,遺作為《Ma Rainey's Black Bottom》。這些電影都是在無數的手術和化療期間拍攝。
「他的職業生涯很光榮能演繹真人版的特查拉國王。」他的家人在聲明中說:「查德維克是一名真正的鬥士。」
博斯曼是在家中去世,妻子和家人陪伴在身邊。
該聲明最後感謝大家的愛和祈禱,希望在這個時刻尊重他的隱私。
今年6月,《黑豹》主演查德維克·博斯曼被拍到坐著輪椅,由護士推進洛杉磯一家醫院的急診室,具體健康狀況無確切說法。
4月,43歲的博斯曼發的一段自拍視頻被網友懷疑暴瘦,據當時報導他瘦掉了30磅,從180磅減少到了150磅。
查德維克·博斯曼,1977年出生於美國紐約的布魯克林區。高中畢業後,他就讀於華盛頓的霍華德大學,並取得美術專業的學士學位。隨後,他進入英國牛津的英國戲劇學院學習。起初,查德維克·博斯曼想要成為一名作家和導演,他在紐約哈萊姆區的研究中心,花了大量時間去研究非洲裔美國人的歷史,但他最終決定做一名演員 。
2018年,查德維克·博斯曼因在漫威的《黑豹》中飾演非洲神秘國家瓦坎達的國王特查拉,同時也是黑豹的繼承者而走紅。《黑豹》斬獲了13億美元的全球票房收入,被認為是黑人電影的裡程碑之一,獲得7項奧斯卡提名。
據悉,《黑豹2》已定檔2022年5月6日在北美上映,有望於2021年3月在澳大利亞開拍,一批「老面孔」也將回歸。
而如今查德維克·博斯曼撒手人寰,世人再無機會看見他飾演「黑豹」了。
網友:願天堂沒有病痛!
腸癌年輕化趨勢明顯
年輕化趨勢,在大腸癌中非常明顯,中國平均發病年齡比國外早10年,55歲是中國人大腸癌的發病高峰年齡,而國外是65歲。臨床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中招。
長時間的夜生活,三餐飲食沒有規律,暴飲暴食,飲酒無度等也會直接或間接地誘發腸癌的發生,而這些生活方式一般都出現在年輕人身上,這就導致了此類疾病的年輕化趨勢。
腸癌早期症狀四大表現
1、便血
便血是肛門惡性腫瘤早期症狀,常表現為大便表面帶血,顏色鮮紅或暗紅,血量不一定多,很容易與內痔或直腸息肉等疾病的出血相混淆。
對於便血,除了及時做肛腸鏡檢查外,還需根據患者年齡、便血的多少、顏色及是否伴有疼痛等綜合分析診斷。
2、肛門疼痛
結腸、直腸惡變早期,疼痛不明顯或有隱痛。肛管內神經靈敏,腫瘤初期就可能出現痛感,大便時疼痛加重。
3、肛門腫物脫出
腫物脫出是指肛緣有腫物隆起或肛管直腸內腫物脫出肛門外,有的便時脫出,便後能自行回納入肛門內;有的則便後不能回納或經常性在肛門外。
很多人會把它當成痔瘡,其實很多疾病都有可能引起肛門腫物脫出,例如直腸息肉、直腸腫瘤等。所以,肛門腫物脫出應引起重視。
4、長期腹瀉
在多數人看來,腹瀉不算個病,但事實上,長期不愈的腹瀉背後,可能隱藏大腸、胃、肝及胰腺四個部位的惡性腫瘤危險。大腸腫瘤1/4患者存在腹瀉症狀,有此症狀後,一定要及時就醫。
腸癌的7大誘因
腸癌的病因至今尚未明確,但很大可能與下列7個因素有關:
1、無肉不歡
愛吃肉是腸癌發生的重要危險因素。這些東西被細菌分解後,產生許多的致癌物質,再加上這些物質不是可溶性纖維素,大便腸溶性不夠,導致大腸蠕動慢並積壓在腸中,刺激腸黏膜,產生癌變。
2、口味重
偏愛麻、辣、酸、鹹、煎、炸、燻、烤八大重口味,習慣宵夜,如同讓胃腸道長期在休息時間「加班」,重口味刺激加重了胃腸道的負擔,增加腸癌風險。
3、愛吃醃製食品
吃醃製的食品也容易引發大腸癌,人們喜歡吃醃製的食品,也是大腸癌的誘因。
4、一坐就一天
很多人在辦公桌前,一坐就是十多個小時,久坐缺乏運動,導致腸道蠕動減弱減慢,糞便中的有害成分在結腸內滯留並刺激腸黏膜。
5、長期吃快餐
年輕的上班族長期吃快餐,飲食過於單一,熱量高又缺乏纖維素,這都增加了結腸癌的發病危險。
6、喝酒、抽菸
這兩個都不用說了,幾乎所有癌症的誘因裡都有它們的身影。有研究認為,吸菸可以對大腸產生長期性、持續性的慢性刺激,從而誘發大腸癌。
7、遺傳因素
據估計約20%的大腸癌患者中,遺傳因素可能起著重要作用。家族遺傳性在結腸癌中比直腸癌更為常見。
如何預防腸癌?
1、要經常運動。
2、要少吃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尤其是油炸和燒烤的肉類食品。
3、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
4、改變不良生活方式,忌煙忌酒。
5、定期進行體檢。
預防結直腸癌的重要方法是消除促癌因素,要保持健康的飲食習慣,應多吃山芋、紅薯、玉米、水果、新鮮蔬菜等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及粗纖維的食物,這些食物在腸道停留時間短,利於腸道毒素的排除。
儘量少吃油炸、燻制、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不吃有可能腐敗的水果、蔬菜及食物。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適當增加運動量,保持規律的生活節奏,戒菸戒酒,控制體重。
來源:環球網、錢江晚報、廣東衛生信息微信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