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邦是浪漫主義時期最具獨創性的藝術家 , 他創作的 21 首圓舞曲經久不衰,優美動聽的旋律,色彩豐富的和聲,讓人仿佛沉浸在舞蹈的世界裡。這首《輝煌的大圓舞曲》Op.34no.3 創作於蕭邦音樂生涯中比較成熟的階段,因而極具代表性。本文試圖通過對這首作品的曲式分析來解剖那個時代音樂的審美價值取向,為我們進一步了解蕭邦,解讀浪漫主義音樂提供有效的方法和途徑。
弗雷德裡克·弗朗西斯克·蕭邦 (1810-1849), 波蘭偉大的作曲家、鋼琴家。他創造了 19 世紀浪漫主義時期最理想的鍵盤風格,並因其優美的曲調和作品中情感的流露 , 被稱為「鋼琴詩人」。在浪漫主義時期,蕭邦的創作是十分具有獨創性的,這完全是因為蕭邦是一個民族主義者。他的音樂是內向的、是民族精神的主觀顯現,略帶傷感的色彩。而蕭邦圓舞曲一向以優美、高雅、華麗而著稱。
《輝煌的大圓舞曲》Op.34no.3 作曲於1838年,此時的蕭邦作曲已經相對比較成熟,生活狀況也比較穩定,心態樂觀,生活情趣較為悠閒,因此家裡淘氣的小貓在鋼琴上跳來跳去這一無意行為卻讓蕭邦捕捉到了創作靈感,從而創作了《輝煌的大圓舞曲》Op.34 no.3。此曲因為第三段旋律的各個音都使用了裝飾音,上升的形態很像小貓跳來跳去,非常輕快活潑,充滿熱情,被後人命名為《小貓圓舞曲》。
演奏:巴倫博伊姆
關注公眾號 進入曲譜商城
本曲由序奏(1-16)、呈示部(17-48)、中部(48-128)、再現部(129-144)、尾奏(145-173)組成。
序奏(1-16)是由兩段完全不同的音樂材料構成的。前八小節由 F 大調的屬七和弦構成的和弦式音型,幾乎在每個和弦上都標註了強音,強度直接由 f (強)經過 cresc. (漸弱)進入 sf(突強)。這樣強有力的和弦經過強度的變化處理給人一種舞會開始前的序曲感覺,調動人們的情緒,使人感受到強烈的熱情,好似迫不及待要跟隨旋律起舞一般。後八小節以模進的手法構成旋轉式的音調,以二度級進和三度音程小跳為主,力度由 sf(突強)轉變為 p(弱)。給人一種積極、主動向前的情緒推動,使人拋棄猶豫全身心投入舞蹈中。兩段音樂材料在連接時,節拍性質也發生了轉變,由原來的 3/4 拍轉變為 6/8 拍。
《輝煌的大圓舞曲》Op.34 no.3第1-16小節 (譜例1)
關注公眾號 進入曲譜商城
呈示部 A(17-48):呈示部從曲式上看共分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 17-32 小節,第二部分 33-48 小節,
第二部分是對第一部分的復奏。我們以第一部分為例對呈示部進行
分析。
第一部分由 a(17-24)、a′(25-32)組成,是一個復奏式雙句樂段,採用了右手高八度的寫作手法進行復奏。主題 a 材料單一,以不斷模進、重複發展而來。左手為典型的圓舞曲式三拍子的和弦伴奏相交織而成,前四小節為主調主音為低音,加上主和弦轉位和下屬和弦的交替使用。後四小節為主和弦的拆分使用,使低音旋律更具穩定性。右手兩拍子的旋律與左手低音的重拍交錯對位法,使旋律更具律動性。
a′(25-32)是主題 a 在八度上的重奏。重複性的寫作手法加上高八度的主題反覆強調,使樂段的旋律一氣呵成,情緒上更為直接、強烈,烘託出歡快、沸騰的舞蹈場面。
中部 B、C、D(48-128)是並列的單三部曲式。
B 段(48-64)由 b(48-56)、b′(57-64)組成,是一個復奏式雙句樂段,由主調 F 大調轉入下屬方向的降B 大調。在第 56 小節處形成了完整的終止式,但旋律聲部仍在進行與第二樂句 b′緊密連接起來。b′是 b 的變化重複,多採用副下屬和弦,結束在主音 B 上,終止感較強。64-80 小節是對 B 段的復奏。力度變為弱,旋律更具歌唱性、抒情性。整個樂段多採用了波音這一裝飾音,使旋律活潑、歡快俏皮。
C 段(81-96)出現了新的音樂材料。多為七度音程的大跳,前倚音及跳音。
跳音由大跳時的 f(強)力度轉變為 p(弱),產生了鮮明的力度對比,使音樂更加生動,這也正是此曲得以小貓圓舞曲的緣由。這些跌宕起伏的跳音加上倚音的旋律處理,更像是小貓在鍵盤上蹦蹦跳跳。
97-112 是對 C 段的變化重複。
D 段(113-128)是 C 段主題的復奏,由 F 大調轉入降 D 大調。在結束處形成半終止式,結束在主調 F 大調上,直接進入再現段落。
再現部(129-144)是呈示部 A 的完全再現。
尾奏(145-173)運用了 C 段和 B 段的主題材料,進行了綜合運用。值得一提的是,蕭邦在第 146、150、154小節運用了蕭邦式的典型浪漫主義傷感音調——嘆息式的音調,即下行五度後上行四度。
這種嘆息式的音調運用在歡快、晴朗的圓舞曲之後,暗示了蕭邦性格裡傷感的一面,美好的景象消失之後便沉浸在思鄉、孤獨之中。而之後運用的兩小節完全休止,更像是蕭邦對自己性格的一種反思與自我救贖,經過短暫的思考之後,活潑跳躍的 C 段主題再次出現,仿佛是蕭邦完成了自我救贖與突破,拋開了煩惱,繼續舞蹈。
全曲結構完整,樂思發展邏輯性較強,也十分具有肖邦特點,抒情性和戲劇性較高。複雜多樣的和聲,變化頻繁的調性,都有著浪漫主義音樂所具有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