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甲方乙方》:1997年過去了,我很羨慕它

2020-10-07 冷靜娛評

1997年上映的電影《甲方乙方》,一句「1997年過去了,我很懷念它……」把整個電影推向高潮,掀開了賀歲片的序幕,也拉上了那個時代的帷幕。

如今再看《甲方乙方》,那些笑點依舊搞笑,那些橋段依舊經典,那些故事依舊讓人深思。要說什麼感慨,還真不知道從何說起。

娛評君是九零後,《甲方乙方》上映的時候,還沒上幼兒園,更不談看什麼電影。可因為這部電影,我必須得說一句「1997年過去了,我很羨慕它……」

在那個年代,年輕人沒什麼錢,也沒什麼事業,可仿佛也沒什麼壓力。幾個人坐在一起侃大山,談理想說情懷,好像什麼也不缺,臉上都是滿滿的自信,分明是精神上的富翁。

姚遠(葛優飾演)、周北雁(劉蓓飾演)、梁子(何冰飾演)、錢康(馮小剛飾演)幾個年輕人的那種風採,是今天的年輕人沒有的。

他們突發奇想,要搞一個實現夢想的公司,這樣不切實際的理想,竟然也能說幹就幹,而且很快就支稜起來,開始接單子。

這樣充滿兒戲化的公司,竟然還真的有人慕名前來——

管不住秘密的廚子想要守口如瓶做硬漢、有錢的富豪想要過苦日子、明星想要體驗普通人的生活。

按照今天比較時髦的話來講,就是「一個敢沙雕,一個敢真的這樣幹」,他們是猴子派來的逗比嗎?呵呵,還真不是,在那表面的搞笑下面,隱藏著一個時代的人,對理想的追求。

不管是非常「沙雕」的幾個年輕人,還是後面這一大堆「無病呻吟」的各色人等,幹出的這些不切實際的事情,都透露出在那個時候,大家都講理想,大家都敢為自己的理想去做實事。

即使稍微有點兒悲情的患難夫妻,也能在困難面前不離不棄。也能有人大大方方的拿出自己的房子,沒有任何的猶豫。

在分別實現自己當初的夢想的時候,才明白苦難有時候是無可奈何,放棄就意味著結束。不生搬硬套的講大道理,也不強行灌輸所謂正確的價值觀,一切皆在不言中。

在整個過程中,沒有人阻攔,沒有人嘲笑,沒有任何爭論,更沒有任何負面情緒。這樣的1997,誰不羨慕?

或許,在那個時候,無論什麼年齡的人,都可以做夢,都可以有理想。僅僅是因為這一點,那個1997,就足以讓人羨慕了。

要擱在今天,像姚遠、周北雁、梁子、錢康這樣的年輕人,哪一個沒有被催婚?哪一個沒有在職場強顏歡笑?哪一個沒有面臨房貸車貸?又有哪一個,不是在下班以後,回到自己租來的小屋,獨自舔舐一天下來的勞累?

他們還能夠去幹那樣沙雕的事?在沒有被父母訓斥、被社會否定之前,他們自己就斷絕了這些瘋狂的想法。他們最想做的事情,或許就是在周末的時候好好睡一覺。

因為如今的年輕人,在一起聊天的時候,不會去說什麼理想,大多都是吐槽無腦的領導、沒有界限意識的父母、社會給他的毒打。或許在酒醉三分的時候,聊起讀書時的夢想,就已經是一種奢侈。

這能怪他們嗎?真不是,至於原因,不用說大家也明白。

在拍攝這部電影的時候,馮小剛一臉北京混子的表情,有點兒痞味兒,卻不讓人討厭,倒還給人一種理想主義者的倔強。

劉蓓還很青澀,戲服還很保守,卻有一股子擋不住的青春氣息,讓人陶醉。

何冰沒有成為大宋提刑官,也還沒有肚子,活像個活躍的流氓。

葛大爺呢?呃……好像一直就是那樣兒,沒什麼改變……

那是他們打磨出來的電影,也是他們的青春。這些,都永遠的停留在1997年,回不來了。

彼時馮小剛的名氣還不似今天那麼大,還沒輪得到他在電視節目上老氣橫秋的指點江山,或許能夠在王朔身上撿到一點皮毛,就謝天謝地了。

他絕對想不到,自己的這部電影,可能會成為經典,自己無法再超越。

後來的《私人訂製》,不就是多年前的《甲方乙方》嗎?如果要對比兩部片子,那簡直就是雲泥之別了。

客觀而言,《私人訂製》讓人看不到誠意,純粹的商業片。或許,我們在看《甲方乙方》時,能夠感受到所謂的理想主義,能夠感受到一個時代的真誠。而這些感覺,《私人訂製》永遠給不了。

畢竟,《私人訂製》不再依靠誠意和故事來吸引人了,更多的是用豪華的場面、女演員的泳衣出浴、一把一把的鈔票來飆升觀眾的腎上激素。的確,很博人眼球,但過後呢?

沒有人看了《私人訂製》後,會覺得懷念甚至羨慕這個時代,他不再真誠,除了浮躁,一無所有。

讓人難以想像,當初拍出《甲方乙方》的導演,會時隔多年粗製濫造一部《私人訂製》,把情懷消費到極致,把排場鋪張到極致,這樣煞費心機的製造一部爛片。

這並非是馮小剛的江郎才盡,而是時代在變化。如果把《甲方乙方》放到今天上映,反響不再如同當初那麼強烈,什麼樣的社會背景產生什麼樣的作品。

如今的電影,動輒投資上億,電影票房過億,直接甩《甲方乙方》的3600萬票房好幾十甚至好幾百條街。但,這並不能說明如今的電影藝術有多麼高級,只能證明如今的商業是多麼的發達。

是的,藝術不再是單純的藝術,甚至藝術裡面沒有一丁點兒藝術氣息。有的,只是濃濃的金錢味道。馮小剛又不是神仙,如何能夠免俗?

當初那個《甲方乙方》,和今天的電影比起來,簡陋、樸素甚至還帶點兒土味,卻有那麼多的經典臺詞,故事講得那麼面面俱到,渣畫質卻能看出真感情,是毋庸置疑的電影藝術,投射的也是當初的樣子。

所以,當初的1997,如何不讓人羨慕呢?

相關焦點

  • 《甲方乙方》:一九九七年過去了,我還是很懷念它
    作為一個出生在二十一世紀的新青年,說「一九九七年過去了,我還是很懷念它 」這樣的話總是顯得有些滑稽,畢竟我連一九九七年的樣子都還沒見過,有哪裡談得上懷念這一說法呢。但是,我總是對這樣,對於過去的時間有種莫名的留戀,就好像是中了毒一樣,難以自拔。
  • 1997年賀歲影片《甲方乙方》
    影片講述的是四個年輕的自由職業者。影片劇情這是一部在現實和虛構之間自由切換的電影,姚遠(葛優飾)、周北雁(劉蓓飾)、錢康(馮小剛飾)、梁子(何冰飾)——三男一女,四個善良,智慧又善解人意的自由職業者,在1997年夏天開辦了一項「好夢一日遊」的業務。
  • 電影篇——《甲方乙方》
    」,電影《甲方乙方》分享給你影片信息片名:甲方乙方又名: The Dream Factory導演:馮小剛編劇:馮小剛/王剛主演:葛優/劉蓓/何冰/馮小剛/英達/徐帆/楊立新/李琦/傅彪/李濱/葉京/劉震雲/王小桂/張秋芳/孟赫/馬永玲/孫桂田上映:1997-12-24(中國大陸)類型:喜劇片長:90分鐘地區:中國大陸
  • 《甲方乙方》22年過去了,我們到底在懷念什麼呢?
    我人生看的第一部電影就是《甲方乙方》,三年級下學期。那時候去電影院消費的春風還沒吹到小鎮上,看電影看電視劇都要等街頭租碟片賣VCD店的老闆從外面進貨,租一套電視劇多少錢,租多長時間,黑色記號筆都記著明明白白。家附近租碟片的老闆跟我爸很熟,我經常免費去店裡玩。
  • 開啟大陸賀歲檔的電影《甲方乙方》
    1997年馮小剛導演的《甲方乙方》600萬投資,票房3600萬,不光是票房上的勝利,影片所帶來的影響也是深遠的。
  • 優秀國產電影大盤點之《甲方乙方》
    》此前曾叫過好多名字:《好夢獻給你》《比火還熱的心》《成全你陶冶我》等。萌生這一想法之後,幾位電影人開始著手挑選劇本和導演。最終,馮小剛的劇本《好夢一日遊》獲得了幾位投資方的認可。1997年,馮小剛為北京電視臺導演了「《編輯部的故事》賀歲篇」,但效果不理想。韓三平向馮小剛建議「拍一部賀歲片,並在觀賞性上下功夫」。馮小剛想到了王朔的小說《你不是一個俗人》,中心情節為「好夢一日遊」。《好夢一日遊》後來被張和平改名為《甲方乙方》。
  • 《甲方乙方》之後,王朔與馮小剛的故事
    《甲方乙方》結尾的時候有一句臺詞,讓這部電影的結尾變得令人印象深刻。那就是「1997年過去了,我很懷念它。」王朔說,我們只好分開做,包括像《甲方乙方》,你掛我名就麻煩,不掛我名就沒事,那何必呢。但《甲方乙方》之後的故事,卻剛剛開始。那要從王朔和馮小剛導演和編劇,馮小剛出演的《冤家父子》說起。這部影片也是改編自王朔的小說,名字叫《我是你爸爸》。
  • 甲方乙方
    我小時候,說到甲方乙方這詞,只當是電影名。
  • 《甲方乙方》市井百態小人物溫暖感動
    《甲方乙方》(The Dream Factory)是由馮小剛執導並主演,葛優、劉蓓、何冰、李琦、英達、葉京、楊立新等主演的喜劇片。該片於1997年12月24日在中國大陸上映。年夏天開辦了一項「好夢一日遊」的業務。
  • 法國人拍的《甲方乙方》,居然成為坎城黑馬
    1997年過去了,我們都很懷念它。  因為那一年,誕生了一部足以在中國影史留名的電影——《甲方乙方》。  電影設定的「好夢一日遊」業務,可算是新鮮玩意兒。人民群眾的願望千奇百怪,四個業務員為其跑斷腿,虛構了一場又一場的夢境。
  • 《甲方乙方》:20年屹立不倒的經典賀歲電影
    尤其是以香港導演黃百鳴為首,他的「喜事」系列電影:《家有喜事》、《六福喜事》、《金玉滿堂》、《最強喜事》等,年年歡樂。 1995年,這一類型的電影在國內定檔,1997年,著名導演馮小剛,拍攝了國內首部賀歲電影《甲方乙方》。
  • 雅俗共賞的《甲方乙方》,展現馮小剛的「理想鄉」
    1997年,39歲的馮小剛顛覆了《永失我愛》中熱衷於細膩感情表達的執導風格,藉助《甲方乙方》的拍攝探索,用自己的事實性轉變,對藝術電影作出了自己的賈樟柯曾經說過:「有一種電影要求很長時間的積澱,有一種(電影)需要閃電般的靈感。」馮小剛在《甲方乙方》中,就顯示出了時間積澱與拍攝靈感的角力。積澱來自於馮小剛對商業電影藝術化的孜孜探索,靈感則更多地通過「小品串聯」劇本模式予以迸發。
  • 我敢肯定,本片導演一定看過《甲方乙方》
    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畢竟,你的年齡和時間都在朝前走著。雖然不緊不慢,但是總歸會向前。換句話來說,都已經走過了,就別想著再去重新來了。有那功夫還不如將眼下做好,畢竟,眼下的一切也都會成為過去。1997年的時候,馮小剛導演拍了一部《甲方乙方》,給國人留下了深刻印象。無獨有偶,2019年,一位法國的導演也拍攝了一部同類型的作品《美好年代》。對於經歷了2020的年輕人來說,這部電影同樣印象深刻。
  • 「九十年代」中國電影藝術審美賞析《甲方乙方》
    分享筆記之------《 甲方乙方 》 馮小剛年,出自於導演馮小剛之作。《 甲方乙方 》 作為中國賀歲喜劇片的開山之作。pictures from the internet 在敘事上, 《 甲方乙方敘事風格的幽默pictures from the internet 《 甲方乙方
  • 小時候沒看懂,長大後才發現,葛優的《甲方乙方》,原來如此經典
    電影《甲方乙方》,於我而言,正屬於這種情況。很早便知道,影片是中國「賀歲片」的豐碑之作,與此同時,它開啟了馮小剛的票房神話,還使得葛優第一次成為大眾電影百花獎的影帝。「1997年過去了,我很懷念它。」一方面,它有足夠幽默的臺詞——「地主家也沒餘糧了」、「我就義的時候有鄉親們和大狼狗嗎?」,但是過分依賴語言文字,而非視聽語言的表現力。
  • 從《甲方乙方》到《囧媽》,賀歲片為何越來越不是滋味?
    1997年過去了,我很懷念它23年前,馮小剛導演用一部《甲方乙方》敲開了屬於中國商業賀歲電影的大門。如今十數年過去了,舊片新看,依然是那麼有味道。電影開頭還沒顯山露水,真誠便已到位,黑色打底的屏幕上浮出一行質樸的紅字:「祝全國人民虎年身體健康」。賀歲片,本意便是討個喜慶,沾沾吉祥,而馮導開門見山,誰不喜歡。
  • 23年過去了,再看馮小剛的《甲方乙方》,依然還是那麼經典
    2020年紅火的國慶檔仿佛過年一樣,《我和我的家鄉》、《姜子牙》票房雙雙破10億,《一點到家》又有黑馬之姿,給電影市場帶來一片歡騰。1995年的《紅番區》算是內地春節檔的鼻祖,當年賣了9500萬票房,賺得了滿盆缽。看到香港電影如此賺錢,內地電影人開始著手拍「賀歲片」,不選擇春節主要還是避開成龍電影。
  • 《甲方乙方》影評:生活有時候是荒誕的,但是生活更需要回歸現實
    《甲方乙方》是中國電影史上第一部賀歲電影,於1997年12月上映,是一部很老的片子。小的時候看過,但是沒看明白,長大了心血來潮翻出來看一下。《甲方乙方》以書店老闆想當一天巴頓將軍為序幕,拉開電影篇章。電影開頭人聲鼎沸的街道、戴著軍帽開著坦克的軍隊交織在一起,讓人分不清現在和過去,直至書店老闆好夢一日遊體驗結束,我們才知道原來是在演戲,驚喜吸引著觀眾的眼球。緊接著是廚子想體驗守口如瓶的生活、明星想回歸普通老百姓日子、有錢老闆吃山珍海味吃膩了,想試試餓肚子的癮等。影片的最後以姚遠把自己的婚房借給一對癌症戀人而結束。
  • 甲方乙方&生活中的細微末節卻又能準確擊中人們心靈深處的東西
    主播|夕夕編輯|Lyndon歌曲|甲方乙方《甲方乙方》應該算是中國商業賀歲片的開山之作這麼些年過去了年過去了,我很懷念它。」《甲方乙方》的結尾這麼說。用這麼句溫和沉厚的話,總結了一部電影:每個人努力實現、苦甜交加、預想美好卻事與願違的夢想,都在裡面了。我想每個人都會有他格外懷念的年頭,那一定是他的黃金時代,那是他拎著鐮刀搖頭尾巴晃得年代。我是一個很俗 的人,我看外國片子 ,也看中國片子 ,看商業的也看文藝的 ,看大師的也看無名的 ,誰拍的好 ,那是我認為的好,在我心裡所謂的好,就只有一點,它一定是觸動了我的內心 !
  • 法國版《甲方乙方》,沒想到路子這麼「野」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愛情,沒人不羨慕,可無數個慘痛的事實都告訴我們,愛情是有保質期的。可能是1年,可能是7年,很少可能是一輩子……那麼真到了婚姻危機那天,曾經深愛過的兩人,真的就只能一拍兩散了嗎?聊劇情之前,叔要先聊一下另一部電影——1997年,馮小剛的一部《甲方乙方》橫空出世,影片的故事改編自王朔的小說《你不是一個俗人》,情節頗有荒誕諷刺意味——講述了四個不務正業的年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