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沒看懂,長大後才發現,葛優的《甲方乙方》,原來如此經典

2020-10-14 宿夜花

文:宿夜花

很多時候,有一類有口皆碑的經典,票房大賣,也斬獲不少獎項,卻很難在第一次觀看時便發現影片的亮點。電影《甲方乙方》,於我而言,正屬於這種情況。很早便知道,影片是中國「賀歲片」的豐碑之作,與此同時,它開啟了馮小剛的票房神話,還使得葛優第一次成為大眾電影百花獎的影帝。

但在小時候看到央視播出《甲方乙方》的時候,卻很難看懂。

究其原因,不在於影片的晦澀,而是在於結構的細碎——倘若無法在上映時到影院一口氣看完全片,憑零碎時間在電視上觀賞這類由多個「單元故事」拼貼、側重臺詞效果的段子式電影,很難快速入戲,一時間又會被高密度的臺詞分散掉注意力。

真正看懂影片,是在「信息大爆炸」後的今天,有了足夠便捷的方式與理性的心態,用當代視角去完整地重溫馮小剛的「賀歲片」經典。也正因為如此,這部90年代後期的作品,作為商業片市場成熟前的「集體記憶」,映射出的是那個年代人的精神狀態。

「1997年過去了,我很懷念它。」

「小品串聯」式結構與

影片的「小品串聯」式結構,可謂是一把雙刃劍。

一方面,它有足夠幽默的臺詞——「地主家也沒餘糧了」、「我就義的時候有鄉親們和大狼狗嗎?」,但是過分依賴語言文字,而非視聽語言的表現力。

另一方面,這種看似鬆散的結構、單元故事拼貼的形式,使得影片在有限時間內展現出了跨越時間與空間的多元素碎片式糅合。

姚遠(葛優飾)、周北雁(劉蓓飾)、梁子(何冰飾)、錢康(馮小剛飾)四個熱心腸、善解人意的自由職業者,創建了一個「好夢一日遊」的服務,竭盡全力地為消費者提供短暫的「美夢成真」的機會。

這家「圓夢公司」的顧客形形色色,來自不同社會階層、文化背景、職業分工,也懷揣著各不相同的動機:

01.英達:賣書的板兒爺的「巴頓將軍夢」;

02.李琦:「嘴快」的川菜廚師想過把「嘴嚴」的癮,體驗一回寧死不屈、守口如瓶;

03.傅彪:張富貴受夠了老婆百依百順的,想嘗試「受氣」的感覺;

04.劉震云:失戀青年的「愛情夢」;

05.葉京:尤老闆吃慣了山珍海味,想過把苦日子;

06.徐帆:明星唐麗君想體驗「普通人」的感覺;

賣書的板兒爺與川菜廚師,是現實生活中的一類人寫照。前者渴望成為將軍對士兵頤指氣使,後者希望做大英雄臨危不懼、面對嚴刑拷打威武不屈。

他們就像生活中那類吹水愛好者,仿若臆想症般高談闊論、自吹自擂,總在茶餘飯後發出一副生不逢時的陳詞濫調——「倘若生在戰亂時期定是英雄豪傑」。這類人,對自我能力與資質有不切實際的高估,既不能接受平淡的現實,也不能正視平凡的自己。

相較於前兩個顧客「平凡中灑狗血的夢」,「好夢一日遊」幫助大男子主義思想的張富貴體驗受屈辱、教會了他體貼妻子,幫助失戀青年圓了「愛情夢」、幫助他找回信心,比起「助長」前兩個顧客不知深淺的自我膨脹心理,更具意義。

尤老闆與大明星唐麗君「做普通人」的夢想,無異於一種「得了便宜賣乖」的矯情心理。

影片對比也是做足了諷刺,吃糠咽菜的尤老闆忍受不了悽苦,吃光了全村的雞、渴望與「龍蝦」睡在一起;唐麗君離開了影視、綜藝的曝光,離開了聚光燈下影迷、媒體的追捧,不甘落寞、渴望重返巔峰。

(電影《甲方乙方》中一個有趣的彩蛋:電影中的大明星唐麗君獎項拿到手軟,對自己的「金雞獎」愛不釋手,而現實中扮演大明星唐麗君的徐帆,至今尚未奪得金雞獎,憑藉《大撒把》、《永失我愛》、《不見不散》、《一聲嘆息》、《唐山大地震》、《洋妞到我家》6度提名金雞獎的徐帆,一度被坊間稱作金雞獎的「最大怨婦」。)

葛優首封百花影帝:荒誕與真實背後的人情味

從《頑主》中的楊重到《大撒把》中的顧顏,從《編輯部的故事》裡的李冬寶再到《甲方乙方》裡的姚遠,葛優的表演風格一脈相承。

肢體語言鬆弛自然、精準自如,表情注重留白「少即是多」,完美詮釋了王朔、馮小剛筆下外冷內熱、伶牙俐齒卻古道熱腸的北京年輕人形象。

《大撒把》為葛優贏得「專家獎」金雞獎的最佳男主角,而《甲方乙方》則讓葛優第一次獲得「大眾電影」百花獎的影帝。《甲方乙方》中姚遠與周北雁之間那種溫情脈脈的言語交鋒,可以看成是《編輯部的故事》李冬寶與戈玲的另類翻版。

在影片「半是荒誕半是真實」的基調下,溫情是影片的內核。在商品經濟大潮、消費主義思想逐漸潛移默化改變人的價值取向的同時,「好夢一日遊」的四個年輕人,堅守的是那一份不為歲月改變的人情味。

楊立新飾演的技術員,與罹患癌症的妻子,無疑是影片中最令人感動的部分。

姚遠獻出了結婚的新房,成全這對夫婦最後的安居「團圓夢」。

值得思考的是,《甲方乙方》作為百花獎的最佳故事片,「沒有房子的婚姻才是不幸的」背後反映的「安居樂業」問題,與同一時期金雞獎最佳故事片《安居》是一致的。

由此可見,都市人漂泊輾轉、疏離失落的背後,是歸屬感的缺失。

如今看來,《甲方乙方》略顯鬆散的結構、段子喜劇式的風格,未必為當代觀眾所喜愛。但相對於很多隔靴搔癢、膚淺自娛的商業喜劇,馮氏喜劇調侃、戲謔、諷刺、自嘲的背後,那股質樸的真摯與人情味,是馮小剛喜劇難以複製的魅力,正如影片中的那句「成全了別人,陶冶了自己」。

相關焦點

  • 甲方乙方
    我小時候,說到甲方乙方這詞,只當是電影名。
  • 開啟大陸賀歲檔的電影《甲方乙方》
    再看演員,有葛優、劉蓓、何冰、馮小剛和英達,都是實力派。馮小剛的導演能力在這部片子裡發揮得淋漓盡致,通過一個個具體人物和事件,在嬉笑怒罵中表達對生活的態度和對時代變遷的感悟。電影中有很多經典片段和臺詞,今日談起也不覺得過時。
  • 葛優經典《甲方乙方》:給你一天白日夢,你要嗎?
    文/兜兜先生圖/網絡還記得《甲方乙方》裡那句經典臺詞嗎?結果可笑的是,夢還沒開始,他就已經把秘密招了出來,在夢中還沒到「就義」的那一刻,他把「秘密」已經輪番招了好幾遍。造夢團隊給他安排了一個給地主抵債的身份,在地主家裡,他一刻不停地拉磨幹活,還被當成板凳踩在腳下、被當作小廝呼來喝去,終於無法忍受後,他明白了,不是因為被虐很享受,而是因為甘願付出,所以才甘願被虐。
  • 「九十年代」中國電影藝術審美賞析《甲方乙方》
    分享筆記之------《 甲方乙方 》 馮小剛《 甲方乙方 》 作為中國賀歲喜劇片的開山之作。pictures from the internet 在敘事上, 《 甲方乙方扮演的地主與劉蓓扮演的地主婆坐在八仙桌旁,一臉嚴肅認真卻又幽默搞笑,再加上葛優的一句經典臺詞 「 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啊!
  • 電影篇——《甲方乙方》
    請在微信公帳號對話端,輸入關鍵詞「甲方乙方」,電影《甲方乙方》分享給你影片信息片名:甲方乙方又名: The Dream Factory導演:馮小剛編劇:馮小剛/王剛主演:葛優/劉蓓/何冰/馮小剛/英達/徐帆/楊立新/李琦/傅彪/李濱/葉京/劉震雲/王小桂/張秋芳/孟赫/馬永玲/孫桂田上映:1997-12-24(中國大陸)類型:喜劇片長:90分鐘地區:中國大陸
  • 《甲方乙方》:20年屹立不倒的經典賀歲電影
    1995年,這一類型的電影在國內定檔,1997年,著名導演馮小剛,拍攝了國內首部賀歲電影《甲方乙方》。 眾所周知,王朔跟馮小剛的關係曾經是非常鐵的,《甲方乙方》中「圓夢公司」也是脫胎於王朔的小說《頑主》,而同名電影的主演之一正是葛優。
  • 電影《甲方乙方》:1997年過去了,我很羨慕它
    如今再看《甲方乙方》,那些笑點依舊搞笑,那些橋段依舊經典,那些故事依舊讓人深思娛評君是九零後,《甲方乙方》上映的時候,還沒上幼兒園,更不談看什麼電影後來的《私人訂製》,不就是多年前的《甲方乙方》嗎?如果要對比兩部片子,那簡直就是雲泥之別了。
  • 雅俗共賞的《甲方乙方》,展現馮小剛的「理想鄉」
    正如葛優飾演的姚遠在與過了一天「將軍」癮的板兒爺(英壯)聊天時,曾經說過:「理想這東西,過過癮就得了,和平年代巴頓也得在家呆著。」話雖直白,卻揭示了理想照進現實後的蒼白與無奈。繁華散盡,一地雞毛。正因為有了「小品串聯」中幽默輕鬆與「理想鄉」思考下的沉重之間的對比與顛覆,才讓《甲方乙方》不僅僅是一部賀歲喜劇片,擁有了更多的藝術張力。
  • 《甲方乙方》:一九九七年過去了,我還是很懷念它
    我們總是覺得屬於自己生活以外的地方才是最精彩的部分。可是等自己真正體驗過後才發現,其實屬於自己的才是最合適的。雖然不是最好的,但至少不會更壞。好夢一日遊,好夢只能做一次,最終還是要回歸平淡的生活。如果總是沉迷在好夢裡,最後好夢也會變成噩夢。
  • 法國人拍的《甲方乙方》,居然成為坎城黑馬
    22年後,一部和《甲方乙方》設定相似的法國電影橫空出世。它首映於去年的坎城電影節,雖是非競賽單元但收穫如潮好評。豆瓣和IMDb的雙高分,也證實了它的觀眾緣。  雖同為「定製好夢」,但《美好年代》和《甲方乙方》還是存在一定區別。  馮小剛導演的《甲方乙方》以及多年後的複製版《私人訂製》,都有一個繞不開的名字——王朔。
  • 《甲方乙方》市井百態小人物溫暖感動
    《甲方乙方》(The Dream Factory)是由馮小剛執導並主演,葛優、劉蓓、何冰、李琦、英達、葉京、楊立新等主演的喜劇片。該片於1997年12月24日在中國大陸上映。《甲方乙方》此前曾叫過好多名字:《好夢獻給你》《比火還熱的心》《成全你陶冶我
  • 《甲方乙方》之後,王朔與馮小剛的故事
    《甲方乙方》的導演是馮小剛,這部電影上映以後,該提的人名卻少了一個。那就是王朔。因為這部電影是根據王朔的小說《你不是一個俗人》改編而來,但影片中卻沒提這事,就引發了看客眼中很多後來的故事。首先,是馮小剛回應《甲方乙方》為啥沒署名原作者王朔。
  • 優秀國產電影大盤點之《甲方乙方》
    《甲方乙方》(The Dream Factory)是由馮小剛執導並主演,葛優、劉蓓、何冰、李琦、英達、葉京、楊立新等主演的喜劇片。最後,作為出品人的張和平在廣州機場候機時,驀然間形成了「甲方、乙方」這個概念,因為故事講的反正都是籤合同實現夢想的事。
  • 《甲方乙方》影評:生活有時候是荒誕的,但是生活更需要回歸現實
    《甲方乙方》是中國電影史上第一部賀歲電影,於1997年12月上映,是一部很老的片子。小的時候看過,但是沒看明白,長大了心血來潮翻出來看一下。《甲方乙方》以書店老闆想當一天巴頓將軍為序幕,拉開電影篇章。電影開頭人聲鼎沸的街道、戴著軍帽開著坦克的軍隊交織在一起,讓人分不清現在和過去,直至書店老闆好夢一日遊體驗結束,我們才知道原來是在演戲,驚喜吸引著觀眾的眼球。緊接著是廚子想體驗守口如瓶的生活、明星想回歸普通老百姓日子、有錢老闆吃山珍海味吃膩了,想試試餓肚子的癮等。影片的最後以姚遠把自己的婚房借給一對癌症戀人而結束。
  • 豆瓣評分8.3重溫《甲方乙方》|馮氏喜劇的開山之作,賀歲片之王
    這部《甲方乙方》也用行動告訴我們,幽默是一種很高級的藝術,而喜劇電影也並不只是單純的搞笑就可以。今天我們就從劇本架構、細節構思、主題升華三部分來分析為什麼這部電影可以成為賀歲片的巔峰之作。(1)荒誕故事的集合《甲方乙方》可以說是一個荒誕故事的集合,整部電影由幾個不同的故事和橋段組成。一個賣書的胖子想要做巴頓、一個炒菜的廚子想要當英雄、一個有錢的大老闆千方百計地想吃苦。這些故事單拿出任何一個,你都不會覺得這是現實生活中可能會發生的事情。
  • 1997年賀歲影片《甲方乙方》
    影片講述的是四個年輕的自由職業者。幕後花絮《甲方乙方》在中國電影史上至少創了兩個「第一」:1949年以來第一部為特定檔期所拍攝的影片;第一部採取導演不領取片酬
  • 重溫《甲方乙方》:二十年後,它還是最好的國產喜劇賀歲片
    直到1997年,導演馮小剛拍了一部叫《甲方乙方》的電影,才算是打開了內地賀歲片的市場。不曾想,《甲方乙方》票房大賣,而且收穫了百花獎的最佳故事、最佳男主、最佳女主。《甲方乙方》、《不見不散》、《沒完沒了》珠玉在前,後來的賀歲片卻越來越不行。就算是馮小剛本人,在二十年後,也似乎有江郎才盡的感覺。他能拍出《老炮兒》、《芳華》這樣的電影,卻再難推出20年前那種辛辣諷刺又極盡爆笑的馮氏喜劇。
  • 韓國的真相:甲方的橫暴、乙方的眼淚
    若提及最近在韓國的「當紅金句」,那麼「甲方的橫暴、乙方的眼淚」絕對是使用率最高的「流行語」,不論是韓國市井議論或報章雜誌上都能輕易聽聞。光從字面上看就顯得極具動感的這句話,反映出韓國社會的不公平實態。這樣的說法並非最近才出現。
  • 誰說地產甲方只會指點乙方?!
    說很多年前兩位同時入設計院的畢業生,一位愛學技術就叫做技術男吧,一個喜歡玩耍就當玩耍男吧,多年後,玩耍男去了房地產耍的風生水起,也當了一個小頭頭,技術男依然在設計院熱愛技術;說來湊巧,技術男的設計單位承接了玩耍男公司的項目,結果設計出成果的時候,被玩耍男批的一無是處,氣的技術男哇哇直叫:這貨在設計院的時候,畫圖畫的垃圾,居然還有臉評論我的項目。
  • 《甲方乙方》葛優:求你了,告我們吧,打官司的錢我們出
    重溫電影《甲方乙方》,依舊被它逗得不行,要說這好電影就是值得反覆看。聽聽人家這想法,在對葛優飾演的姚遠和劉蓓飾演的周北雁面前一陣「訴苦」。面對各種邀約,唐麗君全部拒絕,說除了春晚,什麼都不參加。她穿著睡衣,品著紅酒,告訴別人她生活太累了就想當個普通人,哪怕一天也好。這種人怎麼說呢?就是那種你的確不能慣著的人,忒矯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