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代電視女導演楊潔執導拍攝的央視版《西遊記》拍攝於1982年,是中國四大古典名著中第一部被搬上電視螢屏的。那時拍攝條件非常艱苦,落後,人力物力資源短缺,資金匱乏,況且拍攝經驗又不足,大家幾乎摸著石頭過河。女導演楊潔本來打算3年拍完《西遊記》,卻率領一班人馬奔波跋涉了6年,只拍了25集,遺漏5集沒有拍完。直到1998年,中央電視臺新任領導才決定補拍續集。
續集的開頭,以唐僧向唐太宗李世民回憶西遊見聞的方式演繹出了當年遺漏的故事。1984年,由越劇小生張志明扮演的唐太宗李世民將「中國第一小生」徐少華扮演的唐僧送出了長安城,特賜他白馬一匹作為腳力,唐僧跳上白馬揚鞭而去,他答應皇帝3年就取回真經迴轉大唐。
唐僧師徒一路歷盡艱辛,九死一生終於到達靈山取回真經,回到大唐,這一去就是14年。在1998年《西遊記》續集一開頭,唐太宗李世民見唐僧取經回來感慨萬千:「御弟當年答應寡人3年就回國,沒想到一去14年,讓寡人好想念啊」!可不是嘛,從84年唐僧出了長安城,如今已經98年了,真真的14年過去了。為什麼用了這麼多年唐僧才取回真經呢?
原來,1986年1月,《西遊記》前11集在中央電視臺播出,獲得巨大反響,可劇組這時也面臨著巨大考驗,因為《西遊記》和《紅樓夢》是同步拍攝的,央視供應不上資金了,兩大劇組都缺少資金,而央視只能滿足其一,結果紅樓夢劇組捷足先登,西遊劇組就沒有經費了,央視只得將《西遊記》叫停拍攝。
《西遊記》如此深受老百姓的喜愛,楊潔導演不死心停止拍攝,怎麼向全國的老百姓交代呢?經央視應允,劇組自己找經費,但播出版權扔歸央視所有。
《西遊記》因資金短缺要停拍的消息很快在社會上不脛而走。1985年6月中旬在新鄉拍完鏡頭,徐少華就近回了趟濟南。在山東省話劇院,兩個同事的孩子在院裡攔住他,把壓歲錢和零花錢包在手帕裡,讓他帶給劇組。當時,中央電視臺也收到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小觀眾們的「捐款」,收款人大多是「孫悟空」,可見中國人對《西遊記》的支持和喜愛。
山東省話劇院老演員李鴻昌老師,也是徐少華的同事,在82版《西遊記》中飾演了蜈蚣精,《西遊記》續集中扮演了比丘國的驛官和涇河漁夫。他不僅在劇中扮演過多個角色,同時他也是《西遊記》劇組的擔任劇務副主任和製片副主任。為什麼要提他呢。因為他是《西遊記》的救星,是他向山東省兗州鐵道部第十一工程局拉來了300萬的贊助,《西遊記》才得以繼續拍攝。
原來經李鴻昌老師向好友求贊助,原鐵道兵團第一師第三團副政委回金龍,是一位戰士作家,幾年前剛剛轉業回到山東濟南。鐵道兵團第一師在1984年兵改工後改編為了鐵道部第十一工程局,局機關設在山東省兗州縣。是他聯繫了鐵一師(十一局)老領導,對方很爽快,答應坐下來談一談。
1985年6月,李鴻昌領著「唐僧」徐少華代表劇組向鐵道部第十一工程局談判,十一局的裴文東工程師接見了他們。因為當時《西遊記》已經在央視播出了「計收豬八戒」一集,徐少華在裡面飾演唐僧是那麼的美,寶相莊嚴、仙風佛骨,在社會上好評如潮,反響極大,李鴻昌老師帶上徐少華到兗州去洽談投資合作,比僅僅帶上海報和未剪輯完的片子顯然更有效,多少還有些「憑此為證」的意思。事情談判的非常順利,中鐵十一局主要領導人與李鴻昌、徐少華飲酒作樂、歡度一霄,為《西遊記》能繼續拍攝表示慶賀。
《西遊記》深受全國人民的喜愛,十一局的領導也是對《西遊記》的熱愛和期待,做出了重大抉擇,巨資贊助《西遊記》的拍攝,他們希望《西遊記》完整播出時會有更大更好的影響,他們願意助這一臂之力,讓《西遊記》起死回生,因為這是全國人民的期盼,也是全國人民的驕傲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