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特別拼命,他們每一天都加班,但收穫卻非常有限。這是因為,許多人在忙忙碌碌的時候,一定會進入一個強撐的誤區。
1
最近,有一部圍繞「到點下班」主題的日劇特別火爆。
這部名為《我,到點下班》的劇集在四月中旬開播,恰好撞上了國內關於996工作制的討論熱潮,劇中女主的那句「我不打算比現在更努力,我要準時下班」戳中了許多職場人的心。因此只播出了兩三集就在中國受到極大關注。
《我,到點下班》的故事發生在日本一家業內排名第二的網頁製作公司裡,女主東山結衣在其中擔任項目總監。
雖然是個中層領導,但她每天8點55才到公司,6點準時下班,絕對不會超過1分鐘。
女主雖然聽上去有些「不懂規矩」,但實際上:她能準時下班,靠的不是甩鍋或摸魚,而是在上班時間高效、專注地工作。
她把每天的待辦事項被她記在便利貼上,粘在電腦屏幕旁,解決一個就撕掉一張,並在下班前全部完成;
工作中哪些事要分配給下屬,哪些事要和同事溝通,她都處理得井井有條;
會忍受半天不喝水,爭分奪秒工作。
至於加班,如東山自己所說,她也不是完全拒絕加班:「每天的工作我都有認真完成。出現緊急情況我也會處理,該加班我也會加班,雖然很少」。
而下了班以後,她會立刻去附近一家中餐館喝半價啤酒,享受人生。
她還會用光自己所有的帶薪假期,去體檢、泡溫泉、做按摩,盡情享受屬於自己的私生活。
360度展示了一個朝九晚六的「職場人」的生活可以有多豐富。
2
當然,一定有人會對這部劇嗤之以鼻,覺得不求上進。
可是為什麼996才是奮鬥?明明準時下班才需要更加努力!
你是否發現,有些人特別拼命,他們每一天都在加班,但是收穫卻非常有限。
這是因為,許多人在忙忙碌碌的時候,一定會走入一個強撐的誤區。
所謂強撐,就是在體力不支的情況之下,還要盡力去完成你設定的目標,這通常會導致工作效率低下。
強撐有三個特點:
第一,體力不支;第二,意志力消耗極大;第三,承受的壓力巨大。強撐到最後可能會心力交瘁。
勤勞的無用功,真的有用嗎?
不請假的人,就一定能拿出成果嗎?
工作時長,是衡量一個人努力與否的唯一標準嗎?
如何進入遊刃有餘的工作狀態,找到自己的人生價值所在,才是對職場人而言最緊要的問題吧。
3
看到這裡,你一定想知道如何判斷自己是否在低效忙碌。那麼不妨問問自己下面這4個問題:
第一,你每個月有沒有用額外的時間來冥想、思考、學習?
首先是冥想。很多非常成功的企業家每天都會用一段時間進行冥想或深度思考,以重塑自己腦中的戰略布局。
瑞·達利歐在《原則》這本書中寫道,人生帶給他最大價值的就是冥想。什麼都不做,靜靜地度過一段寶貴的時光,這個過程十分重要。
那麼,你有沒有能力抽出這樣一段空閒時間,比如每天半小時,用來冥想?如果擠不出這種時間,試問你這塊「電池」是如何充電和更新的?
其次是思考。你的戰略布局和創新的想法不能光靠做。很多人做的比想的要多得多,這樣就會陷入一種只做事而不思考的僵局。而思考的力量是巨大的,通過思考,你才能不斷地調整前進的航向,最終擁有更廣闊的平臺與發展空間。
最後是學習。很多成功的人都是在不斷學習,時刻更新自己的知識體系的,比如上培訓班、補習班,或者進修學位。
如果很久沒翻完一本書,或者沒聽完一整節課了,你在人生這條河流中可能處於一種倒流的狀態。
第二,你的情緒是否穩定?
不良情緒會傷害周圍的人,使你得不到應有的人際支持,同時陷入糟糕的狀態,浪費精力,耽誤要做的事。
不妨問問自己,為什麼要這麼拼?能否不假思索地馬上說出一個理由?如果有一個明確的讓你開心的理由的話,那麼恭喜,你現在擁有一種值得肯定的狀態。
如果找不到一個有效的理由,可以算算自己單位時間付出的成本和收穫的價值是否成正比。同時再想一想自己所謂的這種付出與得到的性價比之間的關係是什麼。
如果無法保持情緒的穩定,平時一直在帶著情緒做事,那就是在強撐。
第三,壓力很大的時候是否有釋放的通道?
壓力過大時,有沒有一種高效減壓的方式?有沒有一種能夠持續幫助自己減壓的通道?如果沒有,壓力就會一直存在,你就是在強撐。
第四,你的自我成長速度是否足夠快?
人生是一個自我迭代的過程。如果升級了自己的賽道,就能明顯提升前進的速度。賽道的不同也是強撐和遊刃有餘的重要差別。
從表面上看,忙沒有問題,但回頭想想,自己的單位時間價值產出比是不是太低了?這個時候,就需要找準自己的最大價值,沒有找到自己的關鍵能力,也就沒有吧資源通過時間實現價值最大化。
4
在《我,準點下班》這部劇中,女主東山也不是一直如此瀟灑。
大學剛畢業時,她去了一家大型旅遊代理公司。
在那裡,她飽受了職場人的心酸。沒有人教她該如何應對成堆的文件和無休止的會議。
而且作為一個新人,前輩有數不清的事要推給她做,稍微怠慢就會被呵斥。
一個月加100小時的班,沒有休息日。她在這樣渾渾噩噩的日子裡,甚至開始期待自己可以生病、受傷。
某一天,她的想法成真了。她在上班期間,從樓梯上摔下來撞到了自己的頭,險些喪命。
於是她告訴自己,不能再這樣下去。
她辭掉了這份人人羨慕的工作,不管別人再怎麼看,都不想再勉強自己。
接著她開始面試,直到遇到了現在的這家公司。
這家公司的社長,在新人培訓時告訴她:
不要做那種一心只撲在工作上的人,要學會享受生活,拓寬自己的眼界,不斷積累類似的經驗,這樣才能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
工作和生活不應該是對立的關係。
關於工作,一個人人都需要回答的核心問題是:你為哪些人,解決了什麼問題,提供了什麼方法?
如果能回答這個問題,那這就是你的價值所在。
如何才能找到真正的人生價值?《精力管理手冊》作者,時間管理專家張萌分享了有效的七步法。
第一步,列出技能。
列出你所有的技能。比如擅長與人打交道,會思考,為人冷靜、鎮定。
第二步,列出興趣所在。
比如喜歡購物,喜歡跟朋友們約會、聚餐。
第三步,尋找特長和興趣的最大交集。
比如你擅長聯絡、溝通,同時喜歡品嘗美食;或者你喜歡健身,又同時喜歡約上三五好友一同鍛鍊,那麼就可以將這種所謂的技能選項和你喜歡做的事情連成一條線。
第四步,找到榜樣人物。
以吃和社交為例,觀察周圍的人,是否有人經常把大家組織在一起品嘗美食並能夠產生盈利價值?就像大眾點評的最初雛形,其實不就是把喜歡美食的一群人聚在一起的嗎?那麼,美團創始人王興有沒有可能是你自己的榜樣人物?
第五步,描述榜樣人物的生活狀態。
你可以通過社交媒體去了解一個人的生活狀態,可以用這樣的生活狀態作為參考,看看是不是自己喜歡的。
第六步,你是否期望成為榜樣人物。
如果你覺得你只有 50% 的地方和榜樣人物相似,而不是 100%,那麼請你描述一下,你是否想讓自己的另外 50% 也與他相似呢?而你又希望把生活過成什麼樣子呢?
第七步,設置規劃路徑。
其實就是設計人生藍圖。在這個步驟中,你需要尋求導師的幫助,並找到合適且能幫助你卓有成效地提升競爭力的課程,從 0到 1 去做一件你既喜歡又能有收穫的事。
寫在最後:
強撐不是可持續發展的人生狀態,不必要的加班也不是,唯有提高效率,找到自己的價值所在,才能每天開心地擁抱美好的工作和生活啊。
相關閱讀
《精力管理手冊:為意志力充電》
張萌 著 | 20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