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日,我市確診了首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該患者居住於海勃灣新城社區民貿南小區。為防控疫情,需要對患者居住的單元進行醫學隔離觀察。
情況緊急,新城社區號召黨員幹部加入對患者所居住單元的24小時值守工作。烏海市中級人民法院5名幹警主動申請,加入了由48名在職黨員組成的新城社區防疫先鋒隊,值守在距離患者所在單元不足一米的地方。
5名幹警是人民法院中的一抹藍色,是人民的忠誠衛士,是消滅邪惡的使者,奮戰在抗疫的最前線。
趙利軍:輕傷不下火線
趙利軍是一位有著30多年工作經驗的司法警察,常年站在維護法庭秩序的一線。疫情來臨時,趙利軍主動請戰,加入新城社區防疫先鋒隊,承擔民貿南小區確診患者居住地的值守任務。儘管之前做過心臟支架手術,但磨滅不了他衝鋒上陣的決心。他克服了自身困難,堅決服從社區分配的任務,參與了整夜的值守。他婉拒了組織因擔心他身體狀況讓他撤下來的命令,依然堅守在疫情一線。這樣的熬夜值守,對於心臟病患者來說無異於在搏命,但他一再堅持,他說,自己已經身處一線,不想讓其他同志再增加風險。可是身體是誠實的,超負荷的運轉讓他支撐不住倒下了。他以一個優秀共產黨員的身份履行職責、完成使命,發揮了黨員幹部的模範帶頭作用。
徐丹萍:跑得多、嘮叨得多
突如其來的疫情改變了歡樂祥和的節日氣氛,打破了和諧安寧的社會生活秩序。烏海市確診新冠肺炎患者後,新城社區防疫工作告急,徐丹萍主動請纓加入新城社區防疫先鋒隊。在這個隊伍裡,她是跑得最頻繁、嘮叨得最多的。跑的多——她既要為值守的同志們申請協調口罩、防護服、手套等防護用具,同時身為烏海中院機關黨委專職副書記,還要完成院黨務工作的布置、協調、匯總等工作;嘮叨的多——她關心值守同志的安全,一遍遍的強調、一次次的叮囑,一再提醒大家做好防護措施,注意消毒、注意保暖。她既是衝鋒一線的勇士,更是防疫先鋒隊這個集體的大家長。
陳志民——衝鋒在疫情一線
陳志民是一名人民法官,疫情面前,他為人民群眾的健康平安衝鋒在前,承擔土地樓小區重點單元值守任務,值守最艱難的前三天。工作開展前期,確診病人家屬依然居住在該小區,他配合衛生工作人員為疫區樓道消毒,積極為隔離人員提供生活必需品。之後,他又接受了民貿南小區重點崗位的值守任務,擔任新城社區防疫先鋒隊臨時黨支部書記,衝鋒在一線,用實際行動踐行著入黨時的誓言。
魏鵬——用行動踐行初心使命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魏鵬主動請戰加入新城社區防疫先鋒隊,接受值守民貿南小區患者居住樓的值守任務,承擔了最為艱苦的凌晨時間段,以實際行動踐行著一個共產黨員的職責和擔當。
王哲——值守最艱苦的凌晨時段
王哲有著豐富的公安工作經驗,看著以前的戰友、同事們都奔赴疫情一線,他按耐不住心中的熱血,申請加入新城社區成立的防疫先鋒隊,到疫情一線民貿南小區值守,並要求值守最艱苦的凌晨時段。他始終相信,只要凝聚每個人的力量,眾志成城,就一定能儘快控制疫情,恢復正常的社會生活秩序。
5位勇士的行為,受到了人民群眾的肯定和稱讚。上崗時,5名防疫先鋒隊員對黨旗宣誓的那一幕,被居民拍攝下來並在快手等APP上分享,群眾配字:「第七天,加油烏海」。
他們是不同的個體,但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共產黨員。他們有著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決心和勇氣,勇敢地衝鋒在疫情第一線,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國家有難,黨員先行,決戰疫情,義不容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