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被一本日本一百多前的設計雜誌驚豔到了

2020-12-24 騰訊網

@前言

小察說:這幾天,我在收集資料時,被一本日本的設計雜誌所驚豔到了,這本書絲毫不遜於《イラストレーション》、《びじゅつてちょう》、《アイデア》等與你們看到最多的《花椿》設計雜誌。這本雜誌出自上個世紀初的日本版畫師古谷紅麟之手,名為《Shin-Bijutsukai》,今天想以此讓察友們欣賞下100多年前的日本樸素極簡之美。話不多說,下面進入正題欣賞~(文末彩蛋還毫不保留的將整本的電子版送給大家哦)

日本の美學百年

Shin-Bijutsukai

新美術海 | 2020.12.04

這本由日本版畫師古谷紅麟創辦的「新美術海」雜誌是日本工藝的近代化與興盛時期的圖案大選集。日本明治二十九年期間由小玲古屋發行,裡面大量的圖案均以花鳥風月等古典素材為主,於明治三十五年(一九〇二)由神阪雪佳共同監修刊行。

裡面版畫有著異常生動的色彩和出色的平面構成,與當今的設計雜誌相比也毫不遜色。

匯集了100多年前日本大量的新藝術派花、鳥、水、波紋等的紋樣圖案,羅列了當時流行的各種設計圖案,融合了日本傳統與西洋近代,頗具異國情調。

首卷

一百多年前的美術雜誌,沒有高新技法,沒有營銷,沒有排行。有的只是日本明治時期圖案設計家的純潔創作,在近現代化襲卷而來的時刻,圖案沿襲古典風範,儀態萬千,設計師們由手上的筆記下來這麼一片世外桃園。

第一卷裡邊大量是現代人極少關注的花、鳥、風、月等花紋的大量應用,衣物當仁不讓,以今天的眼光來看,都夠美輪美奐。

監修刊行的是日本工藝美術圖案設計第一人古谷紅麟,古谷紅麟屬於天才型設計者,也是神坂雪佳的繼任者,但天才早逝,只在世36年。但是他為後人留下的財富是不可估量的,一千八百餘幅圖案,對於了解、研究日本近世藝術風潮與匠心精神,是個非常好的窗口。

四季的風月,微風拂面

令人肅然起敬的是,即使在百年後的今天,當我們再去欣賞這本雜誌內的作品時,依舊可以看到在今天仍不落俗的簡陋圖形及色彩搭配。所以說,好的設計不一定是永恆的,但註定是流淌的。

織物圖案設計主要包括:牡丹、菊花、梅花、團花、竹子、松、石榴、桃子、玫瑰、鬱金香、佩茲利、卷草圖案等。日本四季的微妙情趣,撲面而來。你甚至可以看出書頁上凹凸的手感,充滿著相當日本式情感的體溫,我完全被這偉大的生命力吞噬了。

如果說花花草草圖案太過於兒女情長,那簡單的幾何線條圖案就是對理性主義的完美釋義,這些由幾何學中點、線、面、體組成的紋樣,有抽象的條形圖案、波浪形圖案、格子圖案以及半抽象的複合條格圖案,將幾何形與自然形象結合等,創造出圖形與底子關係單純、明快,達到不拘一格、新穎別致、富有濃厚的現代藝術效果。

《Hundred Generations》

其當中漸隱著誰的文化繼承吾就不提了。所以說,追逐趨勢,追求形式主義,到頭來只是被人們下一秒忘記。它是短暫的滿足,並不會永流不變。好的設計從來都是經受得起時間的推移的,它並不會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而退化,它總是能跟伴隨時代的流淌,影響著我們一代又一代後人。希望我們向新事物學習之時也不要忘記了本身的文化秉承創新,因為要想徵服別人,除了武力外,這才是一個國家最後的軟實力。

COPYRIGHT

資料僅供學習參考/版權歸原作所有

- END -

歡迎將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每天早上6:30不見不散

喜歡請分享,滿意點個讚,最後點「在看」

相關焦點

  • 雜誌罪 · MacGuffin是一本什麼雜誌?
    在深入閱讀這本雜誌前,我無法想像圍繞「窗戶」可以延伸出那麼多的話題,如果說「窗戶」是一個充滿了很多開放意義的媒介,那麼因為這樣的開放和多意,以及從窗戶的兩個面去看這個世界,所形成的認知,都會截然不同,這真是一個充滿了哲學意義的物件。但是為什麼是「MacGuffin」?
  • 從不依靠廣告收入的日本殿堂級設計雜誌《idea》
    創刊於1953年的《idea》雜誌已經走過了接近70個年頭。這本誕生於日本的平面設計雜誌,不僅為藝術設計與視覺領域提供最前沿的動態,也始終面向大眾,提供關於我們周身世界的批判性思考。尤其是在當下信息繁雜的媒體環境中,《idea》仍堅守著紙媒的陣地,最大化作為印刷媒體的特性,為讀者帶來別具一格的思想力量。
  • 日本推理雜誌,哪一本最經典?
    熱愛推理,是日本獨特的文化現象。在日本推理近百年的歷史中,大量的推理雜誌網羅著日本國內外的推理作品,影響了一批又一批推理作家,見證著日本推理的風雲變幻。新青年與新趣味《新青年》由博文館創刊於1920年,在日本推理的創成期,是影響最大的一本雜誌。主編森下雨村以面向年輕一代的方針來打造《新青年》,在刊登翻譯的國外偵探小說的同時,募集新的原創偵探小說。
  • 一本雜誌如何讓人迷戀?
    以下文章來源於未來預想圖 ,作者趙慧未來預想圖由《第一財經》雜誌推出的一個面向年輕人的生活方式項目,團隊主要設立在東京,關注建築與設計,店鋪與零售,城市與商業,媒體與文化等領域,以獨立客觀視角觀察日本乃至全球的新鮮事,希望與你共同打開視野,建立屬於自己的生活方式。
  • 張栢芝和ab上同一本雜誌舊照,網友:張栢芝臉真的是稱得上驚豔
    要說到娛樂圈顏值最高的女明星,估計每個人答案都不一致吧?我覺得張栢芝和Angelababy應該可以排top前5的,尤其張栢芝年輕時候的顏值真的沒得吹,可以說是到打遍天下無敵手的程度了,baby顏值巔峰也很能打,看到兩人在香港上同一本雜誌的圖,真的美哭我。
  • 十本寶藏設計小眾雜誌大公開!
    當我們談論起小眾設計雜誌時,往往會將注意力都放在「小眾」二字上,一是因為雜誌的「知名度」不高(但這也不是判斷一本雜誌好壞與否的標準),二是因為角度新穎、風格獨特。當越來越多的小眾雜誌隨著網際網路的發達不斷湧現時,我們會發現它們的魅力不言而喻。
  • 隨手一本日本時尚雜誌,封面便可能出自她之手!
    ▲被這一張的坂口小天使完全秒到在如今日本的書店中,隨手拿起一本雜誌,很有可能封面便是出自她手,她似乎沒有那麼出名,可合作的雜誌卻不下30餘種,比如《SPUR》《Men’s non-no》《 Seventeen》《NYLON JAPAN》《裝苑》《 Soup.》《Kiitos 》《mina》《SPRiNG》《FRaU》《ViVi》《Figaro Japom》等等。
  • 比日本時尚雜誌更精彩的,是雜誌編集長們
    雜誌內容也像它的名字一樣——複雜,它可能是寫真集,可能是百科全書,可能是生活指南,可能是任何東西。在出版業潰敗的時代,停刊似乎成為了許多雜誌的宿命,但日本雜誌卻是個例外,它們逆勢而上,收穫無數海內外讀者。這背後,往往少不了一個叫「編集長」的靈魂人物,他們將日本文化中的敬重與細心反映在其中,源源不斷地發掘著一本雜誌的潛力。
  • 雜誌罪 《B》雜誌,蔦屋書店,什麼是日本的「熟年人」?
    首先,為你介紹《B》//《B》是一本在韓國首爾出版的雜誌,以月刊形式每年出版十本,這是一本宣稱不收費的介紹品牌的雜誌。今年六月,我在東京代官山蔦屋書店買了兩期。《B》的全稱是:「Brand,Balance,Brand Documentary Magazine」——品牌,平衡,一本關於記錄品牌的雜誌。
  • 買雜誌送包包?一年一度最划算的購物季又到了
    嗯哼嗨姐一本也不買封面人物再大牌哪裡比得上日本雜誌的贈品誘人啊?今年日本時尚雜誌九月刊的贈品持續開掛各式包包、彩妝、護膚品一應俱全而且一本雜誌才700-900日元不等折合人民幣不到一百塊錢!!!別看只有一小瓶,還是很耐用的 一次只需要使用3-4滴就可以了12ml的正裝要賣4230日元一瓶3ml算下來也要一千多日元但是雜誌才幾百日元啊真的超划算《MORE
  • 讓《MacGuffin》教你如何做一本得獎的雜誌~
    借著最近剛出爐的第九期的熱度,我們把往期《MacGuffin》都搬出來翻了一遍,並從做雜誌的角度總結了幾點《MacGuffin》的迷人之處,偷師他們是如何做好一本雜誌的。每一期《MacGuffin》都會用使用的物件小圖標作為一本設計文化雜誌,《MacGuffin》雜誌中沒有過於繁複的設計元素,或喧賓奪主的設計語言,整本雜誌邏輯結構非常清晰,僅使用了輕巧又討喜的設計將內容串聯在一起
  • 這一百年間人們的想像力有多野?
    因為這本書收錄的是美國《大眾科學》雜誌145年來的封面,而這些封面都是當時的藝術家對科學、對未來的一些想像和預言,充分反映出這些插畫創作時的科技狀況;至於「藝術大觀園」的部分,意思是這些封面本身都是非常精美、優秀的藝術作品,它們全彩印刷,早年由藝術家精心手繪,近年來多為電腦繪製。
  • 櫻井翔登上日本生活設計雜誌《Casa BRUTUS》封面
    據日媒消息報導,日本偶像組合《嵐》的成員櫻井翔,登上了日本生活設計雜誌《Casa BRUTUS》2019年12月號的封面。該雜誌將於11月9日刊行。 櫻井翔攜手《Casa BRUTUS》雜誌開創的建築特集《櫻井翔的建築學習之旅》,目前正在連載中。《Casa BRUTUS》2019年12月號,將迎來專欄《日本聖地100》的第100回連載。作為紀念,該雜誌將通過十幾頁的專訪內容,來詳細敘述「櫻井翔三次到伊勢神宮參拜」的感想。
  • 對藝術界宣布隱退後,他做了一本超現實的圖片雜誌
    《廁紙》雜誌特刊這本以半年為頻率出版的雜誌,其實在2010年就已經開始出刊了。這得追溯到2009年,卡特蘭和法拉利在首次合作拍攝中,就萌生了要一起做一本雜誌的想法。但雜誌就不一樣了,《廁紙》不僅解放了卡特蘭的實驗性,還讓他的創作和想法更加多元,不必事事完美,這種實驗性讓犯錯可以被接受,最終,反而會在一種更自由的狀態中刺激其創造性。對於這一對由當代藝術家和攝影師組合起來的創作雙人組來講,創辦一本視覺雜誌,展現了攝影圖像的表現力,也即圖像不受文字說明指定其的能獨立表達意義的能力。
  • 讓聶永真一直擔任設計封面的原因——《The Big Issue》大志雜誌
    《The Big Issue》 幾乎可說是臺灣最早被大眾認識的社會企業,早在社會企業一詞盛行前就採用該模式營運,在購買雜誌時,我們可以直接接觸與企業合作並受惠的街友、弱勢朋友,他們通常都很親切,總會熱心介紹這期雜誌的封面人物與專題。我想,這或許就是我們買《The Big Issue》 的原因吧!它賣的不只是內容,還有實際幫助街友、與街友互動的體驗。
  • 日潮韓流:曾經的潮流穿搭,都是從日本雜誌學起!
    在韓流沒興起前,我們的青春潮流是沉浸在日本雜誌裡,即便對日文一字不通。而日本雜誌種類多到生活、時尚、動漫、明星等方方面面都有,出版社就有4000 多家!其中時尚雜誌是最多的一類,在這麼高的競爭力下,無法脫穎而出,吸引大眾,是很容易倒閉的。
  • 關於一本旅行雜誌的製作,你了解多少?
    關於一本雜誌的製作,你了解多少?一個多大規模的團隊?朝夕相處的編輯部?
  • 一本叫《The Big Issue》的雜誌,如何解決城市流浪漢大問題?
    與那些小清新的生活方式內容不同,它更愛在設計上大量採用方框粗體標題和激烈撞色。雜誌內容主要分為 3 個版塊:豆腐塊似的事件快報與生活知識清單、觀點速遞;人物訪談與專題報導;涵蓋了書籍、電影、電視、音樂等領域的文化部分。做一本流浪漢相關主題的雜誌,很容易讓人陷入一種「悲天憫人」的俯視視角。
  • 一本雜誌的封面有多少種可能?「《畫刊》45周年封面計劃」展大開腦洞
    「我將『畫刊』文在皮膚上,又把它拍成照片,做成封面,無形中,兩種媒介打破了邊界,很有意思。」 很多人好奇,這個背影裡的人是誰?「她是一位杭州的女攝影師。」吳俊勇告訴記者,他在微博和微信公共號上發布徵集後,大概有20多個人報名,有不同城市和職業的參與者,最終選擇了這位攝影師。
  • 原來贈品才是日本雜誌的本體……
    「總覺得國內美妝博主們常做的100元整臉化妝品挑戰的選題讓日本博主做畫風一定歪樓,買一本雜誌回家,還能剩下錢買個飲料!」譬如《GLOW》6月號送出了3個12色的彩妝盒,7月號送了8色眉妝附錄。《美的》8月號的附錄則打出了夏日組合拳,附錄包裡covermark的30g洗面奶、小粉餅,可以掛脖的扇貝形小風扇,悅詩風吟10ml的綠茶肌底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