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藝術界宣布隱退後,他做了一本超現實的圖片雜誌

2021-02-24 一個人的文藝復興

  一對組合:

 莫瑞吉奧·卡特蘭

 Maurizio Cattelan

    +

 耶爾保羅·法拉利

 Pierpaolo Ferrari

 一本雜誌:

  廁紙

 TOILETPAPER



2018年3月出版《廁所,馬丁,紙,帕爾》

今年新鮮出爐的一期《廁紙》特刊,意在向前馬格南主席Martin Parr致敬,這一期雜誌也充滿了調皮和幽默,名為《廁所、馬丁、紙、帕爾》(Toilet Martin Paper Parr),限量發行1000本。

封面是Martin Parr的作品,封底為卡特蘭+法拉利出品的作品。這對藝術組合和Martin Parr的作品以色彩和形式的呼應,相互穿插在內頁之中。

Maurizio Cattelan

作為當代藝術界的巨星級人物,卡特蘭的個人藝術實踐,曾一次次引起過人們對當代藝術語言的關注。

2011年在紐約古根海姆美術館做了大型回顧展之後,卡特蘭宣布了隱退,這或許在當時震驚了很多人。但是,隱退之後的卡特蘭,並沒有在義大利的小島上買別墅曬太陽釣魚,也沒有隱居鬧市從此不聞世事,而是跟同為義大利籍的時尚攝影師法拉利一起,辦了一本超現實的視覺雜誌。


《廁紙》雜誌特刊

這本以半年為頻率出版的雜誌,其實在2010年就已經開始出刊了。這得追溯到2009年,卡特蘭和法拉利在首次合作拍攝中,就萌生了要一起做一本雜誌的想法。

那麼問題來了:作為一位功成名就的當代藝術家,有那麼多事情可以做,且網際網路時代有那麼多載體可以用,為什麼單單要辦雜誌?

《廁紙》雜誌第一期,2010年6月

第二期《廁紙》雜誌,2011年1月

要回答這個問題,先來看看卡特蘭。對卡特蘭個人來說,做雜誌是對他自己創作的一種解放。

之前的藝術生涯中,他如同一線品牌的服裝設計師一般,每年要構思幾個作品,而作品必須以完美無誤的形式來表達他的主要觀點,這或許讓他產生很大的壓力和自我懷疑,一直處於緊繃狀態中。

但雜誌就不一樣了,《廁紙》不僅解放了卡特蘭的實驗性,還讓他的創作和想法更加多元,不必事事完美,這種實驗性讓犯錯可以被接受,最終,反而會在一種更自由的狀態中刺激其創造性。

對於這一對由當代藝術家和攝影師組合起來的創作雙人組來講,創辦一本視覺雜誌,展現了攝影圖像的表現力,也即圖像不受文字說明指定其的能獨立表達意義的能力。而他們最初選擇雜誌作為藝術平臺,主要是為了確保這些圖片在儘可能多的觀眾中傳播。

二人組作品

當然,他們兩人製作的這本雜誌,本身就是一件藝術品。

這本視覺雜誌,意在希望在儘量少說點什麼的情況下,讓它有意義。我們可以看到,雜誌以輕盈大膽的色調和明亮的色彩,精心設計的場景和敘事,在一種顛覆性且頑皮的調調中,宣示了時尚偏鋒和強烈幽默的風格。

《廁紙》雜誌第十三期,2016年6月

因此,這份雜誌不僅以其反骨的風格,打破了時尚、廣告、電影等影像畫面的流行,更以諷刺和幽默狠狠地戳了主流一把。

而因為其備受矚目和追捧,其照片被應用在各種產品和媒體上。如在《Wallpaper》《The NewYork Times Magazine》等的封面:



如果說探索圖片在紙質之外生存的多種可能性,這對二人創作組合,可謂是典範:

他們的玩法多種多樣,伴隨著雜誌生產了諸多副產品。而《廁紙》品牌,也跟各種時尚、商場、廣告、和藝術博覽會等進行了諸多的合作。既出現在巴黎指標性百貨公司拉法葉的櫥窗裡,也出現在2016年邁阿密的巴塞爾藝博會上。

這對藝術雙人組為巴黎拉法葉百貨做的櫥窗

而讓廣大喜愛他們作品和風格的大眾來講,他們生產的可以讓人買得起的諸多《廁紙》雜誌的副產品,可謂是一種在大眾商品之外的氣質選擇,不但不用擔心跟一般的生活用品撞貨,而且顯得超級小眾和有品味:

衣 服:

沙 發:



鏡子:

23歐

鍍金銀項鍊:

95歐

海灘毯:

50歐

床品四件套:

229歐

裝飾品:

肥皂:

20歐

球鞋:

桌布及餐具:

桌布27歐

銀耳環:

90歐

購物袋:

15歐

搪瓷碗:

18歐

熱水壺:

72歐

託盤:

23歐

滑板:

220歐

這些只是很少一部分他們的延伸商品。而相對於當代藝術品動輒天價,這些日常用品顯得非常親民,而且,它們還是如此的特別。想靠作品吃飯的藝術家們,或許可以由此找到些靈感,開拓收益途徑。別拉不下臉來去開發產品了,看看這位當代藝術界的明星就做了很好的示範,創造一種視覺語言,做出一個品牌,然後很幽默又有氣質地把錢賺了。

——————————

  傅爾得


專欄作家,策展人,著有《一個人的文藝復興》、《肌理之下》。對一切未知的未發生的事情抱持強烈的好奇心。相信美好的一天,可以從做一份元氣早餐開始。

拒絕二手生活,拒絕被姿態俘虜,在等死前的絕地反擊,就是來一場一個人的文藝復興。

 

網站:www.joannafu.net

郵箱:fulingirl123@gmail.com 

 

書名:《肌理之下:一個人探尋臺灣攝影》

作者:傅爾得  著

出版社:浙江攝影出版社

策劃:鄭幼幼攝影工作室

出版時間:2017年12月

ISBN:978-7-5514-1902-4

頁碼:352

紙張:特種紙

書籍設計:融象設計 顧頁

長按二維碼,識別「浙江攝影出版社微店」購買

購書方式:

全國部分實體書店、浙江攝影出版社微店(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亞馬遜、京東、噹噹等網站均有售。如需籤名版,請在公眾號發消息留言。

相關焦點

  • 被曝出軌,他直接宣布隱退了!
    被稱為「日本音樂教父」的小室哲哉今天召開記者發布會,宣布隱退。
  • 雜誌罪 · MacGuffin是一本什麼雜誌?
    雜誌主創人:Kirsten Algera和Ernst van der Hoeven直接把這個電影術語拿來做了自己雜誌的名字。這樣看來,不難理解,這是一本關注生活中雖然不起眼,但是重要的物件的雜誌。我個人認為:《MacGuffin》像是一本苦行僧般的獨立雜誌,但對於喜歡文字與另闢蹊徑,找尋生命中被丟失的意思的人來講,《MacGuffin》則是去年誕生的一個驚喜。
  • 讓《MacGuffin》教你如何做一本得獎的雜誌~
    借著最近剛出爐的第九期的熱度,我們把往期《MacGuffin》都搬出來翻了一遍,並從做雜誌的角度總結了幾點《MacGuffin》的迷人之處,偷師他們是如何做好一本雜誌的。每一期《MacGuffin》都會用使用的物件小圖標作為一本設計文化雜誌,《MacGuffin》雜誌中沒有過於繁複的設計元素,或喧賓奪主的設計語言,整本雜誌邏輯結構非常清晰,僅使用了輕巧又討喜的設計將內容串聯在一起
  • 一本雜誌的封面有多少種可能?「《畫刊》45周年封面計劃」展大開腦洞
    吳俊勇告訴記者,他在微博和微信公共號上發布徵集後,大概有20多個人報名,有不同城市和職業的參與者,最終選擇了這位攝影師。他覺得,作為一本雜誌的封面,最好能起到在一堆書中脫穎而出的作用,一個女性柔美的背影,目光自然會被吸引。而這幅作品背後,更是把意義擴展到了人和書本上,也讓更多人有機會去了解這本雜誌。
  • 一本雜誌如何讓人迷戀?
    你一定有這樣的印象:如果是一本視覺語言為主的設計雜誌,那麼它可以用通欄、簡單的文圖關係去表現一個相對簡單的版面結構。留白夠多,也會有更「高級」的印象。但是普通新聞雜誌就很難做到這一點,因為它要呈現更多信息,遇到的問題也更棘手:圖沒有那麼美怎麼辦?甚至——沒有圖該怎麼辦?
  • 「日本第一女公關」愛澤繪美裡隱退,身價曝光年收入超兩億
    9月24日,根據臺媒的報導,與日本「帝王級」牛郎羅蘭齊名的日本第一女公關,被稱為「女帝」的「日本第一酒店小姐」愛澤繪美裡已經宣布隱退,她的驚人身價也被曝光,年收入超過兩億日元(約1200萬人民幣),還大手筆買名牌送員工引來不少熱議。
  • 「日本第一女公關」愛澤繪美裡隱退,不菲身價曝光年收入超兩億
    9月24日,根據臺媒的報導,與日本「帝王級」牛郎羅蘭齊名的日本第一女公關,被稱為「女帝」的「日本第一酒店小姐」愛澤繪美裡已經宣布隱退,她的驚人身價也被曝光
  • 「日本第一女公關」愛澤繪美裡隱退,不菲身價曝光年收入超兩億
    9月24日,根據臺媒的報導,與日本「帝王級」牛郎羅蘭齊名的日本第一女公關,被稱為「女帝」的「日本第一酒店小姐」愛澤繪美裡已經宣布隱退,她的驚人身價也被曝光,年收入超過兩億日元(約1200萬人民幣),還大手筆買名牌送員工引來不少熱議。
  • 沒想到,一本叫「讀者」的雜誌,快40歲了
    這一年的秋天,甘肅人民出版社總編輯曹克己將辦一本新雜誌的任務交給了兩個資歷尚淺的年輕人,蘭大的胡亞權和清華的鄭元緒。 缺乏經驗的兩個人為辦一本什麼樣的雜誌,苦苦思索、思想碰撞著,後來閉門造車無果的兩人在到出版社的圖書館產生了靈感——辦一本報刊雜誌的精華選編在一起的綜合文摘雜誌。
  • 除了《Kinfolk》之外,還有哪些獨立雜誌值得看
    如果說你要拍攝ins風格的照片你一定會注意到《Kinfolk》這本雜誌做背景出現的頻率非常高📷
  • 宣布隱退後的這一年,安室奈美惠獻上了她最華麗的告別
    於是她選擇通過自己的官方網站給自己一份這樣的禮物: 「我,安室奈美惠,決定將與2018年的9月16日隱退。」 這條猝不及防的消息瞬間讓眾人譁然,因為就在她宣布隱退的前幾天,安室奈美惠才在她的家鄉衝繩舉辦了她出道25周年的演唱會。
  • 一本叫《The Big Issue》的雜誌,如何解決城市流浪漢大問題?
    雜誌內容主要分為 3 個版塊:豆腐塊似的事件快報與生活知識清單、觀點速遞;人物訪談與專題報導;涵蓋了書籍、電影、電視、音樂等領域的文化部分。做一本流浪漢相關主題的雜誌,很容易讓人陷入一種「悲天憫人」的俯視視角。但在《The Big Issue》,不僅早年就有流浪漢參與寫作文章的軼聞,這些雜誌銷售員也可以成為報導中的主角。
  • 日本第一女公關宣布隱退,顏值高登整容模板榜,一天能賺178萬
    9月24日,根據臺灣媒體消息,被譽為「日本第一女公關」的愛澤繪美裡宣布隱退,她的粉絲為她斥巨資舉辦隱退儀式,儀式上有用玫瑰花瓣鋪成的紅色地毯,還有價值一億日元的香檳塔,場面非常壯觀!除了當公關之外,愛澤繪美裡在年輕時還進軍了時尚圈,當過時尚雜誌的模特
  • 日本第一女公關宣布隱退,長相溫柔似ab,出手闊綽給員工送名牌包
    9月24日,根據臺灣媒體消息,被譽為「日本第一女公關」的愛澤繪美裡宣布隱退,她的粉絲為她斥巨資舉辦隱退儀式,儀式上有用玫瑰花瓣鋪成的紅色地毯,還有價值一億日元的香檳塔
  • 被兩任妻子劈腿,卻靠一本雜誌活成了全世界男人的夢想!
    今年已經90歲的老爺子,靠一本5毛錢雜誌逆襲,打造了最牛情色帝國。 全球男性都嚮往的傳奇人物 亞馬遜在8月11日宣布準備為《花花公子》及其創刊人休·海夫納(Hugh Hefner)製作一部13集紀錄片型的電視劇。
  • 一本美好且獨特的小眾旅行雜誌——《CEREAL》
    ▲圖為中文版第一期《穀物》2012年,創始人Rosa和Rich一起辭職後,同為旅行狂熱愛好者的他們,自創了這一本旅行以及生活方式的雜誌。半年發行一刊,四年也只發行了九本。創始人分享了他們親身到訪的城市文化、生活方式、美好事物,他們的雜誌風格簡單又獨特,吸引了一批品味獨特的小眾群體。
  • 日本推理雜誌,哪一本最經典?
    在日本推理近百年的歷史中,大量的推理雜誌網羅著日本國內外的推理作品,影響了一批又一批推理作家,見證著日本推理的風雲變幻。新青年與新趣味《新青年》由博文館創刊於1920年,在日本推理的創成期,是影響最大的一本雜誌。主編森下雨村以面向年輕一代的方針來打造《新青年》,在刊登翻譯的國外偵探小說的同時,募集新的原創偵探小說。
  • 25歲上春晚,拍雜誌3天賣50萬冊,隱退5年,40歲回歸,只為做唯一
    在2007年,阿朵為《男人裝》拍攝了一組雜誌封面,3天銷量50萬冊,創造了當時的一個記錄。 二、高光時宣布隱退,黯然離場,是為了更好的歸來。因為真心喜歡,從小就想當藝術家的阿朵,進部隊跳舞,參加歌唱比賽,並不斷的朝這條路邁進。從她涉足影視圈就可以看出來,如果不是後來身體的原因,我們或許會在多部影視劇中看到她的身影。
  • 孤獨星球停刊,細數那些曾在紙媒界叱吒風雲的雜誌
    就在一周前,《Lonely Planet》(孤獨星球)宣布停止出版同名雜誌,這個消息無疑是失望的。對於同在旅遊業的我來說,內心感觸良多。 以前一本雜誌可以細細品味一個月,我還會把自己喜歡的內容都剪貼下來做成一本手冊(就像現在的收藏)。
  • 《通俗歌曲》停刊:偌大一個中國就容不下一本雜誌嗎?
    《通俗歌曲》雜誌陪伴了我們三十多年的《通俗歌曲》雜誌,就這麼沒了。我依稀記得當時我指著年級主任的鼻子問道:「偌大一個學校,就容不下這一本薄薄的雜誌?我一沒違法二沒亂紀憑什麼又開我回家?」主任微微一笑:「宿舍不許看『閒書』。」「那他們看《讀者》和《青年文摘》怎麼就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