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你了,激子素

2021-01-18 大科技

找到你了,激子素

20世紀60年代,哈佛大學理論物理學家伯特•哈爾佩林提出了「激子素」這一概念,經過50多年的研究,科學家們終於確定了這種物質形態的存在。

理論上,激子素應該是存在的。它是一種冷凝物,幾乎所有的原子都凝聚到能量最低的量子態,形成一個宏觀的量子狀態。超導體和超流體都是冷凝物。

想要證明激子素的存在,首先要證明激子的存在。當原子的一個核外電子流失,就會出現一個空位,這個空位就是「空穴」。空穴呈正電,電子則帶負電,二者由於靜電庫侖作用相互吸引,電子既不遠離也不落入空穴中,形成一種束縛態,這種束縛態就是激子。科學家運用一種高超的技術精確測量了電子的動量。他們發現,當物質溫度達到-83℃時,出現了軟質等離子體階段,這是激子出現的前兆,預示著激子的存在。

證明激子素的存在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揭示量子力學的各種謎團。


相關焦點

  • 什麼是激子(Exciton),以及激子BEC的基本筆記
    類似於,你坐在車上,繫著安全帶,當路很顛簸時,你會被彈起來,誇張點說,會離開座位,但又不遠,因為有安全帶。這的安全帶就是電和空的靜電作。但最終還是會回到座位上去。從座位上離開的你就是電,座位就是空。此時的電和空有靜電作組合在起,整體是激。點說明: 激通常只能在低溫下實現,但研究者發現,兩種不同材料的邊界上,電從邊界的側激發到另側時,也能產激,且是在室溫下即可。
  • 「激子」為高性能電子產品鋪平了道路!
    博科園-科學科普:物理學類在開發出一種在室溫下控制激子流動的方法之後,EPFL的科學家們發現了這些準粒子的新特性,這些特性將促使更節能的電子設備產生。這是是第一個在室溫下控制激子流動。現在,來自EPFL納米電子和結構實驗室(lane)的科學家們又向前邁進了一步,已經找到了一種方法來控制激子的一些性質並改變激子產生光的偏振。這可以導致新一代的電子器件的電晶體,經歷更少的能量損失和散熱。科學家們的這一發現是電子學研究新領域的一部分,並於2019年1月4日發表在《自然光子學》上。
  • 研究團隊利用激子將電子學帶向未來
    激子可以徹底改變工程師研究電子產品的方式。一組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研究人員創造了一種新型電晶體,其中一種是使用激子而不是電子的電路元件。值得注意的是,它們的激子基電晶體在室溫下有效地發揮作用,這是迄今為止不可逾越的障礙。他們通過使用兩個2-D材料作為半導體實現了這一點。
  • 三線態激子在室溫磷光方面的應用
    主要原因在於:(1)發光過程一般涉及到從短壽命(納秒)自旋允許的單線態激子向長壽命(微秒)自旋禁止的三線態激子的轉換;(2)三線態激子對氧氣和溫度極其敏感,因此需要嚴苛的環境條件,包括超低溫、惰性氣氛、特定的主體基質和設計晶體等。相比之下,無機餘暉材料由於獨特的激子躍遷過程,使其顯示優越的發光效率和長的壽命(可以天或月為單位)。在近日發表的Adv. Funct.
  • 壓力調控激子複合增強二維鈣鈦礦發光
    北京高壓科學研究中心的呂旭傑研究員與楊文革研究員帶領的研究團隊最新發現,壓力可以有效抑制激子缺陷俘獲從而顯著提升二維鈣鈦礦材料的發光性能。  圖1:不同壓力下的螢光強度和激子缺陷態在螢光峰中的貢獻。
  • 【研究亮點】半導體激子效應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iChEM副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謝毅教授團隊在半導體光催化劑激子效應的研究中取得了新進展。研究人員報導了結構限域效應在設計激子材料中的重要作用,並通過晶面工程實現了材料的激子過程調控及其光催化性能優化。
  • 基於激子的電晶體:未來電子器件將迎來新希望!
    背景激子,是指在光躍遷過程中,被激發到導帶中的電子和在價帶中的空穴,由於庫侖相互作用形成的束縛態。激子通常可分為萬尼爾(Wannier)激子和弗倫克爾(Frenkel)激子。,這種激子主要是在絕緣體中。
  • 神奇的「激子」:新一代電子器件將更節能!
    該團隊率先實現了室溫條件下的激子控制。現在,他們將這項技術推進了一步,發現了一種控制激子某些特性以及改變它們產生光線的偏振特性的方法。這項研究的論文已在《自然光子學(Nature Photonics)》期刊上發表。
  • 《自然》雜誌:範德華磁性材料中發現的量子激子
    當光照射到半導體晶體中的電子上時,傳導電子可以與半導體中帶正電的空穴結合以形成束縛態,即所謂的激子。激子像電子一樣流動,但是當電子空穴對重新聚在一起時發光,激子可以加快整個數據傳輸電路的速度。此外,許多外來物理相(例如超導)是激子產生的現象。
  • 激子絕緣體,研究證明了上世紀60年代的預測!
    伍倫貢大學和莫納什大學的一項合作研究發現了證據,證明上世紀60年代預測的物質新階段——激子絕緣體,在銻銻(110)納米薄片中觀察到激子絕緣相的獨特特徵。這一發現為尋找可能攜帶激子超流體的激子絕緣體提供了一種新策略,進一步研究將需要充分理解這一物質新階段的豐富物理學。發現物質新相是凝聚態物理學的主要目標之一。
  • 科學家發現:用於集成量子光學,二維材料中的局域激子!
    在研究中,團隊沒有找到密度泛函理論計算二烯化鎢材料固有點缺陷,與通過掃描隧道光譜獲得光譜之間的相關性,然後將重點放在與二烯化鎢材料相關的氧相關的點缺陷上。這些缺陷可以在合成過程中或通過環境鈍化很容易地嵌入到材料中。通過消除過程,發現晶格中與氧間隙有關的缺陷最有可能在實驗觀測到光譜位置產生局域激子態。
  • 交大化院博士後李志鵬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撰文完善雙激子結合...
    以WSe2為例,隨著材料逐漸由塊體減薄至單層,其能帶結構由間接帶隙轉為直接帶隙,並且由於庫倫相互作用的增強和屏蔽效應的減弱,一些比常見半導體擁有更高結合能的激子(Exciton),帶電激子(Trion)和雙激子(Biexciton)等都相繼出現。
  • 對滷化鉛鈣鈦礦材料的高溫激子態及其捕獲行為的研究
    導讀: 研究發現,激子的輻射和俘獲過程與陷阱態密切相關,並表現出物相依賴行為。對於正交相,激子可以在皮秒量級內被捕獲,而產生強的缺陷態輻射。對於四方相,這一過程是被顯著抑制的,獲得了低至10-18 cm2量級的電荷俘獲截面以及長達數百納秒的載流子壽命。
  • 科學家首次在室溫條件拍攝到激子極化激元納米圖像!
    導讀最近,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 Zhe Fei 帶領的科研團隊, 在室溫條件下,創造出了激子-極化激元,並研究了其相關特性,還首次拍攝到了這種準粒子的納米圖像。關鍵字準粒子、激子極化激元、光子、半導體、量子背景今天,我們還是從一個非常重要的物理概念開始。
  • 太原理工大學 王龍博士等《JACS》:醌式聚合物中的激子裂分現象
    單線態激子裂分 (Singlet Fission) 是有機半導體材料吸收一個高能光子、產生一個高能單線態激子並將其轉化為兩個三線態激子的多激子生成過程。基於該過程的光伏器件,可以有效降低高能光子的熱損耗,同時使得器件內光電流增倍,進而大幅度提高光電轉化效率。
  • 鑭摻雜無機納米顆粒點亮分子三線態激子
    鑭摻雜無機納米顆粒點亮分子三線態激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9 21:52:58 劍橋大學Akshay Rao團隊通過鑭摻雜無機納米顆粒點亮三線態激子。
  • 研究揭示鈣鈦礦量子點激子複合與自旋弛豫的定標規律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分子反應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光電材料動力學創新特區研究組研究員吳凱豐團隊採用飛秒瞬態光譜技術,系統地研究了鈣鈦礦量子點體系的激子複合與自旋動力學,揭示了量子點尺寸與組分對俄歇複合和自旋弛豫壽命的影響,並基於光學斯塔克效應實現了對自旋態能量的操縱,對理解鈣鈦礦量子點的基本光物理及其在光電和量子器件方面的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 通過調節激子效應在共價有機框架中實現光催化分子氧活化
    通過調節激子效應在共價有機框架中實現光催化分子氧活化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5 16:06:45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江海龍課題組近日提出了通過調節激子效應在共價有機框架(COF)中實現光催化分子氧活化。
  • 西安交大在量子限域無機滷化鉛鈣鈦礦的激子離化機理方面
    二維超薄層CsPbBr3納米片具有類量子阱結構,能獲得增加的激子結合能和吸收截面,是研究鈣鈦礦激子離化機理的理想材料。 西安交通大學電信學院電子陶瓷與器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國際電介質研究中心及陝西省先進儲能電子材料與器件工程研究中心納米複合材料課題組採用膠體化學法合成了厚度為1.8 nm,相當於3個原子單層的超薄CsPbBr3納米片,其具有顯著的量子尺寸效應,表現為強的激子吸收峰和大範圍藍移的螢光發射峰
  • 通過可調籠型支架實現熱應力超分子納米複合材料中的弗倫克爾激子
    通過可調籠型支架實現熱應力超分子納米複合材料中的弗倫克爾激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19 10:47:23 美國紐約城市大學的城市學院Dorthe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