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李清照的這首《如夢令》一直在我腦海裡盤旋,也許正是這樣一個富含詩意的名字,讓我對《知否知否 應是綠肥紅瘦》這部古裝電視劇偏愛了些。
這部大型的古裝電視劇長達70集,目前播到三十來集,可以說這個劇名跟這部劇的內容不是很匹配,唯一可以聯繫上的便是這部劇體現了宋朝經濟的空前盛況,勾欄瓦舍、商品經濟繁榮,做官的與從商的聯姻常有,插花、投壺、制茶等技藝重現,以及演員的服裝、布景、動作等方面都能看出與時代相符合。
作為一部正午出品的古裝劇,又是小說改編,書粉劇粉自然是期望很大。雖然影視重現文學作品有限,也存在一些瑕疵,如劇裡很多語言重複、矛盾,不可仔細推敲,但在人物的塑造上,編劇多加了一些情節,立體了人物,讓人物從書裡走出來,這就是一部成功的作品。
自《知否》播出,就引起極大的關注,微博熱搜幾乎天天都有,被劇中圈粉最多的莫過於朱一龍扮演的齊衡,人稱小公爺,京城第一美男,父親是齊國公,母親是平寧郡主,典型的官二代,這個作為劇裡的男二,卻有著男主的標配。
原著中這樣描寫齊衡:
——那少年語聲朗朗,笑容溫潤,唇紅齒白,目朗眉秀,神採傾國,挺拔如竹……
——湖藍長衣,淺藍腰帶,滾藍邊荷包,青藍飾扣,肩上粉紅桃花,一頭鴉羽烏髮,好個精緻清新的少年郎。
可以說原著中,作者賦予齊衡這個人物所有美好的象徵,絕好的家世,絕好的樣貌,還有絕好的脾氣品質,待人謙和,真是陌上人如玉,公子世無雙,所有汴京城裡的女子都為之傾倒。在那一場馬球會上,他成了耀眼的明星,豪門貴女對他一見傾心,便是要了他。他才哭笑著說,都說女子才是禍水,而自己竟成了褒姒、妲己,可笑可笑……
一切美好的東西,太過完美便不真實,所以作者又將其碾碎,那個翩翩少年郎,將初戀過成一輩子,縱然往後餘生仕途順遂,步步高升,但命運卻給了他一個盛明蘭:求不得,不得求,老病死,愛別離,他就此受盡,一生難言多少悽苦悲涼。
在那個封建年代,齊衡為自己所愛的人拼搏過,拿自己的命相搏過,但他始終不敢拿明蘭的命來抵抗,他心底的純粹讓人覺得動容,在抗爭無果後,他便為她祈求覓得佳婿,這樣一個含有悲劇性的人物在朱一龍的演繹下,愈發顯得立體、豐滿。
人生因有遺憾,才美吧。當我在看劇的時候,我想為齊衡愛而不得聲討,覺得命運對他不公,一切都那麼剛好,自己傾心的人也傾心自己,又是彼此的初戀,如此純粹,如此美好,就應該圓滿結局,而男主更沒有必要存在。但當我繼續跟隨著劇情走下去的時候,忽然間明白,也許這就是人生,人生從來都是不圓滿,戲如人生,人生亦如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