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 70年前的熱血英雄,依然活在這些故事裡!

2020-12-23 澎湃新聞

今天(10月23日)

一部年度超級重磅電影將上映

《金剛川》

《金剛川》的故事,取材自抗美援朝戰爭中的一段真實歷史。

它說的,是在抗美援朝戰爭的最後階段,志願軍在金城發動最後一場決定性的大戰,為了讓大部隊通過水流湍急的河流,抵達前方戰場,志願軍部隊便駐守在河邊,一次次修補在戰火中被損毀的木橋,協助大部隊抵達前線。

抗美援朝戰爭勝利後,從五十年代中期開始,反映抗美援朝戰爭,謳歌中國人民志願軍,成為國產戰爭故事片的一個重要題材,湧現出《上甘嶺》《英雄兒女》《奇襲》《打擊侵略者》等一大批優秀影片,充分展現了志願軍與侵略者浴血奮戰,全國人民支持抗美援朝戰爭,產生了巨大影響,成為生動的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教材。

在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之際,廣播君和您一起回顧當年那些振奮人心的優秀作品。

上甘嶺

電影《上甘嶺》是第一部表現抗美援朝的故事片,也是新中國最優秀的戰爭影片之一,1956年由長春電影製片廠拍攝。影片改編自電影文學劇本《二十四天》,講述了上甘嶺戰役中,志願軍某部八連在連長張忠發的率領下接收某陣地後,在缺糧斷水的情況下堅守坑道,克服難以想像的困難,打退了敵人數十次進攻,以驚人的毅力堅守24天,最終迎來大部隊反攻勝利的故事。

《上甘嶺》劇照

要想了解這部影片,就必須得介紹上甘嶺戰役:

上甘嶺戰役從1952年10月14日開始到11月25日結束,戰場主要集中在面積僅3.7平方公裡的兩個高地附近進行。志願軍先後投入作戰的有第15軍、第12軍等部約4萬人。上甘嶺戰役參戰的志願軍部隊湧現出大批戰鬥英雄和英雄集體。在43天的戰鬥中,僅第15軍拉響手榴彈、手雷、爆破筒與敵同歸於盡,捨身炸地堡、堵槍眼的烈士留下姓名的就有38位之多!

上甘嶺戰役是整個抗美援朝戰爭中最為慘烈的戰役之一,志願軍戰士視死如歸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使得上甘嶺成為英勇頑強的代名詞,也從此成為了人民軍隊乃至中華民族永遠的精神高地。

志願軍戰士在上甘嶺英雄陣地歡慶勝利

影片的主要編導:林杉(1914~1992),浙江慈谿人,著名電影劇作家。曾任長春電影製片廠藝術副廠長、中國影協書記、《大眾電影》主編。著有電影文學劇本《呂梁英雄》《劉胡蘭》《豐收》《上甘嶺》《黨的女兒》等。

沙蒙(1907~1964),河北玉田人,著名電影導演。曾任東北電影製片廠、長春電影製片廠、北京電影製片廠導演。導演代表作品有故事片《趙一曼》《上饒集中營》《豐收》《上甘嶺》等。

1953年10月,韓戰停戰協定剛剛籤訂完,時任中央電影局藝委會秘書長的林杉,參加了第三屆祖國赴朝慰問團。在朝鮮,林杉參觀了一個紀念志願軍出國作戰三周年的展覽,在一座標有「上甘嶺戰役規模與作戰情況」的模型前,一名十八九歲的青年戰士,以自己的親身經歷,用動人而樸素的語言,向參觀者介紹戰友們如何在非常困難的條件下,堅持坑道鬥爭,終於使舉世聞名的上甘嶺戰役取得了最後勝利……此時,林杉感到全身熱血沸騰,產生了要在銀幕上展現他們英雄風採的強烈衝動。

林杉回到北京後,遇到東北電影製片廠(長春電影製片廠前身)的導演沙蒙。沙蒙聽完林杉朝鮮之行的講述之後,非常激動:「真是驚天地泣鬼神呀!」隨後堅定地說:「走,到朝鮮去,必須要拍攝《上甘嶺》!」

電影《上甘嶺》拍攝工作照

為收集素材,體驗真實戰爭環境,編導人員赴朝鮮前線與戰士們一起親身感受,半年時間採訪一百多人,記錄了幾十萬字的材料。在此基礎上,編導對戰役進程、戰鬥故事進行了精心的剪裁和表現,對這場氣壯山河的戰役進行了高度概括。他們並沒有面面俱到地反映這樣一個震驚中外的戰爭,而是把視點投向一條坑道和一個連隊,塑造了英勇善戰、不怕犧牲的志願軍英雄群像。

影片人物刻畫鮮明生動,如張連長、通訊員、女衛生員、炊事員老王等,各個形象鮮活,有血有肉。這些成功的銀幕形象也都有生活原型,如八連連長張忠發的原型張計發,是一等功臣、志願軍第十五軍四十五師一三五團七連連長,也是小學課本裡《一個蘋果》的作者;影片最後堵敵人槍眼犧牲的通訊員楊德才的原型就是志願軍特級戰鬥英雄黃繼光;影片中唯一一個女性、衛生員王蘭的原型是上甘嶺陣地上的女衛生員王清珍。編導林杉還在劇本的最後頁碼上特別註明:王蘭的原型就是衛生員王清珍。實際上劇本中女衛生員王蘭雖是以王清珍為原型,但她同時也綜合了其它許許多多志願軍女戰士、女衛生員的身影,因而其事跡顯得更加生動、感人。

高寶成飾八連連長,張亮飾通信員。

影片中張連長的原型——張計發

劉玉茹飾衛生員王蘭

影片成功再現了志願軍戰士的英勇形象,將戰爭的殘酷場面真實地展現在人們的面前。影片公映後,觀眾反響熱烈,獲得了巨大成功。

說到電影《上甘嶺》,就不能不提影片插曲《我的祖國》,在渲染氣氛、表現主題上起到了重要作用,表達了志願軍戰士對祖國、對家鄉的思念。由於歌詞第一句是「一條大河」,許多人就將這首歌叫做《一條大河》。作詞喬羽,作曲劉熾,這是喬羽和劉熾的第二次合作。此前他倆在電影《祖國的花朵》成功合作了膾炙人口的《讓我們蕩起雙槳》,而這次合作,更是產生了一首具有強烈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色彩的不朽之作。

影片《上甘嶺》插曲《我的祖國》精彩片段。

《上甘嶺》劇照

影片中《我的祖國》是由著名歌唱家郭蘭英領唱。圖為郭蘭英五十年代演出劇照。

1958年志願軍撤離朝鮮前在英雄陣地上甘嶺宣誓

鐵道衛士

1960年,長春電影製片廠拍攝了一部抗美援朝題材的反特影片《鐵道衛士》。影片講述了在抗美援朝期間,美軍轟炸鴨綠江大橋陰謀破產後,派遣特務馬小飛潛入我國東北,同暗藏的特務吳濟春勾結,企圖炸毀長嶺隧道,使我運送抗美援朝物資的重要鐵路線沈南段癱瘓的故事。

我鐵路公安局科長高健發動群眾展開反特務鬥爭,並冒充特務303號,打入敵特內部,掌握了敵人的活動計劃和全部名單。馬小飛和吳濟春企圖在三處同時破環我鐵道運輸線,我公安部門在敵人破環前採取了行動,高健與特務馬小飛在列車上經過一場激烈的搏鬥,排除了定時炸彈,使我軍用列車勝利通過長嶺隧道,把大批軍用物資運往朝鮮,有力地支援了前線。

《鐵道衛士》1960年公映後,立即在全國引起轟動,各大城鎮連續數月「輪番轟炸」,使之迅速成為那個年代及之後數十年家喻戶曉的經典電影。

而讓《鐵道衛士》在更大範圍傳播的,是它的第二輪公映。上世紀70年代初,文化部隆重紀念抗美援朝勝利20周年,《鐵道衛士》《英雄兒女》《奇襲》等抗美援朝老故事片重新和觀眾見面。

在當時國產故事片奇缺的情況下,這幾部影片與《南徵北戰》《地道戰》《平原遊擊隊》等成為全國人民最喜愛、也是看得最多的紅色經典影片。《鐵道衛士》作為新中國電影史上反特題材的經典之作,是一部讓幾代人難以忘懷的優秀影片。影片中大量的經典段落和臺詞至今讓人津津樂道。

《鐵道衛士》劇照:(右起)偵察科長高健、鐵路員工何蘭英、特務馬小飛。

「嘿啦啦啦、嘿啦啦啦,天空出彩霞呀,地上開紅花,中朝人民力量大,打敗了美國兵呀……」一聽到這歌詞,很多人都知道這是電影《鐵道衛士》的開頭曲,有不少人認為這首歌是專為《鐵道衛士》而作的。其實,這首歌的產生要比《鐵道衛士》早多了。

這首名叫《全世界人民團結緊》的歌曲創作於抗美援朝的第二個年頭1951年,崔德志、蔡孑人作詞,張風作曲。由於它緊扣抗美援朝保家衛國、保衛世界和平這個主題,抒發了中國人民的豪情壯志,輕盈明快,質樸上口,迅速成為群眾喜愛的一首具有時代特徵的歌曲。九年之後,《鐵道衛士》用這首歌作為主題歌,使這支歌有了一個完美的展示,從而產生了更為生動形象的藝術效果。

電影《鐵道衛士》中發生在抗美援朝時期的反特故事,是取材於瀋陽鐵路公安機關所偵破的真實案件。

新中國剛剛成立時,反動殘餘勢力並沒有完全肅清,特別是抗美援朝戰爭開始後,一些潛伏的敵特蠢蠢欲動。「就當時的社會形勢而言,與電影《鐵道衛士》中所描述的情況完全一致。潛伏在國內的反動分子與境外派遣的敵特人員緊密配合,進行破壞活動。誰能想像得到,韓戰一爆發,便一下子冒出來那麼多的壞傢伙來。」原沈鐵公安處處長孫旭東說。像電影《鐵道衛士》中的在鐵路當調度的「顧野平」、在車站當工人的「徐福祥」和在餐車當服務員的女特務「王曼莉」等人,確有其人其事。

《鐵道衛士》劇照:高科長化裝敵特「303」與「99」號接頭。

時任瀋陽鐵路公安處機要幹事的陳尚武說:「在抗美援朝時期,咱們的偵查員張國才同志就有一段時間不見蹤影。多年後,我在參加《鐵道衛士》電影文學創作組時才知道,原來張國才同志在那段時間裡去敵特『窩裡搞臥底』了。他那次的行動收穫可不小,連鐵路帶地方的潛伏特務一下子揪出了幾十號人。」他所說的張國才同志,就是電影《鐵道衛士》中「偵查科長高健」的原型人物之一。

說起電影《鐵道衛士》,就不能不提影片的主演、扮演高科長的印質明,他先後在《神秘的旅伴》《虎穴追蹤》《國慶十點鐘》《鐵道衛士》《戴手銬的旅客》中扮演公安人員,被稱為「公安專業戶」。

印質明在《鐵道衛士》中扮演的高科長。

除了印質明,《鐵道衛士》中還有許多著名演員,如扮演趙師傅的周文彬,扮演何蘭英的宋雪娟,扮演馬小飛的羅泰,扮演王曼莉的葉琳琅。特別是《平原遊擊隊》中扮演松井的方化,在《鐵道衛士》裡出演一個老謀深算的特務站長,表演非常到位。

英雄兒女

1961年,曾經兩度赴抗美援朝戰場採訪的著名作家巴金髮表了中篇小說《團圓》。在這部小說中,巴金採取第一人稱的寫法,用「我」的耳聞目睹,向讀者娓娓地敘述著發生在朝鮮戰場上的動人故事。

巴金(左二)深入志願軍戰鬥連隊採訪

1964年,長影根據小說《團圓》改編的抗美援朝題材影片《英雄兒女》在全國放映後引發了極大的轟動,「烽煙滾滾唱英雄」的歌聲很快傳遍大江南北,幾十年來經久不衰。

在長影舊址博物館三樓展廳,有一件珍貴的手稿展品。這份6頁的手稿,是關於電影《英雄兒女》的創作歷程,詳細記錄了各方面專家、領導對劇中人物、情感表達、情節設置等方面的討論意見和修改意見,可以清晰地看到一部經典傳世之作的打磨過程,也能深切地感受到老一輩電影工作者身上散發出來的可貴的工匠精神。

長影舊址博物館三樓展廳,電影《英雄兒女》創作歷程手稿

1963年,文化部批示廠組織力量改編巴金的小說「團圓」。(發表在《上海文學》61年8期)廠研究後,把任務交給了導演武兆堤同志。武兆堤同志約請曾參加過抗美援朝戰鬥的老戰友毛烽同志共同改編。

19歲隻身奔赴延安、曾導演了著名影片《平原遊擊隊》的武兆堤,看完《團圓》小說後,被那充滿親情、友情的故事情節所深深深引。但要把一部好的小說改編成電影絕非易事,這時,他想到了在延安抗大時的同學、時任解放軍總政治部副主任傅鍾將軍的秘書毛烽。

起先,毛烽表示自己「沒有寫電影劇本的經驗」。武兆堤說:「什麼經驗,你在朝鮮戰場上,有那麼多的經歷和故事,如果融入劇本裡,這就是經驗。」

在朝鮮戰場的3年間,毛烽任志願軍第47軍政治部秘書科長,負責起草軍黨委的重要文件。每當看到前線捷報或英雄事跡,他都會神採飛揚地講給身邊的戰友。多年的戰爭生涯,讓毛烽積累了大量創作素材,也讓他下定決心不辜負期待,講好浴血奮戰的英雄們的故事。

長影舊址博物館三樓,電影《英雄兒女》美術氣氛圖

武兆堤、毛烽認真閱讀了巴金的原著,在醞釀改編的過程中達成了四點共識——

第一,應當將師政治部主任王文清作為主要人物,克服小說中王文清僅僅是為了女兒才去朝鮮前線的「缺點」;

第二,具有「革命老一輩健康感情」的王文清,應該「像教育戰士一樣教育女兒」「像教育女兒一樣教育戰士」;

第三,從毛主席抓住雷鋒這個典型教育全國人民的事例上得到啟發,認為劇本中的王文清應該抓住王成這個典型事例教育全軍,鼓舞士氣,因此劇本必須增加王成的英雄事跡;

第四,故事發生在抗美援朝的戰鬥中,應該表現正義的戰爭是崇高的,是美的。

兩位創作者一鼓作氣,僅用20多天就完成了劇本初稿。

毛、武在小說基礎上作了必要的增刪,8月8日完成文學本初稿,9月7日藝委會進行了討論。會上,比較一致地認為劇本寫得很感人,但主題不夠集中……建議修改時以「父女關係」一線為主,和「王成犧牲」、「中朝友誼」三線有機地組織起來。

在小說《團圓》中,「王成」這個角色著墨不多,有關王成犧牲的描述,只有簡單的一句話:「只是王成沒有能回來,他勇敢地在山頭犧牲了」。但這個英雄的名字卻貫穿了小說的始終。王成的塑造,對影片具有重要意義,這也是兩位創作者達成的共識。

電影《英雄兒女》劇照,劉世龍扮演王成

毛烽回顧了志願軍很多感人的犧牲事例:如為了部隊的前進,47軍某團的4名戰士先後用自己的身體堵敵人暗堡上的槍口而犧牲,毛烽還為此創作了《4位不朽的馬特洛索夫式英雄》;為了作戰需要,志願軍戰士先後有10多人用身體做「支點」,手舉炸藥包在炸碉堡、炸炮樓、炸橋梁中英勇獻身。

但這些英雄壯舉都被別人和別的電影表現過了,他想挖掘出一個新的形象。

一天,毛烽突然想起了在朝鮮戰場保存的兩本厚厚的《志願軍一日》通訊集,裡面是前線戰士親自記錄的真人真事。在《向我開炮》這篇文章中,一位叫於樹昌的步話機員的壯舉,深深地打動了毛烽。

在一場陣地爭奪戰中,於樹昌的戰友都犧牲了,只剩下他一個人。於樹昌戰鬥了整整一夜,又從早上到中午。敵人在漸漸逼近。「別顧我,向我開炮!為了勝利,開炮!向我開炮!」「首長,同志們,親愛的同志們!再見啦……」於樹昌堅持戰鬥到生命最後一刻,最終拉響手榴彈,與敵人同歸於盡。

長影舊址博物館,電影《英雄兒女》展位

毛烽讀至此處,影片中英雄王成孤膽作戰、呼叫炮火直至最後與敵人同歸於盡的形象呼之欲出。後來,毛烽將於樹昌手中的手榴彈換成了王成的爆破筒,這個細節,取自特級英雄楊根思的事跡。

影片在部隊放映後,反映很強烈,認為是部歌頌革命英雄主義的好片。影片在一般觀眾中放映後,也頗得好評,報刊發表評論,譽之為「革命英雄主義的頌歌」。

電影《英雄兒女》中,王文清與王芳父女倆失散多年後相認

1964年底,《英雄兒女》在全國上映。「看了長影故事片《英雄兒女》,改得不錯。關於王成的一部分加得好。王芳的形象也很美……」1965年1月,身在上海的巴金看過影片後,在日記中如此記述。

原標題:《記憶 | 70年前的熱血英雄,依然活在這些故事裡!》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喚醒70年前熱血記憶,四部抗美援朝系列電影即將上映
    喚醒70年前熱血記憶,四部抗美援朝系列電影即將上映羊城晚報  作者:李麗  2020-10-23 2020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
  • 喚醒70年前熱血記憶,四部抗美援朝系列電影即將上映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李麗2020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戰爭的硝煙早已散去,但英雄的功績永遠彪炳史冊。《金剛川》劇照電影人集體致敬英雄志願軍70年前,為了保衛和平、反抗侵略中國電影行業集體致敬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將以四部影片為基石,從多個維度全面還原70年前中國人民志願軍的英雄事跡和偉大精神。多類型多維度還原共同記憶四部「抗美援朝系列電影」類型不同,但均將借光影力量,再次擦亮民族最閃亮的精神坐標,讓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和民族精神在億萬中國人民心中生生不息。
  • 《戰火熔爐》熱血上線!呈現70年前「英雄四連」,導演董哲揭秘幕後故事
    正在央視八套播出的抗美援朝題材電視劇《戰火熔爐》日前亮相北京電視秋交會,該劇編劇、導演董哲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他對這部劇有一種「一定要做好」的執念,這種執念,來自於他對於抗美援朝戰爭的理解:我們今天所擁有的一切,都和70年前這場戰爭的勝利息息相關。
  • 70年前的一段英雄往事,70年後的一滴滾燙熱淚
    於23日全國上映的《金剛川》講述了70年前的金城戰役中,戰士們為了給身處最前線的戰士輸送炮彈與武器,在敵人的狂轟濫炸中冒著槍林彈雨連續七次修復金剛橋的傳奇英雄故事而開篇提到的影迷就是專門為《金剛川》而來的觀影團他們在首映當日集結在一起共同見證這段熱血英雄傳奇
  • 他們在影院淚流滿面,只為致敬70年前的金剛英雄
    「我們勝利來之不易,我們犧牲千千萬萬的戰友,才換來的今天」 於23日全國上映的《金剛川》講述了70年前的金城戰役中,戰士們為了給身處最前線的戰士輸送炮彈與武器,在敵人的狂轟濫炸中冒著槍林彈雨連續七次修復金剛橋的傳奇英雄故事
  • 紀念抗美援朝70周年丨「勇士與陣地同在,英雄與日月同輝」——紀錄...
    >——紀錄片《英雄兒女》引發觀眾強烈反響新華社記者白瀛、翟翔為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由中共中央宣傳部指導,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攝製的6集電視紀錄片《英雄兒女》,21日至23日在央視綜合頻道播出後,引發了觀眾的強烈反響。
  • 《戰火熔爐》熱血上線!呈現70年前「英雄四連」,導演董哲揭秘幕後...
    正在央視八套播出的抗美援朝題材電視劇《戰火熔爐》日前亮相北京電視秋交會,該劇編劇、導演董哲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他對這部劇有一種「一定要做好」的執念,這種執念,來自於他對於抗美援朝戰爭的理解:我們今天所擁有的一切,都和70年前這場戰爭的勝利息息相關。
  • 跨越70年,英雄風骨不滅!電影《金剛川》熱血上映
    正是無數個平凡卻勇於挺身而出的英雄,換來了戰爭的勝利,打出了國威軍威,並為恢復國內建設與和平發展爭取到了時間。197653名抗美援朝烈士,用生命寫就的英雄史,我們必須銘記。電影《金剛川》將鏡頭對準了抗美援朝戰爭的最後一場大型戰役,將熱血光影通過大熒幕再度呈現,是對歷史的追溯,也是對志願軍戰士奮勇殺敵、身先士卒的熱血精神的謳歌。
  • 張譯吳京鄧超集結,《金剛川》以熱血光影致敬英雄志願軍
    今日,由管虎、郭帆、路陽共同執導的電影《金剛川》,正式官宣定檔10月25日,將在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日之際,以熱血光影向中國人民志願軍致敬。;吳京塑造過眾多經典軍人形象,忠於國家、英勇無畏的熱血氣概和犧牲精神,深深烙印在觀眾心底。
  • 紀錄片《英雄兒女》:用紀實的力量詮釋熱血忠誠
    紀錄片《英雄兒女》用藝術的手段帶領觀眾穿越70載歲月,閃回到那片承載英雄兒女熱血忠誠的異國戰場。一段段可歌可泣保家衛國的英雄故事,一個個有血有肉可感可觸的英雄兒女,一幕幕萬眾一心熱血忠誠的壯志豪情,閃耀屏幕,直抵人心。
  • 紀錄片《英雄兒女》:用紀實的力量詮釋熱血忠誠
    」的經典旋律唱起,紀錄片《英雄兒女》用藝術的手段帶領觀眾穿越70載歲月,閃回到那片承載英雄兒女熱血忠誠的異國戰場。一段段可歌可泣保家衛國的英雄故事,一個個有血有肉可感可觸的英雄兒女,一幕幕萬眾一心熱血忠誠的壯志豪情,閃耀屏幕,直抵人心。
  • 用《英雄兒女》講好「英雄兒女」故事|《故事裡的中國2》再現經典
    繼上一期節目用新時代扶貧幹部黃文秀的故事感動全網之後,第三期節目跟隨經典電影《英雄兒女》重溫英雄歲月,聆聽英雄頌歌。今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故事裡的中國》延續節目用實證精神和藝術創新講好中國故事的獨特手法,以重新演繹的經典文藝作品為媒介,證史之實,傳史之真,為英雄故事補足有血有肉的真實細節。
  • 這一次的淚流滿面,無關自己,只為70年前的他們
    "我們勝利來之不易,我們犧牲千千萬萬的戰友,才換來的今天"於23日全國上映的《金剛川》講述了70年前的金城戰役中,戰士們為了給身處最前線的戰士輸送炮彈與武器,在敵人的狂轟濫炸中冒著槍林彈雨連續七次修復金剛橋的傳奇英雄故事
  • 「勇士與陣地同在,英雄與日月同輝」——紀錄片《英雄兒女》引發...
    新華社北京10月24日電 題:「勇士與陣地同在,英雄與日月同輝」——紀錄片《英雄兒女》引發觀眾強烈反響  新華社記者白瀛、翟翔  為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由中共中央宣傳部指導,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攝製的6集電視紀錄片《英雄兒女
  • 韓磊獻唱《最可愛的人》主題曲 喚醒英雄記憶家國情懷
    韓磊振奮高亢的歌聲唱出中國人民志願軍英勇無畏,「來自寒夜的身影,點亮奉獻的那一盞燈」更表達出每個時代甘於奉獻、挺身而出的共通的英雄精神。MV中也展現了影片五組英雄戰鬥高燃時刻,生動的動畫以更加熱血的方式呈現我們自己的「真英雄聯盟」。
  • 壯闊的歷史畫卷 永恆的英雄戰歌——紀錄片《英雄兒女》熱播引發...
    為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由中共中央宣傳部指導,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攝製的六集大型電視紀錄片《英雄兒女》,從10月21日起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晚8點檔黃金時段播出,每天兩集連播。  紀錄片《英雄兒女》共分為六集:《祖國召喚》《極限戰爭》《熱血忠誠》《越戰越強》《萬眾一心》《永遠銘記》,每集52分鐘。
  • 【記憶】這些70和80年代瞬間,是否勾起了你的記憶?
    如今的上海已是高樓聳立、人流不息的潮流時尚之都,然而對於上海和上海人來說,過去的那些艱苦但美好的記憶從來不曾從生活中真正離開過,曾經留下的精彩瞬間不僅是一段珍貴的記憶,同時也讓人感慨上海日新月異的發展。
  • 抗美援朝動畫片《最可愛的人》,熱血呈現「真英雄聯盟」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陸芳10月23日起,《金剛川》、《最可愛的人》、《保家衛國——抗美援朝光影紀實》三部已經上映的「抗美援朝系列電影」為祖國和英雄們奉上了屬於中國電影的一份致敬。此外,戰爭故事影片《英雄連》也即將宣布定檔。近日,動畫影片《最可愛的人》發布由韓磊演唱的主題曲《你是最可愛的人》MV。「你是最可愛的人,總在最需要時挺身」,韓磊振奮高亢的歌聲唱出中國人民志願軍英勇無畏。「來自寒夜的身影,點亮奉獻的那一盞燈」更表達出每個時代甘於奉獻、挺身而出的共通英雄精神。
  • 熱血丨這些活成了熱血動漫的日本少年,才是我想要的青春啊!
    對於金足農來說,就連結局都那麼動漫風——就像湘北高中是如何戰勝不可一世的王者又飲恨結局一樣,熱血故事的結尾總要有些讓人回味一生的遺憾才行啊。獲得亞軍後,金足農的孩子們哭了,卻也笑了,笑得坦蕩開朗。任何一個成年人看到這樣的笑容,都會發自內心地為這些「失敗者」感到高興吧。
  • 歌聲裡的抗美援朝記憶
    http://vodpub1.v.news.cn/original/20201023/7a0da26cfb644be5a0168d79eff75486.mp3 歌聲裡的抗美援朝記憶 2020年10月23日 14:4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