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官筆,又名狀元筆,是一種貌似毛筆的短小兵械,設計與「峨嵋刺」相似。由於判官筆多用於近身突襲,較少時間與人直接對疊,故亦會歸類成暗器的一種。
判官筆,器形似筆,筆頭尖細,筆把粗圓,也有兩端均為筆頭的,筆身中間有一圓環,形狀比較接近峨眉刺,環套在手指筆可以旋轉,還有的只是一端有筆頭,在筆的尾部有環,也是可以讓筆旋轉的。筆長約20釐米--30釐米,前端稍重於後端,多以硬木或金屬製成,主要用法有穿、點、挑、刺、戳等,威力非常強。
在古代武林中,判官筆是較為常見的兵器,使用者也並非都是邪魔歪道。
在《倚天屠龍記》中,武當七俠裡的六個人都用劍,唯獨張翠山極有個性,用的是完全不同的兵器——「左手鑌鐵判官筆,右手亮銀虎頭鉤」,江湖人稱「銀鉤鐵畫張五俠」。他用判官筆在石壁上使倚天屠龍功刻出:「武林至尊,寶刀屠龍,號令天下,莫敢不從;倚天不出,誰與爭鋒?」二十四個大字,令武功蓋世的金毛獅王謝遜也不得不甘拜下風。 (了解更多刀劍詳情,添加師傅微信: longquanjian1)
判官筆的長度,在中國的武器中,算是比較短的一種。但是短有短的好處,所謂一寸長,一寸強,一寸短,一寸險。判官筆的特點,即在於它的短。因為判官筆在長度上的欠缺,因此它一般作為貼身肉搏時使用。這是一種專門點人穴道,戳人要害的兵器,一旦近身,便可以在最大限度上發揮它的威力。
一般的判官筆,長度都在20釐米到30釐米左右,也就是說,比筷子稍微長一點。在火器還沒有被發明的年代裡,判官筆確實是一種集便攜與攻擊於一身的理想兵器。
判官筆一般是一頭尖,也有一些是兩頭尖,攻擊原理是利用尖端,或刺,或戳,或挑,或點,攻擊對手的要害部位。在武俠小說中,判官筆往往都用於點人穴位。但是在現實格鬥中,往往會很難找準對手的穴位所在,因此大多只是用刺或扎對手的要害,如臉部,頸側等地方。
唐朝大內三大高手之一的宇文通(安祿山門下武士)所用的判官筆只有七寸長,實是短得不可再短,因此每一招都是欺身進搏,兇險萬分。而更絕的是他這對判官筆在對敵時能陡然暴長七寸,原來他的判官筆共有四節,每一節長度七寸,一按機關,便可以一節一節伸出來,全長仍是與普通的判官筆一樣。但他這判官筆能瞬間暴長,威脅極大,不是武藝驚人之士難以躲避。
由於判官筆的局限性,因此這種兵器不適合於戰場上。不過也有人打造過一丈左右長度的判官筆,但這麼長的判官筆,已經和長槍沒有什麼區別了。
判官筆的特點在於短小,這既是它的缺點,同樣也是它的優點。往往使用判官筆的人,都是和對手近戰,它靈巧善變,令人防不勝防。這也是判官筆被列為暗器的主要原因之一。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