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年春末夏初,和一位閨友到杜拜玩了幾天。最後一天在「老市場」附近的商業街上閒轉,忽然看到一家生活用品商店的霓虹燈招牌亮著巨大英文字母拼成的「gulab」一詞,旁邊是兩朵碩大玫瑰的圖案在一同發亮。我不禁立足凝視了一會,可惜當時太累,忘了拍照片,沒能「有圖有真相」。
「gulab」實際上是波斯語中公式一詞的英文拼寫。公式是個複合詞,由公式(gul,意為花、玫瑰花)與公式(ab,意為水)組成(波斯語由右向左書寫),因此意思就是「玫瑰水」,具體則是指「用天然玫瑰花瓣蒸餾成的香水」,英語中對應的詞是「rosewater」。今天,我們一般很少聽說「伊斯蘭黃金時代」,但是如果這樣說——最近時尚女性當中流行親手蒸餾純露,這一用天然花、葉萃取香精的技術就是那個時代的科學成果之一,大概就會顯得有質感了。
古法進行蒸餾中的玫瑰花
比較流行的看法是,「伊斯蘭黃金時代」始於阿巴斯哈裡發在巴格達建立「智慧宮」,終結於蒙古大軍摧毀阿巴斯王朝(750——1258)。不過,一些當代學者認為,這一繁榮時代一直延續到15——16世紀。幾百年間,伊斯蘭世界的各個王朝經濟富庶,文化繁盛,科學發達,2013年新星出版社出版《智慧宮——阿拉伯人如何改變了西方文明》(喬納森·萊昂斯著)一書,即是闡述這一黃金時代對歐洲文化的深刻影響。書中涉及的方面很多,包括一再提到蒸餾技術,不過只是點到即止。如9世紀的學術巨匠肯迪(al-Kindi,801-873)不僅涉獵哲學、數學、天文、地理、醫學等多個領域,同時在早期化學上亦貢獻非凡,他的眾多著作中包括一本《香水化學工藝與蒸餾之書》,《智慧宮》一書便無暇提及。這本著作列有107種製造香水、香精油的配方,更介紹了提純所需的蒸餾器。英語中的「蒸餾器」一詞alembic就是借自阿拉伯語。
盛放玫瑰水的瓶子
實際上,在8世紀,伊斯蘭世界的科學家們就掌握了蒸餾技術,並將這一技術用於蒸餾玫瑰香水。五代時,玫瑰香水由海貿路線運抵中國,並在宋代形成穩定的進口,稱為「薔薇露」、「大食薔薇水」、「大食水」。蒸餾技術也在北宋時傳入到廣州,隨之擴散到閩浙,不過當時中國沒有伊斯蘭世界的玫瑰花種,只能利用素馨、茉莉、柑花、桂花等,製造薔薇露的仿品。
有意思的是,在元明時代,公式(gulab)的音譯詞進入了漢語,《回回藥方》中即寫為「可藍卜」,明代官方編寫的中波簡明詞典《回回館雜字》則譯成「古剌卜」。不過,在明代,最流行的叫法是「古剌水」,把這個外來詞的尾音去掉,加上一個「水」字,從而符合漢語的語言習慣。明初洪武、永樂兩朝,宮廷中曾大量製造古剌水,推測起來,應該是有伊斯蘭世界來的工匠在明宮內主擅此事。此外,這種異國香水也藉由進貢與貿易的途徑,供明代上層社會享用。
從明代晚期開始,「花露」一詞興起,用來指稱蒸餾香水,古剌水的意思逐漸被人遺忘,以致到清初時人們已經不太清楚其所指的是什麼東西。然而,在西亞,公式一詞在波斯語中一直沿用到今天,我在杜拜偶然撞見的生活用品店會以英文拼寫的「gulab」作為店名,正顯示了這一古老詞稱在今日始終不衰的生命力。
用玫瑰水和開心果製成的傳統甜點
更吸引我們的是,在阿聯,人們仍然普遍習慣焚香,女性也喜歡在身上濃噴香水,使用的香品則遵循古老的當地傳統,西方香水並不流行。於是,出售傳統制香產品的香水店便非常發達,在這種店中閒逛,可以明顯感覺到,很多焚香製品、香水、香精油中都蕩漾著玫瑰花水的氣息。「瑞士阿拉伯」(Swiss Arabian)是阿聯商人聯合瑞士香水公司創立的香水品牌,號稱海灣地區最成功的名牌之一,在阿布達比的一家連鎖店裡,我們問店員,哪一種用了玫瑰水(rosewater)?店員回答,所有的產品都會添加玫瑰水!這是一種基本的成分!
那時不禁想到,宋人合香時最看重加入薔薇露,很多種香方都以薔薇露作為理想的調和劑,這一做法很可能是學自當時伊斯蘭世界的制香經驗。但是,宋式合香的做法早已中斷,而在阿聯,類似的制香與用香傳統依然活躍在日常生活中。因此,倒是在杜拜,我覺得依約接近了當年嫋嫋在宋詞中的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