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門山:點亮鄉村文明之光——諸暨網

2020-12-25 抽屜視頻

■融媒體首席記者 刁卓璐在諸暨,有一支叫「越民生」的義工團隊,以推廣閱讀為己任,把分享書香分享愛作為信仰,傳播文明,種下希望。 這支團隊的掌門人陳可英在教育中植入公益因子,將閱讀融入生命,把文明實踐之光照射進少年的窗欞。她堅信教育和志願服務同氣連枝,本質是喚醒,是一把火點燃另一把火,是用生命去影響生命。 侯門山是越民生義工團著力打造的一個鄉村閱讀基地。閱讀的影響有多大,文明的力量就有多大。閱讀雖不能改變人生的長度,卻能延展人生的深度和厚度,塑造個人的品德和氣質。在書香中致知於行,催生文明的無限力量。 把分享書香作為志願信仰 「讀書能使人除鄙見、得新知、增學問,好處是不言而喻的。」作為語文老師的陳可英一直堅持引導閱讀。從1991年被分配到五洩初中,到2000年進入海亮學校,再到2011年任教於大侶小學,她始終將閱讀融入教育,讀孩子的書,懂孩子的心,引導孩子在閱讀中提升涵養,堅定實現夢想的步伐。 幾十年來,她對閱讀的執著始終如一,先後成為紹興市「兒童閱讀力提升工程」第五批書香講師團成員、浙江省優秀導讀員、浙江省教師書香人物。2015年,她接掌越民生義工團,又將閱讀帶入公益事業,帶領義工團隊致力於「推進閱讀、傳播文明」。「我希望公益也有不一樣的味道,那就是書香味,腹有詩書氣自華,最是閱讀能致遠。」陳可英說,她以「教育+公益」的思路,將老師和公益人這兩個身份靈活切換,相輔相成。在學校中,她帶領學生和家長共同推廣閱讀,參加志願活動;在公益路上,她聚焦兒童、青少年,啟動「壹心關愛兒童」「分享書香分享愛」等閱讀活動,幫助更多孩子的健康成長,還通過漂流書屋、圖書義賣、作家進學校等形式,將原本簡單的閱讀推廣活動變得多元化。 推廣文明閱讀是貫穿越民生公益服務的一條主線,分享書香則是義工們始終堅持的志願信仰。越民生第一個服務基地是諸暨市圖書館,通過志願活動,引導文明閱讀,同時請來「故事姐姐」「故事哥哥」在少兒書庫的閱讀館裡,為小朋友們講故事。緊接著,「分享書香分享愛」流動書屋活動啟動,開展活動的首年,越民生從圖書館到劇院,從學校到石門、青山、西巖等村落,風雨無阻,一共完成了13次大型公益活動。陳可英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活動是走進天馬小學,由於突然下起了大雨,義工們自願承擔起接送作家梅芷的任務,由於梅芷身體虛弱,義工們推著輪椅冒雨行走一個多小時,才準時趕到會場,800多人濟濟一堂,一場閱讀交流會順利開展。梅芷在日記中如此描述與孩子們的見面:「似乎沒有人帶領,更沒有人來維持秩序,孩子們非常自覺地在我左邊等候,排起了長長的隊伍。」當天,師生們共義賣了6219元愛心書款,還收到了580本愛心圖書。愛心書款以梅芷的名義放入越民生流動書屋愛心基金,所購書籍最終都一一送到了嶺北鎮、東和鄉、馬劍鎮的留守兒童手中。 越民生將所有的志願活動都融入書香。2017年通過煥新樂園、益童暖巢等公益項目,85個困境兒童圓了新房夢,擁有了獨立的學習空間;2019年又通過壹心關愛兒童項目、童閱計劃為65個留守兒童、困境兒童圓了書房夢……「每個書香項目帶去的是觸動孩子心底的溫暖,僅僅是一張書桌、一個書架、一盞檯燈、一沓好書,就足以改變一個孩子的一生。」陳可英說。 除了線下舉辦流動書屋、作家講座等活動外,越民生還把閱讀陣地放在了微信公眾號中,每天堅持推送《好書推薦》《公益繪本講堂》《經典名著講堂》等欄目,光是公益繪本講堂已推送了380多期。 下轉2版 上接1版 愛與希望壘起鄉村圖書館 如何讓留守兒童得到更多的精神歸屬?如何讓越民生的閱讀情懷生根發芽?凝結著愛與希望的「侯門山鄉村圖書館」應運而生。 侯門山鄉村圖書館位於馬劍鎮上和村,該村接壤浦江縣,距離市區33公裡,是我市最靠西的村落。這處山坡上的圖書館,遠離喧囂,獨享著一方寧靜,一些純真的夢想和久遠的鄉愁也在此悄然綻放,催生著文明的變革。 侯門山鄉村圖書館的前身是馬劍鎮上和學校,創建於1957年,曾教授過小學、初中、高中等課程,培養了一批批高等人才走出大山,但由於校點撤併,2013年學校停辦,老學堂便成了一處廢棄之地。 「2017年初,我們的義工走進上和村送關愛,孩子們在大道地上就地圍成圈聽故事,讓我感觸頗多。」陳可英說,上和村有很好的讀書傳統,村裡的《陳氏家規》中就提到了「為人至樂莫如讀書,至要莫如教子」,她心中逐漸萌生了藉助公益的力量改造老學堂的想法。 用眾人之力,則無不勝也。侯門山鄉村圖書館建造的背後,是無數愛心匯而成河的故事。2017年,在陳可英的發動下,陳旭文、陳建陽、陳海湧、陳作兵等30多位在老學堂讀過書的上和學子慷慨捐款6萬多元,樓海霞、陳強、梅芷、胡柏明等10多位諸暨作家捐贈了近千冊圖書,還有不少愛心人士捐字畫、桌椅、空調和書架,在綠意蔥蘢的五月,一座以愛為名、以書香凝聚的鄉村圖書館脫穎而出。 陳天京是上和村黨支部書記,他帶頭清理雜草叢生的老學堂,將一捆捆堆放著的柴火搬出去,再頂著烈日,一趟又一趟地將愛心人士捐贈的書籍用扁擔挑上山,汗水浸溼了衣服,休息片刻,又立刻赤膊上陣和志願者們一起把幾百斤的木書架扛在肩上搬運,那是整整21個書架啊。因為家住城西,陳天京每天起早摸黑往返家和村之間。有一次周末,陳可英要送愛心物資去村裡,陳天京就5點起來先去大唐街道處理自己的一些事情,到7點半再回城裡接陳可英一起去侯門山,毫無怨言。 公益的力量是巨大的,不少村民看到這番熱火朝天的建設景象,備受感染。村民陳正偉、吳桂香、張月琴、陳浩興住在侯門山腰,總是主動參與搬運、護理草坪、清掃庭院;村民陳金海把家裡的雕花老桌子搬到圖書館,鋪上一塊桌布,成了現在的講臺;村民戴幼娟、趙亞華、顧菊英等為孩子們的活動提供後勤服務;村民斯小紅、陳小毛、陳偉君冒雨在圖書館活動空地上鋪草皮地毯;村民張小愛與兒子陳彬宇時常從城裡趕來參加志願活動…… 如今,在各方公益力量的支持下,侯門山鄉村圖書館已有4千多冊圖書上架,3間教室被劃分成少兒類、青少年類、成人類不同主題的圖書室,擁有經典名著、英語繪本、地方名志等好書,書香氛圍濃鬱,成了留守兒童的樂園。看著侯門山又恢復了書香,許多村民用手機將侯門山新貌拍下,發送給在外工作的家人,感慨道:「我們上和人的讀書記憶又回來了!」 今年七夕節,一場孩子們期待已久的露營活動在侯門山開展,活動還吸引了一批鄉賢,有援鄂重症醫療隊領隊、浙一醫院副院長陳作兵,有省農業廳種子總站產業科科長陳小央,有杭州上城區委編辦副主任陳斌等等,他們紛紛走上講臺分享個人成長經歷,鼓勵孩子們通過學習實現夢想。「到了侯門山——我們的小學,就有一種『春有百花秋望月,夏來涼風冬聽雪』的感覺。」陳斌說。而陳作兵則在朋友圈中感慨:「同一個教室,30年的跨越,從坐在課桌到站在講臺,侯門山是我整個童年的回憶。」 「越民生推廣閱讀的這幾年,一直都是以流浪的形式在傳播公益,現在越民生有了首個鄉村圖書館,無論是對我個人還是組織,都是一種沉澱,我們有『家』了。」陳可英說,熱心公益的鄉賢們也找回了鄉愁。 侯門山鄉村圖書館為上和村帶來的變化立竿見影。今年上三年級的陳江泉是個活潑的男孩,原本一放假就滿山亂跑的他,現在一有空就和夥伴們鑽進圖書室。開學前他和陳爍宇小朋友還當起了「學習委員」,把志願者們買來的課外輔導教材整理好,分發給山下的孩子們。鄉村圖書館以獨特的方式呼喚書香、傳遞文明。 圖書館的管理員叫陳帆,她曾是學習成績非常優異的學生,卻在高一時因為罹患腦瘤不得不放棄學業,與病魔頑強抗爭了幾年後又在去年復發,經歷開顱手術。陳可英知道後,為她申請了慈善總會的1萬元補助金,還鼓勵她來做鄉村圖書館的管理員,在書本中自學技能,重拾讀書夢。「今年我報考了紹興文理學院學前教育的自考專科,10月底去參加考試,這一切都因為陳老師和侯門山而變得美好。」陳帆笑著說。 濃濃書香傳遞璀璨的文明之光 在侯門山,用閱讀播下一顆種子,便終將發芽破土、蓬勃生長,暈染出滿園春意,為文明實踐的未來帶來生機。 圖書館裡有一間教室,這間教室的陳設布置凝聚著大侶小學六年級「開心蛛蛛班」同學們的汗水。「這個班級十分特殊,孩子們不僅是相處了3年的同班同學,更是同行了3年的義工夥伴。「陳可英說,教室裡的這些桌椅就是當年「開心蛛蛛班」換下的一批舊課桌椅。自2015年組班以來,在班主任老師陳可英的引導下,孩子們帶著家長積極參與煥新樂園、分享書香分享愛、愛心義賣等公益活動,成為了一個個專業的小義工。 慢慢地,孩子和家長參與的公益活動範圍越來越廣。孫溢慧、孟垠羽等同學奔赴雷鋒廣場義賣馬劍土特產,還把義賣所得全部捐給山區貧困兒童;陳思妤、毛伊婕等同學去榮懷學校義賣愛心手帕,一小時之內收到8000多元善款;周子涵、張欣怡等同學來到困難兒童家中,用自己的小手為小夥伴們扮靚房間…… 2018年的6月1日,「開心蛛蛛班」51位同學集體放棄了畢業前最後一個兒童節假期,相約來到他們參與建設布置的侯門山鄉村圖書館,舉辦了一場難忘的畢業典禮,在「愛」開始的地方畢業。 三年多來,侯門山上已開展了50多場主題活動,包括作家名師講座、走讀鄉村活動、各類陪讀活動,來參加活動的孩子有本村的,也有來自周邊鄉鎮的困境兒童、外來建設者子女,還有諸暨、杭州、上虞來的城區孩子,他們在這裡盡情閱讀,和義工們一起學習剪紙、武術、石頭繪、插花、製作香包、安全教育等。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來過侯門山的每個孩子,都會唱上幾句《陋室銘》。走進圖書館裡的教室,記者看到了寫在黑板上的《少年強則中國強》《陋室銘》歌詞,還發現了孩子們的留言卡片:「走進侯門山,深刻理解了『陋室銘』的意義。」「幾天下來,發現自己膽子變大了,能融入大家了。」「今天是個愉快的日子!」 在這裡,文明實踐,生生不息,文明力量,代代相傳。「越民生」曾幫扶過一位叫趙越的馬劍女孩,她爸爸突發腦瘤喪失勞動能力時,妹妹還沒出生,母親因此鬱鬱寡歡,經過「越民生」一年多的愛心陪伴後,趙越和母親逐漸走出陰影,如今她已成為在侯門山組織公益活動的志願者之一,「我曾接受過溫暖,現在長大了也要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她說。 閱讀如春風化雨、滋養溫潤,一個書香充盈的社會,必定是滿載希望和充滿生機的社會。今年這個暑假,志願者們在侯門山策劃了「走讀鄉村——馬劍行」遊學公益活動,這讓「分享書香分享愛」有了更多的意義。走讀鄉村的遊學地點集中在馬劍鎮,孩子們通過對《馬劍》文化讀本的重點閱讀,在讀的基礎上出發,遊覽馬劍古橋、上和村、沈家村,用眼睛感受、滋生出的不同鄉土情感,寫下一篇篇遊記。這些參與遊學的孩子們都來自諸暨中學、開放雙語學校、陶朱初中、浣東初中、紹興衛校、榮懷學校、上虞華維文瀾小學和盛唐小學等。 諸暨中學高一學生張丹馨在遊歷完馬劍古橋和侯門山後寫道:公益像極了橋,它是一座美麗動人的彩虹橋,它帶給世界光與熱,傳播著愛的信念和力量,給這個世界增添美麗與生機,點綴這個世界,溫暖這個世界。 「侯門山鄉村圖書館是一個凝聚希望的工程,蘊含著美好的夢想,寄託著遊子的鄉愁。這裡的一書一畫,都是從這裡出去的鄉賢回饋而來。正如越民生負責人陳老師所說,這不僅僅是經濟資助,更是愛的傳遞。我有幸遇見,也願為其貢獻一份力。」諸暨開放雙語學校高二學生呂周洲在遊記中感慨。 濱江初中學生楊帥則對「留住鄉愁,種下希望」有了嶄新的理解,他說:「遊學,就是讓我們更好地認識家鄉,發現家鄉的種種美好,從而埋下一顆顆熱愛家鄉的種子,為家鄉的發展種下永遠的希望!我的胸中悄然有一種熱流在湧動,我不會辜負這份期望!」 這群熱血澎湃的志願者們在侯門山做的事,就是種下永遠的希望啊!少年文明則國文明、少年創新則國創新、少年書香則國書香,閱讀從來不是個人的事,它與一個民族的精神追尋,和國家的發展進步緊密相連,閱讀構建的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家園和心靈棲息地。目前,侯門山鄉村圖書館已是諸暨大侶小學、杭州勝藍實驗小學、上海赫德雙語學校的校外德育實踐基地,浙江省婦女兒童基金會陪伴成長營實踐基地,也是紹興市首批愛心驛站之一。同時,陸續在悠貝親子圖書館、幸福兒童之家、小斑馬親子俱樂部、天馬小學、五洩鎮中心學校等設立了多個愛心基地。最近,諸暨市慈善總會收到來自浙江大學教育基金會的捐贈協議書,有3萬元愛心基金將支持越民生的健康科普公益活動。「我們計劃和『越民生』一起將侯門山鄉村圖書館建設成新時代文明實踐基地,並以此為圓心,輻射和帶動志願服務,打造更廣大的全民志願陣營。」馬劍鎮宣傳委員張迪青說。 侯門山,像是陳可英和她的越民生的精神地標,濃濃書香在此沉澱,又從此升騰。期待書香凝結的文明之光,從侯門山傳向更遠的地方!

來源:諸暨網

申明: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地評線】讓網際網路點亮文明之光未來之光智慧之光
    今年的世界網際網路大會,聚焦網際網路最新發展趨勢和前沿技術動態,著力彰顯網際網路引領發展的文明之光、未來之光、智慧之光。深化共治,點亮文明之光。習近平主席曾深刻指出:「網絡空間的前途命運應由世界各國共同掌握。」網際網路是人類共同的家園,全人類從未像今天這樣在網絡空間休戚與共、命運相連。維護一個和平、安全、開放、合作、有序的網絡空間,就是在維護我們自己美好的家園。
  • 文明之美「點亮」城市之光
    文明之美「點亮」城市之光 2020-11-18 10:28:36   來源:安慶新聞網
  • 用志願服務點亮文明城市之光
    > ●本報記者 陳思傑 通 訊 員 董學廉 黃美麗 曾駿夫 日前,興寧市志願者聯合會換屆大會暨第二屆第一次會員大會舉行,會上建立了「1+8+N」志願服務隊伍(即1個縣級志願服務總隊,8類包括理論政策宣講、文化文藝服務、助學支教、醫療健身、科學普及、法律服務、衛生環保、扶貧幫困等常備隊伍,以及若干具有自身特色和優勢的志願服務隊伍),進一步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和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制度化
  • 福清:文明城市神經末梢的「螢火蟲之光」
    繪本閱讀 步行街社區供圖 福清市委文明辦供圖 城市的文明發展,不僅體現在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和車水馬龍的繁華景象裡,也蘊含在日常生活的繁枝細節和基層治理的末梢神經中。有這樣一群人,他們依託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或開設公益文化課堂、或開展文藝惠民演出、或為共建「書香社區」添磚加瓦……他們是玉屏街道步行街社區「螢火蟲之光」志願服務隊,用「螢螢之火」點亮社區「文藝燈」,溫暖城市的神經末梢。
  • ...點亮鄉村孩子的心燈「雲書巢·情系鄉村兒童」打造全民公益品牌
    《蘭州晚報》「雲書巢·情系鄉村兒童」大型公益活動發車儀式後,愛心單位、公益團隊、熱心市民代表與記者兵分十路,為孩子們送去3萬餘冊、價值50萬元的圖書。對於「雲書巢」公益執行團隊來說,是過去一段時間取得的成績,也是今後努力的方向。活動連接著無數一直支持、關心鄉村兒童閱讀的你們,是大家的力量,點亮了鄉村孩子的心燈。
  • 寧波象山:周末劇場點亮最美鄉村
    鈕晶瑩副縣長講話10月10日晚,一場主題為「周末劇場點亮最美鄉村」的鄉村文旅周末劇場啟動儀式暨「群英薈」藝術團首演活動在牆頭鎮方家岙村喜慶開鑼。 授牌儀式鄉村文旅周末劇場項目是象山縣文旅融合工作在鄉村的創新實踐,項目設計充分融合鄉村振興、全域旅遊、農村文化禮堂建設、「一人一藝」全民藝術普及、文化志願服務等諸多因素,形成藝術助力鄉村發展的生動案例
  • 鄉村文明,根植大地
    普蘭店區文明之花如「千年蓮子」植根鄉村大地近年來,這個區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在打好脫貧攻堅戰的同時,全力推進鄉村文明建設。如今,猶如千年古蓮子發芽生根一樣,「蓮城」那些文明的人和事兒已植根在鄉村大地,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他們,在全面奔小康中,「蓮城」人實現了物質和精神文明的雙豐收。
  • 文明點亮人生,禮儀潤澤生命!記濰坊光正實驗學校初中部「十佳文明...
    文明,讓人舉止文雅;禮儀,使人風度翩翩。文明禮儀,如縷縷春風,純淨我們的心靈;文明禮儀,像絲絲春雨,滋潤我們的心田!濰坊光正實驗學校把文明禮儀教育作為一項長期工程,為讓孩子們感受禮儀文化的精髓,傳承和弘揚傳統美德,做一個德行兼備的文明人,12月中旬,濰坊光正實驗學校初中部開展了「文明禮儀之星」評選活動。
  • 行走的力量 | 徒步烏湧綠道,點亮公益之光!
    本次活動以「黨建+公益+徒步」的創新形式開展,邀請轄區黨員和群眾環繞母親河烏湧進行徒步,宣傳公益慈善,倡導關愛社區特殊群體及樹立綠色環保文明風尚,營造友愛互助、積極向上的社區氛圍。此次,黃陂社區黨委班子成員現場帶頭參與義賣,支持社區困境兒童幫扶項目,用實際行動為社區公益慈善發出有力倡導,號召更多居民攜手點亮社區公益慈善文化之光
  • 總臺紀錄片《亞洲 文明之光》:奏響亞洲文明的領航之音!
    如果要推薦一部最好的亞洲文明導覽,那一定是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傾力打造的三集紀錄片——《亞洲 文明之光》,一部首次完整呈現亞洲47個國家和地區文明「全家福」的視聽饗宴!「亞洲文明對話大會」召開前夕,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於2019年5月12日-14日在央視一套綜合頻道首播的三集紀錄片《亞洲 文明之光》,不僅在電視銀屏上,也在全媒體多終端形成一道驚豔的風景線。
  • 登封夜經濟 點亮鄉村夜空
    說起「夜經濟」,很多人都會想到都市的繁華夜景,似乎跟鄉村沒有關係。但在登封市的各個鄉鎮,這種傳統意識正在被改變,該市在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的同時,大力提升鄉鎮夜間消費便利度和活躍度,釋放夜經濟活力,讓「夜經濟」點亮鄉村夜空。 時下,在登封市的鄉鎮村莊,每到夜晚,處處一派流光溢彩、歡歌笑語。
  • 《光遇》由一根蠟燭點亮的友情之光,一場溫柔的相遇,是愛的開始
    阿瑤最近玩《光遇》有些上頭,在這個簡單的遊戲裡,跟著朋友一起跑地圖,傻乎乎地就是一天。所以,阿瑤也想安利給你們,這是一場擁抱自由和溫暖的雲端旅途,只需要一根蠟燭,就能點亮整個世界,因為從此就擁有了友情之光,擁有了你。今日話題:《光遇》由一根蠟燭點亮的友情之光,一場溫柔的相遇,是愛的開始!
  • 用文創點亮鄉村——鄉村伴手禮開發
    鄉村,帶給人的是一種歸園田居的恬淡之感。鄉村文創可以以一種創意的方式,將鄉村的文化以及生活方式展現出來,給城市中的人們帶來不一樣的體驗。來到鄉村,帶一份精緻的伴手禮,帶走的不僅是一份特產,也是一片鄉愁。
  • 2020北京社區申論範文:以鄉風文明之魂 築鄉村振興之基_北京中公教育
    社區工作者申論:本文整理2020北京社區申論範文:以鄉風文明之魂 築鄉村振興之基。更多北京社區工作者考試信息,請點擊北京社區工作者考試網。 從2005年中央制定的第十一個五年規劃,提出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到十九大制定的鄉村振興戰略,有一個要求始終沒有變,那就是鄉風文明。習近平總書記提出:「鄉村富庶而文明,此謂『澤惠綿亙』」。加強鄉風文明建設,對於豐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村民文化素質,改善鄉村社會文明程度,有著極其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 凱裡市:文明鄉風扮靚美麗鄉村
    鄉村振興,鄉風文明是標誌;美麗鄉村建設,鄉風文明是關鍵。近年來,凱裡市深化鄉村文明建設,努力建設規劃科學、設施完備、村容整潔、鄉風文明、鄰裡和諧的美麗鄉村。特色村寨、文明村寨鑲嵌在苗嶺之中,成為凱裡文明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 電影之光點亮鄭州夜空!第35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星空放映啟動儀式在鄭舉行
    「這裡是天地之中,是中原的原點,中華的肇始,中國的由來,五千年文明從唐古拉山脈涓涓流下,帶著雪山的泠冽,黃土高坡的厚重,留下一路深沉的印記……」小瀋陽、王智帶來了他們主演的主題短片《雲上致富路》,講述一段由5G技術進鄉村引發的啼笑皆非的溫暖故事。
  • 當當網:讓閱讀的星星之火,點亮城市之光
    當當網負責人在講話中表示,「為好書找到讀者,讓好書不寂寞,一直以來都是噹噹在踐行的初心,未來,噹噹還會和更多活動夥伴,一起用閱讀點亮城市之光」 。  事實上,在21年的發展徵程中,當當網的閱讀星星之火已經點亮很多城市,充盈無數人的心靈。
  • 數位技術點亮智慧之光
    在2020年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網際網路之光」博覽會上,一款配網帶電作業機器人隨著現場音樂「起舞」:兩個機械手臂靈活轉動,另一端的作業圖像便可實時回傳……採用這款機器人後,作業人員即使身在地面,也能遠程完成引線、剝線、穿線和搭火等工作,既提升了作業效率,也保障了安全。
  • 【新時代文明實踐】永昌縣城關鎮趙家莊村以文明新風滋潤美麗鄉村
    【新時代文明實踐】永昌縣城關鎮趙家莊村以文明新風滋潤美麗鄉村 2020-06-16 20: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紅橙黃藍」點亮文明風景線
    原標題:「紅橙黃藍」點亮文明風景線深圳特區報訊(記者 肖雄鵬 吳璇玲)如果文明創建有顏色,那會是什麼顏色?記者日前從坪山區龍田街道獲悉,龍田街道在全力以赴做好文明創建各種工作中,通過各社區各部門齊心協力,打造了一條「紅橙黃藍」靚麗創文風景線,展現了創文攻堅過程中最美「文明色」。走在街道,隨處可見熱心的「紅馬甲」志願者,一抹「志願紅」如星星之火,帶動更多人投身文明城市創建熱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