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帶給人的是一種歸園田居的恬淡之感。鄉村文創可以以一種創意的方式,將鄉村的文化以及生活方式展現出來,給城市中的人們帶來不一樣的體驗。來到鄉村,帶一份精緻的伴手禮,帶走的不僅是一份特產,也是一片鄉愁。
一、鄉村文創發展前景
近幾年,文創產業正在變得越來越火爆,各種「文創+」的賦能模式也在各個領域大顯身手。在這種形勢下,文創正在以一種全新的方式為鄉村賦能,助力鄉村振興。
在2018年國務院印發的《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中就提出,要立足鄉村文明,吸取城市文明及外來文化優秀成果,在保護傳承的基礎上,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賦予時代內涵、豐富表現形式,為增強文化自信提供優質載體。到2022年,要確保鄉村振興的相關思路舉措得以確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如期實現。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全國各地都在為了實現鄉村振興而努力。
在文創領域,各省市也大力推進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四川、安徽、青海、海南、廣東等地的文化和旅遊廳,都鼓勵開發優質的文創產品。其中,河北省更是發布了《2020年全省文創產業發展重點工作方案》,明確了以文化創意產業為主的發展方向。
通過文創的方式助力鄉村的發展,這無疑是一個能提高產品附加值的好方法。文創目前在鄉村中也有很多不同的運用方式,那麼接下來我們就一起探討一下鄉村文創當中,鄉村伴手禮的開發之道。
二、開發鄉村伴手禮的價值
鄉村最大的特產就是本地產出的各類農產品,而農產品相比較於其他種類的產品來說差異化程度非常低,各個地區的同類產品幾乎沒有差別。因此,要想依靠農產品獲得更高的經濟效益,就要提升農產品的附加值,讓其在競品中脫穎而出。用文創的力量來推動農產品升級為高附加值的鄉村伴手禮,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途徑之一。
1 促進鄉村消費
現如今大部分地區的農產品消費還停留在傳統的批發或零售模式上,在這一模式下,農產品缺乏包裝、缺乏差異化營銷。作為人們生活必須品的農產品,它的消費市場廣闊,需要考慮的問題就是如何打出品牌,讓消費者了解到其區別於其他農產品的優異品質和背後的文化和價值。因此,打造有文化、有品位、高品質的鄉村文創伴手禮就成了解決這一問題的最佳方案。
2 推動產業升級
文創的融入能夠改變鄉村以第一產業為主的現狀,向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進行轉型升級。目前鄉村大多是以第一產業農業為支柱性產業,這就使得鄉村的整體產值偏低。因此,通過文創的手段為農業賦能,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推動產業升級,以有限的資源創造更多的價值就是開發鄉村伴手禮的意義所在。
3 展現鄉村文化
鄉村伴手禮是通過創意包裝現有的農產品的方式進行打造的,那麼這個「包裝」就不僅僅代表著精緻漂亮的產品外包裝,還包括對鄉村文化、鄉村生活方式的展現和宣揚。如今,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離開鄉村,選擇大城市生活發展,鄉村正面臨著人口流失的窘境。那麼,鄉村伴手禮的開發可以通過文創的形式,給消費者營造一個夢幻的田園文化氛圍。就像李子柒一樣,通過詩意的田園文化的展現,讓人們了解鄉村、愛上鄉村。
三、如何開發鄉村伴手禮
鄉村伴手禮的開發不是簡單的設計出漂亮的外包裝就夠了,它需要的是多方面的綜合考量:
1 定位戰略:搶佔品類資源
鄉村伴手禮開發第一步,就是發現、挖掘地方特色的產品,搶佔公共資源,包括產地資源和品牌資源。這些對於地方政府或企業來說是最重要的戰略部署。在這裡提到的產業資源包括產地資源和品類資源,相當多農產品具有天然強烈的產地屬性和品類屬性,產品的品質特色是否正宗是由產地和品類決定的。就像陽澄湖大閘蟹、山東霑化冬棗、西湖龍井、貴州茅臺等。產地+名稱=品類名稱,這是農產品品牌形成的獨特現象。
鄉村伴手禮的質量和特色與產地有著直接的關聯,會因為產地的不同而出現品質差異或者特色偏差。要做農產品品牌,必須首先搶佔優質和特色產地資源,佔有其產地和品牌智慧財產權,佔據品類,做品類的代表,打造自己的品牌。
2 品牌策略:文化提升價值
地方伴手禮產業的建立需要有地方的標誌性的文化,缺乏可以辨識地方特色的文化,伴手禮的屬地連接將會變弱。深挖農產品產地風土人情,講好打動人心的故事,不但能使農產品賣的價高賣得持久,更能使品牌價值倍增。因此農產品的推出,挖掘、塑造農產品相關的文化價值就是創建品牌的前提。
以掌聲穀粒為例,看似是農產品的掌生穀粒,偏偏賣的就不僅是農產品。平凡的白米傳達出品牌想呈現的真正價值——臺灣人的生活風格。掌生穀粒就是用情感與受眾溝通,產品的每篇文案都能做到溫暖並打動人心,所以儘管它的價格稍高,卻仍然頗受消費者的歡迎。這就是用情感製造溢價空間,以情感文化提升價值。
3 產品包裝:品質化、差異化
鄉村伴手禮開發重產品、重設計、輕製作、尊重顧客。在產品上,提升產品的品質;在設計上,精細而不過度的包裝,搭配獨特的文案,落到顧客手裡的,不止是米,還有鄉村的一切情感。
風景文創自主研發的《風景與茶》
目前國內眾多農產品稱之為土特產,從土特產到貨架銷售的產品品牌還有還多環節需要包裝。土特產本身產地及品類的優勢是農產品成功的基礎,我們要做的是通過包裝設計讓產品的內在價值表現出來,從而提升產品的附加值。即農產品內在品質外在化,外在形象品質化、差異化,這就是鄉村伴手禮形象重塑。只有深入的深耕於在地文化,深掘鄉土文脈,把跨界、多元、創新帶進來,產品差異化特色才能顯性出來。
風景文創自主研發的《米油記》
鄉村伴手禮開發有以下方式:
1)包裝故事化。講出每一個鄉村伴手禮背後的故事,以文創的方式表達出來,販賣的不僅是產品更是一個地方的風土人情。
2)包裝創新差異化。好包裝本身讓人耳目一新,具有天生的眼球經濟。因為消費者是感性的,越是新的產品消費者越是憑藉外在主觀做出判斷,其更具有附加值和競爭力。
3)消費場景主題化。線下線上的渠道是鄉村伴手禮與消費者接觸空間,是彰顯品牌文化內涵差異的重要載體,也是影響消費者最終體驗買單的核心。
4 品牌營銷:創意驅動
鄉村伴手禮節慶化:創意策劃以特色農產品為主題的節慶文化活動,以短期聚集效應提升整個地區的知名度、影響力和美譽度。比如昌平草莓節、安吉白茶節等。通過節慶活動,開展行業論壇、產品推介、參觀體驗、娛樂項目、銷售促銷等一系列活動,對產品和品牌進行塑造、宣傳和提升。
鄉村伴手禮儀式化:將重要的農產品生產活動重新包裝策劃,挖掘傳統文化,使其禮儀化、程式化,從而塑造品牌內核,達到傳播品牌形象的目的。
鄉村伴手禮產業化:利用農業的文創轉型,形成了農業對於各個產業的系統影響力,構建了縱橫整合多個產業的品牌產業鏈,獲得了更廣闊的品牌成長空間。臺灣「梅之鄉」信義鄉的親梅產業,已由原來的單純農業種植,發展成為種植業、農產品加工業、休閒觀光業和文創產業緊密關聯的新興產業鏈。通過產業鏈的延伸,增加農產品的附加值。
5 創建標準:推動鄉村伴手禮產業化
鄉村伴手禮做品牌的難點在於「產品本身差異化低」,非深加工農產品品質好壞極難分辨,看起來都差不多。如果要佔領更多的市場份額,就需要在產品標準上、在工藝標準上推陳出新,創建或者重樹品牌行業標準,做行業標準的制定者。
在品類或者行業中,創建新的行業標準,引領行業,甚至引導國家標準的形成,在消費者心中樹立一個評判產品的主觀標準,從而在消費者購買決策時提供依據,這是鄉村伴手禮做好品牌的有效法則。
在資源不甚充足的鄉村,伴手禮的打造是提升鄉村消費產值的重要手段之一。通過專業的團隊對本地土特產、鄉村文化以及生活方式的設計開發,能夠增強產品的特異性,增加產品附加值,助力實現鄉村振興。
文章來源:風景文創訂閱號.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其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