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由中旅聯盟主辦的第六屆文旅資源交易大會·海南站圓滿舉行,文旅專家大咖齊聚一堂,開展了一場知識分享的盛宴,各位嘉賓凝練多年文旅行業經驗,從宏觀以及微觀環境的改變,為大家分享了文旅產業的挑戰、發展趨勢等內容。
鄉村振興戰略是加快農村發展、改善農民生活、推動城鄉一體化的重大戰略,是國家穩定發展的必由之路。針對鄉村振興大背景,亞太休閒創意智庫執行長鄭敏慶以《鄉村振興的跨界融合和跨時代營銷》為主題進行了精彩的演講。
鄉村振興的跨界融合
他從一片紫色仙草花海引入話題,各地在打造花海景觀時,不要局限於用純觀賞類的花,可以選擇有產值的花做花海,例如仙草花、蝶豆花等等,這些花一能用於花海觀賞,二能用於加工製造成涼粉、飲料、精油等,多維度增加鄉村營收來源,鄉村振興僅僅憑藉傳統的農作物很難發展,更需要的是有創意的農作物來支撐發展。
而鄉村振興戰略的三大目標是:成為網紅旅遊目的地(IP)、有盈利農產品或文創商品、令人感動的服務熱情。因為鄉村旅遊只有打造成網紅旅遊目的地,建設有特色的IP才能吸引人流,如何變成網紅景區?通過視覺系、色彩的來吸引人流;引入人流以後,也需要有產業支撐,通過農產品及當地特色製作文創產品等增加營業收入;最後通過優質服務來提升遊客體驗。
十九大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的五大要求是: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鄉村振興除了國家各項政策支持外,還需要跨界融合,跨界創新融合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面展開:
01
人-社區居民,專門技藝
要以人的需求為切入點,打造鄉村複合式空間,他分享了臺灣居家醫療維揚診所的實際案例,這裡除了是醫院以外,也還有霜淇淋店、音樂教室、花店、蛋糕店等特色空間,最終形成了旅遊目的地。
02
文-文化習慣,節日慶典
文指鄉村的文化、文風、文俗等,是指以鄉村的傳統的記憶、民俗特色為抓手,通過特色的鄉村旅遊來推動鄉村振興,他分享了新港板頭社區,新港是交趾燒的故鄉,板頭通過一系列規劃營造成為「交趾剪粘工藝村」,通過三方協作、產業復興充分實現了板頭村的重生。
03
地-地理環境,自然生態
利用鄉村的地理環境和自然生態發揮創意,例如臺灣的阿里山,通過地上的星星、樹上的星星、水裡的星星、草上的星星、天上的星星打造成為「五星級社區」。
04
產-產業文化,三級產業
鄉村振興還可以通過產業的跨界創新來振興鄉村社區活化能力,他以柚子為例,在大家固有的印象中,柚子產業只是種、賣、吃,實際上關於柚子的創意有很多,例如柚子火鍋、餃子、麵食等。在臺灣有八大柚鄉,在農會的協調下,八大柚鄉均有各自創新特色,例如苗慄西湖有蜂蜜文旦醋、宜蘭冬山有柚子茶、花蓮瑞穗有柚花保養品=等,這些都可以作為旅遊特色的伴手禮,推動二產和三產的發展。
05
景-歷史古蹟,人文建物
鄉村旅遊的人文景觀也需要跨界,其吸引力不一定要依賴當地的山水等資源來做,實際上可以打造新的創意建築,例如清境風車節,通過五彩斑斕的風車來引入人流。
鄉村振興的跨世代思維
什麼是跨世代思維?在規劃旅遊項目時,不能僅站在單一年齡人群的角度考慮問題,需要顧全到不同年齡階層的想法思維。通過跨世代思維,根據不同年齡階層的需求,才能真正打造有吸引力的鄉村旅遊目的地。
那如何做跨世代營銷?用色彩及數位技術,因為色彩是吸引人的、是跨世代的、是老少鹹宜的,例如Team lab的光影藝術、發光蹺蹺板、音樂燈光鞦韆、瀑布鞦韆等形式就能吸引不同世代的人群,同時他也分享了讓鄉村民宿起死回生的海盜村項目的實際案例。
最後他表示,鄉村振興文旅產業發展就是以人為本,依靠創意與夢想來推動,通過結合線上線下、虛實整合來打造文旅產業鄉村振興全通路模式,鄉村旅遊不是只追求硬體投入,而是要軟硬兼施符合顧客需求,總而言之就是,做大不如做小,做小不如做好。
(註:以上內容整理,來源於鄭敏慶先生的演講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