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每個在海外打拼的人都能活成丁尚彪

2020-09-21 中國僑網

2010年年初,在日本上映的電影《阿凡達》一度被同期一部紀錄片「搶了風頭」。這部紀錄片早在幾年前就在日本富士電視臺播出,此次上映仍熱潮不減,滿座率一度超過《阿凡達》。片中故事引發社會熱烈討論,讓很多人熱淚盈眶。而其主人公卻是一位中國人——確切地說,是一位非法滯留日本「打黑工」的中國人。

這部紀錄片名叫《含淚活著》,該片獲得當年日本放送文化基金會最佳紀錄片大獎。時長109分鐘的影片,攝製組卻花了10年時間拍攝製作。如片名一樣,看過該片的人無不為主人公的經歷落淚。

來源:豆瓣截圖

主人公名叫丁尚彪,曾在安徽農村當知青,後和妻子返城回到上海。由於學業中斷且無一技之長,他只能從事炊事員、後勤等工作,日子過得舉步維艱。

1989年,丁尚彪35歲。一位在日本的朋友說「日本人不要的彩電、冰箱、微波爐就丟在馬路上,撿起來就能用」,這激起了他出國的願望。他計劃去日本留學,和妻子借遍了所有能借的人,勉強湊夠42萬日元,這在當時相當於他們家15年的工資。當年6月,他在妻子的注視下踏上前往東京的飛機。

《含淚活著》紀錄片截圖。

丁尚彪落腳日本的第一站,在北海道的阿寒町,該地偏遠苦寒。他打算一邊學習一邊工作償還債務,可這裡禁止留學生打工。無經濟來源無法在當地生活,在和校方溝通無效後,丁尚彪和同期50多名留學生在一天夜裡發動了一場驚動日本的集體逃亡。這場「北海道大逃亡」曾被NHK電視臺連續報導關注。

逃離北海道來到東京,丁尚彪籤證過期,失去了在日本的合法身份。為了生存,他不得不打「黑工」。最初的日子極為不堪,他曾半夜拎著箱子去投靠朋友,談了幾句話就被趕出來了;曾經因為活沒幹好,被店長一掌打出鼻血……日語不通、一邊打工一邊擔心被警察抓住遣返,他苦頭吃盡。

自己的求學夢破滅,丁尚彪把理想全部寄托在女兒身上。他要努力賺錢,把女兒送到外國一流大學留學,讓她實現自己的夢。

每一天,他工作十多個小時,幹完車床廠的工作後又匆匆趕往一家餐館當廚師。半夜12點後下班,末班車沒了,他便沿著鐵軌走回家,怕打擾鄰居休息,上樓梯時總踮著腳。

來源:《含淚活著》紀錄片

日子也過得極度節儉。丁尚彪獨居在30多年前的木板房中,住處沒有洗澡的地方,就在廚房把塑膠袋圍在一個桶裡,以免水四處流。掙到的錢除去必要的花銷,全部寄給妻子陳忻星。

由於回中國後就會被禁止再次進入日本,丁尚彪一次也無法回家。

日復一日,時光流逝。到了1997年2月,攝製組帶著拍攝好的丁尚彪視頻畫面,來到了他上海的家中。

近8年時間,妻女第一次通過屏幕「見到」了丁尚彪。

8年前離開時,女兒丁晽還是小學生,此時已是高三學生。母女倆盯著屏幕,眼淚止不住。丁晽嚎啕大哭:「我很恨我自己,以前浪費這麼多時間。」

妻子陳忻星則表情克制,平靜中帶著笑,說:「習慣了,以前他在上海我有依賴性,現在就我一個人,也沒辦法,習慣了。」

離別前一家三口合影。圖片來源:《含淚活著》紀錄片。

母女倆在上海的生活也非常簡樸,兩人同住一間臥室。陳忻星幾乎從不添置衣物,生病了就自己扛著,一個人吃飯時常常是麵條就著醬油。所有的錢都為女兒出國讀書攢著。女兒也很爭氣,在復旦大學附屬中學就讀,成績優異。

8年兩地相隔,丁尚彪說自己「最大的苦就是一個人,沒有家庭的溫暖,對子女無法教育,對家庭沒有盡到責任。」但實際上,他和妻女的關係並沒有因此疏遠。

女兒丁晽珍藏著一個錄音帶。這是丁尚彪在她生日時通過上海廣播局為她點的歌,還附帶著一封信。信中,丁尚彪滿是叮囑:

「丁晽,爸爸的好女兒,雖然我不能在你身旁,給你直接的指導和關懷。但是,當你在課堂上昏昏欲睡的時候,當你聽課思想不集中的時候,當你複習功課疲倦的時候,請你在心中聽一遍爸爸在遙遠的東京給你點播的歌曲。我想,這首歌會給你溫暖,給你父愛,給你力量,將激起你戰勝困難的勇氣和信心,努力吧,向著自己的目標前進。」

女兒很爭氣,如願考上了美國紐約州立大學。赴美的航班在東京中轉24小時。這一次,她終於能面對面見到爸爸了。

來源:《含淚活著》紀錄片。

還在新幹線上,丁晽一眼認出了爸爸,車門一開便快步向丁尚彪奔去。在回住處的路上,丁尚彪仔仔細細端詳著女兒。

「差點認不出來了,比我還高了。」——「是鞋跟高了。」

「要好好減肥了。」——「不要緊啦。」

「你做雙眼皮了?」——「不要跟別人講啦!」

24小時相處短暫,在去機場的路上,父女倆陷入了沉默,雙雙掩面而泣。由於機場需要驗證身份,丁尚彪只能在機場前一站下車。他在站臺久久站立,咬著嘴唇流淚看著女兒的身影消失。

丁晽說,自己上大學了,可以出去打工還能申請獎學金,爸爸其實不用這麼辛苦,但勸他回國,卻不答應。

從此開始,一家三口分散在三個國家,隔著時差隔著山海,每個人的生活都艱辛不易,但一家人的心卻始終聚在一起。

丁尚彪繼續拼命工作,他還抽出時間考取了好幾個技術資格證書。時光慢慢改變了他的容顏,頭髮稀疏了,牙齒鬆動了,皺紋越來越密了。

丁尚彪自學考到吊車駕照。圖片來源:日本《中文導報》

在上海,妻子陳忻星在一家製衣廠上班,自己卻幾乎沒添置過新衣,她開始申請赴美籤證想去探望女兒。在第12次申請時,她終於成功了。

此時已到了2002年春天,陳忻星赴美將在東京中轉,有72小時停留時間。夫妻分別13年之後,終於能夠見面了。

離開上海前,她特意在服裝店做了套新衣服,還去理髮店做了個頭髮。丁尚彪也為重逢做著準備,換好床單被褥,還拿出了結婚時妻子親手縫製的枕巾——當初離開時,他和妻子一人拿著一條。

重逢時刻,兩人看上去波瀾不驚,但內心想必已是驚濤駭浪。在新幹線上,夫妻對望著並不說話,但嘴角的笑和眼中的溫柔卻自自然然的流淌。13年光陰不曾分開彼此的心,這背後該是對家人多麼深沉的愛意。

來源:《含淚活著》紀錄片。

珍貴的72小時開始倒計時。丁尚彪為妻子做飯,帶著她遊覽東京的各個景點,一起拍照、拜佛、逛街,相聚的喜悅似乎衝淡了這些年獨自生活的苦澀。然而,時間一結束,丁尚彪不得不又一次踏上分別的列車,在機場的前一站流淚默送妻子離開,不舍卻別無他法。

2004年6月,女兒考入醫學院並取得助學貸款,不再需要資助。丁尚彪終於考慮回到中國。臨行前,他再次來到北海道阿寒町,在這個第一次踏足日本的地方,他深深鞠躬,感激這裡成為這段異國生活的起點,也感激在日本度過的沉甸甸的歲月。

在飛機上,他望著窗外淚流滿面。從35歲到50歲,從風華正茂到慢慢變老,丁尚彪在日本的15年,像螞蟻一般勤勉工作,雖然異常艱苦,卻也充實、無悔,以自己的巨大付出讓一家人的生活苦盡甘來,也終於得以擁抱平平常常的幸福。

來源:《含淚活著》紀錄片

這一家三口「含淚活著」的經歷就此翻篇。此後的日子,都帶著歡笑。

丁尚彪回國後購置了新房,還曾在日資公司裡工作。2009年,55歲的他隨女兒到美國定居。對丁尚彪來說,人生又翻開了新的篇章,不過這一次,不再有苦澀分離,而是愛與團圓。

一家三人團聚在女兒的畢業典禮上。圖片來源:日本《中文導報》

奮鬥仍然是丁尚彪不變的底色。女兒工作不錯生活優渥,但丁尚彪不願在家待著養老。他重拾在日本打工的勁頭,從零開始去建築工地當小工,去中國超市跟車送貨,去韓國飯店洗碗打雜,去日本飯店當廚師。他把這一切當作體驗美國生活。

後來,丁尚彪在紐約一家酒店做洗碗工,由於工作勤勉出色,他於2012年被推選為紐約市賓館業協會優秀員工(紐約大蘋果獎),這是紐約市賓館行業最高榮譽。在自己的文章裡,他說:「世間七十二行,無論在哪一行,只要忍耐、認真、勤奮、行行都能出狀元。」

丁尚彪在美國工作的酒店前留念。圖片來源:日本《中文導報》

2020年上半年,丁尚彪又傳來新的消息。他按計劃退休了,花時間學習英語,如願通過了美國公民入籍考試。而作為醫生的女兒,在新冠肺炎疫情中成為了一名一線抗疫醫生。

丁尚彪的故事未完待續。為人生路上永不止步的奮鬥精神致敬,祝福這一家人幸福安康。

素材來源:《含淚活著》紀錄片,導演:張麗玲;日本《中文導報》:《我在紐約新冠疫情中寫下遺囑》《從東洋到西洋,我靠技術革新求生存》《「含淚活著」丁尚彪在美國公民考合格》,作者:丁尚彪

作者:冉文娟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完成第二次軌道中途修正

再獲獎!華人導演佳作獲多倫多電影節「人民選擇獎」

海南僑鄉第一宅,到底有多牛?

相關焦點

  • 【人物】《含淚活著》了不起的知青丁尚彪
    寄學費的時候,丁尚彪把所有同學都集合起來。「因為開一張支票,手續費要三四百塊。如果大家的學費都開在一張支票上,手續費平分,每個人都能節約掉一筆開支。」 他辦事很周到,連留在上海的家屬們都想到了。臨行前,他特意按照錄取名單,騎著自行車在上海轉了一圈,把每個同學家都走訪了一遍。「我插隊落戶過,知道與家人分離的滋味,所以想把在上海的家屬組織起來。
  • 《含淚活著》:上海丁尚彪日本打黑工15年,感動島國一億人
    在鄉下,丁尚彪每日起早貪黑,要做大量的體力活,在農村的生活磨礪了丁尚彪的意志。農場的日子對丁尚彪有著特別的記憶,因為他在農場結識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伴侶。兩人相識後產生了愛情的火花,不久後,兩人私定終身。回到上海後,丁尚彪被分配在上海的某家國營工廠工作,這在當時是讓人羨慕的工作。
  • 為送女兒留學,中國父親在日本辛苦打拼15年,最後被日本終身禁入
    不同於母愛的溫柔無私,父愛一直都是一種無聲的深沉。父親永遠都會支持你的選擇,並為了你的未來而拼命奮鬥,但是你卻不會聽到他的抱怨聲。在我國就有著這麼一位偉大的父親,他為了送女兒去紐約留學,前往日本辛苦打拼15年,最後終身被禁入日本,父愛濃厚,深沉如斯。1954年,丁尚彪出生在上海的一個普通家庭。
  • 含淚活著,致敬平凡,丁尚彪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知道這個中國男人???他叫丁尚彪!!!讓人開心的事,丁玲飛往紐約的飛機要在東京轉機,命運慷慨的給了他24個小時,讓他見到闊別了八年的父親,當年丁尚彪離開時,女兒還是十歲的小女孩,如今異國他鄉相聚再見,也是比他還高的大姑娘。父女重逢沒有喜出望外地擁抱。沒有潸然淚下的對白,可八年的骨肉相思,在兩人心中早已是翻江倒海,因為沒有合法身份,丁尚彪不能送女兒到機場,只能陳地鐵比女兒早一再下車,一路無言。
  • 我哥我嫂:每個人都在成長,每個人都能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樣
    不料婚禮當天,自己的丈夫彭光明不幸遭遇車禍,成了植物人,自己的婆婆受不了打擊,撒手人寰。留下彭光榮,彭家已故大哥的兩個孩子以及彭光亮。夏一男的母親三番五次勸說一男撂挑子走人,但一男始終堅信光明會醒過來,一人擔起了彭家的重擔。夏一男每天任勞任怨,細心地照顧著光明,盼望著他早日甦醒。奇蹟的確發生了,彭光明醒了過來,但令夏一男再次感到絕望的是醒了的光明並不認識自己,光明成了智商只有三歲小孩一樣的人。
  • 為送女兒赴美讀醫,中國父親赴日苦苦打拼15年,後被終生禁入日本
    孩子的茁壯成長建立在他們的黯然老去中,「子欲養而親不待」是每個子女成人後的遺憾。在長達5000年的歷史長河中,有很多育兒的經典事跡:比如孟母三遷、畫荻教子等,女子本弱、為母則剛,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會中,這些柔弱女子為給孩子良好的成長環境,想盡各種辦法創造條件、為他們鋪路。可憐天下父母心,從古至今,中國父母對孩子的付出就驚嘆世人!
  • 很多人都是鍾曉芹,卻都想活成顧佳,但最後偏偏活成了王漫妮
    每個人在生活中都希望自己是一個全能的人,這樣才能讓自己肆無忌憚的生活,但是往往理想和現實是有差距的!最近熱播的電視劇《三十而已》中三位女主演代表了生活中三種不同的人,不同的人生,每一種人生都讓人覺得貼近生活!
  • 《三十而已》每個人都想成為顧佳,可大部分人卻活成了王漫妮
    我們很多人都羨慕佩服,想成為顧佳這樣的女人,可大部分人卻活成了王漫妮。漫無目的地打拼,小事精明,大事糊塗,想要卻遲疑,野心配不上努力。其實並不是因為顧佳我們才得以對全職太太這個詞有了新的解讀,而是人的性格和力量託起了全職太太成為新一輪耀眼的光芒。女人歷來就比男人活的艱難,每個月的例假就是一次新陳代謝。好的,平穩度過,不好的,每來一次都要經歷「生死之痛」。懷孕期間的各種妊娠反應,生產痛苦,哺乳痛苦…每一次對女人來說都是一次重生。
  • 打工人丁尚彪:為家庭日本打黑工15年,紐約新冠疫情中寫下遺囑
    1996年秋,經由華人創辦的《留學生新聞》介紹,他們開始接觸到那個叫野村一夫打黑工的人。雖然,他們一直想拍攝這些以黑戶身份逡巡在東京的陰暗角落的中國人,可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都未能成行。所以,這個後來持續了十年時間的拍攝,製作成了《含淚活著》的紀錄片,真的很難得。
  • 評吹落的樹葉:願所有溫柔都能被善待,願每個Nira都能浴火重生!
    首先Nira應該天生就是性別認知障礙,從小對足球的抗拒、對化妝的痴迷和非常女性化的肢體語言,夢菲同學覺得這些很能說明問題。至於很多人懷疑媽媽是不是對Nira有一些出位的引導,夢菲同學覺得肯定是縱容了,從媽媽故意把小時候的Nira打扮成女孩的樣子,讓爸爸在生日會出醜,逼爸爸動手離婚這件事可以看出來,Nira在不知不覺中已成為父母婚姻鬥爭下的犧牲品。
  • 獻給努力之人的劇—平凡的榮耀,願每個平凡人都能活出自己的榮耀
    而由白敬亭主演的孫弈秋,真的是把小人物的形象刻畫得入木三分,無論是進入公司的小心翼翼還是在面對其他高管領導的點頭附和,都體現出了現在社會上很多沒有背景沒有學歷內向無經驗之人的態度。這部劇最讓人感動的地方大概就是無論你是憑實力進入公司、還是靠關係來到這裡,面對職場,所有的一切都清零。面對職場中的一切全都靠自己,無論委屈也好、天之驕之也罷,都必須面對別人對你的不屑一顧。
  • 《三十而已》願我們都能有而已的勇氣
    很欣賞這個結局想要表達的主題,女性一定要先獨立而後愛人,不管在什麼年紀,都能夠有重新來過的勇氣。顧佳本是三個人中活得最光鮮亮麗的,擁有令人稱羨的婚姻和家庭,結果卻背負最多,活得最累,她在經歷婚變後選擇結束一切混亂,告別一線城市的中產生活,帶著兒子父親來到茶山重新開始。王漫妮身上有我們每個人的影子,從小城市隻身來到上海打拼八年,曾想過靠男人走捷徑,也試圖回家求安穩,但在經歷迷失後最終找回了自己。
  • 每個女孩都想活成歐陽娜娜,但不是誰都能成為她的
    之前網上流傳著一句話:每個女孩都想活成歐陽娜娜,確實很想活成歐陽娜娜,我實話實說,對於歐陽娜娜這個人,我從哪個方面都沒有深入了解過,只是聽說她的出身好,名氣大,長得好看,名牌大學就讀,跟各種帥哥傳緋聞,還有人說在學校能享有各種特權,還能得到不錯的成績,穿名牌,說明有錢。雖然我不了解她是個什麼人,但我已經很想成為她了。
  • 致敬熊芳芳:願每個人都找到自己的「天命」
    身在體制中的人,這個時候不少人十分「戀棧」,但她義無反顧毅然決然地選擇辭職,不能不令人嘆婉!我相信熊芳芳老師一定經過深思熟慮,我相信她有自己的想法,她一定在知命之年尋找到自己的「天命」,不為到達,只為再出發!先師孔子就是在這樣的年齡找到自己的「天命」,他同樣是匆匆上路,開啟自己的「知命之旅」。
  • 每個人婚後都能活成哲學家,不限男女
    畢竟我們現在天天想著的都是「誰做飯」,「誰給娃籤字」,「誰去開家長會」.但年輕人不希望答案太喪,他們需要正能量。我對妹子說:世上萬物本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分你我,哪有什麼誰追的誰啊.妹子聽了似懂非懂。中年婦女一開口,羊駝都能嚇遁走。
  • 願每個生命都能被溫柔以待——《白小姐》
    但凡有一點人性的人都不會虐待孩子,更何況這是他們自己的親生骨肉。只能說,披著人皮的並不都是人,很多人只是長成人形的牲口。受害者成了階下囚,強姦未遂的官二代逍遙法外。這更讓白尚雅的悲慘經歷增添一層陰霾。虎毒尚且不食子,這種人連牲口都不如。周美京在外人面前裝得可憐巴巴,關起門來打得比誰都狠。反正這不是她的孩子,她動手的時候毫無顧忌,多次起了殺掉小姑娘的念頭。
  • 《重生》願每個人都能被世界溫柔以待
    後面幾集有點倉促啊,和我想到有很大出入,但是可以接受,其實這樣也挺好的,不必非要在一起,鄭思彬不是夏恩,金檢也不應被上一世的惡緣所困,亨彬和夏恩於樹下長眠,生生世世不會分離,我的意難平也圓滿了,金檢也會遇見自己的幸福,願他被這個世界溫柔以待。
  • 乘風破浪的姐姐們,每個人都活成了一本屬於自己的書
    最近《乘風破浪的姐姐》實在大火了,各位姐姐也成了流量和話題擔當。其實,她的故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就好像我們的身邊都有一個這樣的女性。小的時候,金智英問媽媽,為什么弟弟不用幫忙做家務?媽媽說,因為弟弟是最小的。可是,弟弟長大了也從來沒有幹過活。一次,初中下晚自習,金智英被色狼騷擾,父親卻責怪她說:裙子為什麼穿得這麼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