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林雪哲出關後的第4篇原創(2700多字)
(一)
俗話說得好:「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
新聞價值的大小,很多時候並不取決於新聞本身的大小,而是由看待新聞的視角和深度決定的。
今天,我們就來看一個小地方的小新聞之中,隱藏著怎樣的大乾坤。
最近,河南省新鄉市延津縣——著名作家劉震雲的故鄉,有一則題為《分不清包子還是饅頭!延津一學校夥食不一般!》的公眾號新聞,在延津人的朋友圈瘋傳。內容很短,如下(只看紅線處即可):
此條新聞下面的留言,大多是這樣的:
好可氣!那麼,這就是事情的真相嗎?——延津縣清華園食堂,為了減少成本、增加利潤,不惜在做包子時偷工減料,即使明知這種做法,會妨礙那些中學生的營養質量和成長發育。
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但凡想知道一件事的完整真相,對於客觀第三方和各個利益相關方的說法與心聲,我們都要去認真傾聽。
我們來看看清華園學校對此事的解釋——
(清華園學校副校長)
這條採訪,出自延津縣官方新媒體。此官媒以一條名為《包子變饅頭?真相是什麼?》的推文,為清華園學校做了以下說明:
原來,那些皮厚餡少的假包子,並不是學校廚師親手做出來的,而是用自動包子機搞出來的——我第一次知道,這世上還有全自動包子機這種高科技玩意兒!連做包子竟然都已經人工智慧化了!哈哈。
(清華園學校的自動包子機)
官媒那條推文下的留言大多是這樣的——
延津縣官媒和這些留言,直接把「品讀延津」發布的新聞,直接定性為謠言了。
你看,立場的差異,讓人們對同一件事、同一家媒體,抱持著多麼不同的看法。
也許,有多少立場,就有多少反轉。
那麼,誰說的才更接近真相呢?
先別急,我們再來瞧瞧第三方對假包子事件的調查與說法——
(河南電視臺某欄目在清華園學校後廚的調查和採訪)
可能有讀者聽不清視頻中最後那幾句話(重點)。我打出來:
學生家長代表:所以說,咱這個尾籠和正常的,是可以分出來的,對吧?
學校負責人:對。
學生家長代表:那既然能分出來,為什麼還要擱那兒叫學生吃呢?
學校負責人:(吱吱唔唔答不上來)
所謂「尾籠」,就是自動包子機製作出來的最後那一批包子。這最後一批包子,往往是皮厚餡少的假包子。
明知尾籠裡的包子,經常不合格,還有拿出來提供給學生——這原因,太明顯了:減少成本。這樣,日積月累、年復一年下去,學校估計能省下不少錢呢。
另外,《大河報》對「假包子事件」的報導中,有這麼一句:「每到機器艙內餡料即將用完時,便出現下料不均勻的現象,導致個別包子皮厚餡少。」
那為什麼不能提前把餡料備足呢?所以,表面上只是機器設備的問題。實質上,也和操作者關係不小。畢竟,人工智慧,離不開人吶。
可見,清華園學校雖然比較委屈,但他們也遮掩了某些重要事實。
值得表揚的是,作為另兩個第三方的延津縣教育局和市場監督管理局。這兩個政府部門,在假包子事件發生後,迅速介入調查,並公布了比較公允的調查結果——
我對於延津縣假包子事件的具體看法,可用以下幾段話概括:
1. 「品讀延津」公眾號,發布《分不清包子還是饅頭!延津一學校夥食不一般!》,並不是在散播謠言,而是本著正義的目的,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一葉障目,以偏概全了。有錯,要認錯。今後在做類似報導時,一定要冷靜、謹慎一些,不能只有好心和正義感。儘可能先調查,再發言。2. 延津縣「清華園」學校,真的受冤枉了。但該學校後廚的個別職工,在尾籠、餡料等環節上,的確也存在市儈、貪小便宜的短視行為。應當反省改正。不過,切記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問題的根源是:學校領導,在日常各項工作中,能不能出於少一點成本、多賺些錢的目的,違背做教育的初心?對於學校的職工,應不應該做必要的學校價值觀上的培訓?3. 每一個公民,都別低估大膽而理性地吐槽不公正、不合理現象的意義。你的一次勇敢中肯的發言,一者肯定能讓你自己痛快舒爽一下——胸中塊壘,吐出而後快。二者也可能成為解決某個社會問題的導火線——至少也是一點推力。改變社會,人人有責。改變不自動發生,我們就拿出魄力和勇氣,讓改變發生。對於這個小新聞,如果只是談幾句具體的看法,然後稍做些升華,寫它的意義,就不很大。許多不起眼的小事,如果挖得足夠深,都能觸及卓具討論價值的根本性問題。這個「假包子事件」,讓我想到的是兩種價值觀的表現形式:為人民服務和為人民幣服務。清華園學校的個別人,在做包子這件事上,顯然站在了「為人民幣服務」的立場上——比起讓飢腸轆轆的中學生,吃上皮薄、肉多、味香的包子,他們更喜歡少花點錢,多佔點便宜。為人民幣服務,本質上是為了自己的私慾服務,損人利己——長遠來看,是既損人又損己。為人民服務,本質上是為了互利雙贏。短期來看,損己利人——長遠來看,既利人又利己。那些為人民幣服務的人,錯誤的根本在於,他們以為做生意是「零和遊戲」—— 「一方贏,另一方必輸。所以,對方收益增加,一定意味著我會蒙受損失。所以,我要在法律許可或法律監督不到我的地方,儘可能增加自己的收益,哪怕這會讓對方利益受損。管它呢。」以鼠眼來看,不管是從政,還是做生意,其實質都很像是零和遊戲。因而,鼠目寸光的商家,會處心積慮地從顧客身上謀得利潤;目光如豆的政客,會千方百計地從人民身上榨取好處。老鼠只能看一米遠。千裡之外的風光,有多麼秀麗、旖旎,老鼠這輩子都難以領略。老鷹的有效視力,據說是10公裡,它能在極高的空中,鎖定地面上兔子、老鼠和毒蛇的活動位置,並如狂飆般從天而落獵殺它們。老鷹悠閒時,還可盡情滑翔,飽覽地球上的壯麗景色。我們最好都能成為老鷹。絕不能甘於做一隻老鼠——除非你能成為米老鼠。那些諳熟現實社會潛規則的老油條,可能會非笑我們這些崇尚互利雙贏理念的人——「你們太天真了。理想是理想,現實是現實。在現實當中,你如果想讓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損人是難免的。非零和遊戲,只是烏託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