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古韻新妍迎來了一場盛大的回歸,也走出了新的高度,從北京師範大學的青春國學,到中南大學的經典吟誦傳播高峰論壇,吟唱不論是在實踐上還是在學理上,都邁出了新的高度,每一個古韻新妍大家庭的朋友,都在點點滴滴的努力中為詩社、為自己留下最光彩的一面。
作為吟唱活動的第一觀察者和見證者,各位詩友們功不可沒。在2019年行將結束的時候,主頁君邀請了9位美女詩友做客我們的官微,聽她們道出在2019年,自己與詩社,與吟唱的那些故事。在東籬詩社這一年多,跟著學長姊們參與了不少大大小小的演出,上了好幾堂社課,也開始有了一些自己的詩作。
2019這一年來,跟孫老師還有學長姊們學了不下二十首的吟唱曲,我也從中深刻的體會到古典詩詞的美好,以及詩詞與音樂結合之後令人驚豔的效果。並且透過吟唱,努力將詩中的意境傳達給每一個觀眾,我對這些詩詞的了解也變得更加深入,也漸漸對這些詩句有了感情。
我希望在將來新的一年,能學到更多的吟唱曲,並將我所感受到的詩詞之美,傳達給我的學生。
初見採菊那晚,學長學姐們身穿漢服且行且唱的緩緩而來,仿佛冥冥中與採菊詩社之間就有了一段羈絆。我愛詩,愛唱,愛傳統文化。而採菊恰恰給了我芸芸中一種歸屬感。古人憑情志為針腳縫合了孤獨的文字,歷經數千年的風霜雨雪吹打,在採菊人的吟唱中,未曾讓它塵封的溫度冷卻一分。
在採菊,我更多的接觸到這些用華美的樂章串聯起的詩意,能夠用心去聆聽文字背後的聲音,用唇舌去品味詩文帶給我們的,於浮躁世界中難能可貴的恬靜。我越發習慣於奔波在舞臺上放聲歌唱的日子,於平淡愛好中享受生活。
採菊一年,彈指一揮,從最初一首一首學唱,到現在的幾乎全部熟悉,從最開始的拗口音高,到現在的欣賞仰慕,在詩裡體會作詞人的心情與感受。
進入採菊詩社以來,吟唱讓更多的採菊人會唱,動情。惟願採菊現南山,採菊顯淮師。
2019年,秦風經歷了換屆,走入第八個年頭,我也從大一的小學妹變成了大二的學姐,開始向19屆的新生力量進行吟誦教唱,是新的成長,也是新的開始。
算起來我在秦風已經一年多了,最初抱著對吟誦「可遠觀可不可褻玩焉」的心態進入秦風,卻在第一堂吟誦小課堂《聲律啟蒙》就心甘情願被徵服,而更令我心嚮往之的是秦風裡大家庭般的相處氛圍,學長學姐的鼓勵和小夥伴們的相互支持都讓我覺得溫暖親切,從那時便開始了和秦風的緣分。
在一年多的學習後,吟誦早已不再「只可遠觀」,在詩社裡和大家一起吟誦,在日常生活中有時也會情不自禁吟上一段,不知不覺吟誦對我個人的意義也在逐漸加深。因為吟誦我了解到體味詩詞更好的方式,秦風的各種展演鍛鍊又讓我更加自信從容,尤其是今年十月份的「古韻新妍」活動,非常榮幸能參與其中,在從大一就心心念念的平臺上展示、交流吟誦,擁有了許多珍貴的別樣體驗。
當下19年已至尾聲,2020年將如約而至,期待在明年和秦風的小夥伴們一起創造更多屬於我們的專屬記憶!
2019年,我正式成為了學步詩社的一位負責人。這一年來,我對詩詞吟唱從剛開始的懵懵懂懂到現在略有所得,我經歷了成長,雖然過程中不乏有困難挫折,但是我相信「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裡",我所經歷的這一切,都是為了之後的展翅翱翔。
都說「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在詩社待得越久了,越是深入接觸越是為詩詞吟唱的美所吸引,越是被詩社中的人所感動。能夠在這裡遇見詩社的學長學姐們,還有現在和我一起負責詩社的小夥伴們我想這就是我這一年來最美好的回憶與經歷。
對於詩社,我非常希望學步詩社能夠在邯鄲學院長長久久地保留並發展下去,把古典詩詞吟唱一年又一年地教給詩社的後來人,希望他們能夠「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也希望以後的學步詩社能夠發展出豐富多彩的表現形式,讓詩詞吟唱更精彩更動人。
如果要用一個詞來概括我在詩社的2019的話,思來想去最貼切的還是是幸運~
我很喜歡詩社的大家,孫學姐清澈如水的聲音,嵐嵐溫柔的笑靨,旖旖爽朗的笑聲以及大家可愛的小打小鬧…天南地北的我們好像一個大家庭一樣溫暖,不知不覺間已經成為我生活中的一個重要部分了呢。
今年有幸參加了古韻新妍,在開幕式上身臨其境般聆聽李老師的吟唱,刷新了自己對吟唱的模糊的概念以及更深刻地體會到了吟唱的魅力。會後結識了可愛的王老師,她溫柔而優雅,大家都很喜歡她呢,也交到了各個詩社的朋友,所謂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便是如此叭。
緊接著的招新也是充滿了趣味,無論是才藝雙全的學弟學妹們還是從容不迫解決問題的學姐們都為這個秋天鮮豔上色。
感謝幸運女神的眷顧能讓我遇到大家,大家仿佛是一顆顆小星星般點亮了我的生活,希望大家以後也一如既往的陽光與快樂,願詩社也越來越好。
2019,我在南山,關鍵詞「質變」。
對我而言,南山是一個隨時敞開大門,說著「寶貝雨欣鵝,歡迎回來!」的家。在這一年中,我結識了很多有著吟唱夢想的小夥伴,更重要的是,2019是我由單向接受轉變為主動傳播的一年,真正走上講臺、參加古韻、策劃節目、支教……一張張曲譜堆積起來,一看到就能勾起一段赤誠的吟唱記憶,無論是在趕ddl時還是考聽力的中途,腦海裡總會「蹦躂」出那麼兩首記憶深處的曲子開啟循環播放模式,正所謂「愛到深處是無言」,由量變到質變只需要你成為一名資深的南山er。
從主樓A區地下唱到整個校園,再從校園走出,唱上更廣闊的平臺,一點一滴的積累,一步一個腳印,南山er以詩詞的方式演繹、凝聚了一代又一代人的青春。
「若無新變,則無代雄。」我們的大家庭齊心協力,讓南山有了令人喜悅的「新變」,也有了更多新鮮血液。
2020已在眼前,多少有些慌張,但更多的卻是「悠然見南山」的底氣與淡定,在老師們與師兄師姐們的帶領下,相信南山詩社的未來會越來越好!~
詩社的緣分,仿佛「驀然回首,子衿就在燈火闌珊處」。
16年,源於丁香花開詩詞文化節,我開啟了與子衿的緣,此後的三年裡,發現了詩詞吟唱的新世界,從詩詞學習到鑑賞,再到吟唱,從「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到「後皇嘉樹,橘徠服兮。」再到「欲報之德。昊天罔極!」使我明白古典詩詞吟唱的意義在於快樂成誦,更能感受詩詞的格律美與意境美,一種「你品,你細品」的新途徑。
10月份,參加了第十三屆古韻新妍,聽李昌集教授和孫永忠教授的講座,感慨頗深,其中最喜歡的就是他們談到的"若無新變,則無代雄",這個觀點與我產生了極大的共鳴,因為在小學時候我比較調皮,晨讀念詩看老師不在,經常會將現代歌曲的曲調套用到古詩詞上,按照現在的話講,這種風格叫混搭。而且用這種方式唱出來之後,詩竟然很快就背會了,而且現在記憶猶新。孫永忠教授說以古為師,應謙敬而具膽識,若無新變,則無代雄。李昌集教授也談到了現代歌曲調能套古詩,但是要根據詩歌情感作出調整。對我啟發很大,原來我小時候誤打誤撞的遊戲性行為,原來真的可以是詩詞文化傳承的一種方式,但是以前套用曲調只要聽著順口就行,忽視了感情這一層次,兩位老師的講座讓我發現了這個問題,特別感謝。
2019年是我第二次參加古韻新妍,這兩次,讓我明白了"古韻新妍"這四個字的真正意味,也對自己對詩詞的熱愛有了更堅定的信念和更好的方式。
這都是子衿詩社帶給我的,我非常感激。但是子衿詩社帶給我的不止於此,"漫路山河同袍吟,高山流水共子衿",2020,我們繼續。
我的2019也是和吟唱團小夥伴們在一起的2019~這一年來參加了很多活動,學會了很多新的篇目,對吟唱也有了更多更深的理解,參加古韻新妍,認識了好多新朋友,今年終於沒有去年社障了,和停雲詩社的才子佳人們一起狼人殺,認識了很多可愛的小姐姐;在徐州入夜的街頭尋找燒烤店,十來人越吃越多的夜宵,伴著彎月一路狂笑酒店;去玩鬼屋被工作人員拆散,卻循著《嶽陽樓記》的吟唱聲聚在一起;每次有酒的晚宴都要喝到杯盞淨空,大家拍著桌子唱《將進酒》……兩年半時間,我從懵懂不知的吟唱萌新到副團,吟唱團就像家一樣,妥帖存放著滴滴點點關乎吟唱的安寧時光。時光會一直延續,這些彌足珍貴的美好回憶也會一直延續下去,關於吟唱,關於吟唱團的路,永遠沒有盡頭。不經意地又到了年末,想想去年還是學妹的我,在各大活動上初次演出,對許多社務仍在摸索當中,而今年竟成了學姐(?!),要說擔起了帶領的角色似乎也沒有,頂多在社團內適時給予意見和...嘻笑吵鬧(?)。新的一年將至,不禁感嘆時光飛逝啊~回顧年初至年末,停雲參與的吟唱展演活動依舊豐富:陽明山詩會、淡江大學所舉辦的立夏詩會、士林官邸展演、徐州古韻新妍、天籟詩獎展演等等。其中更於四十週年成果發表會與三校詩友聯合演出,許多畢業社友也共襄盛舉。四十年,對停雲可說是達成了一個重要的裡程碑。校內經營方面,除了積極辦理校內特色講座,亦邀請了兩位新任指導老師,他們分別是20屆社長陳翔羚老師及23屆社長李皇志老師,兩位都是停雲的大前輩,熱心指導學弟妹的態度是社團傳承的典範。此外,停雲也與各校詩社多次交流(和郊遊😆),聯絡社團成員間的情誼,亦促進古典詩詞的推廣。最後,我想謝謝這一年來社團夥伴的參與及包容、辛苦地籌辦活動的各詩社、給予停雲協助的師長及詩友們,謝謝你們讓停雲更加成長。期許停雲整體在吟唱演出及寫作比賽能持續進步,社員都能享受吟唱、樂在創作。宏觀而言,則希望停雲能為古典詩詞界有些許的貢獻,藉由年輕學子的推廣,活化古典文學,讓大家都感受到詩詞的風雅及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