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攝片即為一種「特殊攝影」,在行業內有著多種叫法,可以說是「真人動漫」(由於很多特攝片都是由漫畫改編而來所以因此稱呼為動漫的一種表現手法。),也可以說是一個日本名詞和電影類型,這種特攝片,按照美式動漫來說的話是科幻電影,按照亞洲式來稱呼的話則為特攝片,現如今的特攝片的圈子被稱呼為特攝圈,而特攝圈已經逐漸出現了一種新型起來的趨勢化現象。
01、特攝片的發展旅程
特攝電影時代是從1937年開始的,只不過是當時還是作為了一種電視劇or電影的方式來展現,早期的視頻大都是通過了道具來實現特效的,用皮套來展現出怪獸和超人,例如《奧特曼》的開始,都是製作了相應的皮套來拍攝,其高樓大廈也都是通過模型來完成,經過特殊的拍攝手法,特攝片就此完成。
簡潔明了的說,特攝片就是運用了一定的特殊手法來拍攝。作為攝影技術、特殊效果的「特攝」其實從電影的創生期就已經存在,根據喬治·梅裡愛和英國的製作人員,使攝影師的照相機運用了逆旋,高速、微速度的操作讓人或物從畫面中消失,通過這種手法來實現一些無法達到的鏡頭。
那麼回到我們的主線,直到現在的2020年,特攝片的範圍已經越來越大,只要是運用了相關手法和技術的影片,都可以統一稱呼為特攝片。例如:《假面騎士》、《奧特曼》。不過隨著技術的成熟,也開始有所轉變,曾經的一些特殊手法已經轉變為了」特效「來替代,這對於特攝片來說缺乏了一種特殊的味道,但是同時又帶了真實感,是好是壞,其實是難以判斷的,這是對於技術和科技進步的認可,同時也是特攝片變質的開始。
特攝片的發展階段存在著幾個浪潮,如:第一次怪獸熱潮發生在1954年的《哥斯拉》;體育熱潮發生在《巨人之星》、《柔道一直線》(其實嚴格來說的話這一部作品算是日劇,和現在我們所理解的特攝關係並不是太大。);動畫熱潮發生在1970年後期-1980年中期;第二次怪獸熱潮發生在1971前半年-1974年;最後也就是我們現在的特攝片,變身熱潮,這裡就是假面騎士的興起和奧特曼的起源。
02、現階段的特攝片的地位
隨著時代的發展,特攝片已經不再是誰的專屬特權,針對於日式特攝片,國產的特攝片也開始了自己的發展,《金甲戰士》、《鎧甲勇士》就是典型的代表,但是這並不能夠代表我們可以擁有自己的地位,在發展上面來說,還是跟隨了日式特攝片的發展和走向,現在的特攝片中已經針對成人觀看逐漸開放了真實,在一定程度上面對於劇情的安排不再單一訴說著英雄的理念,轉而代替的是對於劇情合理安排和對於劇中設計到的理解,層次上面來說是更深度了。
例如在《假面騎士》當中,對於一些時間效果已經做出了初步分析,以及其中的」平行世界「的安排,若是交給五歲的孩子,孩子只能夠看到英雄的強大和正義使者打敗怪獸的場面,對於其故事主線和人物的感情並不能夠做出理解,相反是陪伴孩子的大人看的出來其中的主旨。
在這部《假面騎士Amazons》中,已經脫離了特攝片針對於孩子的軌跡,反而給予他的定位是:日劇、懸疑。這裡就充分表達出,特攝片已經不再是針對於英雄和怪獸的訴說,並穿插進去現實的事情來分析。
特攝片的固有性質,也在人們的大腦中開始淡化。
03、特攝圈發展的飯圈化現象
現代人有著一種獨特思想,這種思想也就是我們俗稱的」隨大流「和」跟風「,這就是導致特攝片的圈子擴大的其中一個原因,簡單來說,一個人A自小觀看特攝片,遇到了志同道合的B,那麼A和B就屬於是一類的圈子,隨著第三人C的加入,圈子進一步擴大,但是D也想要加入,於是D就是馬馬虎虎觀看了特攝片,勉強加入參與討論的話題,隨著圈子的擴大,就產生了更多的D,按照圈內的人來說,D這一類的人就屬於「雲觀眾」。
飯圈就是fans,也就是粉絲的圈子,曾經的飯圈大致都是對於某明星或者是藝人的粉絲群體圈子的統稱,但是這種現象也逐漸浮現在了特攝片當中,因此,在特攝圈中掀起了「飯圈」浪潮。
不過有人認為的是,特攝圈的群體不夠大,無法形成「飯圈」一樣的龐大隊伍,因此不算是飯圈化,但是現在的主題討論到的是對於飯圈化現象和發展趨勢的了解,並不是實際上就達成了真實的飯圈。
特攝片文化的發展和傳播離不開社交軟體的功勞,通過知名的短視頻軟體剪輯視頻,會出現越來越多的人想要了解這個在自己眼中「幼稚」的影視作品,但是自己從未投入,導致引起真實圈內人的不滿,這裡看來的話,特攝圈已經真的走向了飯圈化。
04、特攝片和經濟之間存在的必然聯繫
最後的話,其實飯圈化對於特攝片的發展未必就是一件壞事,反而是助長了對於經濟的發展與推動,對此,可以從不同方面對於這種現象做說明。
1、周邊產品:這裡的話不僅僅是針對於孩童,對於大人來說也是如此,例如海報和手辦,這個是一直出現在我們的視線範圍內的產品,對此不可能有人未曾了解過,無論是說到了價格昂貴的手辦,或者是普遍的小玩具,在側面程度上來說,由於特攝片的火熱,確實對於玩具工廠有所幫助,多少人也因此得到了工作。
2、電影產品帶來收益:外加現在的影院,製作劇場版的特攝片故事,同樣也能促進對於經濟的發展,特攝片的發展確實存在著局限性,從只是展現在電視上到走進影院,從而又從兩個地方的影視推動了自我經濟的發展。
3、漫展及舞臺劇的出現:最後,外加漫展和舞臺劇的出現,特攝片的範圍已經越來越大了,雖然在國內是很少可以看到舞臺劇和商演,但是對於漫展的話大家應該都是熟悉的。
小結:這種經濟是不容小視的力量,生活中的很多人不是不願意去消費,而是沒有足夠吸引自己的地方,或許對於那種人來說,這些手辦和影視作品能夠吸引自己,否則資金也不會產生流動,更談何經濟的發展。
總結:客觀評價
綜上所述,以上就是特攝片圈子的整體發展和其與經濟之間帶來的效應,這件事是好是壞,都不是能夠通過觀眾來主觀評價的,從客觀角度來說,對於經濟的發展和推動,特殊攝影片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這種飯圈化的現象,未免是錯誤的。
引起大眾和各自圈內不滿的不是對於飯圈化現象的反感,而是對於那種「雲觀眾」的不滿,擴大粉絲的圈子並沒有什麼不好,只是如今大多數的人把飯圈都是理解為低齡和「受教育程度不高」或者是「無腦」群體的粉絲,嚴格來說的話,飯圈化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那麼壞。
文 / X君
圖片源於網絡,侵刪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