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翔與法律相聲丨參與式文化的入圈與出圈

2021-02-13 新傳考研小小班

羅翔老師又雙叒叕上熱搜了,這一次引起大家廣泛關注的是羅老師和于謙的夢幻聯動——「法律相聲」,網友通過剪輯將法律案例和捧哏完美銜接在一起,讓大家不禁感嘆,「 郭德綱地位不保……」(狗頭)。

2020年3月9日,羅翔入駐B站僅僅兩天,粉絲就突破了百萬,如今更是已超1200萬。雖然羅翔也曾經歷爭議,並在2020年9月選擇暫不更博,但他在B站的熱度卻始終不減,前幾天更是斬獲了「百大UP主」。

近年來,「羅翔」「B站跨年晚會」「後浪」等關鍵詞頻頻出圈,反映著B站這一以大量UGC和PGC視頻為主要內容的二次元社區網站,已經逐漸擺脫了小眾亞文化的標籤,開始向主流文化進軍,其背後內容生產模式的變化和文化壁壘間的碰撞也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2019年泛二次元用戶規模高達3.9億人,以90後、95後年輕人為主(數據來源:艾瑞諮詢《2019年動漫二次元人群營銷價值白皮書》),呈現年輕化、高學歷、物質基礎較好、高活躍度、高黏性、高忠誠度的群體特徵。在人人皆為「傳播主體」的新媒體環境下,創作和傳播門檻降低,新媒體「去中心化」傳播模式更利於受眾之間的交流,青年亞文化群體的娛樂化表達方式和文化場域也呈現出娛樂性、相關性、主體性、視覺性、即時性和風格化的文化特性。

 

羅翔在入駐B站前已經是名聲在外的法學院教授,他的課堂經常爆滿一座難求,也多次作為受邀嘉賓參加《今日說法》節目的製作,許多參加司法考試的學生都聽說過羅翔的名字。2018年B站帳號「厚大教育」發布的羅翔刑法課程在2019年點擊量就已經突破了350萬。其教學視頻被網友用剪輯、合成等方式創作鬼畜視頻,吸引了許多非法考學生的觀看。法考的學生和其相關視頻的愛好者一直期待著羅向老師能夠開設B站的個人帳戶。不同於刑法課的課堂教學,面向全平臺用戶的個人帳戶內容更加具有普適化的特點。此外,平臺本身帶有強大的社交屬性,許多網友也因此慕名而來,使得受眾進一步下沉。

B站現階段已經形成「用戶-UP主-內容」三者良性循環的生態系統。受眾需要通過100道試題測試才能成為正式會員,會員可以通過發送彈幕、評論和二次創作對原有視頻進行加工,所生成的新視頻則是其他用戶的觀看內容;用戶中會衍生出製作精良、內容豐富和風格獨特的優質內容創作者——UP主,這些UP主通過製作動漫、遊戲、鬼畜等視頻作品走向職業化道路,以優質內容吸引用戶的分享、收藏和投幣。

 

在此循環中,一方面,普通用戶可以通過彈幕或二次創作豐富視頻內容;另一方面,UP主也可以通過粉絲的收藏率、分享率和評論進行自我評估,以更好地調整和完善內容。

「圈層」一詞最早是作為一個地理學概念而出現,用來闡釋地球的內外部結構層次。在被引入人文領域後,「圈層」特指人類社會中的分類化動態場域,它包含了圈層內部關係構建、圈層內部關係向外突破及社會化、外部力量向內滲透及被社會化三個維度。社會圈層的構建是多種力量相互作用的結果,根據託夫勒對人類社會發展階段的分類,我們也可以大致對社會圈層的發展歷程做出歸納。

 

文化學者劉明洋、王鴻坤認為,史前時期的圈層建立於親緣關係之上;農耕社會的圈層則由親緣與地緣關係聯合塑造;工業社會中業緣關係對圈層有著決定性影響;初步進入後工業社會後趣緣關係則展現出強大的力量。當前的趣緣社會圈層中,大眾傳媒以其強大的影響力構成了圈層塑造的核心力量。

 

需要注意的是,大眾傳播是一個雙向過程:媒體編碼並傳播信息,受眾能動地對信息進行接收和解碼。網際網路的出現則拓寬了此前相對狹窄的受眾反饋路徑,受眾對媒介生產的參與程度大大提升甚至可以成為新的信息傳播者。在此基礎上,圍繞著對既有媒體內容的挪用與再創造的參與式文化逐漸形成並構建起了新的文化圈層。

 

參與式文化是一種對話性文化,文化消費者通過對其他媒介內容的遊牧和盜獵進行自我與他者的對話,完成跨媒介敘事。當前,依託原始文本人物或設定展開全新內容的同人創作是參與式文化的最主要形式。當然,受眾對文化產品的二次創作並非始於網際網路時代,《三國演義》就是在一定程度上吸收借鑑了《三國志》內容的再創作,而始於20世紀70年代的《星球大戰》粉絲同人小說、漫畫創作熱潮更是「前網際網路時代」參與式文化的典型案例。不過,網際網路大大促進了參與式文化的發展壯大和參與式文化圈層的形成。

 

2011年以後,移動網際網路的出現將人們的注意力開始由電腦網頁轉移到了手機APP上。這一變化也推動了網際網路參與式文化的主力社區平臺由網頁變為APP。APP普及帶來的網際網路參與式文化的進一步碎片化,這種現象在同人小說中的體現最為明顯。

 

在網頁時代,網際網路同人小說作品大多是在論壇或文學網站連載的長篇作品。而lofter為方便手機用戶使用推出的「微閱讀」,將作品以篇為單位進行展示,使得其作品篇幅基本都十分短小。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B站等視頻APP上。而主打短視頻的「後起之秀」抖音更是把網際網路參與式文化作品碎片化的一個極致。

 

作品碎片化加上APP的操作便捷性,使得網頁時代相對封閉的各個子圈層的交流變得相對容易。在這一前提下,網友很容易由於追尋某部作品的衍生品而同時使用多個平臺。這種現實環境正是羅翔通過B站開始「出圈」的基礎。

羅翔在B站憑藉優質的內容和風趣幽默的講演持續「破圈」或「出圈」。但這並不是B站內容第一次出圈,繼2020年開篇節目《二零一九最美的夜》「出圈」之後,《後浪》演講更是「一石激起千層浪」,褒貶不一的網絡輿論再次讓B站強勢「出圈」,引發了網民的極大關注。

 

媒體融合的縱深發展帶來了傳播格局和生產模式的變化,主流文化的傳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和機遇。而「亞文化」(尤其指青年亞文化)與主流文化的相互關係,需要我們立足現階段的媒介生態環境,綜合分析新媒體和主流媒體雙方的用戶群體、文化特徵、內容生產以及信息傳播模式等因素,以找尋文化融合的基礎和契機。

 

文化認同是人們對於文化的傾向性共識與認可,包括文化形式認同、文化規範認同、文化價值認同三個層次。顯然,B站這些「出圈」都一定程度上達成了文化認同,從主流文化來看,是接納中的認同,從非主流文化來看,是反向融合中的認同。要想出圈,建立文化的傾向性共識與認可十分重要。

 

B站聚集了各類亞文化群體,以自身的文化內容為中心進行創作、社群式互動分享、儀式性狂歡等行為,最後形成了一個個不同文化的社群。隨著媒介融合的加快,文化融合成了必須面對的問題。文化自身具有多元性,不同文化的背景不同,導致融合起來困難重重。彭蘭教授認為:「在傳統媒體向新媒體轉型以及新老媒體的融合過程中,文化性的障礙是關鍵障礙之一。」其實新媒體的生存發展,也面臨著能否被主流文化接受的文化性障礙。

 

為了突破文化壁壘,B站不斷地推動內容產品的多元化發展,在這一點上彈幕的作用不容小覷,一方面,彈幕是一種不可忽視的青年亞文化;另一方面,彈幕讓人更有參與感、認同感。互動,是B站成功的必要條件,但還不是充分條件。

 

有人說羅翔「很懂年輕人」;有人說,B站的媒介語言是對傳統教育體系的重要彌補,既「漲姿勢」又具娛樂性,滿足了受眾需求;也有人說,相對於用戶群體更多是鄉鎮青年的抖音、快手,B站的視頻參與者在創作上更加貼近社會生活,更有文化交流和知識學習的味道。B站是遵循興趣社區的邏輯,去中心化的。一個稿件發上去,粉絲自己會造梗,相當於二次創作。UP主跟粉絲在共同創作內容,或者說共同打造一種氛圍、一種文化。這跟優愛騰包括今日頭條完全不一樣。

 

文化認同不是討好一方放棄另一方,而是要找到主流文化和亞文化的最大公約數。當老少觀眾都能欣賞羅翔與于謙合演相聲時,就讓我們看到「出圈」背後的文化破壁與認同。

◾ 刑法教授羅翔為什麼火了?三聯生活周刊.2020,4.

◾ 蔣凌昊,孫一楠,譚天.「出圈」與認同:傳播裂變下的文化融合[J]. 青年記者,2020(18):15-17.

◾潘陽雨.青年文化社區普法短視頻傳播策略研究——基於羅翔B站爆紅的啟示[J]. 衛星電視與寬帶多媒體. 2020,(07) :186-187.

◾尹敏捷.破圈:網際網路參與式文化社區的圈層突破之路——以B站為例[J]. 視聽界,2020,(04),40-44+48.

- END -

2022人大新聞備考群已建立

可聯繫班助邀請進群,快來加入組織~

      

ヽ( ̄▽ ̄)و

添加小小班助手,

加入2022新傳考研早鳥🦜提升營

相關焦點

  • 飯圈文化融入,相聲演員出圈後何去何去?
    不僅如此,德雲社的一些相聲演員在影視作品、綜藝節目中頻繁出現,吸引了不少粉絲,為德雲社帶來巨大流量,也讓許多原本並未關注相聲藝術的網友開始欣賞相聲表演,相聲實現了「出圈」。針對相聲出圈的現象,羊城晚報記者採訪了導演、相聲愛好者、在校學生。
  • 哥哥說學逗唱,相聲文化破圈
    畢竟本質「團綜」,團綜這東西有多難出圈,大家都知道。但作為德雲社與騰訊視頻合作的首檔節目,《德雲鬥笑社》最終表現出了與德雲社此前線上節目的高度差異化:不再是面向資深粉絲與相聲圈層的線上演出,而是融入真人秀邏輯的相聲團綜。其中既有老少鹹宜的相聲表演,又有對相聲文化的科普,更有對成員的人設塑造,還有嚴敏招牌式的豐富賽制。
  • 飯圈文化融入,頻頻跨界亮相的相聲演員出圈後何去何從?
    不僅如此,德雲社的一些相聲演員在影視作品、綜藝節目中頻繁出現,吸引了不少粉絲,為德雲社帶來巨大流量,也讓許多原本並未關注相聲藝術的網友開始欣賞相聲表演,相聲實現了「出圈」。針對相聲出圈的現象,羊城晚報記者採訪了導演、相聲愛好者、在校學生。
  • 法律界"郭德綱"羅翔為什麼在B站火了?
    近日,因古怪的案例、幽默的語言走紅的「法學界郭德綱」——中國政法大學刑法學羅翔成功破圈、頻上熱搜、收穫大批粉絲。
  • 讀書與聽郭德綱的相聲哪種更快樂?b站新男神羅翔老師告訴你答案
    因為上網課,羅翔老師一下子火出圈。B站羅老師講課的視頻每一段播放量都幾十萬幾百萬的量。羅老師進駐B站,也是變成第一個只發了一個視頻,粉絲量就破百萬的博主。他在B站的ID名字樸實的不能再樸實:羅翔說刑法。你以為刷視頻的都是法律生麼?no,各行各業,初三的高三的,藝術生設計師,醫學生理工生……大家已經沒有了空間的距離,相信你刷你也上頭。
  • 羅翔:刑法的體系解釋 丨 大案刑辯論壇第13講
    今晚是我們螺螄粉的福利,由法律界的大網紅羅翔教授主講。 這麼多年來,有一些很火的法學教授,但似乎都趕不上羅翔教授的火,為什麼?因為他的火不止是在法學圈,普通民眾也被他圈粉。今天就有一個代購在我朋友圈評論說,「最近超喜歡看法外狂徒張三」。 羅教授的演講,通俗易懂,例證貼切,幽默豐趣,被譽為法律界的段子手。
  • 中國最「囂張」老師,靠什麼圈粉...
    很多既非法律專業,也不以通過司法考試為目的,而是因為一個叫「羅翔」的男人。網友們親切稱他為「政法界郭德綱」、「刑法單口相聲一級選手」、「新晉B站頂流」……看了這些刷屏的自來水,刀哥不禁疑惑,能靠講課火出圈,這個老師到底有什麼魅力?
  • 超燃文案背後,是B站的破圈野心
    作者丨十一編輯丨淺夏繼B站首次跨年晚會後,它又一次在全網刷屏了。那場爆火出圈的晚會,讓B站市值一夜上漲了50億。而今年以來,刑法老師羅翔、半佛仙人等UP主的一炮而紅,更是讓用戶看到了B站出圈的無限可能性。這一次,1.3億原本藏在二次元背後的年輕人,一下被前輩喊到舞臺中央。而這部短片關於「前浪」對話「後浪」主題的討論,讓它已經成為全網各年齡層群體的共同話題。
  • 「法治之光」羅翔的課,你上頭了嗎?
    羅翔,一個能把枯燥的法律條文講成單口相聲,憑藉「法外狂徒張三」火出圈的男人。羅翔到底有多受歡迎?最近能讓全國大學生同時觀看的,除了思政大課,大概就是羅教授的視頻了。真正把刑法學帶出了小圈子,去照亮更多地方。在點進他的那些視頻之前,我從沒想過密密麻麻的法條可以被那麼生動地講出來。而這些奇葩的案例只是人們了解羅翔的一個窗口,真正吸引觀眾的是羅翔教授身上無所不在的正能量。
  • 小眾文化出圈難,「加分利器」劇情式真人秀能有多大功效?
    對於一檔採取劇情式真人秀手法打造的綜藝節目來說,偶像力量的缺失是「致命」的。這裡的缺失並不是說沒有,而是說新偶像沒有形成一定量級、沒有突出標籤、沒有成功「出圈」的作品。再次,小眾文化與大眾之間的連結失敗,即宣傳點沒有跟大眾口味對接上,這也是導致沒能出圈的一個重要原因。
  • 羅翔這樣的老師,請給我來一打
    而除了這個火出圈的「爬山」梗,《隱秘的角落》在分析《隱秘的角落》的視頻中,羅翔就從人物行為在法律上的界定、應受到的懲罰等角度來解讀法律,把電視劇變成了法學知識的課堂。作為法學教授,羅翔對「正義」和「法律」之間的關係有獨到的見解。
  • 羅翔這樣的老師,請給我來一打!
    而除了這個火出圈的「爬山」梗,《隱秘的角落》還能讓我們產生怎樣的思考?這不,羅翔老師最近就從刑法的角度分析了《隱秘的角落》中幾個角色的行為,引發了網友的圍觀。視頻發布短短幾天就獲得了320w+的觀看。其實這條視頻能如此火爆,除了分析角度獨特,還因為這是羅翔老師的視頻。
  • 知乎十年,大V出圈難
    剛過去的2020,羅翔、半佛仙人、巫師財經等「知識明星」一時風光無兩,而反觀這十年的知乎大V,我們驚覺,好像無一人擁有出圈的影響力。知乎十年,無人出圈,「恰飯」困難,問題到底出在哪?沒有平臺像知乎這樣如此頻繁遭遇「大V出走」事件。而每一次的出走看似觸發點不同,背後皆折射出知乎一套嚴苛的社區管理規則。知乎創立初實行的是邀請制,形成了一個種子用戶僅有200人的精英俱樂部。李開復、徐小平、馬化騰等,這些大佬企業家空降為最早的一批知乎大V,也奠定了知乎精英化、嚴肅性的社區氛圍。
  • 娛樂脫口秀丨五條人為何能出圈
    夏天的綜藝舞臺迎來了第一個出圈的「爆款」,五條人樂隊,他們散發著不羈的土味,站沒站相地出現在《樂隊的夏天》,場內場外全笑噴了。用「黑馬」形容五條人,實際上並不準確,其實這是一支有自己成熟、獨立表達的樂隊,出過好幾張專輯,並且得到了獨立音樂圈的認可。換一個粗淺的說法,他們還蠻有文化調性的。自詡是知識分子的仁科,真的會去看翻譯過來比較拗口、艱深的文學作品,寫過小說,還會一點手繪。再比如,他們的歌曲作品不知不覺地把「海豐」這個小地方的犄角旮旯,過去現在都放進去,成為旋律上的地方志。
  • 漢服出圈,你入坑沒?
    他參與了明制男裝品牌「控弦司」紋樣的考據和部分設計,以及漢服圈的「西塘漢服文化周」策劃,可以說,他是一名不折不扣的漢服通。射箭場上,孫宇翔束起髮髻,穿了一身金色曳撒袍,腰間穿著革帶。下午兩點過後,場地上射箭隊的隊員陸陸續續趕來,其中一多半都是漢服打扮,至於他們穿的是哪個朝代的服裝,以及形制是否規範等問題,我一概不懂。
  • 2020年十大網紅的出圈姿勢大解析_騰訊網
    又到了2020年的尾巴,在這魔幻的一年裡,有人用自身知識進行全民科普,有人用語言帶給人們歡笑,有人用文化開啟了不一樣的世界...回顧今年被廣泛討論的網紅達人們,TopMarketing盤點了其中十位「頂流」,研究和分析了一下他們的出圈姿(方)勢(式),以及帶給品牌的一些思考。
  • 後浪入海《喜相逢》,頻頻出圈的B站如何「乘風破浪」?
    這是B站一直想更正並在品牌端頻頻破圈發力的原因所在。「2019最美的夜」跨年晚會是這一切的開端,這場總播放量達9200萬+次,彈幕達到230萬+的晚會刷新了觀眾對傳統跨年晚會的認知,也第一次刷新了大眾對B站的認知。這場晚會能夠出圈,憑藉的不是節目本身的包羅萬象和對流量藝人的一網打盡。
  • 《吐槽大會4》:「出圈」的綜藝和「入圈」的底氣
    當你看完整期會發現,節目從形式到內容都進行了升級,而這些升級比起為了「出圈」,更旨在「入圈」。在綜藝市場更新換代迅速、競爭激烈的大環境下,《吐槽大會》第四季敢於轉向前行,可見騰訊視頻創新的勇氣和底氣。騰訊視頻持續在脫口秀領域孵化IP產出內容,《吐槽大會》、《脫口秀大會》讓脫口秀文化及一批優秀脫口秀演員走進大眾視野。與此同時,笑果文化致力於完善產業鏈條,布局線下演出、校園招募和培訓等,推動行業發展。隨著線上線下的良性循環,近年來脫口秀演出市場持續增長,脫口秀已經成為年輕人日常的一種文化消費方式。
  • 沒人不想出圈,但他們更希望街舞文化出圈丨舞者說
    出圈,意即突破原有圈層,成為大街上十個人有九個都認識的「明星」。近兩三年,在綜藝推動下,街舞行業形成了既能跳舞,又能賺錢的市場,部分實現了街舞舞者對於「出圈」的期待。但是,名氣、金錢、商業代言,於他們不過是提高生活質量的跳板——他們更在意職業尊嚴的提高,希望保留與兄弟們一起跳舞的快樂,試圖重啟大眾對街舞文化的認知。
  • 律師說法:說相聲砸掛老藝術家 出圈的表演是侵權
    那麼從法律的視角應該怎麼看待該事件呢?  出圈的砸掛侵犯了誰的權利本事件中,張雲雷在相聲表演中用調侃性的語言「砸掛」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李世濟、張火丁,該段相聲視頻中存在低俗暗示,雖然是在相聲表演,但該話語明顯超出了合理評論的範圍,一般公眾在觀看表演或視頻後,可能會產生對著名藝術家的誤解,容易使社會公眾對李世濟、張火丁兩位著名藝術家產生負面的評價,涉案表演已經構成對李世濟、張火丁兩位著名藝術家名譽權的侵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