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今年以來我們看到一個明顯的特徵,大網際網路公司出現強者恆強。如同騰訊,阿里,Facebook,亞馬遜這些巨頭,無論是業績還是股價的增長,都顯著高於小網際網路企業。
在中國,我們一邊看到創業板的不斷調整,但另一邊的大市值網際網路公司不斷回報投資者。這背後到底是什麼原因呢?本文嘗試和大家做一些自己的思考。
科技大盤股的牛市
在幾天前我們的文章中,我們說過數據將是下一波科技浪潮的船票。而在這個過程中,大網際網路公司的優勢將更加明顯。他們在不同領域壟斷了未來世界最重要的資源。這種科技壟斷讓他們大而不倒。無論是中國和美國,我們都看到大科技公司的不斷上漲。中國的騰訊和阿里紛紛突破3000億美元市值,並且其業績增速超過了大量100億人民幣市值的A股軟體公司。
在美國同樣的事情也在發生:蘋果,微軟,亞馬遜,Facebook和谷歌這五隻股票的漲幅佔到今年標普500的13%,以及納斯達克100的42%。下面這張圖非常有趣:從今年3月1日到5月9日,美國科技股的這五大天王市值增長了2600億美元,而其他標普500的公司市值縮小了2600億美元。
在大洋彼岸的另一邊,中國也發生著類似故事。突破3000億美元的巨頭騰訊和阿里今年股價都出現了40%以上的漲幅。100億美元以上的京東,網易,微博,攜程等也都出現了不錯的漲幅。相反,許多100億人民幣市值不到的軟體股卻不斷下跌。
強勁的業績支撐
所有的這一切都來自強勁的業績支撐。
我們從收入的角度看,阿里巴巴一季度增速59.5%,騰訊一季度收入增長54.9%,微博一季度收入增長67%,網易一季度收入增長78%,京東一季度收入增長41%等等。美國的Facebook一季度收入增長49%,谷歌一季度收入增長22%,亞馬遜一季度收入增長23%,Netflix收入一季度增長34%。
我們僅僅從收入增長的角度就看到,這些網際網路公司依然在很強的快速成長期,沒有遇到天花板。而且這些巨頭的商業模式變得越來越豐富了。比如亞馬遜已經變成了AWS貢獻主要盈利的雲計算公司,Facebook提前布局了虛擬實境,蘋果的軟體收入佔比也在提高,騰訊的非遊戲收入,阿里的非電商收入也在提高。無論是中國還是美國的科技股巨頭,都成為了其垂直領域無法打敗的巨人。
網際網路巨頭大而不倒的原因
為什麼全球的網際網路企業都出現了越來越顯著的馬太效應?我們認為有幾個原因:
數據的壟斷。關於這一點,我們在前幾天的文章就做過分析。科技創新的本質依然是對於消費需求的帶動。在這個模式下,要麼你像賈伯斯那樣能夠生產顛覆性產品,驅動新的需求。要麼你能夠更了解你的用戶,知道他們想要什麼。
今天的顛覆性科技產品創新已經有所停滯,所以用戶數據變得更加重要。你的用戶是誰,他們有什麼習慣和特徵。而這裡面大量有價值的數據都掌握在網際網路巨頭手裡。
通過數據,他們能夠提高用戶的效率,幫助他們做減法,更好匹配用戶的需求。我們今天看到的人工智慧,其實是必須基於大量的數據算法分析。
缺少數據的人工智慧,如同沒有燃料的汽車,是跑不起來的。所以無論下一個科技浪潮在哪裡,這些擁有用戶數據的網際網路巨頭都掌握著未來時代的命脈。
從騰訊,阿里,到Facebook和谷歌等,我們看到他們不斷在向新的模式轉型,不斷迭代新的業務,而這一切都源於他們強大的數據源。
流量分割的結束。我們都知道移動網際網路的流量分割已經結束,這意味著每一個垂直領域的巨頭都壟斷了這一塊的流量。對於新進入者來說,要重新獲得流量的成本極大。同時,由於他們的競爭對手很多都退出市場,網際網路行業也在悄悄進行著供給側改革。
我們看到今天社交應用只有微信,微博,陌陌。電商只有淘寶,天貓和京東。遊戲就是騰訊和網易。
美國的網際網路電視就是Netflix,電商就是亞馬遜,搜索就是谷歌,社交就是Facebook和Snapchat。我們每個人手機的應用,從一開始的接近100個,到今天可能只有20-30個。用戶的使用習慣變得穩定,每一個應用可能都對應垂直領域的巨頭。這也意味著,只有這些巨頭才能有相對穩定和便宜的用戶流量。
規模優勢的體系。網際網路其實本質和實體經濟一樣,僅僅是從實體渠道變成了網際網路渠道。一旦企業做大以後,其規模優勢也非常明顯。比如騰訊的手遊,通過其微信渠道分發到更多的用戶,也從側面成就了《王者榮耀》。比如阿里的新零售,能夠大量獲得用戶後,降低其採購成本。
比如Netflix的版權採購,由於巨大的付費用戶數讓其不斷在版權採購和自製劇投入(現在自製劇都是1億美元一個season,許多其他的沒法競爭了)。
低成本的試錯。由於本身具有大量用戶數據,又有不錯的現金牛,反而鼓勵了這些大網際網路公司去做創新。因為他們的試錯成本並不高。用戶數據能讓他們更加清晰知道用戶的想法,大概率在正確的方向創新。
良好的現金流也支持了一旦試錯失敗後的成本控制。相比而言,許多小網際網路公司根本沒法試錯,在All in失敗後也只能接受被終結的命運。
未來誰將終結大而不倒呢?
和任何一次壟斷被破滅一樣,最終這些網際網路巨頭面臨的最大風險來自於政策。由於網際網路的本質是打破中間環節,推進自由和透明度,過去10年這些大企業都在相對寬鬆的監管環境下成長。今天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都來自網際網路,未來當這些巨頭越來越大時,面臨的監管風險也在增加。
當有一天騰訊和阿里的市值突破5000億,甚至1萬億美元時,將成為壟斷所有經濟的龐然巨物,而這時候,監管也可能導致大網際網路巨頭的分拆。而在此之前,移動網際網路的馬太效應似乎難以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