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創業最前線
作者 | 馮羽
責編 | 蛋總
「公司發的電腦可真慢!」如果你身處當代職場,可能時常會聽見「社畜」們抱怨辦公設備機型老、速度慢。
雖然辦公電腦和手機已經成為重要的生產工具,但企業老闆為公司經營負責,成本至上,當然會更講究高性價比——你的電腦,很可能是租來的。
IT設備租賃行業起步早,至今已發展了20餘年,但它始終保持著低於其它行業的曝光頻率,就連業內人士都吐槽行業「冷門」。
這和中國人的消費理念大有關係。在部分人的固有印象中,「租賃」就意味二手、質量不穩定、需要多次維修,仿佛「不差錢」的公司是不會租電腦的。
直到近幾年,IT設備租賃搭上共享概念,與「環保」「經濟」聯繫在一起,租賃辦公電腦的動作才終於得到「正名」。
最近,IT辦公設備運營商小熊U租宣布完成數億元的D1輪融資,再次為這一垂直賽道引來關注。
IT設備租賃行業到底怎麼玩?重投入與慢回報之間如何平衡?疫情後,這個行業發生了什麼變化?這是一門「躺贏」的好生意嗎?「創業最前線」和多位業內人士聊了聊,試圖「解鎖」這個冷門行業的生意經。
1、二手電腦都去哪兒了?
一般而言,IT設備租賃的主營業務是電腦租賃服務,而二手電腦的貨源正是這門生意的供應鏈核心。
目前,市場上有一部分貨源來自C端散客使用過的二手產品。
消費者若想出售二手電腦,可以通過3C產品的回收平臺如愛回收、換換回收等將產品進行估價,直接在線上完成交易,產品則直接被郵寄到平臺的運營中心。
另一種更為人熟知的就是北京中關村、深圳華強北這樣的數碼產品集散地,在破舊大廈裡每一個櫃檯後面,都是既賣新機、也做二手回收的生意人。只不過,這些年線下檔口大多已經轉戰網絡,紛紛在京東、淘寶、閒魚上開店幹起老本行。
但散客只是二手電腦貨源的冰山一角。
「小熊U租的設備大部分是新機,貨源主要來自廠商供貨,」小熊U租創始人、CEO胡祚雄告訴「創業最前線」,「另外我們平臺和聯想、惠普這些廠商都建立了戰略合作,在採購新機、回收二手機方面都有優勢。」這也意味著,IT租賃業務需要在前期投入大量資金購買設備,屬於「重資產重運營」的生意。
多家受訪IT設備租賃商也對「創業最前線」表示,京東作為國內最大3C產品交易平臺之一,是他們進貨的主要渠道之一。
剩下的貨源則來自線下渠道。「另外一部分二手設備貨源則來自海外,通過廣州、深圳、香港等地進入內地市場。」建河租賃創始人孫維河對「創業最前線」表示,他進入IT設備租賃行業已有20餘年。
這些傳統渠道大多是中小IT設備租賃商的進貨渠道,而這一群體規模較小,是市場上的「遊擊隊」。
既然IT設備租賃行業「冷門」,而且還是一門重資產運作的生意,那為何還有不少玩家對其「趨之若鶩」?
眾所周知,任何生意的本質都是解決需求,而IT設備租賃最關鍵是解決了企業之難。
除了能幫企業節省前期大量現金流支出外,還能提高IT資產管理的靈活性,團隊人員變動也可以及時做出調整,不會囤積資產。而後期的設備管理以及更新維護,也由租賃服務商負責——IT設備租賃已經成為企業進行輕資產管理的必然趨勢之一。
以IT租賃平臺易點租為例,平臺提供不同品牌、型號、配置的辦公筆記本電腦,一臺ThinkPad L490月租在80-100元不等,一家小型創業公司如果租賃20臺辦公電腦,每月設備支出僅為2000元,甚至低於購買一臺新機的價格。
「聯想電腦最少租半年,蘋果電腦租期是一年。」創業者白朗(化名)在某平臺租有十幾臺設備,不需要支付押金,但是如果不到租期結束合約,就需要繳納賠償金,即剩下時間的月租金。
另一種以租代買的模式也頗受歡迎。閒魚上一位租賃商向「創業最前線」透露,每臺電腦都有買斷價,普通辦公本基本在2000-3000元,「公司可以從租期的第二個月開始計算,抵扣最後的買斷費用。租期越長,最後買斷的價格越低。」這種操作方式類似於分期付款,最終使用者可以獲得電腦的處置權,而不用將設備返還給租賃商。
2、租賃生意怎麼玩?
那麼二手設備租賃商到底是怎麼玩兒的?
孫維河給「創業最前線」算了一筆帳,一般新機打開包裝系統正常運行後,電腦的價值就損失了30%,這屬於「拆箱折舊」。而在使用一年後,電腦「殘值」基本就剩下5成左右。
「假設購買一臺設備需要3000元,」胡祚雄表示,「每年都會折舊1000元,這部分成本對於小熊U租這樣的IT辦公設備運營商來說比較大。」
而一臺機器每月不足百元的租金,能否讓租賃商收回成本呢?
租賃價格也是根據二手設備的折舊速度而定。「租期第一年我會向企業收取設備價值的60%,這樣基本能保持收支平衡。」第二年和第三年分別收取30%,「三年下來我會收取設備採購成本1.2倍的費用,來支付人工和運營成本。」孫維河還透露道,在收回電腦後,設備的殘值還會剩餘30%。
胡祚雄則表示,IT辦公設備租賃行業的收回成本周期和採購價格以及IT辦公設備的運營能力呈正相關。「在與電商平臺、設備廠商建立合作後,我們一款電腦的採購量可能就達到10萬臺,在採購價格上就會便宜很多。」
不過隨著IT設備成本普降,設備租賃商們的成本也轉移到其它環節。在孫維河看來,平臺還需要負擔人員成本和推廣費用,壓力並不小。「過去一臺電腦賣5000元,人工工資只有2000元,而現在正好倒過來——電腦價格降低了,人員成本卻越來越高。」
而對企業客戶來說,價格似乎並不是他們考慮的關鍵因素。
「其實IT辦公設備租賃行業現在還處在教育市場階段,」胡祚雄認為,「客戶的擔憂不在於租哪家的設備更便宜,而是在對比租賃和採購新機哪種性價比更高、可操作性更強。」企業更關心的是服務和品牌。
不過,設備租賃看似簡單,從IT設備運營整個產業鏈看,背後還有回收、銷售、技術服務、資產管理等環節。
而在胡祚雄看來,IT辦公設備運營顯然是一個重資產、重運營的行業。「即便是燒錢『燒』來了客戶,設備租出去了,但如果設備維護響應不及時、IT資產管理不好,下個月客戶可能就不租你的設備了。」
愛回收相關負責人也表示,這個行業關鍵比拼的就是貨源和供應鏈能力。
「各環節單獨看可能利潤不高,但是經過產業鏈各版塊的協同後,整體來看利潤還不錯,這也是小熊U租能夠持續盈利的原因。」胡祚雄補充道,目前小熊U租是市面上唯一打通「租賃+回收+技術服務+SaaS系統」全產業鏈閉環的企業。
3、躺賺?想多了
但IT設備租賃仍然不是一個「躺賺」的生意。
「客戶的核心訴求就是輕資產,而客戶的運營輕了,設備租賃方就必須要重資產重運營,這也正是這個行業的價值所在。」胡祚雄說。
在孫維河看來,這個行業的資金壓力確實太重了——租賃商需要先付錢拿到設備才能進行租賃,要想維持生意運轉就要一直墊錢,墊到一定程度才有可能達到平衡。
「像我們做IT設備租賃的,幾乎每年都借錢。」孫維河說,「接一個大項目就要投入好幾百萬,每個月只能收回10萬、20萬的租金,沒有資金支持或者行業積累不夠怎麼生存呢?」
另一方面,將高額價值的設備出租也存在一定風險。
胡祚雄透露道,早年間,行業裡發生過不少企業「跑路」的騙局。現如今,小熊U租會調取企業法人的徵信記錄,並利用風控模型進行核驗,避免再次「用錢買教訓」。
而在徵信之外,孫維河靠的更多是經驗。「有些空殼企業人員設備都不齊全,細問幾句就會『露陷』,但最害怕的是那些有準備的『團隊作案』,拿了設備就轉手賣掉,隨後便消失得無影無蹤;如果企業倒閉租賃商也收不回租金。」
不過更關鍵的問題是,如何解決企業租賃IT設備時的憂慮。
「我主要關心價格和信息安全問題。」白朗表示,一方面會擔心租賃設備後,平臺會強制提供增值服務亂收費。另一方面,他所租賃的電腦每隔2-3個月就會自動修改密碼,「平臺還會提醒我要按時給電腦充電,我擔心這些租賃商會控制電腦後臺,這樣信息安全就完全沒辦法保障了。」
白朗的擔憂只是一個縮影。而無可避免的是,人們對租賃設備上信息安全的擔憂,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中國IT設備租賃市場的發展。
事實上,雖然中國IT設備租賃市場規模在逐年增長,但市場滲透率仍遠低於西方國家。
曾有分析指出,過去30年,中國商用市場與歐美市場的差距有8-10年。預計到2027年,中國PC租賃業務滲透率能增長至35.2%,美國目前滲透率是58.7%。
「這的確跟中國人的思維習慣有關,」孫維河說,「如果哪個企業要租辦公電腦,它的高管團隊裡肯定有『海歸』。」
不過在全球經濟調整的背景下,IT設備租賃行業也迎來了利好時刻。
「今年疫情給行業帶來的反而是積極影響,」胡祚雄表示,「整體環境不好,企業對現金流也更加重視,降本增效、輕資產管理都被提升日程。」如果要更換新電腦,100個人就需要50萬現金,而租賃可能只需要2萬元。
「等什麼時候企業有錢了也首選租賃電腦,那才是IT設備租賃行業真正的『黃金時代』。」孫維河暢想到。
而回歸到這個行業本身,從業者們或許還需要在貨源與服務、降本及增效等方面持續提升,才能真正迎來IT設備租賃行業的蓬勃發展。
*文中配圖來自攝圖網,基於VRF協議。